本發明涉及蔬菜種植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特別涉及一種蔬菜種植施肥工藝。
背景技術:
有些蔬菜耗水量大,不耐濕,半耐寒,耐熱能力差。蔬菜根系發達,有肥大肉質直根,分根很多,形成發達的網狀根系,其中有90%集中在地表下20—30厘米土層中。要求土層較深厚,供肥能力高的砂質壤土,適宜的土壤pH值為6—6.8。蔬菜不能連作,也不可與其它十字花科蔬菜輪作。蔬菜一般在8月上旬播種,11月上旬收獲,隨著栽培技術的改進,目前冬季設施栽培的蔬菜在一些地方也相當普遍。蔬菜的生長周期包括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兩個時期,營養生長分為發芽期、幼苗期、蓮座期、結球期、休眠期,生殖生長分為抽薹期、開花期和結莢期。蔬菜生育期長,產量高,養分需求量很大,對鉀的吸收量最多,其次是氮、鈣,磷、鎂。每生產1000千克蔬菜約需要吸收氮2.2千克,磷0.94千克,鉀2.5千克。由于蔬菜不同生育時期的生長量和生長速度不同,對營養條件的需求也不相同。總的營養特性是:苗期吸收養分較少,氮、磷、鉀的吸收量不足總吸收量的10%;蓮座期明顯增多,占總量的30%左右;結球期吸收養分最多,占總量的60%左右。充足的氮素營養對促進形成肥大的葉球和提高光合效率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若氮肥過多,則葉大而薄,包心不實,品質差,不耐貯存;若氮素供應不足,則會使植株矮小,組織粗硬,嚴重減產。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蔬菜種植施肥工藝。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蔬菜種植施肥工藝,包括以下工藝:蔬菜全生育期每667平方米施肥量為農家肥2000—2500千克,氮肥20-30千克,磷肥5—8千克,鉀肥10—12千克,另外還包括追肥工藝、二次追肥工藝和根外追肥工藝;
其中追肥工藝為:尿素3-5千克,磷酸二銨11—20千克,硫酸鉀6—7千克,硝酸鈣20千克,
二次追肥工藝為:蓮座期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12千克,硫酸鉀7—9千克;結球初期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12千克,硫酸鉀7—9千克;
根外追肥工藝為:①噴氯化鈣或硝酸鈣,在蔬菜收獲的前5—8天,噴施0.4%—0.7%的氯化鈣溶液或0.25%—0.5%的硝酸鈣溶液;②噴尿素,在結球初期噴施0.5%—1.0%的尿素溶液;③噴磷酸二氫鉀,蓮座期至結球期可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每隔7—10天噴施一次,共噴施3次;④噴施硼肥,用0.15%的硼砂溶液或0.1%的硼酸溶液,分別在蔬菜蓮座期和包心期葉面噴灑,每667平方米用肥液75—100千克。
優選地,將所述農家肥2000—2500千克替換為商品有機肥料300—350千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本發明的蔬菜施肥工藝營養全面,改善土壤環境,提高蔬菜品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一種蔬菜種植施肥工藝,一種蔬菜種植施肥工藝,包括以下工藝:蔬菜全生育期每667平方米施肥量為農家肥2000—2500千克,氮肥20-30千克,磷肥5—8千克,鉀肥10—12千克,另外還包括追肥工藝、二次追肥工藝和根外追肥工藝;
其中追肥工藝為:尿素3-5千克,磷酸二銨11—20千克,硫酸鉀6—7千克,硝酸鈣20千克,
二次追肥工藝為:蓮座期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12千克,硫酸鉀7—9千克;結球初期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12千克,硫酸鉀7—9千克;
根外追肥工藝為:①噴氯化鈣或硝酸鈣,燒心是蔬菜生產中一種常見的生理性病害,在蔬菜收獲的前5—8天,噴施0.4%—0.7%的氯化鈣溶液或0.25%—0.5%的硝酸鈣溶液;②噴尿素,噴尿素,可提高蔬菜的商品率,提高商品價值,在結球初期噴施0.5%—1.0%的尿素溶液;③噴磷酸二氫鉀,蓮座期至結球期可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每隔7—10天噴施一次,共噴施3次;在早晨,傍晚或陰天全天都可噴施;④噴施硼肥,用0.15%的硼砂溶液或0.1%的硼酸溶液,分別在蔬菜蓮座期和包心期葉面噴灑,每667平方米用肥液75—100千克,有較好的增產作用。
優選地,將所述農家肥2000—2500千克替換為商品有機肥料300—350千克。
本發明的蔬菜施肥工藝營養全面,提高蔬菜品質,提升蔬菜產量。
雖然結合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但是專利所有者可以在所附權利要求的范圍之內做出各種變形或修改,只要不超過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所描述的保護范圍,都應當在本發明不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