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快速繁殖煙蚜繭蜂的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2042794閱讀:410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涉及農林業害蟲的生物防治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在生物防治農林害蟲的過程中利用喬本科植物野生山杏樹或桃樹苗進行快速繁殖煙蚜繭蜂的方法。



背景技術:

蚜蟲傳播病毒病,形成煤污病,嚴重影響農產品的產、質量,人們主要通過噴施化學農藥的方法進行防治,使得蚜蟲的耐藥性和抗藥性在不斷增強,化學農藥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對環境造成污染,對農林產品的質量安全造成威脅,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通過野生山杏樹規模繁殖蚜繭蜂,有效控制了蚜蟲的發生,達到了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在遼寧蚜蟲是在干旱少雨的季節大量發生,生活習性與南方有很大的差異,遼寧又是福建中煙、貴州中煙等中式卷煙的固化核心基地單元,但是全省煙田普遍都受到煙蚜的危害,由于長期使用化學殺蟲劑,使煙蚜抗藥性增強、煙葉安全性降低。為解決上述問題,推廣了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是利用天敵昆蟲防治蚜蟲的生物防治技術,該項技術在我國南方煙區已經得廣泛應用,并取得較好效果,主要用煙草、蔬菜等農作物為寄主植物進行繁殖。由于北方地區與南方各煙區在氣候條件存在較大差異,這一技術在北方實施還存在許多問題。東北煙區無霜期長達200~240天,在利用煙蚜繭蜂防治蚜蟲時,在第一次擴繁時,由于溫度低,寄主植物培養需要較長時間,造成繁蜂高峰期與蚜蟲發生高峰期的錯峰問題;特別是北方初春時節,大地咋暖還寒,受低溫影響綠色植物難以生長,煙蚜繭蜂第一次擴繁時間長、成活率低,不能滿足現代農林業綠色生產的實際需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利用喬本科植物野生山杏樹或桃樹苗快速繁殖煙蚜繭蜂的方法。采用本發明能很好地解決在東北早春溫度低、寄主植物培養需要時間長,繁殖蜂的高峰期與害蟲大量發生期錯峰及引進的蜂種生存能力差,寄生性弱的問題。

本發明選用了耐寒、耐旱、野生易管理、在東北地區最先吐綠開花(3月下旬)的喬本科植物野生山杏樹或桃樹苗進行繁蜂,在當地煙田、菜田撲捉的蚜蟲、僵蚜脫毒后作為蟲種、蚜種,比引進的蟲種、蚜種提高了生存能力,適應性強,是首次使用喬本科植物規模化快速繁殖的方法。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一種快速繁殖煙蚜繭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寄主植物培育、蟲種繁育、蜂種繁育和煙蚜繭蜂繁育,選用的寄主植物是喬本科植物野生山杏樹或桃樹苗,進行水肥培養后,其抽生的幼嫩新稍進行繁蜂,具體繁育包括如下方法:

(1)寄主植物培育:選擇壯無病蟲害的喬本科植物,其樹齡在5~6年的野生山杏樹、2~3年生的桃樹苗進行移栽,第二年春天使用濃度為750~1000ppm的含氮水溶液澆灌,促進葉片萌發、生長;移栽成活后的第二年經過矮化處理、修剪和水肥培育,野生山杏樹在生長過程中需進行定冠、修剪、摘心和拉枝;

在地溫達到5℃以上,新葉萌動后即可將移栽后的寄主植物罩在繁育室中的繁蜂棚內,于溫度10~20℃,濕度40~60%,光照充足的環境下培育寄主植物,當培育7~15天寄主植物長出10~40厘米新稍時,在生長點后第3~5片葉用于蚜蟲接種;

(2)蟲種繁育:采集田間的煙蚜,利用煙苗或羅卜苗或白菜苗提純復壯,防止病毒傳播;冬季可將脫毒后的蚜蟲放在人工氣候箱內培養備用;

選取蚜蟲易寄生的野生山杏樹或桃樹苗移栽至繁育室后,在繁育室內選取寄主植物10~15%的株數,按步驟(1)中的溫、濕度條件進行培養;當寄主植物新梢生長達到預定長度10~40厘米時,采集III齡、IV齡未被寄生的無翅若蚜作為蚜蟲蟲種,接種到培育好的野生山杏樹或桃樹苗10~40厘米新稍生長點后第3~5葉位的葉片背面,每個新稍接種6~9頭蚜蟲,每株樹煙蚜繁殖到40000~60000頭,蚜蟲成蟲在寄主植物上繁育若蟲時備用;

將蚜蟲蟲種在生長點后第3~5葉位的葉片背面飼養繁育7~12日,控制蚜蟲接種后的繁蜂室溫度10~25℃,濕度40~60%,使野生山杏樹每個新稍枝條上煙蚜達到400~500頭,每株樹上煙蚜達到40000~60000頭,桃樹苗單株煙蚜達到8000~10000頭,繁育中期噴施一次多菌靈液進行消毒,得到蚜蟲寄生枝條;

(3)蜂種繁育:在上年秋季采集田問的煙蚜繭蜂,利用煙苗或白菜苗的寄生蚜蟲,按照1∶100的蜂蚜比放入煙蚜繭蜂,在人工氣候箱內進行種蜂保育;

將步驟(2)得到的50~60%棵數的野生山杏樹或桃樹苗的蚜蟲寄生枝條,外罩80~90目防蟲網,選取煙蚜繭蜂的僵蚜,剔除重寄生蜂,采集羽化好的成蜂或即將羽化的僵蚜進行人工接種,當野生山杏樹每個新稍接種達到400~500頭,每株樹達40000~60000頭,桃樹苗單株煙蚜達到8000~10000頭時,按1∶25~30的蜂、蚜比放入網內進行人工接蜂,待煙蚜繭蜂羽化后對蚜蟲進行寄生;

野生山杏樹在煙蚜繭蜂接種后控制繁育室的溫度10~25℃,濕度30~60%,成蜂羽化期間溫度控制在15~25℃,濕度60~80%;桃樹苗在煙蚜繭蜂接種后棚內溫度為10~20℃,濕度70~80%,成蜂羽化期間溫度為22~30℃,濕度50~60%;同時對寄主植物水肥進行適宜管理培育,培育7~15天形成大量僵蚜即可,由此得到蜂種寄生枝條;

(4)煙蚜繭蜂規模繁育:將步驟(2)中剩余90~85%棵數的野生山杏樹或桃樹苗,外罩80~90目防蟲網,按步驟(1)中的溫、濕度條件進行培養管理;按步驟(2)的條件培養蚜蟲寄生枝條:選取步驟(2)中培育好的蚜蟲寄生枝條接種到剩余部分的野生山杏樹或桃樹苗待寄生枝條上,采取抖接法即在形成新稍第3~5葉位的葉片背面用寄生蚜蟲的枝條輕輕抖動,每個枝條有6~9頭蚜蟲落上即可,抖動過程中,使III齡、IV齡蚜蟲落到枝條上進行接蚜;

接蚜10~12天后,野生山杏樹達到每個枝條繁殖煙蚜400~500頭,每株40000~60000頭,桃樹苗單株煙蚜達到8000~10000頭時,選取步驟(3)中培育好的蜂種寄生枝條,按照1∶25~30的蜂蚜比進行接蜂,當每個枝條上煙蚜繭蜂寄生率達到70~80%即可放蜂;

(5)放蜂:將形成僵蚜的枝條在距離葉尖部30~40厘米處剪斷,帶有僵蚜的山杏或桃樹枝條扦插在重量為5‰的氮肥營養液容器中,將扦插枝條的營養液容器置于柱型放蜂器中,放蜂器外罩50~60目防蟲網,當枝條上的僵蚜羽化后,從防蟲網內飛出到煙田尋找寄主,蚜蟲被阻擋在放蜂器中;放蜂后的枝條上殘留的蚜蟲提存后可作為下一次繁殖蚜蟲的種蚜;

(6)煙蚜繭蜂的收集和保存:杏樹或桃樹新稍上的蚜蟲若蟲變為僵蚜后,將寄主植物帶有僵蚜的葉片采集下來,清除葉片上殘余的蚜蟲,得到僵蚜葉片,將僵蚜葉片放在室內自然風干0.5~3天,再將風干僵蚜葉片上的僵蚜分離下來,裝入容蜂瓶中,并將容蜂瓶于1~5℃環境中冷藏保存。

所述的野生山杏樹的生長溫度為10~20℃,濕度40~60%,在光照充足的環境中進行培育,當培育7~15天,野生山杏樹新梢長達30~40厘米時施行蚜蟲接種。

所述的野生山杏樹萌發的新稍用來進行繁蜂,通過定冠、修剪、拉枝和摘心進行培養,定冠:對野生山杏樹在樹高1.5米左右剪斷,樹冠半徑控制在1.5米,樹形為便于接蚜、接蜂作業,增加枝條通透性的杯狀開心形;修剪:在移栽后萌芽前進行,將野生山杏樹的每一個枝條進行修剪,枝條回縮至前一年的春稍,以促進第二年葉芽萌發;拉枝:在當年春季萌芽后,及時將位置不宜、數量過多消耗營養的密擠幼芽或嫩枝抹去,使留下的枝條獲得充足的營養和光照,對旺盛生長的直立枝條,在樹液流動以后至萌芽之前,將其拉成緩和長勢的角度;摘心:對樹冠內萌發的位置適宜、光照條件較好處的徒長枝、更新梢、延長枝、背上直立生長的中庸枝進行摘心,摘心時間為樹液流動前。

所述的野生山杏樹在煙蚜繭蜂接種后控制繁蜂棚內溫度10~20℃,濕度40~55%,成蜂羽化期間溫度為15~25℃,濕度60~80%;桃樹苗在煙蚜繭蜂接種后棚內溫度為10~20℃,濕度75~80%,成蜂羽化期間溫度22~27℃,濕度50~60%。

所述的寄主植物選擇樹齡在5~6年、健壯無病蟲害的野生山杏樹,在上年10月下旬~11月上旬,將根系帶土并與樹冠等同徑距的土壤移栽至繁育室內,于下年春季3月下旬整理好樹盤,下挖8~10厘米的樹坑備用;4月下旬樹萌芽前,在樹盤內澆灌濃度為750~1000ppm的含氮水溶液,促進萌發的葉片生長;移栽成活后的第二年經過矮化處理、修剪,生長過程中需進行定冠、修剪、摘心和拉枝。

所述的寄主植物選擇2~3年生桃樹苗扦插在營養土中生長繁殖,營養土組成為育苗基質與煙田土壤按重量1∶1混配,扦插株行距10~15厘米;成活后的第二年春天使用濃度為750~1000ppm的含氮水溶液澆灌,促進葉片萌發、生長;培育溫度10~20℃,濕度40~60%,在光照充足的環境中培育寄主植物,培育10日,當桃樹苗長出20~30厘米的新稍后備用;每隔30天進行一次修剪、水肥培育,確保整個生長季均有寄主植物備用。

本發明充分利用了現有的抗寒、抗旱試材,經過定冠、定型、修剪、拉枝等技術處理后,采用寄主植物培養管理、蚜蟲蟲種的管理和煙蚜繭蜂蜂種管理的方法,確保在春季寄主植物快速培養,能夠達到快速繁蜂的要求。利用了田間蚜蟲、繭蜂發生的氣候條件,確保了早繁殖、早防治,成本低、易于操作,解決了煙蚜繭蜂在東北第一次擴繁難的問題,實現了該項生物防治技術從實驗室到大田推廣應用的全面產業化的發展目標。

本發明選用東北山區的野生山杏樹和桃樹苗作為寄主植物進行繁蜂,試材容易得到,且煙蚜及煙蚜繭蜂能在北方低溫的生態環境中利用抽生的新稍快速繁殖,滿足第一次擴繁的需要。還由于該類寄主植物在早春3月葉芽萌發,葉片舒展后即可接蚜,大大縮短了煙蚜繭蜂在東北煙區的第一次繁育時間,解決了霜凍影響及繁育能耗高,技術流程繁瑣、煙蚜繭蜂活性差、煙蚜繭蜂僵蚜形成不整齊的問題。該方法同時也降低了繁蜂費用,能更好的提升煙蚜繭蜂在農林葉廣泛使用的范圍,使煙蚜繭蜂在東北煙區推廣找到一條切實可行的辦法,最有效的解決了時間、成本、實用性的問題。本方法繁育過程約35~45天,與用煙草育苗繁育相比減少了約30天。5年生株寄主植物能培育煙蚜5萬頭以上,繭蜂寄生率達到80%以上,僵蚜形成率每株寄主植物達到75%以上,每株寄主植物繁育煙蚜繭蜂僵蚜,防治不同的農作物可達到60畝以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詳細說明。

實施例1(寄主植物:野生山杏樹)

(1)繁育室建設:繁育室內設置繁蜂棚,繁蜂棚采用鋼架鍍鋅管材的插接件結構,易于安裝、拆卸,繁蜂棚共設有外罩防蟲網、保溫塑料膜及遮陰網三層網,具有保溫、遮陰、防雨的功能。整個繁蜂棚長25m×寬20m×高3.54m,建筑面積為480m2的兩連體日光溫室;其中立柱間距3m,跨距6m,拱距0.75m,整個大棚設有4套卷膜器分別安裝在大棚兩側和棚頂,推拉門2道,前后各1道,棚內采用半自動遮陽網裝置控制遮陽網,為加強大棚的穩定性,大棚內每3m使用一根水平桿固定;棚內使用80~90目防蟲網作為繁蜂棚的隔斷,被分隔成若干個繁蜂間。大棚中間留1.5m寬的走道,將兩邊分別隔成長×寬×高為:6m×6m×1.gm的繁蜂間12座,6m×3m×1.gm的繁蜂間4座,繁蜂間內分別移栽3~4年生山杏樹56株,每間用80~90目防蟲網間隔,每株繁殖煙蚜40000~60000頭以上,繁殖煙蚜繭蜂為35000~50000頭。

(2)寄主植物培育管理:本發明對寄主植物品種的要求是:生長周期長,不用頻繁種植,在春季繁蜂時栽植,萌發早、寄主植物施用肥水后新稍能不斷增長,蚜蟲喜食,抗寒性強,抗病性強,葉片多、葉面平整,利于煙蚜繁殖。經過篩選寄主植物選用喬本科植物野生山杏樹或桃樹苗。

野生山杏樹,具有抗寒、抗旱、抗病性強,蚜蟲易寄生,葉片多、葉面平整。選擇地勢平坦,樹齡在5~6年、健壯無病蟲害的喬本科植物野生山杏樹,在上年10月下旬~11月上旬,以株行距3×3米,高1~1.5米,將根系帶土并與樹冠等同徑距的土壤移栽至繁育室內;于下年春季3月下旬整理好樹盤,下挖8~10厘米的樹坑備用;4月下旬樹萌芽前,在樹盤內澆灌濃度為750~1000ppm的含氮水溶液,以促進萌發葉片的生長,移栽成活后的第二年經過矮化處理、修剪,生長過程中需進行定冠、修剪和拉枝。

由于野生山杏樹的培養與坐果需求相反,充分利用杏樹萌發的新稍用來進行繁蜂。分為定冠、修剪、拉枝等措施來培養。定冠:對野生山杏樹在樹高1.5米左右剪斷,樹冠半徑控制在1.5米左右,便于接蚜接蜂等人工操作。樹形以杯狀開心形為主,增加枝條的通透性,便于接蚜、接蜂作業。修剪:在移栽后萌芽前進行,將山杏樹的每一個枝條進行修剪,做到“枝枝問道”,枝條回縮至前一年的春稍,以促進第二年葉芽的萌發。拉枝:在當年春季萌芽后,及時將位置不宜、數量過多的密擠幼芽或嫩枝抹去,以減少營養消耗,使留下的枝條獲得充足的營養和光照。對旺盛生長的直立枝條,可在樹液流動以后到萌芽之前,將其拉成一定角度,以緩和長勢。摘心:對樹冠內萌發的位置適宜、光照條件較好處的徒長枝、更新梢、延長枝、背上的直立生長的中庸枝,都可摘心,摘心的時間為樹液流動前。

移栽成活后的第二年經過矮化處理、修剪,在地溫達到5℃以上,新葉萌動即可將移栽后的山杏樹罩在繁蜂棚內,溫度控制在10~20℃、濕度40~60%、光照充足的環境中培育寄主植物,當培育7~10天野生山杏樹新梢長出30~40厘米新稍時,在生長點后第3~5片葉的背后用于蚜蟲接種。

(3)蚜蟲接種:采集田間的煙蚜,利用煙苗或羅卜苗或白菜苗提純復壯,防止病毒傳播;冬季可將脫毒后的蚜蟲放在人工氣候箱內培養。

選取蚜蟲易寄生的野生山杏移栽至繁育室,在繁育室內選取5、6年生野生山杏樹約10%的棵數即6棵,按步驟(2)的溫、濕度培養條件進行培養;當新梢達到30~40厘米時在新梢上進行蚜蟲接種,采集III齡、IV齡未被寄生的無翅若蚜作為蚜蟲蟲種,接種到步驟(2)中培育好的野生山杏樹30~40厘米處新稍的第3~5葉位的葉片背面,每個新稍接種6~9頭蚜蟲較為適宜,每株山杏樹煙蚜繁殖到40000~60000頭,使蚜蟲成蟲在寄主植物上繁育若蟲;接蚜量的多少,也可依據放蜂間隔期長短而定,如放蜂間隔期短,可每個新稍接蚜量為10~20頭/株;間隔期如果更短,每個新稍接蚜量為20~30頭/株。

接蚜時期:野生山杏新稍萌發7~10天后,其種蚜來源主要來自桃樹和大棚保護地蔬菜上,在10~20℃條件下,煙蚜只需6~7天即可完成世代發育。

(4)蚜蟲繁育:在繁蚜期間,要保證水、肥供給,及時補充氮肥,使枝條葉片保持嫩綠狀,有利于蚜蟲種群數量的增長;將蚜蟲蟲種在新稍5~10厘米處第3~5葉位的葉片背部飼養繁育10天,控制蚜蟲接種后的繁育室內溫度控制在10~20℃、濕度40~60%,使山杏樹每個新稍枝條上煙蚜達到400~500頭,每株山杏樹煙蚜達到40000~60000頭,在繁育中期噴施一次多菌靈液進行消毒,得到蚜蟲寄生枝條。

(5)煙蚜繭蜂接種繁育(少量):在上年秋季采集田間的煙蚜繭蜂,利用煙苗或白菜苗的寄生蚜蟲,按照1∶100的蜂蚜比放入煙蚜繭蜂(即煙蚜繭蜂與煙苗或白菜苗的寄生蚜蟲的比例為1∶100),在人工氣候箱內進行種蜂保育;

采集羽化好的成蜂或即將羽化的僵蚜進行人工接種,當步驟(4)中每個新梢達到400~500頭,每株山杏樹達到40000~60000頭時,將步驟(3)中50%棵數(3顆)蚜蟲寄生的野生山杏樹,外罩80~90目防蟲網,選取煙蚜繭蜂的僵蚜,剔除重寄生蜂,采集羽化好的成蜂或即將羽化的僵蚜,按蜂、蚜1∶30的比例放入網內進行人工接蜂,待煙蚜繭蜂羽化后對蚜蟲進行寄生。

煙蚜繭蜂接種后控制繁育室的溫度10~20℃、濕度40~60%,成蜂羽化期間溫度控制在15~25℃、濕度60~80%,同時對寄主植物水肥進行適宜管理培育,培育10~15天形成大量僵蚜即可,由此得到蜂種寄生枝條;

采用僵蚜接蜂法,即把將要羽化的僵蚜置于繁蜂棚內,成蜂羽化后自行尋找煙蚜寄生。一般情況下,每個繁蜂小棚接蜂9000~15000頭左右為宜,2~3天內活蚜寄生率達80%以上。此種接蜂方法,子代成蜂羽化集中,便于種蜂的進一步擴大繁殖。

種蜂擴大繁殖:在15~25℃的恒溫條件下,煙蚜繭蜂完成一個世代需要12天左右,在自然條件下,從接蜂到成蜂大量羽化的時間約為15~20天,由此計算,約提前20天則可進行種蜂擴大繁殖。在擴繁煙蚜繭蜂的同時,應注重寄主植物的培養,加大接蚜量,使其在較短的時間內繁育出大量的煙蚜。

(6)煙蚜繭蜂規模繁育:將步驟(3)中剩余約90%棵數(50顆)的野生山杏樹,外罩80~90目防蟲網,按步驟(2)中的溫、濕度條件進行培養管理;按步驟(3、4)的條件培養蚜蟲寄生枝條,接蚜方法是:選取步驟(4)中培育好的蚜蟲寄生枝條(3顆樹的蚜蟲寄生枝條)接種到剩余50顆野生山杏樹待寄生枝條上,采取抖接法即在形成新稍第3~5葉位的葉片背面用寄生蚜蟲的枝條輕輕抖動,每個枝條有6~9頭蚜蟲落上即可,抖動過程中,使III齡、IV齡蚜蟲落到枝條上進行接蚜;

接蚜10~12天后,達到每個枝條繁殖煙蚜400~500頭,每株野生山杏樹達到40000~60000頭時,選取步驟(5)中培育好的蜂種寄生枝條(3顆樹的蜂種寄生枝條),按照1∶30的蜂蚜比進行接蜂,以加快煙蚜繭蜂繁殖速度及繁殖量,當每個枝條上煙蚜繭蜂寄生率達到80%即可放蜂;

棚內溫度、濕度及光照的調節:煙蚜繭蜂接種后控制繁蜂棚溫度10~20℃,濕度40~55%;成蜂羽化期間溫度控制在15~25℃、濕度60~80%,同時對寄主植物水肥進行適宜管理培育,培育10~15天形成大量僵蚜即可;進行溫室內管理時,要兼顧寄主植物的生長、煙蚜以及煙蚜繭蜂的生長。由于成蜂羽化、存活在10~20℃、相對濕度在60~70%時,羽化率通常為70~80%;而溫度高于27℃或相對濕度低于40%時,則羽化率顯著下降,因此成蜂羽化期間溫度控制在18±2℃,濕度60%以上較適宜。另外成蜂有較強的趨光性和向上性,成蜂羽化后會聚集于繁蜂棚的向光面的頂角處,此處光照強、溫度高,易使成蜂過度活動,極易造成成蜂的大量死亡,因此通過在棚內安裝遮陰網,可減少該情況的發生。

飼喂蜜糖水:成蜂在上述控制條件下還可以飼喂25%的葡萄糖水和10%的蜂蜜水效果較好,這兩種飼料可延長成蜂壽命3~4天,具體方法:在成蜂聚集處懸掛沾有5%蜜糖水的紗布條或棉簽供蜂取食,可延長其壽命和增加產卵量,提高寄生效果。

(7)放蜂:將形成僵蚜的枝條在距離葉尖部30~40厘米處剪斷,將帶有僵蚜的野生山杏或桃樹的枝條扦插在重量為5‰的氮肥營養液瓶中,并將扦插枝條的營養液瓶放置在柱型放蜂器中,放蜂器外罩50~60目防蟲網,能延長放蜂時間,提高了防治效果,每2個枝條可防治煙田1~2畝,防效可達到75%以上;當枝條上的僵蚜羽化后,從防蟲網內飛出到煙田尋找寄主,而蚜蟲卻被阻擋在放蜂器中;放蜂后的枝條上殘留的蚜蟲提存后可作為下一次繁殖蚜蟲的種蚜。放蜂器由圓柱形的框架外罩60~80目防蟲網組成放蜂籠,將營養液瓶固定在放蜂器中間,這樣可免除煙葉田間放蜂前要剔除蚜蟲的工作量;放蜂器上部安置防雨檐,以防雨水沖刷對放蜂效果有影響;

(8)煙蚜繭蜂的收集和保存:溫室大棚中杏樹新稍上的蚜蟲若蟲變為僵蚜后,將寄主植物有僵蚜的葉片采集下來,清除葉片上殘余的蚜蟲,得到僵蚜葉片,將僵蚜葉片放在室內自然風干0.5天,再將風干僵蚜葉片上的僵蚜分離下來,裝入容蜂瓶中,并將容蜂瓶于1~3℃的環境中冷藏保存。

在僵蚜大量形成,成蜂未羽化時可收集僵蚜枝條置于放蜂棚中于田間釋放,或成蜂大量羽化后應及時收集成蜂于玻璃瓶或沙袋內于田間釋放(一般情況下3小時內必須放蜂),所收集的成蜂應置于陰涼處,避免陽光直射和擠壓。由于重寄生蜂的某些生物學習性與煙蚜繭蜂相似,兩種蜂易混合一處,影響放蜂質量,因此,在收集煙蚜繭蜂之前使用玻璃瓶制作的吸蜂器,將重寄生蜂剔除后再收蜂。放蜂后的枝條上殘留的蚜蟲提存后可作為下一次繁殖蚜蟲的種蚜。

實施例2(寄主植物:桃樹苗)

(1)繁育室建設:繁育室為鋼架玻璃結構,長25m、寬20m,高4m,建筑面積500m2,整個日光溫室設有遮蔭網,1m寬走道,采用80~90目防蟲網作為繁蜂棚的隔離層。

(2)寄主植物培育管理:在繁育室內選擇2~3年生桃樹苗扦插在營養土中生長繁殖,營養土組成為育苗基質與煙田土壤按重量1∶1混配,扦插的株行距為10~15厘米。扦插樹苗成活后,第二年春天使用濃度為750~1000ppm的含氮水溶液進行澆灌,促進葉片萌發、生長;培育溫度10~20℃,濕度40~60%,在光照充足溫濕度適宜的環境中培育寄主植物,培育10日,當寄主植物長出20~30厘米的新稍后備用;每隔30天進行一次修剪、水肥培育,確保整個生長季均有寄主植物備用。

(3)蚜蟲接種:采集III齡、IV齡未被寄生的無翅若蚜作為蚜蟲蟲種,接種到步驟(2)中培育好的桃樹苗20~30厘米新稍生長點后第3~5葉位的葉片背面,每個桃樹苗枝條接蚜6~9頭,中心干達到15~20頭,使蚜蟲成蟲在寄主植物上繁育若蟲,單株煙蚜達到8000~10000頭。

(4)蚜蟲繁育:將桃樹苗新稍葉片背部第3~5葉位接種后的枝條或中心干進行飼養繁育,控制蚜蟲接種后的繁育室內溫度10~20℃,濕度40~60%,使寄主植物在水肥適宜條件下繁育10~12天,單株煙蚜達到8000~10000頭,繁育中期噴施一次多菌靈液進行消毒。

(5)煙蚜繭蜂接種:采集羽化好的成蜂或即將羽化的僵蚜,在(4)步驟中單株煙蚜量達到8000~10000頭時,按照1∶30的蜂、蚜比進行人工接蜂。

(6)煙蚜繭蜂規模繁育:煙蚜繭蜂接種后繁育室溫度控制在10~20℃,濕度75~80%,寄主植物水肥適宜管理培育,成蜂羽化期間繁育室溫度控制在22~27℃,濕度50~60%,培育10日形成大量僵蚜即可。

(7)煙蚜繭蜂的收集和保存:繁育室中的蚜蟲若蟲變為僵蚜后,將寄主植物葉片采集下來,清除葉片上殘余的蚜蟲,得到僵蚜葉片,將僵蚜葉片放在室內自然風干2~3天,將風干的僵蚜葉片上的僵蚜分離下來,裝入容蜂瓶中,容蜂瓶保存于3~5℃的冷藏室中。

實施例2其它未重復實施例1的技術內容同實施例1。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南县| 志丹县| 黄梅县| 湖口县| 永泰县| 达日县| 济阳县| 卓尼县| 汶上县| 格尔木市| 叶城县| 峨眉山市| 舒兰市| 平顶山市| 屯门区| 石门县| 吉安县| 榆林市| 类乌齐县| 东丰县| 沧州市| 宿州市| 吴川市| 牟定县| 乐清市| 祁东县| 邻水| 民丰县| 海城市| 三明市| 通榆县| 莱阳市| 鄢陵县| 长武县| 阜新市| 阜阳市| 闻喜县| 航空| 股票| 香河县| 叶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