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業養殖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鮭魚、黃鱔、泥鰍的混合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在廣大科技人員和養殖生產者的努力下,探索了很多養殖黃鱔、泥鰍、鮭魚苗的方法,如無土養殖、網箱養殖、微流水養殖、工廠化養殖、塑料大棚養殖和生態養殖,黃鱔、泥鰍、鮭魚苗的集約化養殖程度明顯提高。這種集約式養殖黃鱔、泥鰍、鮭魚苗的模式改變了傳統的養殖局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均表現為投資高,回報率低,技術難度大,管理要求高,養殖風險性大等一系列問題。因此,探索一種新型的農田種養結合的黃鱔、泥鰍、鮭魚苗的養殖模式,提高養殖產量,增加養殖效益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發明提供一種鮭魚、黃鱔、泥鰍的混合養殖方法,使其解決了當前集約化養殖方式所存在的問題,提高養殖產量,增加養殖效益。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鮭魚、黃鱔、泥鰍的混合養殖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驟:
s10、在放養泥鰍、黃鱔、鮭魚苗之前,對飼養池塘的環境、網箱以及網箱內部的生存環境進行配置,并在飼養池塘內設置喂食裝置,所述喂食裝置包括左支架、底支架、支架ⅰ、彈簧、電動推桿、卡塊、滑塊、滑軌、支架ⅱ、電機ⅰ、繞線輪、線ⅰ、電機ⅱ、進料斗、通道、螺旋葉片、支撐板、氣缸、下軸承座、螺母、絲桿、上軸承座、電機ⅲ、連接桿、箱蓋和儲料箱;
s20、根據泥鰍、黃鱔和鮭魚苗的生存生長習性,依次在養殖池塘內放養泥鰍和鮭魚苗,然后在網箱內放養黃鱔;
s30、當泥鰍、黃鱔和鮭魚苗放養完成時,對池塘內的泥鰍、鮭魚苗和網箱內的黃鱔進行包括日常投飼、日常管理和病害防治在內的飼養管理操作。
作為優選,在所述步驟s10中,還包括:
a、池塘環境:選擇水質清新無污染,水量充沛,排灌方便,面積15畝,深度3米,內配增氧機,泥鰍、黃鱔、鮭魚苗放養前要對池塘施足基肥,畜、禽糞均可,以繁殖餌料生物,池塘邊上用塑料薄膜或紗網做防逃設施;
b、網箱設置:網箱為敞口網箱,上面不封頂,其余面則為結節聚乙烯網片,網箱用支架固定于水中;
c、水草種植:網箱中種植水草;
d、防病生物選擇:在網箱中放防病生物,防止鮭魚苗生病。
作為優選,在所述步驟s20中,鱔種在放養前用5%食鹽水消毒浸泡10分鐘,在鹽水中翻滾、蹦跳嚴重的應剔除。
作為優選,在所述步驟s30中,日常飼養黃鱔和泥鰍的飼料,由包含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組成:鮭魚粉10-30份、豆粕10-30份、玉米粉25-55份、糞肥10-30份、蚯蚓10-30份、麥麩25-40份、米糠25-40份。
作為優選,在所述步驟s30中,日常飼養鮭魚苗的飼料,由包含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組成:青干草粉30-40份,棉籽餅粉20-25份,豆餅粉8-10份,菜籽餅粉5-15份,蠶蛹粉5-15份,鮭魚粉3-10份,大麥粉5-7份。
作為優選,在所述步驟s30中,在日常管理中藥控制好水質,當發現泥鰍竄出水面吞氣時,表明水體中缺氧,應停止施肥,并更換新水,池塘內栽植水生植物,以利于遮陰和改善水質,并且有了水生植物后,其根部會有一些底棲生物,為泥鰍提供天然餌料。
作為優選,在所述步驟s30中,日常養殖時,通過適度施肥,使浮游生物處于良好的狀態,增加水體中的溶解氧和營養物質,從而培育出良好的水質。
作為優選,在所述步驟s30中,發病季節,定期在池塘中潑灑戊二醛等消毒液預防疾病,同時,在飼料中添加入大蒜或三黃粉,預防細菌性疾病;當某個網箱發生傳染性疾病時,一定要將所述網箱內的黃鱔全部起捕,防止疾病傳播蔓延,在已發病網箱中用過的工具,使用前都要消毒。
作為優選,所述底支架上從左至右依次設有左支架、支架ⅰ、電動推桿和支架ⅱ,左支架右側從上至下依次設有電機ⅲ、上軸承座、下軸承座、氣缸和支撐板,上軸承座和下軸承座之間設有絲桿,絲桿的頂端與電機連接,絲桿上設有螺母,螺母與絲桿配合,螺母右側設有連接桿,連接桿右端設有箱蓋,氣缸與左支架鉸接連接,氣缸右端設有儲料箱,箱蓋設置在儲料箱的正上方,儲料箱底端與支撐板鉸接連接,支架ⅰ右側設有電機ⅰ,電機ⅰ的正前方設有繞線輪,繞線輪上繞有線ⅰ,電動推桿的頂端設有卡塊,支架ⅱ的頂端設有滑軌,滑軌上側設有滑塊,滑塊上設有通道,通道內左端設有電機ⅱ,電機ⅱ的右側設有螺旋葉片,通道上側設有進料斗,通道的左端與支架之間設有彈簧,彈簧設置在繞線輪的上下兩側,線ⅰ與通道的右端連接,電機ⅰ、電機ⅱ和電機ⅲ為伺服電機。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本發明解決了當前集約化養殖方式所存在的問題,提高養殖產量,增加養殖效益,并且管理方便,生態效益好,具有保護生態環境,提高作物品質的作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種鮭魚、黃鱔、泥鰍的混合養殖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喂食裝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附圖與實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所舉實例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如圖1和2所示,本發明的實施例包括以下步驟:
s10、在放養泥鰍、黃鱔、鮭魚苗之前,對飼養池塘的環境、網箱以及網箱內部的生存環境進行配置,并在飼養池塘內設置喂食裝置,所述喂食裝置包括有左支架1、底支架2、支架ⅰ3、彈簧4、電動推桿6、卡塊7、滑塊8、滑軌9、支架ⅱ10、電機ⅰ11、繞線輪12、線ⅰ13、電機ⅱ14、進料斗15、通道16、螺旋葉片17、支撐板18、氣缸19、下軸承座20、螺母21、絲桿22、上軸承座23、電機ⅲ24、連接桿25、箱蓋26和儲料箱27,;
s20、根據泥鰍、黃鱔和鮭魚苗的生存生長習性,依次在養殖池塘內放養泥鰍和鮭魚苗,然后在網箱內放養黃鱔;
s30、當泥鰍、黃鱔和鮭魚苗放養完成時,對池塘內的泥鰍、鮭魚苗和網箱內的黃鱔進行包括日常投飼、日常管理和病害防治在內的飼養管理操作。
進一步的,在所述步驟s10中,還包括:
a、池塘環境:選擇水質清新無污染,水量充沛,排灌方便,面積15畝,深度3米,內配增氧機,泥鰍、黃鱔、鮭魚苗放養前要對池塘施足基肥,畜、禽糞均可,以繁殖餌料生物,池塘邊上用塑料薄膜或紗網做防逃設施;
b、網箱設置:網箱為敞口網箱,上面不封頂,其余面則為結節聚乙烯網片,網箱用支架固定于水中;
c、水草種植:網箱中種植水草;
d、防病生物選擇:在網箱中放防病生物,防止鮭魚苗生病。
進一步的,在所述步驟s20中,鱔種在放養前用5%食鹽水消毒浸泡10分鐘,在鹽水中翻滾、蹦跳嚴重的應剔除。
進一步的,在所述步驟s30中,日常飼養黃鱔和泥鰍的飼料,由包含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組成:鮭魚粉10-30份、豆粕10-30份、玉米粉25-55份、糞肥10-30份、蚯蚓10-30份、麥麩25-40份、米糠25-40份。
進一步的,在所述步驟s30中,日常飼養鮭魚苗的飼料,由包含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組成:青干草粉30-40份,棉籽餅粉20-25份,豆餅粉8-10份,菜籽餅粉5-15份,蠶蛹粉5-15份,鮭魚粉3-10份,大麥粉5-7份。
進一步的,在所述步驟s30中,在日常管理中藥控制好水質,當發現泥鰍竄出水面吞氣時,表明水體中缺氧,應停止施肥,并更換新水,池塘內栽植水生植物,以利于遮陰和改善水質,并且有了水生植物后,其根部會有一些底棲生物,為泥鰍提供天然餌料。
進一步的,在所述步驟s30中,日常養殖時,通過適度施肥,使浮游生物處于良好的狀態,增加水體中的溶解氧和營養物質,從而培育出良好的水質。
進一步的,在所述步驟s30中,發病季節,定期在池塘中潑灑戊二醛等消毒液預防疾病,同時,在飼料中添加入大蒜或三黃粉,預防細菌性疾病;當某個網箱發生傳染性疾病時,一定要將所述網箱內的黃鱔全部起捕,防止疾病傳播蔓延,在已發病網箱中用過的工具,使用前都要消毒。
進一步的,所述底支架2上從左至右依次設有左支架1、支架ⅰ3、電動推桿6和支架ⅱ10,左支架1右側從上至下依次設有電機ⅲ24、上軸承座23、下軸承座20、氣缸19和支撐板18,上軸承座23和下軸承座20之間設有絲桿22,絲桿22的頂端與電機連接,絲桿22上設有螺母21,螺母21與絲桿22配合,螺母21右側設有連接桿25,連接桿25右端設有箱蓋26,氣缸19與左支架1鉸接連接,氣缸19右端設有儲料箱27,箱蓋26設置在儲料箱27的正上方,儲料箱27底端與支撐板18鉸接連接,支架ⅰ3右側設有電機ⅰ11,電機ⅰ11的正前方設有繞線輪12,繞線輪12上繞有線ⅰ13,電動推桿6的頂端設有卡塊7,支架ⅱ10的頂端設有滑軌9,滑軌9上側設有滑塊8,滑塊8上設有通道16,通道16內左端設有電機ⅱ14,電機ⅱ14的右側設有螺旋葉片17,通道16上側設有進料斗15,通道16的左端與支架之間設有彈簧4,彈簧4設置在繞線輪12的上下兩側,線ⅰ13與通道16的右端連接,電機ⅰ11、電機ⅱ14和電機ⅲ24為伺服電機。
該喂食裝置的工作原理:使用本裝置前,彈簧4是處于壓縮狀態,卡塊7卡在凹槽5內。使用本裝置時,然后啟動電機ⅲ24,使螺母21帶動連接桿25上升,連接桿25帶動箱蓋26上升,箱蓋26上升離儲料箱27一段距離后,關閉電機ⅲ24。啟動氣缸19伸長,因為儲料箱27與支撐板18鉸接連接,所以儲料箱27會向右下方傾斜,將儲料箱27內的魚食倒入進料斗15。倒入適量的魚食后,啟動氣缸19縮短,使儲料箱27復位。再啟動電動推桿6縮短,帶動卡塊7離開凹槽5,卡塊7離開凹槽5后,同時啟動電機ⅰ11,使電機ⅰ11帶動繞線輪12旋轉,線ⅰ13放出,彈簧4復位,通道16往右移,使通道16的右端處于水面上方,控制電機ⅰ11停止工作。再啟動電機ⅱ14,電機ⅱ14帶動螺旋葉片17旋轉,螺旋葉片17使魚食運出通道16,落入河中,魚可以進行進食。依次往復,可以間斷均勻地對魚進行喂食,喂完魚食后,關閉電機ⅱ14,再啟動電機ⅰ11,電機ⅰ11帶動繞線輪12旋轉,線ⅰ13收回,彈簧4收縮,通道16向左移動,當凹槽5處于電動推桿6的正上方時,啟動電動推桿6伸長,電動推桿6帶動卡塊7進入凹槽5,關閉電動推桿6,將通道16固定住,然后關閉電機ⅰ11,啟動電機ⅲ24,使螺母21帶動連接桿25下降,連接桿25帶動箱蓋26下降,箱蓋26下降將儲料箱27蓋26住,以防剩余的魚食受潮。因為電機ⅰ11、電機ⅱ14和電機ⅲ24為伺服電機,所以可以更為精確地調節轉速。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