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養殖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組合式胡蜂養殖大棚。
背景技術:
胡蜂被人們利用在田間捕捉害蟲,更給人們帶來了美味了蜂蛹,所以現在胡蜂已經逐漸被規模化正規化的養殖,人工養殖胡蜂的過程中,涉及到五個關鍵的技術:收集雌雄蜂、雌雄蜂交配、蜂王批量越冬、蜂王筑巢產卵、培育標準蜂群。其中前三個步驟是胡蜂養殖的基礎,也是技術難點,秋末冬初之間是胡蜂交配的季節,春季是誘導胡蜂筑巢季節,這兩個時期,人工給胡蜂提供的養殖環境不好,就會影響雌雄蜂交配質量、蜂王越冬質量、蜂王筑巢質量,影響蜂群的發展,所以,能夠讓蜂王成功交配并成功越冬和筑巢是胡蜂養殖的關鍵技術,研發一種組合式胡蜂養殖大棚,提高胡蜂養殖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組合式胡蜂養殖大棚。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包括交配筑巢棚和越冬棚,所述越冬棚兩端設置交配筑巢棚,所述交配筑巢棚和越冬棚的側壁均設置為網面,所述越冬棚的側壁外設置遮光布,所述越冬棚內水平設置越冬通道,所述越冬通道將交配筑巢棚連通,所述越冬通道上設置過渡通道連接越冬室,所述越冬箱懸掛設置在越冬棚的中上部。
本發明在越冬大棚的兩端設置交配筑巢棚,并通過網管制成越冬通道,交配室的頂瓦采用透光亮瓦和遮光瓦交替覆蓋,越冬室的頂瓦采用遮光瓦、側壁覆蓋設置遮光布,形成避光環境,利于吸引蜂王的進入;將交配筑巢棚形成光亮微風透氣環境,越冬室形成無風避光環境,適應胡蜂的交配和越冬的環境需要;圍墻內側設置電加熱器,大棚內設置調溫控濕滴管,兩種調溫調濕方式結合,隨時調節胡蜂養殖的透光度、透氣度及溫度和濕度需求;圍墻上沿距離大棚的透光亮瓦或者遮光瓦下沿30~50cm,保持氧氣充足;大棚底面設置為水泥地面,降低微生物滋長率,提高環境的干凈程度。本發明結構簡單,養殖胡蜂方便,降低人工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益,為胡蜂的交配、越冬和筑巢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主視圖;
圖2為圖1的局部剖視結構圖;
圖3為圖1的內部剖視結構圖;
圖中:1-交配筑巢棚,2-越冬棚,3-遮光瓦,4-間歇透光瓦,5-網面,6-遮光布,7-越冬通道,8-越冬箱,9-過渡通道,10-調溫控濕滴管,11-隔網,12-通風圍墻,13-隔風圍墻。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但不得以任何方式對本發明加以限制,基于本發明教導所作的任何變更或改進,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如圖1~3所示,本發明包括交配筑巢棚1和越冬棚2,所述越冬棚2兩端設置交配筑巢棚1,所述交配筑巢棚1和越冬棚2的側壁均設置為網面5,所述越冬棚2的側壁外設置遮光布6,所述越冬棚2內水平設置越冬通道7,所述越冬通道7將交配筑巢棚1連通,所述越冬通道7上設置過渡通道9連接越冬箱室,所述越冬箱室8懸掛設置在越冬棚2的中上部。
所述交配筑巢棚1的外圍設置通風圍墻12,越冬棚2的外側設置隔風圍墻13,所述通風圍墻12和隔風圍墻13相連接形成閉合圍墻。
所述通風圍墻12和隔風圍墻13均為空心磚和類似功能材料砌成的墻體,通風墻體12上的空心磚磚孔與墻面垂直設置形成通風孔,隔風圍墻13的空心磚磚孔與墻面平行設置。
所述閉合圍墻的上沿高度小于越冬大棚頂蓋下沿高度30~50cm,所述閉合圍墻的內墻面距離交配筑巢棚1/越冬棚2的網面距離為60~80cm形成環形過道,所述環形過道內設置電加熱器。
所述交配筑巢棚1的頂蓋設置為間歇透光瓦4,即透光亮瓦和遮光瓦交替覆蓋,所述越冬棚2的頂蓋設置為遮光瓦3。
所述遮光瓦3設置為石棉瓦或者彩鋼瓦。
所述交配筑巢棚1和越冬棚2內的上部設置調溫控濕滴管10,所述降溫滴管10水平設置,滴水口均勻設置。
所述網面5均設置為不銹鋼網面,所述閉合圍墻內的地面設置為水泥地面。
所述交配筑巢棚1/越冬棚2及環形通道的底面設置為水泥地面。
所述越冬箱8設置設置為木箱、紙筒、樹筒、塑膜筒等導熱性差的材料做成的空間。
本發明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
本發明在越冬大棚的兩端設置交配筑巢棚,并通過網管制成越冬通道,在交配筑巢棚內完成交配的蜂王能夠從越冬通道進入越冬室,越冬通道上設置喇叭狀過渡通道連接越冬室,蜂王能夠自行爬入越冬室,交配筑巢棚的頂瓦采用透光亮瓦和遮光瓦交替覆蓋,越冬室的頂瓦采用遮光瓦、側壁覆蓋設置遮光布,形成避光環境,利于吸引蜂王的進入;在交配筑巢棚和越冬棚的外圍設置圍墻,并將處于越冬室外的圍墻設置為隔風圍墻,交配室外的圍墻設置通風孔,能夠引導微風進入,將交配筑巢棚內形成光亮微風透氣高氧環境,越冬室形成無風避光環境,適應胡蜂的交配和越冬需要;圍墻內側設置電加熱器,能夠提高大棚內環境的溫度,大棚內設置滴管,滴水能降低大棚內溫度提高濕度,兩種調溫和調濕方式結合,隨時調節胡蜂雌雄蜂交配、蜂王越冬、蜂王筑巢時期的透光度、透氣度、溫濕度的需求;圍墻上沿距離大棚的透光亮瓦或者遮光瓦下沿30~50cm,能夠保證內部的空氣具有一定的流通性,保持氧氣充足;大棚底面和環形通道設置為水泥地面,降低微生物滋長率,提高環境的干凈程度。本發明結構簡單,繁殖蜂王、培育胡蜂標準蜂群方便,降低人工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益,為胡蜂的養殖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交配季節:每年的9、10、11月,這個時期:兩端的交配筑巢棚主要用來做雌雄蜂交配的空間,發情期的雌雄蜂在此空間交配。
交配越冬時期:每年的10、11、12、1、2、3月,這個時期技術員將交配中的雌雄蜂,放入越冬大棚里面的通道內繼續交配,雌雄蜂交配結束后,個體小的雄蜂從通道周圍的網眼爬出,個體大的雄蜂不能爬出,沿通道進入固定在越冬大棚內中上部的越冬室內(箱內),爬附越冬。
筑巢時期:每年的2、3、4、5月,這個時期,蜂王逐漸解除越冬狀況,兩端的交配筑巢棚,主要用來做誘導蜂王筑巢的筑巢大棚,將筑巢室放在大棚的支架上,將蜂王放入筑巢室里,人工喂養到第一批職蜂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