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魚種運輸裝置,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長途調運的黃姑魚魚種箱式調運設備。
背景技術:
充氧密封運輸法是目前黃姑魚魚種及其他魚種長途運輸的常用方法之一。目前的充氧密封運輸法是采用透明尼龍袋充氧方法運輸所述的黃姑魚魚種,透明尼龍袋每袋裝水1/3至1/2,每袋放一端數量的黃姑魚魚種;接著將透明尼龍袋中空氣擠出,再充入純氧,扎緊密封,通過運輸車進行運輸。目前這種充氧密封運輸法不僅操作不便,操作效率低,而且透明尼龍袋固定不便,運輸過程中容易發生晃動,影響魚種的成活率。
進一步的,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有發明人對此進行改進。
例如,中國專利申請號2016110253833,發明創造的名稱為曼氏無針烏賊運輸裝置,該申請案公開了一種曼氏無針烏賊運輸裝置,其雖然具有操作方便,操作效率高,可以有效解決因透明尼龍袋固定不便,運輸過程中容易發生晃動,而影響苗種成活率的問題;但發明人在使用應用過程中發現該裝置存在以下問題:
在升降執行裝置帶動支撐平臺下移過程中,當封堵蓋體由暫養桶的上端開口往下移動至暫養桶內后,存在暫養桶內的氣體無法由封堵蓋體于暫養桶內側面之間的間隙順利的排出(封堵蓋體外側面上第一密封圈在粘由水珠的情況下很容易與暫養桶內側面形成密封),導致封堵蓋體無法在自重作用下移到位,導致曼氏無針烏賊運輸裝置無法正常工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不僅操作方便,操作效率高,而且可以有效解決因透明尼龍袋固定不便,運輸過程中容易發生晃動,而影響苗種成活率的問題的適用于長途調運的黃姑魚魚種箱式調運設備。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可以有效解決因暫養桶內的氣體無法由封堵蓋體于暫養桶內側面之間的間隙順利的排出,導致封堵蓋體無法在自重作用下移到位,導致裝置無法正常工作的問題的適用于長途調運的黃姑魚魚種箱式調運設備。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適用于長途調運的黃姑魚魚種箱式調運設備,包括:運輸車,運輸車上設有氧氣瓶;設置在運輸車上的安裝架,安裝架包括豎直導桿,沿豎直導桿升降的支撐平臺以及用于升降支撐平臺的升降執行裝置;以及若干設置在安裝架上的苗種暫養裝置;所述苗種暫養裝置包括:上端開口的暫養桶,暫養桶位于支撐平臺的正下方;與暫養桶配合的封堵蓋體,封堵蓋體的外側面上設有第一密封圈;設置在支撐平臺上的第一豎直導套,第一豎直導套內設有連接導桿,連接導桿下端與封堵蓋體的上端面中部相連接,連接導桿外側面上并位于第一豎直導套上方設有上限位擋塊,連接導桿的上端面上設有往下延伸的連接桿導氣孔,連接導桿的外側面上設有與連接桿導氣孔相連通的第一連接孔;以及自適應充排氣機構,自適應充排氣機構包括設置在封堵蓋體上方的轉換缸體、設置在轉換缸體內側面上的第一限位塊與第二限位塊、滑動設置在第一限位塊與第二限位塊之間的活塞體及設置在轉換缸體內的第一復位彈簧,活塞體的外側面是設有第二密封圈與第三密封圈,所述轉換缸體的一端封閉,轉換缸體的另一端面設有第一接口;所述封堵蓋體上設有貫穿封堵蓋體上下端面的排氣孔與充氧孔;所述轉換缸體的外側面設有與轉換缸體的內腔相連通的第二接口、第三接口與排氣口,第一限位塊與第一接口位于活塞體的同一側,第一復位彈簧與第二限位塊位于活塞體的同一側,第二接口與第三接口位于第一限位塊與第二限位塊之間,且第二接口位于第三接口與第一限位塊之間,排氣口與活塞體位于第二限位塊的相對兩側;所述第一接口與第一連接孔之間通過第一連接管相連接,第二接口與充氧孔的上端口之間通過第二連接管相連接,第三接口與排氣孔的上端口之間通過第三連接管相連接;所述連接桿導氣孔的上端口與氧氣瓶的出氣口之間通過主管道密封連接。當活塞體抵靠在第一限位塊上時:第二接口位于第二密封圈與第三密封圈之間,第三接口與排氣口位于活塞體的同一側;當活塞體抵靠在第二限位塊上時:第二接口與第一接口位于活塞體的同一側,第三接口位于第二密封圈與第三密封圈之間。
本方案的適用于長途調運的黃姑魚魚種箱式調運設備不僅操作方便,操作效率高,并可以有效解決因透明尼龍袋固定不便,運輸過程中容易發生晃動,而影響苗種成活率的問題。
另一方面,還可以有效解決因暫養桶內的氣體無法由封堵蓋體于暫養桶內側面之間的間隙順利的排出,導致封堵蓋體無法在自重作用下移到位,導致裝置無法正常工作的問題。
作為優選,苗種暫養裝置還包括防泄漏裝置,防泄漏裝置包括:
設置在轉換缸體的外側面上的豎直連接套,豎直連接套的下端與排氣口密封連接,豎直連接套的上端開口;位于豎直連接套正上方的第二豎直導套,第二豎直導套通過連接件與轉換缸體相連接;滑動設置在第二豎直導套內的觸發導桿,觸發導桿的外側面上設有上限位凸塊與下限位凸塊,且第二豎直導套位于上限位凸塊與下限位凸塊之間;套設在觸發導桿上并位于第二豎直導套與上限位凸塊之間的第二復位彈簧;以及設置在觸發導桿下端用于封堵豎直連接套的上端開口的封堵活塞。
本方案的防泄漏裝置在主管道發生泄漏時,可以避免封堵蓋體在自重作用下移,導致暫養桶內的氧氣排出,造成魚種死亡的問題。
作為優選,連接導桿外側面上并位于第一豎直導套下方設有下限位擋塊。
作為優選,當下限位凸塊抵靠在第二豎直導套的下端面上時:封堵活塞位于豎直連接套的上方;當下限位擋塊抵靠在第一豎直導套的下端面上時:觸發導桿的上端抵靠在支撐平臺的下表面上,且封堵活塞位于豎直連接套內。
作為優選,暫養桶的上端開口內設有內徑自下而上逐漸增大的錐形導向口。
作為優選,豎直導桿上設有環形上限位塊與環形下限位塊,所述升降支撐平臺上設有與豎直導桿相配合的豎直滑套,且豎直滑套位于環形上限位塊與環形下限位塊之間。
作為優選,升降執行裝置為升降氣缸。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不僅操作方便,操作效率高,并可以有效解決因透明尼龍袋固定不便,運輸過程中容易發生晃動,而影響苗種成活率的問題。
其二,還可以有效解決因暫養桶內的氣體無法由封堵蓋體于暫養桶內側面之間的間隙順利的排出,導致封堵蓋體無法在自重作用下移到位,導致裝置無法正常工作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適用于長途調運的黃姑魚魚種箱式調運設備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中:
安裝架1,豎直導桿1.1,環形下限位塊1.2,支撐平臺1.3,豎直滑套1.4,環形上限位塊1.5,第一豎直導套1.6;
暫養桶2,錐形導向口2.1;
封堵蓋體3,第一密封圈3.1,充氧孔3.2,排氣孔3.3;
連接導桿4,下限位擋塊4.1,連接桿導氣孔4.2,上限位擋塊4.3,第一連接孔4.4;
主管道5;
自適應充排氣機構6,轉換缸體6.1,第一接口6.2,第一限位塊6.3,第二密封圈6.4,第二接口6.5,活塞體6.6,第三密封圈6.7,第一復位彈簧6.8,第三接口6.9,排氣口6.10,第二限位塊6.11;
防泄漏裝置7,豎直連接套7.1,封堵活塞7.2,觸發導桿7.3,下限位凸塊7.4,第二豎直導套7.5,第二復位彈簧7.6,上限位凸塊7.7;
第一連接管8.1,第二連接管8.2,第三連接管8.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所示,一種適用于長途調運的黃姑魚魚種箱式調運設備,包括:運輸車,運輸車上設有氧氣瓶;設置在運輸車上的安裝架1;以及若干設置在安裝架上的苗種暫養裝置。
安裝架通過螺栓固定在運輸車上。安裝架包括豎直導桿1.1,沿豎直導桿升降的支撐平臺1.3以及用于升降支撐平臺的升降執行裝置。豎直導桿上設有環形上限位塊1.5與環形下限位塊1.2。升降支撐平臺上設有與豎直導桿相配合的豎直滑套1.4,且豎直滑套位于環形上限位塊與環形下限位塊之間。升降執行裝置為升降氣缸。
如圖1、圖2所示,苗種暫養裝置包括:上端開口的暫養桶2;與暫養桶配合的封堵蓋體3;設置在支撐平臺上的第一豎直導套1.6;自適應充排氣機構6以及防泄漏裝置7。暫養桶為圓桶。暫養桶的軸線豎直設置。暫養桶位于支撐平臺正下方。暫養桶的上端開口內設有內徑自下而上逐漸增大的錐形導向口2.1。
第一豎直導套內設有連接導桿4。連接導桿滑動設置在第一豎直導套內。連接導桿與暫養桶同軸設置。連接導桿外側面上并位于第一豎直導套下方設有下限位擋塊4.1。連接導桿外側面上并位于第一豎直導套上方設有上限位擋塊4.3。連接導桿下端與封堵蓋體的上端面中部相連接。連接導桿的上端面上設有往下延伸的連接桿導氣孔4.2。連接桿導氣孔的下端封閉。連接導桿的外側面上設有與連接桿導氣孔相連通的第一連接孔4.4。
封堵蓋體的橫截面呈圓形。封堵蓋體的外徑小于暫養桶的內徑。封堵蓋體與暫養桶同軸設置。封堵蓋體能夠由暫養桶的上端開口往下移動至暫養桶內或由暫養桶的上端開口往上移動至暫養桶的上方。封堵蓋體的外側面上設有密封圈安裝槽。封堵蓋體的外側面上設有第一密封圈3.1,第一密封圈設置在密封圈安裝槽內。第一密封圈為實心密封圈。封堵蓋體上設有貫穿封堵蓋體上下端面的排氣孔3.3與充氧孔3.2。
自適應充排氣機構包括設置在封堵蓋體上方的轉換缸體6.1、設置在轉換缸體內側面上的第一限位塊6.3與第二限位塊6.11、滑動設置在第一限位塊與第二限位塊之間的活塞體6.6及設置在轉換缸體內的第一復位彈簧6.8。轉換缸體通過連接件與封堵蓋體相連接。活塞體的外側面是設有第二密封圈6.4與第三密封圈6.7。轉換缸體的一端封閉,轉換缸體的另一端面設有第一接口6.2。轉換缸體的外側面設有與轉換缸體的內腔相連通的第二接口6.5、第三接口6.9與排氣口6.10。第一限位塊與第一接口位于活塞體的同一側。第一復位彈簧與第二限位塊位于活塞體的同一側。第二接口與第三接口位于第一限位塊與第二限位塊之間,且第二接口位于第三接口與第一限位塊之間。排氣口與活塞體位于第二限位塊的相對兩側。
連接桿導氣孔的上端口與氧氣瓶的出氣口之間通過主管道5密封連接。第一接口與第一連接孔之間通過第一連接管8.1相連接。第二接口與充氧孔的上端口之間通過第二連接管8.2相連接。第三接口與排氣孔的上端口之間通過第三連接管8.3相連接。
當活塞體抵靠在第一限位塊上時:第二接口位于第二密封圈與第三密封圈之間,第三接口與排氣口位于活塞體的同一側。
當活塞體抵靠在第二限位塊上時:第二接口與第一接口位于活塞體的同一側,第三接口位于第二密封圈與第三密封圈之間。
如圖2所示,防泄漏裝置7包括:設置在轉換缸體的外側面上的豎直連接套7.1;位于豎直連接套正上方的第二豎直導套7.5;滑動設置在第二豎直導套內的觸發導桿7.3;套設在觸發導桿上的第二復位彈簧7.6;以及設置在觸發導桿下端用于封堵豎直連接套的上端開口的封堵活塞7.2。
豎直連接套的下端與排氣口密封連接,豎直連接套的上端開口。第二豎直導套通過連接件與轉換缸體相連接。封堵活塞與豎直連接套同軸。封堵活塞能夠由豎直連接套的上端開口往下移動至豎直連接套內或由豎直連接套的上端開口往上移動至豎直連接套的上方。觸發導桿的外側面上設有上限位凸塊7.7與下限位凸塊7.4。第二豎直導套位于上限位凸塊與下限位凸塊之間。第二復位彈簧位于第二豎直導套與上限位凸塊之間。
當下限位凸塊抵靠在第二豎直導套的下端面上時:封堵活塞位于豎直連接套的上方。
當下限位擋塊抵靠在第一豎直導套的下端面上時:觸發導桿的上端抵靠在支撐平臺的下表面上,且封堵活塞位于豎直連接套內,封堵活塞將豎直連接套的上端開口封堵。
本發明的適用于長途調運的黃姑魚魚種箱式調運設備的具體使用如下:
第一,暫養桶裝水1/2,接著將一定數量的黃姑魚魚種放入對應的暫養桶內。
第二,通過升降執行裝置帶動支撐平臺下移,直至豎直滑套抵靠在環形下限位塊上為止。
在這個過程中,封堵蓋體在自重作用下隨支撐平臺一同下移,并由暫養桶的上端開口往下移動至暫養桶內。當封堵蓋體移動至暫養桶內后,第一密封圈在封堵蓋體與暫養桶內側面之間形成密封連接結構。當封堵蓋體移動至暫養桶內后,暫養桶內的氣體將通過排氣孔、第三連接、第三接口及排氣口排出,保證封堵蓋體能夠在自重作用下隨支撐平臺一同下移到位(當封堵蓋體下移到位后,封堵蓋體將靠近暫養桶內的水面);從而有效解決因暫養桶內的氣體無法由封堵蓋體于暫養桶內側面之間的間隙順利的排出,導致封堵蓋體無法在自重作用下移到位,導致裝置無法正常工作的問題。
第三,操作者開啟氧氣瓶的閥門。
氧氣瓶的閥門開啟后,氧氣瓶內的氧氣通過主管道、連接桿導氣孔、第一連接孔及第一連接管進入轉換缸體內。
接著,活塞體將往第二限位塊方向移動,并使活塞體抵靠在第二限位塊上。
當活塞體抵靠在第二限位塊上時,第二接口與第一接口位于活塞體的同一側,第三接口位于第二密封圈與第三密封圈之間(第三接口被關閉);此時進入轉換缸體內的氧氣將通過第二接口、第二連接管與充氧孔進入封堵蓋體下方的暫養桶內,隨著氧氣不斷進入封堵蓋體下方的暫養桶內(由于第三接口被關閉),封堵蓋體將逐漸往上移動,直至下限位擋塊抵靠在第一豎直導套的下端面上為止,此時,封堵蓋體靠近暫養桶的上端口。
當下限位擋塊抵靠在第一豎直導套的下端面上時:觸發導桿的上端抵靠在支撐平臺的下表面上,且封堵活塞由豎直連接套的上端開口往下移動至豎直連接套內,封堵活塞將豎直連接套的上端開口封堵。
第四,將氧氣瓶的閥門關閉;至此,完成對暫養桶內的充氧。
第五,通過運輸車將黃姑魚魚種運送到指定的養殖場,在這個過程中,若主管道發生泄漏問題,則活塞體將在第一復位彈簧的作用下往第一限位塊移動,并抵靠在第一缸體限位塊上,從而將第二接口關閉。此時第二接口關閉,封堵活塞將排氣口封閉,從而避免封堵蓋體在自重作用下移,導致暫養桶內的氧氣排出,造成魚種死亡的問題。
當運輸車達到目的地后,只需要通過升降執行裝置帶動支撐平臺上移,直至豎直滑套抵靠在環形上限位塊上為止。
在這個過程中,當豎直滑套與上限位擋塊接觸后,支撐平臺將通過連接導桿帶動封堵蓋體一同上移,使封堵蓋體移動至暫養桶上方。同時,封堵活塞將在第二復位彈簧的作用下上移復位,使下限位凸塊抵靠在第二豎直導套的下端面上。
第六,操作者將暫養桶內的黃姑魚魚種取出,并放入指定的養殖場內養殖。
本發明的黃姑魚魚種運輸裝置的充氧操作方便,且操作效率高;同時,還可以同時對多個暫養桶進行充氧,并密封運輸,進一步操作效率。另一方面,本發明的苗種暫養裝置固定在運輸車上,因而可以有效解決因透明尼龍袋固定不便,運輸過程中容易發生晃動,而影響苗種成活率的問題,提高苗種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