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油菜種植領域,更特別地,涉及一種滅殺油菜田間蚜蟲的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油菜的種植面積1.1億畝,湖北省油菜面積1877萬畝,加強綠色食品油菜生產、提高油菜品質、保障我國食用植物油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蚜蟲為油菜產區的主要害蟲之一,屬于半翅目蚜科害蟲,在油菜的整個生育期都有發生。油菜蚜蟲的主要種類有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蘿卜蚜(Lipaphis erysimi Kaltenbach)和甘藍蚜(Brevicoryne brassicae Linnaeus)3種,年發生10余代,?;旌习l生,以成蚜或若蚜刺吸養分,危害油菜正常生長,而且可傳播多種病毒病,影響油菜的產量和品質,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針對油菜蚜蟲,目前我國油菜生產上主要以化學藥劑防治為主,長期大量的使用化學藥劑,容易使蚜蟲種群產生抗藥性、再猖獗等問題,同時易導致農藥殘留,造成環境污染,破壞生態系統。因此,探討物理防治措施對油菜蚜蟲的防控作用,既滿足了人們對油菜綠色安全生產的要求,也符合綠色生產的技術要求。
利用昆蟲的趨黃性誘殺害蟲是農業生產中一種常見的綠色防控手段。國內外已有很多報道,如彭萍等研究表明,黃板誘殺技術防治茶園黑刺粉虱和假眼小綠葉蟬效果明顯。王紅梅等研究結果表明,不同高度不同密度黃板對黃瓜上煙粉虱的防效顯著。李娟等成功利用黃板捕殺煙蚜,對煙蚜的平均防效達到89.2%。國外學者Moreau等研究表明黃板對溫室白粉虱有較強的吸引和誘殺作用。Hall等成功將黃色粘板應用于柑橘木虱的測報和防治。國內外對黃板誘殺蚜蟲的報道多集中在蔬菜地和煙田,在油菜上面卻缺乏相關研究。為此,通過大田黃色粘蟲板誘殺試驗,明確其最佳的方位、高度和密度,以期為油菜蚜蟲的綠色防控提供實踐參考,更高效的發揮黃色粘蟲板的誘殺作用。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以上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滅殺油菜田間蚜蟲的方法,使用黃板對油菜田間的蚜蟲進行誘殺,將多個所述黃板安裝于所述油菜田間,所述黃板的密度為每畝16塊,均勻分布于所述油菜田間,所述黃板的安裝高度為黃板的底部與油菜頂部平齊至比油菜頂部低0.2m,所述黃板的朝向為誘殺面朝向所述正西方至正南方。
優選地,所述黃板為矩陣式分布,以每排間隔8m,排內每兩塊黃板間隔5m的間距分布。
優選地,所述黃板的安裝高度為所述黃板的底部與油菜頂部平齊。
優選地,所述黃板的朝向為正南方。
優選地,所述油菜田的中的油菜品種為華油雜62。
優選地,所述黃板為矩形,大小為25cm×40cm。
優選地,所述方法在每年3-4月份進行。
本發明的滅殺油菜田間蚜蟲的方法不僅可以有效防治油菜田間蚜蟲的危害,同時也可以減少蚜蟲傳播病毒病,減少農藥的使用,保護環境等,為無公害防治害蟲提供理論依據。
附圖說明
圖1為不同懸掛方位下每塊黃板誘殺蚜蟲數目的統計圖;
圖2為不同懸掛高度下每塊黃板誘殺蚜蟲數目的統計圖;
圖3為不同懸掛密度下每塊黃板誘殺蚜蟲數目的統計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例對本發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范圍。
黃色粘蟲板購自于北京,規格為25cm×40cm,一面有粘性。雙低油菜品種為華油雜62。
試驗在新農院綜合示范基地進行,經度114°08′,緯度30°95′?;貎扔筒似贩N、水肥管理一致,隨機選擇3塊面積約5×667m2的油菜田為試驗小區,小區之間間隔50m。于2016年3月蚜蟲大發生時開始掛板,試驗期間,田間不施用任何化學藥劑,其他管理按常規進行。
實驗結果應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鄧肯式新復極差法進行顯著性分析,并用Origin 8.0制圖。
1.黃板朝向對蚜蟲誘殺的影響
試驗分別設置東、西、南、北4個不同懸掛方位,每處理5塊黃板,3次重復,板間距離5m×6m,懸掛高度為0m,即黃色板下端平作物頂部。自掛黃板之日起每2d調查統計黃板上蚜蟲的數量并更換黃板,共調查3次。
結果如圖1所示,不同懸掛方位黃板對油菜蚜蟲的誘殺效果有明顯影響,其中以黃板懸掛方向朝正南的誘殺效果最好,三次的誘蟲量分別為256.4頭/塊、495.6頭/塊、743.2頭/塊,與其他處理差異達到顯著水平(P<0.05),其平均誘蟲量分別是朝東、朝西、朝北處理的1.59倍、1.44倍和1.65倍。
2.黃板懸掛高度對蚜蟲誘殺的影響
試驗分別設置3種不同懸掛高度的黃板檢測誘殺效果,試驗以黃板下端距油菜頂端的距離為黃板懸掛高度。設3個處理,即:處理Ⅰ,黃色板下端平油菜頂部,其高度為0m;處理Ⅱ,黃色板下端高出油菜頂部0.2m(即+0.2m);處理Ⅲ,黃色板下端低于油菜頂部-0.2m(即-0.2m)。每處理5塊黃板,3次重復,每個黃板懸掛方向一致(東西/南北),自掛黃板之日起每2d調查統計黃板上蚜蟲的數量并更換黃板,共調查3次。
結果如圖2所示,處理Ⅰ、處理Ⅱ、處理Ⅲ對油菜蚜蟲的誘殺效果有一定影響。不同懸掛黃板對油菜蚜蟲的誘殺效果依次為處理Ⅰ>處理Ⅱ>處理Ⅲ,其中處理Ⅰ誘蟲量最多,分別為182.2頭/塊、247頭/塊、424.4頭/塊,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平均誘蟲量分別是處理Ⅱ、處理Ⅲ的1.08倍和1.19倍,差異達顯著水平(P<0.05)。
3.黃板密度對蚜蟲誘殺的影響
試驗分別設置3種不同的懸掛密度,每處理3次重復,處理Ⅰ,每667m2懸掛黃板33塊,板間距離5m×4m;處理Ⅱ,每667m2懸掛黃板22塊,板間距離5m×6m;處理Ⅲ,每667m2懸掛黃板16塊,板間距離5m×8m。懸掛高度均為0m,即黃色板下端平油菜頂部,方位朝南。自掛黃板之日起每2d調查統計黃板上蚜蟲的數量并更換黃板,共調查3次。
結果如圖3所示,不同懸掛密度黃板對油菜蚜蟲的誘殺效果有顯著差異,其中處理Ⅲ的誘殺效果最好,三次的誘蟲量分別是212.8頭/塊、253.2頭/塊和265.2頭/塊,顯著高于其他處理(P<0.05),其平均誘蟲量分別是處理Ⅰ、處理Ⅱ的1.63倍和1.39倍。
由以上試驗得知,每667m2懸掛黃板16塊、黃板懸掛方向朝正南及黃板下端平作物頂部懸掛,誘殺效果最佳。該誘殺方案要考慮到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