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海膽苗種的培育方法,特別是一種適合北方多藻類海參圈養殖的海膽苗種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中國北方海水池塘養殖興起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當時以中國對蝦為主要養殖對象。本世紀初由于蝦病困擾,大多轉為刺參養殖。2000-2010年,刺參池塘養殖取得了極好的經濟效益,目前全國刺參池塘總面積在200萬畝水平,行業規模近200億元。
近年來,北方刺參池塘由于富營養化導致生長大量的大葉藻、孔石莼等海藻,在池塘中如果控制不住其生長,通常會造成海參的減產甚至大量死亡,以往海藻的清除通常靠人工打撈,每畝需要消耗人工費多達500元左右;近年多采用潑灑除草劑進行控制,雖然效果較好,但是對刺參的食品安全造成不可逆的影響,又對海洋環境造成極大污染。此外南方的福建等地海參養殖技術日益成熟,海參成品價格逐漸下滑,造成圈養海參價格僅40元左右,甚至達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
我國北方海域主要有光棘球海膽、海刺猬及中間球海膽這幾個經濟價值較高的品種,養殖模式主要以底播增值為主、中間球海膽則有少量的浮筏吊養。這些品種存在或經濟價值低、或生長溫度范圍狹窄的特點,難以開展海參圈內養殖。目前國內海膽鮮貨價格在25-80元/斤,海膽全面養殖成功后其成品產值至少10億元,目前我國海膽加工出口數量僅300余噸,產值愈一億元,貨源嚴重不足,海膽成品銷售不成問題,市場前景良好。而且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來海膽市場消費市場達到幾十億元是指日可待。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種適合北方刺參池塘養殖的海膽苗種的培育方法,將利用這種方法獲得的海膽苗種與刺參進行混養,能夠有效解決刺身池塘存在的生物鏈不完整的生態結構缺陷。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適合北方多藻類海參圈養殖的海膽苗種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a、每年的三月初,采捕規格均大于50克/枚的馬糞海膽和蝦夷馬糞海膽,將兩種海膽在育苗室內同步升溫促熟,并按照馬糞海膽10℃、蝦夷馬糞海膽18℃恒溫培育,
b、控制兩種海膽的積溫,讓兩種海膽的成熟標準時間差控制在1±3天的范圍內,
c、在五月初,兩種海膽的積溫達到標準時后,利用蝦夷馬糞海膽作為父本,馬糞海膽作為母本,進行雜交育苗,并在稚膽附著后通過投喂人工飼料的方法縮短海膽的培育時間,
d、在十月份,稚膽的膽徑達到1cm以上時,進行池塘養殖,養殖過程中利用海藻作為餌料,
e、池塘養殖18個月后,即可進行采捕并上市出售。
所述的海藻為大葉藻或孔石莼。
本發明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利用本發明所述的方法,能夠獲得一種適溫范圍廣、經濟價值高的海膽品種,而將這一品種的海膽與海參進行混養,能夠有效控制圈內雜藻,提高海參圈的綜合經濟價值;而這種新的海膽品種的使用,可以杜絕海參圈使用除草劑,形成一種海參與海膽混養的高效養殖方法,通過解決刺參池塘存在的生物鏈不完整的生態結構缺陷,來有效控制海參圈內的雜藻的生長,可提高海參圈的單位面積產值。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一種適合北方多藻類海參圈養殖的海膽苗種培育方法,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每年的三月初,從中國的南方采捕規格大于50克/枚的馬糞海膽,從大連海域采捕規格大于50克/枚的蝦夷馬糞海膽,將兩種海膽在育苗室內同步升溫促熟,并按照馬糞海膽10℃、蝦夷馬糞海膽18℃恒溫培育,
控制兩種海膽的積溫,讓兩種海膽的成熟標準時間差控制在1±3天的范圍內,
在五月初,兩種海膽的積溫達到標準時后,利用蝦夷馬糞海膽作為父本,馬糞海膽作為母本,進行雜交育苗,并在稚膽附著后通過投喂人工飼料的方法縮短海膽的培育時間,
在十月份,稚膽的膽徑達到1cm以上時,進行池塘養殖,養殖過程中利用海藻作為餌料,這里的海藻為大葉藻或孔石莼,實際操作時,可以直接將稚膽放置到大葉藻和孔石莼大量繁殖的池塘中,在養殖過程中不需要投喂任何其他的餌料,利用海藻來完成食物鏈條;
池塘養殖18個月后,海膽即可達到商品規格,此時可進行采捕并上市出售。
利用本方法所獲得的新的海膽品種,其生長的溫度范圍是-2至28℃,且口感鮮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