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山豆根種子質量的評價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2291079閱讀:1232來源:國知局
山豆根種子質量的評價方法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種子質量評價
技術領域
。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山豆根種子質量的評價方法。
背景技術
:山豆根,又名廣豆根、越南槐,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的功效,用于火毒蘊結,乳蛾喉痹,咽喉腫痛,齒齦腫痛,口舌生瘡等癥。山豆根是一個重要的“桂藥”、“南藥”品種,已成功開發的中成藥產品有肝炎靈注射液、桂林西瓜霜、鼻咽靈片、清咽抑火丸等。由于山豆根藥材市場需求量大,原料供不應求,近年來廣西人工栽培山豆根的面積在不斷擴大。山豆根人工種植主要以種子、組培苗繁殖為主,因缺乏相應的種子質量評價方法,市售種子質量低劣,更有偽劣種子坑農事件時常發生,導致藥材減產或絕收。目前,主要通過肉眼去觀察山豆根種子質量的好壞,如何根據山豆根種子的含水率、千粒重、發芽率、以及凈度等對山豆根種子的質量做定量的描述,一直沒有合適的方法。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問題,并提供至少后面將說明的優點。本發明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山豆根種子質量的評價方法,其利用山豆根種子批種子的含水率、千粒重、發芽率、純度評價山豆根種子批的種子質量,實現了對山豆根種子批的種子質量做定量評價,所選評價因子能夠有效反應種子質量,且操作簡便,結果可靠,克服了常規判斷的盲目性和滯后性。為了實現根據本發明的這些目的和其它優點,提供了一種山豆根種子質量的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驟:步驟一.劃分種子批:同一產地、同一時期收獲的,總重量在1000Kg-20000Kg內劃分種子批,在每批種子批抽取總重量不低于1000g的種子作為送驗樣品,其中,同一產地指劃分在同一種子批的種子產自于同一個鄉鎮,同一時期是指該種子為在同一年份的一個月之內收獲的種子,即收獲的時間差不超過一個月;步驟二.選定評價因子:以種子含水率、種子千粒重、種子發芽率、以及種子純度作為評價因子,其中,種子含水率、種子千粒重、種子發芽率、以及種子純度的測定所需種子均從送驗樣品中扦取,并分別定義為種子Ⅰ、種子Ⅱ、種子Ⅲ、以及種子Ⅳ,種子Ⅰ、種子Ⅱ、種子Ⅲ、以及種子Ⅳ重量分別不低于送驗樣品總重量的百分之十、百分之十五、百分之六、以及百分之四十;步驟三.確定評價因子權重:確定評價因子種子含水率、種子千粒重、種子發芽率、以及種子純度的權重分別為0.185、0.175、0.425、以及0.215;步驟四.確定評價因子的評價指數:測得種子Ⅰ的含水率為a,按公式:計算種子批種子含水率的評價指數,其中,a>0.75時,以A=0作為種子批種子千粒重的評價指數;測得種子Ⅱ千粒重為b,當b>160g時,以B=1作為種子批種子千粒重的評價指數,當b≤160g時,按公式:計算種子批種子千粒重的評價指數;測得種子Ⅲ的發芽率為C,以C作為種子批種子發芽率的評價指數;測得種子Ⅳ的純度為D,以D作為種子批種子純度的評價指數;步驟五.確定山豆根種子質量級別:按公式:PI=0.185A+0.175B+0.425C+0.215D,計算評價指標值;當PI≥0.95時該種子批種子質量為優等,當0.85≤PI<0.95時該種子批種子質量為良等,當0.75≤PI<0.85時該種子批種子質量為中等,當0.65≤PI<0.75時該種子批種子質量為中下等,當PI<0.65時該種子批種子質量為差等。優選的是,步驟四中種子Ⅰ含水率的測定方法為:將種子Ⅰ按重量分為多份,每份種子的重量為4-5g,將每份種子稱重后為Wni切成3-5mm的薄片,后置于玻璃稱量瓶內,帶瓶蓋稱重為Wnj,取下瓶蓋后置于恒溫干燥箱,調節恒溫干燥箱溫度為102-105℃烘8h后,蓋上瓶蓋后取出帶瓶蓋稱重為W’nj,按公式測出每份種子的含水率為其中,Wni為第n份種子未切片前的重量,Wnj為第n份種子干燥前帶瓶和蓋的重量,W’nj為第n份種子干燥后帶瓶和蓋的重量,Hni為第n份種子的含水率,按公式:測得種子Ⅰ的含水率,a即為該種子批種子的含水率。優選的是,所述玻璃稱量瓶包括:倒置四棱臺形瓶體;多個盒體,其為頂面敞開設置,底面為網狀結構的長方體狀,多個所述盒體上下間距可拆卸設置與所述瓶體內,且其平行于所述瓶體的底部;其中,所述薄片平鋪于所述盒體底部,瓶蓋可密封蓋設與所述盒體上,放置烘箱前稱量時瓶蓋蓋設于所述瓶體,置于烘箱內時瓶蓋取出,從烘箱內取出稱量時瓶蓋蓋設于所述瓶體。優選的是,步驟四中種子Ⅱ千粒重的測量方法為全重法,步驟如下:將種子Ⅱ通過數粒儀計數得種子Ⅱ粒數,天平得種子Ⅱ重量,則按公式:測得種子Ⅱ千粒重,b即為該種子批種子的千粒重。優選的是,步驟四中種子Ⅲ發芽率的測定方法為:將種子Ⅲ按每份種子粒數為50-60粒分為多份,通過數粒儀將每份種子計數得每份種子的粒數記為Xni,每份種子滅菌后,將胚根伸出部位朝上均勻排布于培養皿上,放入光照培養箱內,控制溫度為25℃,每24h內持續光照時間為8h,光照強度為2000LX,在培養第16天分別統計每份種子正常發芽個數記為Yni,并移除去正常發芽的種子,在第20天分別統計每份剩余種子正常發芽的個數記為Zni,按公式:得到每份種子的發芽率,按公式:計算種子Ⅲ的發芽率,即為該種子批種子的發芽率,其中,Yni為第n份種子在培養第16天統計正常發芽個數,Zni為第n份種子在培養第20天統計剩余種子正常發芽的個數,cni為第n份種子的發芽率。優選的是,步驟四中種子Ⅳ純度的測定方法:通過數粒儀將種子Ⅳ計數得種子Ⅳ粒數為M1,確定種子Ⅳ中純種子的粒數M2,按公式:測得種子Ⅳ的純度,即為該種子批種子的純度,其中,純種子通過外觀形態法進行測定:有種臍、長7.25mm-11.40mm、寬5.01mm-9.04mm、且顏色與標準色色差CA值小于或等于1.5的種子,純種子的標準色為黑色。而且其外形為橢圓形、卵形或長圓形,且種子結構完整,表面無殘缺不全或受到嚴重損傷,無畸形或縮縊,解剖刀剖開后子葉乳白色,無染病、霉變或腐爛產生的變色、壞死現象。本發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發明的山豆根種子質量的評價方法利用山豆根種子批種子的含水率、千粒重、發芽率、純度評價山豆根種子批的種子質量,實現了對山豆根種子批的種子質量做定量評價,所選評價因子能夠有效反應種子質量,且操作簡便,結果可靠,克服了常規判斷的盲目性和滯后性。2、本發明的山豆根種子質量的評價方法中種子的水分是保持種子生命活力的重要物質,只有在水的作用下種子的代謝才能順利完成,但水分含量過高會使種子的呼吸作用過于旺盛,并使微生物大量繁殖,最終使種子儲藏壽命大大縮短,水分含量過低則會使種子失水死亡,種子的千粒重能夠有效反應種子的大小和飽滿程度,種子的純度能夠有效的反應有效山豆根種子所占比例。本發明的其它優點、目標和特征將部分通過下面的說明體現,部分還將通過對本發明的研究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附圖說明圖1為本發明的不同培養溫度的山豆根種子萌發率;圖2為本發明的不同培養溫度下光照和黑暗培養的山豆根種子萌發率。具體實施方式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山豆根種子質量的評價方法,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借鑒本文內容,適當改進工藝參數實現。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所有類似的替換和改動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它們都被視為包括在本發明。本發明的方法及應用已經通過較佳實施例進行了描述,相關人員明顯能在不脫離本
發明內容、精神和范圍內對本文所述的方法進行改動或適當變更與組合來實現和應用本發明技術。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實施例1步驟一.劃分種子批:2015年10月份在南寧馬山縣收獲的山豆根種子,待檢測種子質量的種子批的重量為10000Kg,抽取該種子批中的1000g種子作為送驗樣品,送驗樣品4℃,干燥環境下保存;步驟二.選定評價因子:以種子含水率、種子千粒重、種子發芽率、以及種子純度作為評價因子,其中,種子含水率、種子千粒重、種子發芽率、以及種子純度的測定所需種子均從送驗樣品中扦取,并分別定義為種子Ⅰ、種子Ⅱ、種子Ⅲ、以及種子Ⅳ,種子Ⅰ抽取送驗樣品總重量的百分之十為100g、種子Ⅱ抽取送驗樣品總重量的百分之十五為150g、種子Ⅲ抽取送驗樣品總重量的百分之六為60g、以及種子Ⅳ抽取送驗樣品總重量的百分之四十為400g;步驟三.確定評價因子權重:確定評價因子種子含水率、種子千粒重、種子發芽率、以及種子純度的權重分別為0.185、0.175、0.425、以及0.215;步驟四.確定評價因子的評價指數:將100g種子Ⅰ按重量分為24份,將24份種子按照表1進行編號,并分別稱量每份種子重量為Wni,具體如表1所示,將每份種子中的每個種子均切成厚度范圍再3-5mm的薄片,并平鋪于玻璃稱量瓶,帶瓶和瓶蓋一起稱重為Wnj,將玻璃稱量瓶不帶瓶蓋置于恒溫干燥箱,調節恒溫干燥箱溫度為102℃烘8h后,取出帶瓶蓋稱量重量為W’nj,具體如表1所示,按公式測出每份種子的含水率為具體如表1所示,且測量結果顯示編號為13的該份種子的含水率最高為0.372,編號為18的該份種子的含水率最低為0.345,兩者相差0.027,在誤差的允許范圍內,其中,Wni為第n份種子未切片前的重量,W’ni為第n份種子干燥后的重量,Hni為第n份種子的含水率,按公式:測得種子Ⅰ的含水率為35.5%,35.5%即為該種子批種子的含水率。表1山豆根種子含水率測定測得種子Ⅰ的含水率為35.5%,按公式:計算種子批種子含水率的評價指數為0.99;其中,倒置四棱臺形瓶體;多個盒體,其為頂面敞開設置,底面為網狀結構的長方體狀,多個所述盒體上下間距可拆卸設置與所述瓶體內,且其平行于所述瓶體的底部;其中,所述薄片平鋪于所述盒體底部,瓶蓋可密封蓋設與所述盒體上;使用過程中,將所述薄片平鋪于所述盒體2底部,采用倒置四棱臺形瓶體1放置盒體2,方便盒體2的放置和取出,而且相鄰盒體2內薄片水分的去除互不影響,且其底面設為網狀結構能夠有效的增加水分去除的速度,增大薄片的受熱面積,放置烘箱前稱量時瓶蓋蓋設于所述瓶體,置于烘箱內時瓶蓋取出,從烘箱內取出稱量時瓶蓋蓋設于所述瓶體,通過蓋體密封蓋設于所述瓶體上,能夠有效的避免當從烘箱中取出時空氣中的水分影響測量的效果,導致的測量錯誤。將150g種子Ⅱ通過數粒儀計數得種子Ⅱ粒數為1062粒,則按公式:測得種子Ⅱ千粒重為141.2g,141.2g即為該種子批種子的千粒重,當141.2g<180g時,按公式:0.88即為種子批種子千粒重的評價指數;通過數粒儀將60g種子Ⅲ計數得種子Ⅲ粒數記為424粒,并按每份種子粒數為53粒等分為8份,每份種子滅菌后,將胚根伸出部位朝上均勻排布于培養皿上,放入光照培養箱內,控制溫度為25℃,每24h內持續光照時間為8h,光照強度為2000LX,在培養第16天分別統計種子每份正常發芽個數記為Yni,具體如表2所示,并移除去正常發芽的種子,在第20天分別統計每份剩余種子正常發芽的個數記為Zni,具體如表2所示,按公式:得到每份種子的發芽率,按公式:計算種子Ⅲ的發芽率,即為該種子批種子的發芽率,其中,Yni為第n份種子在培養第16天統計正常發芽個數,Zni為第n份種子在培養第20天統計剩余種子正常發芽的個數,cni為第n份種子的發芽率,測得種子Ⅲ的發芽率為C,以C作為種子批種子發芽率的評價指數;表2山豆根種子發芽率測定根據上表得出的相關數據可以得出,種子Ⅲ的發芽率為0.83,以0.83作為種子批種子發芽率的評價指數;通過數粒儀將400g種子Ⅳ計數得種子Ⅳ粒數為M1=2834粒,確定種子Ⅳ中純種子的粒數M2=2441粒,按公式:計算測得種子Ⅳ的純度為0.86,即為該種子批種子的純度D=0.86,以D=0.86作為種子批種子純度的評價指數,其中,純種子通過外觀形態法進行測定:有種臍、長7.25mm-11.40mm、寬5.01mm-9.04mm、且顏色與標準色色差CA值小于或等于1.5的種子,標準色為黑色,且檢測的純種子均需符合結構完整,表面無殘缺不全或受到嚴重損傷,無畸形或縮縊,解剖刀剖開后子葉乳白色,無染病、霉變或腐爛產生的變色、壞死現象的要求。步驟五.確定山豆根種子質量級別:按公式:PI=0.185A+0.175B+0.425C+0.215D,計算評價指標值,具體如表3所示;表3山豆根種子評價指標值計算當PI≥0.95時該種子批種子質量為優等,當0.85≤PI<0.95時該種子批種子質量為良等,當0.75≤PI<0.85時該種子批種子質量為中等,當0.65≤PI<0.75時該種子批種子質量為中下等,當PI<0.65時該種子批種子質量為差等;因0.85≤0.87<0.95,所以2015年10月份在南寧馬山縣收獲的山豆根種子,待檢測重量為10000Kg的種子批的種子質量為良等種子。實施例2步驟一.劃分種子批:2014年09月份在百色那坡縣龍合鄉收獲的山豆根種子,待檢測種子質量的種子批的重量為15000Kg,抽取該種子批中的1500g種子作為送驗樣品,送驗樣品4℃,干燥環境下保存;步驟二.選定評價因子:以種子含水率、種子千粒重、種子發芽率、以及種子純度作為評價因子,其中,種子含水率、種子千粒重、種子發芽率、以及種子純度的測定所需種子均從送驗樣品中扦取,并分別定義為種子Ⅰ、種子Ⅱ、種子Ⅲ、以及種子Ⅳ,種子Ⅰ抽取送驗樣品總重量的百分之十為150g、種子Ⅱ抽取送驗樣品總重量的百分之十五為225g、種子Ⅲ抽取送驗樣品總重量的百分之六為90g、以及種子Ⅳ抽取送驗樣品總重量的百分之四十為600g;步驟三.確定評價因子權重:確定評價因子種子含水率、種子千粒重、種子發芽率、以及種子純度的權重分別為0.185、0.175、0.425、以及0.215;步驟四.確定評價因子的評價指數:將150g種子Ⅰ按重量分為30份,將30份種子按照表1進行編號,并分別稱量每份種子重量為Wni,具體如表4所示,將每份種子中的每個種子均切成厚度范圍再3-5mm的薄片,并平鋪于玻璃稱量瓶,帶瓶和瓶蓋一起稱重為Wnj,將玻璃稱量瓶不帶瓶蓋置于恒溫干燥箱,調節恒溫干燥箱溫度為102℃烘8h后,取出帶瓶蓋稱量重量為W’nj,具體如表4所示,按公式測出每份種子的含水率為具體如表4所示,且測量結果顯示編號為10的該份種子的含水率最高為0.303,編號為18的該份種子的含水率最低為0.283,兩者相差0.02,在誤差的允許范圍內,其中,Wni為第n份種子未切片前的重量,W’ni為第n份種子干燥后的重量,Hni為第n份種子的含水率,按公式:測得種子Ⅰ的含水率為29.1%,29.1%即為該種子批種子的含水率。表4山豆根種子含水率測定測得種子Ⅰ的含水率為a=29.1%,按公式:故以0.83作為種子批種子含水率的評價指數;將225g種子Ⅱ通過數粒儀計數得種子Ⅱ粒數為1803粒,則按公式:測得種子Ⅱ千粒重為124.8g,124.8g即為該種子批種子的千粒重,當124.8g<180g時,按公式:0.78即為種子批種子千粒重的評價指數;通過數粒儀將90g種子Ⅲ計數得種子Ⅲ粒數記為721粒,將種子Ⅲ分為13份,其中第1-11份按每份種子粒數為55粒分配,第12,13份按每份種子粒數為58粒分配,每份種子滅菌后,將胚根伸出部位朝上均勻排布于培養皿上,放入光照培養箱內,控制溫度為25℃,每24h內持續光照時間為8h,光照強度為2000LX,在培養第16天分別統計種子每份正常發芽個數記為Yni,具體如表5所示,并移除去正常發芽的種子,在第20天分別統計每份剩余種子正常發芽的個數記為Zni,具體如表5所示,按公式:得到每份種子的發芽率,按公式:計算種子Ⅲ的發芽率,即為該種子批種子的發芽率,其中,Yni為第n份種子在培養第16天統計正常發芽個數,Zni為第n份種子在培養第20天統計剩余種子正常發芽的個數,cni為第n份種子的發芽率,測得種子Ⅲ的發芽率為C,以C作為種子批種子發芽率的評價指數;表5山豆根種子發芽率測定編號YniZnicni編號YniZnicni129110.73829110.73229100.7193290.75329110.731029110.71428110.711130100.73529100.711231100.71628110.711331110.72730110.75////根據上表得出的相關數據可以得出,種子Ⅲ的發芽率為0.72,以0.72作為種子批種子發芽率的評價指數;通過數粒儀將600g種子Ⅳ計數得種子Ⅳ粒數為M1=4812粒,確定種子Ⅳ中純種子的粒數M2=3657粒,按公式:計算測得種子Ⅳ的純度為0.76,即為該種子批種子的純度D=0.76,以D=0.76作為種子批種子純度的評價指數,其中,純種子定義為:有種臍、長7.25mm-11.40mm、寬5.01mm-9.04mm、且顏色與標準色色差CA值小于或等于1.5的種子;步驟五.確定山豆根種子質量級別:按公式:PI=0.185A+0.175B+0.425C+0.215D,計算評價指標值,具體如表6所示;表6山豆根種子評價指標值計算當PI≥0.95時該種子批種子質量為優等,當0.85≤PI<0.95時該種子批種子質量為良等,當0.75≤PI<0.85時該種子批種子質量為中等,當0.65≤PI<0.75時該種子批種子質量為中下等,當PI<0.65時該種子批種子質量為差等;因0.75≤0.76<0.85,2014年09月份在百色那坡縣龍合鄉收獲的待檢測的重量為15000Kg山豆根種子批的種子質量為中等種子。<山豆根種子的種子批確定實驗>根據ISTA、GB/T3543.2的相關要求,按同一產地、同一時期收獲、重量不高于20000kg之內劃分種子批,送驗樣品的最小重量定為1000g,根據GB/T3543.2,將水分測定試樣、種子千粒重、、種子發芽率、以及品種純度測定試樣分別不低于送驗樣品總重量的百分之十、百分之十五、百分之六、以及百分之四十。將山豆根種子分別進行常溫貯藏和4℃貯藏試驗,發現常溫貯藏的山豆根種子生活力下降較快,9個月后其發芽率下降為15%,4℃貯藏的山豆根種子生活力下降的較為緩慢,儲藏6個月后的發芽率與初始發芽率在統計學上無明顯差異,但在9個月后的發芽率與初始發芽率在統計學上差異亦較顯著,因此定樣品保存條件為在4℃、干燥條件下,保存期為6個月。<山豆根種子含水率測定方法確定實驗>實驗1:參照ISTA和GB/T3543的相關要求,通過不同烘箱溫度及烘干時間的對比研究(高恒溫131±1℃,烘3h,20min取樣1次;低恒溫103±1℃,烘10h,每0.5h取樣一次),結合種子失水規律,得出山豆根種子水分測定的烘箱法為102-104℃,烘8h。<山豆根種子千粒重測定方法確定實驗>按GB/T3543對山豆根種子進行全量法、千粒法、百粒法的對比分析,確定適宜的山豆根種子重量測定方法。試驗結果如下表7所示:表7山豆根種子重量測定結果(注:小寫字母為0.05顯著水平,大寫字母為0.01顯著水平。)由表7可知,百粒法、千粒法、全量法所得的結果在5%和1%的顯著水平上沒有差異,說明對于山豆根種子的重量測定,百粒法、千粒法和全量法均適用,因全量法操作較為簡便能夠有效的節省人力物力,故本發明選定使用全量法測定山豆根種子的千粒重。<山豆根種子發芽率測定方法確定實驗>通過單一變量法設定對比實驗確定山豆根種子發芽率測定時培育山豆根種子的溫度、光照時間、光照強度、以及統計時間。實驗1:發芽溫度的確定在相同其它培養條件下,設10℃、15℃、20℃、25℃、30℃、35℃6個恒溫培養箱,按照每份400粒種子,分別置于6個培養箱中培養,不同溫度下種子的發芽結果如下表8所示;表8不同溫度山豆根種子發芽結果發芽溫度(℃)露白時間(d)統計發芽率時間(d)發芽率(%)1033418cC15163886aA2052176aA2562082aA3071975aA3572054bB(注:小寫字母為0.05顯著水平,大寫字母為0.01顯著水平。)由表8和圖2可以看出,對各溫度的最終萌發率進行方差分析,在15℃、20℃、25℃、和30℃的4個溫度條件下的最終萌發率無顯著差異(P﹥0.05),35℃和10℃溫度條件下的最終萌發率差異顯著(P﹤0.05)。試驗中觀察到萌發溫度越高,種子霉爛數量也越多,萌發溫度為10℃時,種子霉爛率幾乎為0。15℃恒溫條件下最終萌發率最高,但是其所需萌發時間較長,幾乎是25℃所需萌發時間的1倍,故根據上述測定結果選定25℃為山豆根種子發芽的最佳培養溫度。實驗2:發芽床的確定在相同其它培養條件下,25℃恒溫培養,設定紙上(TP)、紙間(BP)、砂上(TS)、砂中(S)4個發芽床處理,不同發芽床試驗結果見表9;表9不同發芽床山豆根種子發芽結果發芽床紙上(TP)紙間(BP)砂上(TS)砂中(S)發芽率(%)85aA79bB77bB0cC(注:小寫字母為0.05顯著水平,大寫字母為0.01顯著水平。)由表9可以看出,在紙上作為發芽床時其具有較高的發芽率且觀察更為便利,故本發明選定紙作為發芽床測定山豆根種子的發芽率。實驗3:發芽光照時間測試由圖2可以看出,在相同其它培養條件下,以紙作為發芽床,分為光照、黑暗兩種條件,設10℃、15℃、20℃、25℃、30℃和35℃6個恒溫培養培養箱。試驗結果表明,在相同萌發溫度下,山豆根種子在光照和黑暗培養下的萌發率無明顯差異(P﹥0.05),其中,15-25℃下暗培養的萌發率略高于光培養的,30℃、35℃和10℃的光培養的萌發率略高于暗培養的,本實驗選定每24h內持續光照時間為8h,光照強度為2000LX為培養條件。實驗4:試驗持續時間及幼苗鑒定測試觀察實驗1-3的結果表明,山豆根種子的發芽規律為:在固定光照條件下正常發芽的山豆根種子,首先為胚根(初生根)突破種皮(露白),然后下胚軸伸長。下胚軸長到約1-2mm時,子葉脫出種皮或部分脫出種皮,下胚軸漸變綠色,子葉漸變綠色或黃綠色。下胚軸進一步伸長,子葉打開,幼苗直立。胚根進一步伸長,有的幼苗有次生根長出。以紙作為發芽床,每24h內持續光照時間為8h,光照強度為2000LX,在25℃培養箱中培養時,山豆根種子露白的高峰期在5-10d,成苗高峰期在8-16d,但一直到20d才穩定的連續3天沒有萌發,因此定其初次計數時間為16d,末次計數時間(試驗持續時間)為20d,其中,觀察發現子葉正常脫出種皮、胚根發育不停滯的幼苗99%都能發育成正常幼苗。通過觀察發現幼苗分為如下幾種:a.完整幼苗:根系發育良好,有明顯的初生根和次生根,初生根白色,長而細。子葉兩片,子葉出土型發芽,同時具有伸長的上胚軸和下胚軸,綠色。初生葉兩片,單葉,對生,通常綠色或黃綠色。b.帶有輕微缺陷的幼苗:初生根局部損傷,或生長稍遲緩。子葉局部損傷,但子葉組織總面積的一半或一半以上仍保持著正常的功能(采用50%規則)。c.次生感染的幼苗:幼苗已發育,但嚴重腐爛,經觀察、檢驗不是由于種子本身感染引起,而是由真菌或細菌侵害引起的,并能確定所有主要構造仍保留著。d.受損傷的幼苗:幼苗的構造殘缺不全或受到嚴重損傷,不能均衡正常發育者。如幼苗沒有初生根,胚軸、子葉、初生葉及芽缺失、破裂、縮縊、腐爛;e.畸形或不勻稱的幼苗:幼苗主要構造畸形,發育不平衡或生長瘦弱。如初生根短粗、腫脹、纖細,子葉及初生葉腫脹卷曲、畸形、變色、壞死,胚軸深度開裂、嚴重扭曲或彎曲、纖細,子葉出現后幼苗沒有進一步的發育;f.腐爛幼苗:幼苗的的主要構造染病或腐爛嚴重,以至阻礙幼苗的正常發育。其中,上述a、b、c所指代的幼苗為正常發芽幼苗,d、e、f所指代的幼苗為不正常發芽的幼苗。盡管本發明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發明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發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和這里示出與描述的圖例。當前第1頁1 2 3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木舒克市| 屯留县| 泗阳县| 绥宁县| 年辖:市辖区| 汶川县| 泰兴市| 剑川县| 沁水县| 榆中县| 嘉峪关市| 玛纳斯县| 长沙县| 黎平县| 鞍山市| 惠州市| 天峻县| 肇东市| 昭平县| 高陵县| 鲜城| 德州市| 丹东市| 吉林省| 布尔津县| 昌吉市| 紫云| 河间市| 卢湾区| 丽水市| 仙居县| 林西县| 长岭县| 青田县| 平定县| 蚌埠市| 定州市| 邵武市| 桦川县| 浙江省| 贺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