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具,具體涉及一種手鋤。
背景技術:
鋤頭是一種常見的農具,但是在上千年的農業歷史中,鋤頭的形式仍沒有太大改變。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出一種結構輕便且牢固耐用之手鋤。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出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手鋤,包括鋤片和手柄,所述鋤片背面設有與所述鋤片相垂直的連接柱,所述連接柱的尾端端面向內間隔開設有一對榫槽;
所述手柄的前端端面設有一對用于對應插接到所述榫槽中的插榫,所述連接柱上設有一對貫穿其橫向的第一螺栓孔,所述插榫的榫身上也設有一對貫穿其橫向的第二螺栓孔;
還包括一對螺栓,當所述插榫插接到所述榫槽中時,所述第一螺栓孔與所述第二螺栓孔位置相對,并通過所述一對螺栓限位固定。
進一步的,所述鋤片在其刃部上方開設有一組氣孔,所述氣孔為沿所述鋤片高度方向延伸的長圓孔。
進一步的,所述榫槽和插榫的縱向截面均為尺寸相適的鼓形。
進一步的,所述一組氣孔排列成高度相同的一排。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中的手鋤通過榫-槽-螺栓連接,經久耐用不易脫落。另外,在鋤片上設置有一排氣孔,避免鋤片插入土中因負壓難以拔出,同時還減輕了手鋤的重量。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手鋤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中鋤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鋤柄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根據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中的手鋤,包括鋤片1和手柄2,鋤片1背面設有與鋤片1相垂直的連接柱3,連接柱3的尾端端面向內間隔開設有一對榫槽4。
手柄2的前端端面設有一對用于對應插接到榫槽4中的插榫5,連接柱3上設有一對貫穿其橫向的第一螺栓孔6,插榫5的榫身上也設有一對貫穿其橫向的第二螺栓孔7。
還包括一對螺栓,當插榫5插接到榫槽4中時,第一螺栓孔6與第二螺栓孔7位置相對,并通過一對螺栓限位固定。
鋤片1在其刃部上方開設有一組氣孔8,氣孔8為沿鋤片1高度方向延伸的長圓孔。
可以作為優選的是:榫槽4和插榫5的縱向截面均為尺寸相適的鼓形。
可以作為優選的是:一組氣孔8排列成高度相同的一排。
本實用新型的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各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彼此可以交叉組合形成新的技術方案,另外凡采用等同替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