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動物實驗設備,具體地,涉及動物掌控桿。
背景技術:
在對動物進行實驗的過程中,實驗者用手直接抓捕和控制某些實驗動物(如猴、貓、大鼠等)或剛被收養脾氣暴躁的寵物時,因動物本能性的防御反應,人很容易受到動物攻擊,被咬傷或抓傷。
針對這一問題,目前普遍使用的是類似捕蟲網式的抓捕工具,這種工具包括一根長桿和一張繩索編織的網,網安裝在桿的一端,抓捕者手持桿的另一端,在較遠的距離用網套住動物,用力將動物按在地上,另外一個人上前實施抓捕。但是,用上述類似捕蟲網式的抓捕工具常常也能抓住動物,但抓捕過程中需要與動物進行長時間的周旋,人和動物都很緊張且勞累,抓捕的成功率較低,用網套住動物后,動物經常也可從網中掙扎逃脫。即使上前抓住動物后,如何安全地控制動物而不會被動物攻擊仍然是個未解決的難題。
因此,急需要提供一種能在安全距離內輕松地抓捕和控制動物,并能安全地控制和牽引動物到指定的位置的動物掌控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動物掌控桿,該動物掌控桿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在安全距離內輕松地抓捕和控制動物,提高了動物實驗的效率。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動物掌控桿,由控制項圈和與控制項圈相配合的控制桿組成;控制項圈包括均為半圓形的主圈和副圈,主圈的兩個斷面和副圈的兩個端面上均沿垂直于斷面的方向部分向內凹陷 形成有貫穿螺紋孔以使得通過螺絲能夠將主圈和副圈組合成一閉合的控制項圈;控制項圈的內徑大于待掌控動物的脖子直徑且小于待掌控動物的頭部直徑;其中,主圈或副圈上安裝有金屬套環,控制桿的一端設有掛鉤,掛鉤能夠勾住金屬套環以便于通過控制桿控制待掌控動物。
優選地,主圈上靠近兩個斷面的外壁上部分向內凹陷形成有兩個對稱的凹缺且所述貫穿螺紋孔延伸至所述凹缺的底部。
優選地,控制桿內沿長度方向貫穿有一鋼絲,鋼絲的一端延伸至控制桿外部與把手相固接,另一端貫穿控制桿的一端端面并延伸至掛鉤處且能夠與掛鉤形成一閉合的鎖扣。
優選地,控制桿內還設置有彈簧支架,彈簧支架架設在控制桿一端端面的內壁上,鋼絲穿過彈簧支架上的通孔向外延伸且鋼絲上位于控制桿一端端面與彈簧支架之間一段套設有彈簧。
優選地,主圈和副圈均為塑料圈。
優選地,金屬套環外壁包裹有海綿緩沖層。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控制項圈由半圓形的主圈和副圈安裝連接后共同組成一個近圓形的項圈。制做的項圈大小(直徑)有多重規格,可適合不同種類和個體大小的動物,或預先按尺寸進行定制,預先使用麻醉劑將動物進行淺麻醉(失去攻擊能力)后實施項圈的安裝。控制項圈的內徑大于待掌控動物的脖子直徑且小于待掌控動物的頭部直徑,這樣安裝以后無論動物如何擺動也無法將其從脖子上掙脫。同時,在主圈或副圈上安裝有金屬套環,使用其與控制桿的一端設有的掛鉤相配合,這樣人可以站在遠處將控制桿慢慢地向伸向動物,不知不覺地抓捕并控制動物,可以方便且安全地控制和牽引動物至目標位置。整個抓捕過程輕松方便,成功率高并且抓捕和控制過程不會導致動物緊張和恐懼,不存在被動物攻擊的危險。
本實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 說明。
附圖說明
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實施方式中的控制項圈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實施方式中的控制桿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主圈 2-副圈
3-貫穿螺紋孔 4-金屬套環
5-掛鉤 6-凹缺
8-鋼絲 9-把手
10-彈簧支架 11-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
在本實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說明的情況下,“內、外”等包含在術語中的方位詞僅代表該術語在常規使用狀態下的方位,或為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的俗稱,而不應視為對該術語的限制。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動物掌控桿,由控制項圈和與控制項圈 相配合的控制桿組成;控制項圈包括均為半圓形的主圈1和副圈2,主圈1的兩個斷面和副圈2的兩個端面上均沿垂直于斷面的方向部分向內凹陷形成有貫穿螺紋孔3以使得通過螺絲能夠將主圈1和副圈2組合成一閉合的控制項圈;控制項圈的內徑大于待掌控動物的脖子直徑且小于待掌控動物的頭部直徑;其中,主圈1或副圈2上安裝有金屬套環4,控制桿的一端設有掛鉤5,掛鉤5能夠勾住金屬套環4以便于通過控制桿控制待掌控動物。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該控制項圈由半圓形的主圈1和副圈2安裝連接后共同組成一個近圓形的項圈。制做的項圈大小(直徑)有多重規格,可適合不同種類和個體大小的動物,或預先按尺寸進行定制,預先使用麻醉劑將動物進行淺麻醉(失去攻擊能力)后實施項圈的安裝。控制項圈的內徑大于待掌控動物的脖子直徑且小于待掌控動物的頭部直徑,這樣安裝以后無論動物如何擺動也無法將其從脖子上掙脫。同時,在主圈1或副圈2上安裝有金屬套環4,使用其與控制桿的一端設有的掛鉤相配合,這樣人可以站在遠處將控制桿慢慢地向伸向動物,不知不覺地抓捕并控制動物,可以方便且安全地控制和牽引動物至目標位置。整個抓捕過程輕松方便,成功率高并且抓捕和控制過程不會導致動物緊張和恐懼,不存在被動物攻擊的危險。
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了便于將主圈1和副圈2連接在一起,同時防止從控制項圈上凸起的金屬螺絲將動物的脖子或者實驗者的雙手劃傷,優選地,主圈1上靠近兩個斷面的外壁上部分向內凹陷形成有兩個對稱的凹缺6且貫穿螺紋孔延伸至凹缺6的底部。
當控制桿上的掛鉤5將金屬套環4勾住后,動物警覺后出于本能會強烈地試圖掙脫,因此為了進一步地優化控制桿的結構,防止掛鉤5在勾住金屬套環4后輕易地脫落,優選地,控制桿內沿長度方向貫穿有一鋼絲8,鋼絲8的一端延伸至控制桿外部與把手9相固接,另一端貫穿控制桿的一端端面并延伸至掛鉤5處且能夠與掛鉤5形成一閉合的鎖扣。
進一步地,為了使得上述鋼絲8的一端與掛鉤5能夠緊密地形成封閉的鎖扣,避免手的松動或人的大意將鋼絲8與掛鉤5之間形成的鎖扣功能失效,如圖2所示,優選控制桿內還設置有彈簧支架10,彈簧支架10架設在控制桿一端端面的內壁上,鋼絲8穿過彈簧支架10上的通孔向外延伸且鋼絲8上位于控制桿一端端面與彈簧支架10之間一段套設有彈簧11。
此外,為了在保證該動物掌控桿的機械結構穩定的同時,盡量減小整個控制項圈的重量以減輕其對動物脖子的壓迫,優選地,主圈1和副圈2均為塑料圈。
另外,金屬套環4在多次使用后由于與掛鉤5相互摩擦損耗導致其漸漸變得鋒利,很容易對動物的脖子造成割傷等嚴重的傷害,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減輕金屬套環4對動物脖子的擠壓和摩擦,優選地,金屬套環4外壁包裹有海綿緩沖層。
以上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實用新型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
此外,本實用新型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