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廢物處理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固體廢物加工機械,尤其涉及一種連續化生產生態營養基的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得到了高速發展,據《2013-2017年中國污泥處理處置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2010年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已經建有2500多座,城市污水處理能力已達到每天1.22億噸,為實現國家的減排目標和水環境改善,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污水廠的建設及運行伴隨產生了大量剩余污泥,以含水率80%計,全國年污泥總產水量將很快突破3000萬噸,污泥處理形勢十分嚴峻。由于我國污水廠在建設過程中,長期以來“重水輕泥”,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基本實現了污泥的初步減量化,但未實現污泥的穩定化處理。據統計,約80%污水廠建有污泥的濃縮脫水設施,達到了一定程度的減量化;約有80%的污泥未經穩定化處理,污泥中含有惡臭物質、病原體、持久性有機物等污染物從污水轉移到陸地,導致污染物進一步擴散,使得已經建成投運的大污水處理設施的環境減排效益大打折扣。據統計,目前處置方式中,土地填埋占63.0%、污泥好氧發酵+農用約占13.5%、污泥自然干化綜合利用占5.4%、污泥焚燒占1.8%、污泥露天堆放和外運各占1.8%和14.4%。事實上,土地填埋、露天堆放和外運的污泥絕大部分屬于隨意處置,真正實現安全處置的比例不超過20%。
此外,城市園林綠地面積園林廢棄物的數量也越來越多,二 者成為城市固體廢棄物的主要組成之一。這兩種固體有機廢棄物通常的處置方式是填埋或焚燒,這不僅增加了政府對垃圾處理的成本,還浪費了寶貴的土地資源,污染了環境。同時城市生活污泥與園林廢棄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機質,不加利用也是對資源大大的浪費。
另一方面,目前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應用的栽培基質是泥炭,然而由于過度開采,泥炭資源已大大減少,同時開采泥炭會對濕地生態造成嚴重的破壞,而且泥炭短期內不可再生,因此限制泥炭使用的壓力越來越大,迫切需要開發泥炭的替代品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人們經過不斷探索,采用了各種各樣的方法,比如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利用城市廢棄物制備新型生態栽培基質的方法及裝置[申請號:201510133600X],包括以下步驟:(a)將含水率為10%~35%的園林廢棄物物機械破碎至粒徑≤3cm,并與先干化、后剪切的城市生活污泥進行攪拌混合,得到混合原料;經干化處理后的城市生活污泥的含水率為60%~90%,城市生活污泥與園林廢棄物混合的質量比為1∶0.3~2;(b)將所述混合原料送入蒸汽爆破罐中進行蒸汽爆破處理,控制蒸汽爆破罐中的溫度180~260℃,壓力0.8MPa~2.6MPa,保溫保壓時間10min~20min;蒸汽爆破處理后的物料冷卻到50℃~65℃;處理后的物料進行冷卻并回收其余熱,得到熱空氣;(c)向冷卻后的物料添加占其0.2~0.5%質量的好氧發酵菌劑作為接種劑進行好氧發酵,同時通入熱空氣以保持發酵所需溫度,控制發酵溫度為55℃~65℃,發酵時間5~10天;所述接種劑為好氧發酵菌劑;(d)將所述的發酵后的物料進行篩分、干燥、造粒,得到生態栽培基質。
上述方案為釜式作業,也即為間歇式生產的,處理工藝復雜,生產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連續化生產生態營養基的設備。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一種連續化生產生態營養基的設備,包括用于輸送污泥的污泥輸送機構及用于輸送有機質的有機質輸送機構,所述的污泥輸送機構和有機質輸送機構分別用管道連接混合器,所述的混合器上還連接有一個能向混合器內輸送液體物料的液體輸送機構,所述的混合器連接干化器,干化器的出風口連接換熱罐,換熱罐連接空氣凈化器,所述的干化器的出料口用管道直接連接發酵罐,所述的發酵罐的出料口連接造粒機,造粒機連接產品儲罐。
在上述的連續化生產生態營養基的設備中,所述的混合器包括混合器本體及設置在混合器本體內的若干擾流板,所述的擾流板交錯設置從而使混合器本體內部形成迷宮式通道。
在上述的連續化生產生態營養基的設備中,所述的干化器和發酵罐之間的管路上設有一個固體粉末輸料器。
在上述的連續化生產生態營養基的設備中,所述的發酵罐包括發酵罐體及位于發酵罐體內呈螺旋狀的發酵盤管,所述的發酵盤管一端連接干化器,另一端連接造粒機,所述的發酵罐體內填充有換熱介質,在干化器和發酵盤管之間設有輸料泵。
在上述的連續化生產生態營養基的設備中,所述的污泥輸送機構包括污泥儲罐和與污泥儲罐的出料口連接的分切機,所述的分切機的出料口連接混合器,所述的有機質輸送機構包括有機質儲罐和與有機質儲罐的出料口連接的絞龍機,所述的絞龍機的出料口連接混合器。
在上述的連續化生產生態營養基的設備中,所述的有機質輸 送機構還包括設置在有機質儲罐頂部的粉碎機,及與粉碎機連接的帶式輸送機,所述的分切機和混合器之間設置有第一質量流量計,所述的絞龍機和混合器之間設置有第二質量流量計。
在上述的連續化生產生態營養基的設備中,所述的干化器包括干化倉及設置在干化倉內的輸送帶組件,在輸送帶組件下方設有與干化倉內壁密封連接的過濾組件,過濾組件下方設有能對干化倉內的物料進行翻拋的翻拋機構。
在上述的連續化生產生態營養基的設備中,所述的輸送帶組件包括若干輸送帶,每相鄰的兩個輸送帶的輸送方向相反,所述的過濾組件包括過濾網,所述的翻拋機構包括與干化倉轉動連接的轉軸及與轉軸驅動連接的驅動器,所述的轉軸上固定有若干交錯設置的翻拋勺,所述的干化倉的進風口依次連接加熱器和鼓風機。
在上述的連續化生產生態營養基的設備中,所述的干化倉的出風口連接依次換熱罐、氣液分離器、引風機后連接空氣凈化器,氣液分離器的出液口連接輸液泵,輸液泵連接冷卻液儲罐。
在上述的連續化生產生態營養基的設備中,所述的換熱罐包括換熱罐體和設置在換熱罐體內的呈螺旋狀的換熱盤管,所述的換熱盤管一端連接干化倉的出風口,換熱盤管的另一端連接氣液分離器的進料口。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管道式生產,生產過程連續,且都在密封風的管道內反應,對環境污染極小,生產過程可控,生產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干化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污泥輸送機構1、有機質輸送機構2、混合器3、液體輸送機構4、儲藥筒4a、輸藥泵4b、干化器5、換熱罐6、空氣凈化器7、發酵罐8、造粒機9、產品儲罐10、混合器本體11、擾流板12、固體粉末輸料器13、發酵罐體14、發酵盤管15、干化倉16、輸料泵17、污泥儲罐18、分切機19、有機質儲罐20、絞龍機21、粉碎機22、帶式輸送機23、第一質量流量計24、第二質量流量計25、輸送帶組件26、過濾組件27、翻拋機構28、輸送帶29、過濾網30、轉軸31、驅動器32、翻拋勺33、加熱器34、鼓風機35、氣液分離器36、引風機37、輸液泵38、冷卻液儲罐39、換熱罐體40、換熱盤管41。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連續化生產生態營養基的設備,包括用于輸送污泥的污泥輸送機構1及用于輸送有機質的有機質輸送機構2,所述的污泥輸送機構1和有機質輸送機構2分別用管道連接混合器3,所述的混合器3上還連接有一個能向混合器3內輸送液體物料的液體輸送機構4,液體輸送機構4可以是儲藥筒4a連接輸藥泵4b的結構,輸藥泵4b為計量泵,所述的混合器3連接干化器5,干化器5的出風口連接換熱罐6,換熱罐6連接空氣凈化器7,空氣凈化器7可以是布袋式除塵器或靜電除塵器,所述的干化器5的出料口用管道直接連接發酵罐8,所述的發酵罐8的出料口連接造粒機9,造粒機9連接產品儲罐10。
本實用新型,通過污泥輸送機構1和有機質輸送機構2分別對淤泥和有機固廢進行輸送,在本實施例中,淤泥可以是城市生活污泥、河道淤泥、湖泊淤泥及其它市政污泥中任一種或幾種, 有機固廢可以是秸桿、稻草、城市行道樹修剪物、園林綠化垃圾、雞鴨牛糞、植物腐殖物及其它纖維質生物廢料等,在混合器中實現混合和水解,也即將混合和水解步驟一步完成,液體輸送機構6可以是計量泵如柱塞泵等,定量的向混合器3中輸入水解需要的化學物品如草酸等,混合器3的外壁還可以設置夾套,夾套內通入蒸汽或導熱油對混合器3內部的物體進行加熱,也可以混合器3外壁設置電加熱裝置,加熱的方法是公知常識,此處不再贅述。
干化器5將水解后的淤泥與有機固廢進行脫水,提高固含量,眾所周知,在脫水過程中會產生氣液混合物,如直接排入大氣則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因此將氣液混合物通入到空氣凈化器7凈化后排放,對環境起到保護作用。上述的使物料的輸送在一個密閉狀態下完成,防止灰塵或氣體的外溢,也是起到保護環境的效果,再通過發酵罐8發酵,用造粒機9造粒,產品直接送入產品儲罐10,整個過程在管道中進行,實現連續化作業,工藝過程簡單可靠,工作效率高,對環境污染少,易于推廣。
具體的說,如圖1所示,混合器3包括混合器本體11及設置在混合器本體11內的若干擾流板12,所述的擾流板12交錯設置從而使混合器本體11內部形成迷宮式通道。干化器5和發酵罐8之間的管路上設有一個固體粉末輸料器13,固體粉末輸料器13用于輸送發酵需要的固體粉末,如酵母、調理劑硫酸亞鐵、吸水劑聚丙烯酸鈉等,固體粉末輸料器13可以選用市售設備,如張家港百思德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彈簧上料機和螺旋上料機等。
在本實施例中,發酵罐8包括發酵罐體14及位于發酵罐體14內呈螺旋狀的發酵盤管15,發酵盤管的長度和尺寸可以根據物料需要在發酵盤管15內停留的時間及物料的量來設計,所述的發酵盤管15一端連接干化器5,另一端連接造粒機9,所述的發酵 罐體14內填充有換熱介質如換熱油、蒸汽、熱水等,在干化倉16和發酵盤管15之間設有輸料泵17,輸料泵17可以是齒輪泵、渦輪泵等等。
具體的說,污泥輸送機構1包括污泥儲罐18和與污泥儲罐18的出料口連接的分切機19,所述的分切機19的出料口連接混合器3,所述的有機質輸送機構2包括有機質儲罐20和與有機質儲罐20的出料口連接的絞龍機21,所述的絞龍機21的出料口連接混合器3。污泥儲罐18和有機質儲罐20內可以設置攪拌機構,通過攪拌使內部的物料均勻。
有機質輸送機構2還包括設置在有機質儲罐20頂部的粉碎機22,及與粉碎機22連接的帶式輸送機23,所述的分切機19和混合器3之間設置有第一質量流量計24,所述的絞龍機21和混合器3之間設置有第二質量流量計25。
如圖2所示,干化器5包括干化倉16及設置在干化倉16內的輸送帶組件26,在輸送帶組件26下方設有與干化倉16內壁密封連接的過濾組件27,過濾組件27下方設有能對干化倉16內的物料進行翻拋的翻拋機構28。
輸送帶組件26包括若干輸送帶29,每相鄰的兩個輸送帶29的輸送方向相反,所述的過濾組件27包括過濾網30,過濾網30優選為不銹鋼濾網,濾網孔徑不做限定,可以是10目、20目、30目等等,優選地,可以在過濾網30下方設置若干彈性件,彈性件固定在干化倉16內壁上,在過濾網30過濾過程中,彈性件使過濾網30上下震動,過濾效率明顯提高。
所述的翻拋機構28包括與干化倉16轉動連接的轉軸31及與轉軸31驅動連接的驅動器32,驅動器32可以是電機或油缸,所述的轉軸31上固定有若干交錯設置的翻拋勺33,翻拋勺33呈勺狀,能提高物料的抓取率,也進一步提高干化效果,所述的干化 倉16的進風口依次連接加熱器34和鼓風機35,如干化倉16內部溫度過高,也可以關停加熱器34,只開鼓風機35。
干化倉16的出風口連接依次換熱罐6、氣液分離器36、引風機37后連接空氣凈化器7,氣液分離器36的出液口連接輸液泵38,輸液泵38連接冷卻液儲罐39。氣液分離器36可以是旋風分離器、列管式冷卻器或翅片式冷卻器。
換熱罐6包括換熱罐體40和設置在換熱罐體40內的呈螺旋狀的換熱盤管41,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換熱罐體40內填充有換熱介質如水、換熱油等,對換熱盤管41中的高溫混合物進行換熱,換熱介質吸收熱量后溫度上升,可用于到其他需要加熱的工序中,起到熱能回收的作用。所述的換熱盤管41一端連接干化倉16的出風口,換熱盤管41的另一端連接氣液分離器36的進料口。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是:
將淤泥加入到污泥儲罐18中,可在污泥儲罐18中加入膨松劑與硫酸亞鐵、聚丙烯酰胺等,分切機19對污泥分切,將大塊切碎,通過第一質量流量計24計量后持續送入到混合器3中,有機固廢先通過粉碎機22粉碎成小顆粒,粒徑通常小于3mm后在有機固廢儲罐13中儲存,通過絞龍機21并經過第二質量流量計25定量后進入到混合器3內部,混合器3對物料進行混合攪拌,并通過液體輸送機構4往混合器3內部加入草酸,其中淤泥、有機固廢、硫酸亞鐵、聚丙烯酰胺和草酸的質量比可以是500:1000:500-1000:0.1-1:0.1-1:0.1-1,優選為500:500:0.2:0.3:0.2。
通過加熱,使混合器3內部的溫度為90-160℃,加熱器34和鼓風機35的配合產生熱空氣進入到干化倉16內部,物料進入到干化倉16的輸送帶29上,在輸送帶29上得到第一次干化,通過過濾網25后進入到干化倉16底部,被翻拋勺33翻拋,進行第 二次干化,干化后的物料通過輸料泵17進入到發酵盤管15,在發酵罐體14內具有換熱介質如水、蒸汽、導熱油等,發酵盤管15的溫度50-65℃,物料在發酵盤管15內流動時間為5-8天,得到發酵料,發酵料通過振動篩8篩分后,大顆粒物質去除送入到大顆粒儲罐19中,可作為下一次生產的原料,過篩后的物質送入到造粒機9中造粒,造粒后的產品即為生態營養基,送入到產品儲罐10中儲存。
本實用新型為管道式生產,生產過程連續,且都在密封風的管道內反應,對環境污染極小,生產過程可控,生產效率高。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污泥輸送機構1、有機質輸送機構2、混合器3、液體輸送機構4、干化器5、換熱罐6、空氣凈化器7、發酵罐8、造粒機9、產品儲罐10、混合器本體11、擾流板12、固體粉末輸料器13、發酵罐體14、發酵盤管15、干化倉16、輸料泵17、污泥儲罐18、分切機19、有機質儲罐20、絞龍機21、粉碎機22、帶式輸送機23、第一質量流量計24、第二質量流量計25、輸送帶組件26、過濾組件27、翻拋機構28、輸送帶29、過濾網30、轉軸31、驅動器32、翻拋勺33、加熱器34、鼓風機35、氣液分離器36、引風機37、輸液泵38、冷卻液儲罐39、換熱罐體40、換熱盤管41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