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到蜜蜂飼喂器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可調流量蜜蜂環槽飼喂器。
背景技術:
中蜂是我國特有的一種蜜蜂資源,其主要飼養方式是土養,部分受西方意蜂飼養方式影響改為框式飼養,由于中蜂和意蜂生活習性差別較大,其飼喂方式與意蜂也不同,然而市面上的飼喂器多數是為意蜂活框養殖方式而研制,適合中蜂的飼喂器較少。在中蜂飼養過程中,由于飼喂器通常是設置在蜂箱內,飼喂時需要打開蜂箱灌注糖水,這種操作方式不僅增加了飼喂工作量,工作效率低下,而且經常打開蜂箱嚴重干擾了蜜蜂的正常生活,容易引發蜜蜂的焦躁和攻擊行為,影響蜂群的出勤,另外,現有飼喂器不能根據不同的蜂群群勢、季節或者飼喂目的隨時調節飼喂的流量,不利于蜜蜂的飼養。顯然,現有技術蜜蜂飼喂器存在著飼喂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不可調節飼喂流量,不利于蜜蜂飼養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蜜蜂飼喂器存在的飼喂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不可調節飼喂流量,不利于蜜蜂飼養等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可調流量蜜蜂環槽飼喂器。
本實用新型可調流量蜜蜂環槽飼喂器,包括飼喂盤、流蜜通路和儲蜜裝置,所述流蜜通路包括外殼和內殼,所述外殼和內殼均為內部中空的圓柱狀結構,所述內殼外徑與外殼內徑相匹配,且內殼可相對外殼作同軸旋轉;所述外殼下部設置有流蜜口,所述內殼在相對流蜜口位置高度的圓周上設置有若干個孔徑不同的流蜜孔,所述內殼上部設置有將內殼與儲蜜裝置密封連通的連接機構;所述飼喂盤設置有飼喂槽和圓形凹槽,所述圓形凹槽和飼喂槽連通,所述飼喂槽的槽口與流蜜口對應,所述圓形凹槽內設置有可刺破儲蜜裝置底部封裝的尖狀物;所述外殼穿過蜂箱頂蓋,且下部套裝在圓形凹槽內;所述外殼設置有連接蜂箱頂蓋的側耳。
進一步,所述側耳端面設置有連接蜂箱頂蓋的第一螺紋孔。
進一步,所述外殼與側耳之間設置有加強筋。
進一步,所述圓形凹槽設置有翻邊。
進一步,所述外殼下部設置有防轉凸臺,所述圓形凹槽設置有與防轉凸臺相匹配的卡槽。
進一步,所述連接機構內表面設置有與儲蜜裝置連接的螺紋,且外表面設置有若干個標識流蜜孔孔徑大小的凸起。
進一步,所述連接機構的外徑大于內殼外徑。
進一步,所述流蜜孔的孔徑沿內殼圓周方向逐步變大或者逐步變小。
進一步,所述飼喂盤上設置有連接蜂箱頂部的第二螺紋孔,所述第二螺紋孔與側耳的第一螺紋孔上下對應。
進一步,所述流蜜口設置有防鉆裝置,所述防鉆裝置為柵欄或網格。
本實用新型可調流量蜜蜂環槽飼喂器的有益效果是飼喂器安裝在蜂箱頂部,可以直接將糖水灌注到飼喂槽內,不需要打開蜂箱,減少工作量,且不影響蜜蜂的正常生活。另外,根據蜂群群勢、時間、季節不同的養殖飼喂方式,可實現微流量誘飼、中流量獎飼和大流量補飼等可調的飼喂方式,操作簡單方便,有利于蜜蜂的健康飼養,具有良好實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可調流量蜜蜂環槽飼喂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可調流量蜜蜂環槽飼喂器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可調流量蜜蜂環槽飼喂器飼喂盤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可調流量蜜蜂環槽飼喂器外殼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可調流量蜜蜂環槽飼喂器內殼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為本實用新型可調流量蜜蜂環槽飼喂器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可調流量蜜蜂環槽飼喂器使用狀態示意圖,圖3至圖5分別為本實用新型可調流量蜜蜂環槽飼喂器的各零部件結構示意圖。圖中,1為飼喂盤、2為流蜜通路、3為外殼、4為內殼、5為儲蜜裝置、6為蜂箱頂蓋、11為飼喂槽、12為圓形凹槽、13為尖狀物、14為翻邊、15為卡槽、16為第二螺紋孔、31為流蜜口、32為側耳、33為加強筋、34為防轉凸臺、35為防鉆裝置、41為流蜜孔、42為連接機構、43為凸起。本實用新型可調流量環槽飼喂器,包括飼喂盤1、流蜜通路2和儲蜜裝置5,所述流蜜通路2包括外殼3和內殼4,所述外殼3和內殼4均為內部中空的圓柱狀結構,所述內殼4外徑與外殼3內徑相匹配,且內殼4可相對外殼3作同軸旋轉;所述外殼3下部設置有流蜜口31,所述內殼4在相對流蜜口31位置高度的圓周上設置有若干個孔徑不同的流蜜孔41,所述內殼4上部設置有將內殼與儲蜜裝置5密封連通的連接機構42;所述飼喂盤1設置有飼喂槽11和圓形凹槽12,所述圓形凹槽12和飼喂槽11連通,所述飼喂槽11的槽口與流蜜口31對應,所述圓形凹槽12中部設置有可刺破儲蜜裝置底部封裝的尖狀物13;所述外殼3穿過蜂箱頂蓋6,且下部套裝在圓形凹槽12內;所述外殼3設置有連接蜂箱頂蓋6的側耳32。側耳32端面設置有連接蜂箱頂蓋6的螺紋孔,外殼3與側耳32之間設置有加強筋33,外殼貫穿蜂箱頂蓋,并通過側耳的螺紋孔與蜂箱頂蓋固定連接。所述圓形凹槽12設置有翻邊14。所述外殼3下部設置有防轉凸臺34,所述圓形凹槽12設置有與防轉凸臺34相匹配的卡槽15。所述連接機構42內表面設置有與儲蜜裝置連接的螺紋,且外表面設置有若干個標識流蜜孔孔徑大小的凸起43。所述連接機構42外徑大于內殼4外徑。所述流蜜孔41的孔徑沿內殼圓周方向逐步變大或者逐步變小。所述飼喂盤1上設置有連接蜂箱頂蓋6的第二螺紋孔16,所述第二螺紋孔16與側耳32的第一螺紋孔上下對應。所述流蜜口31設置有防鉆裝置35,所述防鉆裝置為柵欄或網格。
本實用新型可調流量蜜蜂環槽飼喂器,采用在外殼上設置的側耳上螺紋孔連接蜂箱頂蓋,使環槽飼喂器設置在蜂箱頂部。其中,飼喂盤設置在蜂箱蓋內側且飼喂盤上表面與蜂箱蓋底面之間留有間隙。通過連接機構內表面設置的與儲蜜裝置連接的螺紋,將內殼與儲蜜裝置密封連通。需要加注糖水時,可將儲蜜裝置旋裝在內殼上,飼喂盤圓形凹槽中部設置的尖狀物將儲蜜裝置底部封裝刺破,糖水灌注到內殼內,再通過內殼下部的流蜜孔和外殼下部的矩形流蜜口流入到飼喂槽內,不需要每天打開蜂箱,減少工作量,實現隨時飼喂,且不影響蜜蜂的正常生活,避免盜蜂等行為。另外,通過旋轉外殼,使外殼下部的流蜜口對應內殼下部的不同孔徑的流蜜孔,便可調節糖水的流量,可以根據蜂群群勢、時間、季節不同的養殖飼喂方式,可實現微流量誘飼、中流量獎飼和大流量補飼等可調的飼喂方式,操作簡單方便,有利于蜜蜂的健康飼養,具有良好實用性。而連接機構外表面設置的若干個標識流蜜孔孔徑大小的凸起,可以明確標識當前流蜜孔的孔徑大小。螺釘穿過第二螺紋孔與側耳的第一螺紋孔固定連接蜂箱頂蓋,防止飼喂盤掉落。流蜜口設置有蜜蜂防鉆裝置,例如柵欄或網格,以防止蜜蜂通過流蜜口鉆出去。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該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