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應用于玉米制種的便攜式授粉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897222閱讀:386來源:國知局
一種應用于玉米制種的便攜式授粉裝置的制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涉及玉米育種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應用于玉米制種的便攜式授粉裝置。



背景技術:

搞好人工輔助授粉,是提高結實率,增加制種產量有效的手段,一般應在開花盛期連續進行2到3次。實踐證明,一般組合制種田通過人工輔助授粉畝可增產50斤-100斤,母本高父本低的組合及自然授粉難度大的組合畝可增產200斤-300斤。

目前所采用的方法一般為布粉法,即在授粉期,特別是在始花期的上午,采集父本雄穗上的花粉,用細面籮除去花藥,然后將花粉置于底部有紗布的竹筒內,一手拿盛有花粉的竹筒,一手拿一小木棍,在雌穗上方輕敲,使花粉均勻地灑落在花絲上。由于玉米花粉的生活力一般只維持5小時到6小時,如遇高溫、高濕、干燥等不良條件,或大量花粉堆積在一起粉成團塊狀,則壽命更短,所以采集父本雄穗上的花粉后,需在2到3小時內用細面籮除去花藥,并進行授粉。另外,由于花粉產時間堆積容易結塊,因此在授粉時需要將過篩后的花粉分批裝到竹筒內,以免一次裝的太多造成結塊。傳統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

2、采粉困難,傳統的采粉方式需要一只手捏住雄穗輕輕搖動,另一只手拿采粉器接住花粉,但是由于玉米的雄穗生長于玉米的頂部,在采粉的時候為了使花粉能夠順利的落入采粉器中,必須將玉米的頂部壓彎,在這一過程中,若彎度過大會對玉米的生長造成影響,若彎度過小就會造成部分花粉無 法落入到采粉器中,造成浪費。另一方面,由于玉米的雄穗生長于玉米的頂部,在采粉的過程中胳膊一直處于抬起的狀態,勞動強度非常大。

3、傳統的授粉方式,在授粉的過程中需要對花粉進行多次轉移,容易造成污染。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應用于玉米制種的便攜式授粉裝置,該裝置通過開合機構控制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的開合,這樣一方面在對花粉進行采集時,將雄穗完全包圍,能夠無盲區的接收從雄穗上掉落下來的花粉,另一方面無需雙手配合,單手即可操作。另外,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采粉單元的下部設置授粉單元,并在采粉單元和授粉單元中分別設置篩板,無需對花粉進行轉移,可一次性完成采粉、篩粉和授粉的過程,方便,可靠。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應用于玉米制種的便攜式授粉裝置,包括采粉單元和設置于采粉單元下方的授粉單元;

所述的采粉單元包括采粉主體、第一擋板、第二擋板、第一手柄、連接桿和鉸接組件;

所述的采粉主體包括采粉漏斗,所述采粉漏斗的內部設置有第一篩板,所述采粉漏斗的側面設置有第二手柄,所述的第二手柄通過第一鉸接軸與所述第一手柄的中部相鉸接,所述第一手柄的上部通過第二鉸接軸與所述的連接桿的中部相鉸接,且所述第一鉸接軸的軸線與第二鉸接軸的軸線平行,所述采粉漏斗的直徑較大的一端設置有固定板,且所述固定板與所述第二手柄同側布置;

所述固定板的兩側分別鉸接有呈弧形的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所述的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的外側分別設置有懸耳,且所述懸耳分別通過鉸接組件與所述連接桿的兩端相連,所述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的與鉸接側相對的另一側 分別設置有第一弧形槽,且在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閉合的狀態下,兩個所述的第一弧形槽共同形成一個沿豎直方向的第一通孔。

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之間還設置有導向機構,所述的導向機構的外部設置有第一彈簧;

所述的授粉單元包括授粉漏斗、第二篩板、移動篩板、第二彈簧、端帽和設置于所述授粉漏斗下端的紗布,其中所述的第二篩板固定設置于所述授粉漏斗的內部,所述第二篩板的下方的兩側分別設置有滑道,且所述滑道的一端呈封閉的狀態,所述移動篩板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與所述滑道相配合的導軌,所述的移動篩板上設置有第二導柱,且與所述的導軌平行,所述授粉漏斗的側面上設置有與該第二導柱相配合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的第二通孔位于靠近滑道封閉端的一側,所述授粉漏斗的側面上靠近滑道未封閉端的一側設置有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二導柱的端部設置有端帽,所述端帽和授粉漏斗之間設置有第二彈簧,且

當松開端帽時:所述的移動篩板通過第二彈簧的作用力被壓緊在所述的授粉漏斗上,所述第二篩板上的篩孔與所述移動篩板上的篩孔錯開;

當按下端帽時:所述端帽的一端與所述授粉漏斗的外表面相接觸,且所述第二篩板上的篩孔與所述移動篩板上的篩孔對齊。

進一步地,所述的鉸接組件包括第一鉸接塊、第二鉸接塊和第三鉸接塊,所述的第一鉸接塊的一端通過第三鉸接軸與所述連接桿的一端相鉸接,所述第一鉸接塊的另一端通過第四鉸接軸與所述第二鉸接塊的一端相鉸接,所述第二鉸接塊的另一端通過第五鉸接軸與所述第三鉸接塊的一端相鉸接,所述第三鉸接塊的另一端通過第六鉸接軸與所述的懸耳相鉸接,其中所述第四鉸接軸的軸線與所述第三鉸接軸的軸線垂直,所述第六鉸接軸的軸線與所述第五鉸接軸的軸線垂直,所述第五鉸接軸的軸線與所述第四鉸接軸的軸線平行。

進一步地,所述導向機構包括置于所述第二手柄上的導向套和設置于所 述第一手柄上的第一導柱,且所述的導向套和第一導柱均呈弧形。

進一步地,所述的端帽呈圓柱狀,且所述端帽的靠近授粉漏斗的一端設置有環形的第三凸臺。

進一步地,所述的授粉漏斗的外側位于第二通孔處設置有第二凸臺。

進一步地,所述的紗布通過橡皮筋蒙于所述授粉漏斗的大端端口處,且所述授粉漏斗的大端處設置有凹槽,固定紗布時,橡皮筋位于所述的凹槽內。

進一步地,用于連接所述采粉單元和授粉單元的管道采用軟管。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由第一手柄、連接桿和鉸接組件所組成的開合機構控制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的開合,這樣在對花粉進行采集時,雄穗完全位于由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所形成的區域內,能夠無盲區的接收從雄穗上掉落下來的花粉,最大程度的避免了浪費。

2、通過將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設計成開合結構,能夠適應不同粗細的玉米植株,增加了該裝置的普遍適應性,另一方面,這樣在架設該裝置也不需要精確對準,提高了勞動效率。

3、相對于傳統的采粉方式,采用本裝置單手即可操作,方便,快捷。

4、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采粉單元的下部設置授粉單元,在采粉階段作為花粉儲存裝置使用,在授粉階段作為授粉裝置使用,并在采粉單元和授粉單元中分別設置篩板,在花粉下落的過程中同時完成篩粉的工作,因此在整個授粉過程中無需對花粉進行轉移,可一次性完成采粉、篩粉和授粉的過程,方便,可靠。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3為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處于閉合狀態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A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3中B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3中C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7為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處于打開狀態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中采粉主體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9為圖8中D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10為實用新型中第一手柄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中授粉單元應用于授粉階段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2為圖11中E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13為本實用新型中授粉單元應用于授粉階段時的主視圖;

圖14為圖13中的A-A剖視圖(采粉階段);

圖15為圖14中F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16為圖14中G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17為授粉階段移動篩板與第二篩板的位置關系示意圖;

圖18為圖17中H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19為本實用新型中授粉漏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0為圖19中I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21為本實用新型中移動篩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2為圖21中J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中:1-采粉單元,11-采粉主體,111-采粉漏斗,112-固定板,113-第一篩板,114-第二手柄,115-導向套,12-第一擋板,121-懸耳,122-第一弧形槽,13-第二擋板,14-第一手柄,141-第一導柱,142-第一鉸接軸,143-第二鉸接軸,15-連接桿,16-鉸接組件,161-第一鉸接塊,162-第二鉸接塊,163-第三鉸接塊,164-第三鉸接軸,165-第四鉸接軸,166-第五鉸接軸,167-第六鉸接軸,17-第一彈簧,18-第一通孔,2-授粉單元,21-授粉漏斗,211- 滑道,212-第一平面,213-第二弧形槽,214-第二通孔,215-第二凸臺,216-凹槽,22-第二篩板,23-移動篩板,231-導軌,232-第二平面,233-第二導柱,24-第二彈簧,25-端帽,251-第三凸臺,3-管道,4-密封蓋。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應用于玉米制種的便攜式授粉裝置包括采粉單元1、授粉單元2和用于連接采粉單元1和授粉單元2的管道3。

如圖2、圖3和圖8所示,所述的采粉單元1包括采粉主體11、第一擋板12、第二擋板13、第一手柄14、連接桿15和鉸接組件16。所述的采粉主體11包括采粉漏斗111,且所述的采粉漏斗111工作時的大端開口朝上。所述采粉漏斗111的側面設置有第二手柄114,且所述采粉漏斗111的回轉軸位于第一手柄14的對稱面內,所述的第二手柄114通過第一鉸接軸142與所述第一手柄14的中部相鉸接,所述第一手柄14的上部通過第二鉸接軸143與所述的連接桿15的中部相鉸接,且所述第一鉸接軸142的軸線與第二鉸接軸143的軸線平行。所述采粉漏斗111的直徑較大的一端沿外邊緣設置有固定板112,所述固定板112的對稱面與所述第一手柄14的對稱面共面,且所述的固定板112與所述的第二手柄114同側布置。所述采粉漏斗111的內部設置有第一篩板113,優選的,所述第一篩板113的篩孔直徑為2mm。如圖3和圖7所示,所述固定板112的兩側分別鉸接有呈弧形的第一擋板12和第二擋板13,所述的第一擋板12和第二擋板13的外側分別設置有懸耳121,且所述懸耳121分別通過鉸接組件16與所述連接桿15的兩端相連。如圖4所示,所述的鉸接組件16包括第一鉸接塊161、第二鉸接塊162和第三鉸接塊163,所述的第一鉸接塊161的一端通過第三鉸接軸164與所述連接桿15的一端相鉸接,所述第一鉸接塊161的另一端通過第四鉸接軸165與所述第二鉸接塊162的一端相鉸接,所述第二鉸接塊162的另一端通過第五鉸接軸166與所述第三鉸接塊163的一端相鉸接,所述第三鉸接塊163的另一端通過第六鉸接 軸167與所述的懸耳121相鉸接,其中所述第三鉸接軸164的軸線與所述第二鉸接軸143的軸線垂直,所述第四鉸接軸165的軸線與所述第三鉸接軸164的軸線垂直,所述第五鉸接軸166的軸線與所述第四鉸接軸165的軸線平行,所述第六鉸接軸167的軸線與所述第五鉸接軸166的軸線垂直。如圖7所示,所述的第一擋板12和第二擋板13的與鉸接側相對的另一側分別設置有第一弧形槽122,且如圖2所示,在第一擋板12和第二擋板13閉合的狀態下,兩個所述的第一弧形槽122共同形成一個沿豎直方向的用于容納玉米植株的第一通孔17。優選的,所示第一通孔17在水平面內投影的直徑為15mm。如圖7所示,所述的第一手柄14和第二手柄114之間位于下部設置有導向機構,所述的導向機構的外部設置有第一彈簧17,且所述第一彈簧17在自由狀態下,所述的第一擋板12和第二擋板13處于打開的狀態。如圖8和圖10所示,所述的導向機構包括導向套115和第一導柱141,由于所述的第一手柄14相對于第二手柄114是相對轉動的運動關系,因此所述的導向套115和第一導柱141均呈弧形,其中所述的導向套115設置于所述第二手柄114的下部,與該導向套115相配合的第一導柱141設置于所述第一手柄14的下部。

所述的授粉單元2具有兩個功能,當在采粉階段時,所述的授粉單元2通過管道3與所述的采粉單元1相連,所述的授粉單元2作為儲粉裝置使用,起到了儲存花粉的作用;當在授粉階段時,所述的授粉單元2與所述的采粉單元1脫離,單獨使用,進一步地,為了避免在授粉的過程中進入雜質,所述的授粉單元2的授粉漏斗21的小端通過密封蓋4密封,如圖11所示。

如圖11和圖14所示,所述的授粉單元2包括授粉漏斗21、第二篩板22、移動篩板23、第二彈簧24、端帽25和紗布(圖中未示出),其中所述的第二篩板22固定設置于所述授粉漏斗21的內部,所述的移動篩板23與所述的授粉漏斗21滑動連接,且所述第二篩板22的篩孔與移動篩板23的篩孔的直徑相等,優選的,為2mm。所述的紗布通過橡皮筋蒙于所述授粉漏斗21的大端 端口處。如圖3所示,工作時,所述授粉漏斗21的大端開口朝下。如圖19所示,所述授粉漏斗21的內部位于所述第二篩板22的下方的兩側分別設置有滑道211,且所述滑道211的一端呈封閉的狀態,并在封閉端形成了第一平面212。如圖21所示,所述移動篩板23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與所述滑道211相配合的導軌231,且所述導軌231與移動篩板23之間形成了一個第二平面232。所述的移動篩板23上設置有第二導柱233,所述第二導柱233的軸線穿過所述移動篩板23的圓心,且與所述的導軌231平行,所述授粉漏斗21的側面上設置有與該第二導柱233相配合的第二通孔214,且所述的第二通孔214位于靠近滑道211封閉端的一側,所述授粉漏斗21的側面上靠近滑道211未封閉端的一側設置有第二弧形槽213,如圖14和15所示,所述第二導柱233的端部通過螺紋連接有端帽25,所述端帽25和授粉漏斗21之間設置有第二彈簧24,且在自由狀態下,第二彈簧24處于壓縮狀態。這樣在安裝移動篩板23時,直接將移動篩板23從第二弧形槽213插入到授粉漏斗21內,使第二導柱233穿過第二通孔214,然后裝上第二彈簧24,擰上端帽25即可。結合圖12和圖15所示,所述的端帽25呈圓柱狀,且所述端帽25的一端設置有環形的第三凸臺251。工作時,所述的導軌231位于所述的滑道211內,與滑道211形成配合,使移動篩板23能夠沿滑道211移動,在采粉階段時,如圖14所示,松開端帽25,所述的第二平面232通過第二彈簧24的作用力被壓緊在所述的第一平面212上,且此時所述第二篩板22上的篩孔與所述移動篩板23上的篩孔錯開,授粉漏斗21的大端處于封閉的狀態,從而在采粉階段實現儲粉的功能。在授粉階段時,如圖17所示,通過按壓端帽25,第二彈簧24被壓縮,直至設置于所述端帽25上的第三凸臺251與所述的授粉漏斗21外表面相接處,此時所述第二篩板22上的篩孔與所述移動篩板23上的篩孔對齊,這樣儲存于授粉漏斗21內的花粉就會從篩孔內掉落,然后經過紗布灑落到花絲上,從而完成授粉。

進一步的,為了使紗布與授粉漏斗21之間固定更加牢靠,如圖14所示,所述授粉漏斗21的大端處設置有凹槽216,固定紗布時,橡皮筋設置于凹槽216內,這樣在工作的過程中橡皮筋就不容易滑出。

進一步地,為了使第二彈簧24能夠與所述的授粉漏斗21可靠接觸,如圖12所示,所述的授粉漏斗21的外側位于第二通孔214處設置有第二凸臺215。

進一步地,由于花粉在下落的過程中,較大的穎殼和花藥會留在第一篩板113的上方,為了清理留在第一篩板113上方的穎殼和花藥需要將采粉單元1傾斜甚至倒置,為了避免已經落入授粉單元2內的花粉灑出,用于連接所述采粉單元1和授粉單元2的管道3采用軟管。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勤县| 山阳县| 开平市| 米林县| 当阳市| 邹平县| 呼和浩特市| 香格里拉县| 新安县| 新竹市| 晋江市| 巨鹿县| 泰州市| 紫金县| 射阳县| 石首市| 白朗县| 长治市| 枞阳县| 青州市| 湘乡市| 弥勒县| 静安区| 石狮市| 亳州市| 孝感市| 望城县| 永川市| 兴宁市| 荔波县| 丘北县| 武川县| 松滋市| 临清市| 龙岩市| 桐城市| 河曲县| 镶黄旗| 襄垣县| 林西县| 麦盖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