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種植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立種植架。
背景技術:
種植業是人們幾千年前就開始的一項技術,一直延續到現在,現在傳統的種植技術一般都是在地面上種植,經過人們松土后種植,或者采用機械設備進行大規模生產,在鄉村,這種種植技術是廣用技術,但是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注重生活品質,在城市中,城市居民一般都是在菜市場買菜而很少自由種植蔬菜,主要原因是城市居民住房是有面積限制的,而且長時間能夠接受光照的地方也就只有陽臺,每家每戶的陽臺平均大概只有2平米-5平米左右,因此想要在陽臺上種植蔬菜或者綠色植物,需要放置大量的種植盆,而有限的空間的內放置的種植盆是非常有限的,放置太多不僅會占據陽臺大量空間,而且外形不美觀。現有的一些種植裝置,自立效果不好,容易坍塌或者變形,從而導致種植設備損壞,不利于種植。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以上技術問題,提供一種自立種植架,占地面積小,多層種植,而且受力效果好,裝置土壤后不易變形。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自立種植架,包括兩者相對傾斜設置的第一豎種植架和第二豎種植架,所述豎種植架均包括若干呈高低設置的并具有種植槽的水平管,各豎種植架的水平管通過排水管貫通固定,所述第一豎種植架和第二豎種植架兩者之間通過將兩者連通的固定管固定。
優選地,所述排水管置于水平管內的部分帶有若干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位于水平管管道中部位置。
優選地,所述固定管與水平管連通固定,位于最下層的固定管上設置有若干流水口。
優選地,所述排水管上端伸入最上層的水平管內。
優選地,所述水平管的兩端連通有彎管。
優選地,所述水平管長度由下而上依次遞減。
本實用新型包括第一豎種植架和第二豎種植架,兩者傾斜一定角度并相對固定,使得第一豎種植架和第二豎種植架之間相互受力,種植架不易變形、坍塌,而且采用常用的管材制作,占用地面面積小,種植量大,可在城市居民中大量推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圖3為圖1的A處放大圖。
圖4為圖1的B處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只是介紹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并不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如圖1-4所示,一種自立種植架,包括兩者相對傾斜設置的第一豎種植架1和第二豎種植架2,所述豎種植架1和2均包括若干呈高低設置的并具有種植槽10的水平管3,各豎種植架的水平管3通過排水管4貫通固定,所述第一豎種植架1和第二豎種植架2兩者之間通過將兩者連通的固定管5固定。
作為本實施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排水管4置于水平管3內的部分帶有若干排水口41,所述排水口41位于水平管3管道中部位置。當往水平管中澆灌時,水線一旦越過排水口的高度即開始通過排水管往下層排送,而且水不會全部排出水平管中,排水口設置在圓形管道的中部,水平管中的水可保留一定的量,因此可以保證土壤的潤濕度,可不會經常澆灌,而且排水口的設置,可讓土壤深層透氣,有利于植物根部呼吸,植物生長更好。
作為本實施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固定管5與水平管3連通固定,位于最下層的固定管5上設置有若干流水口51。流水口的設置,當最下層的水平管由于從上層的水平管排水進入而滿后,水流從水平管流入固定管中,并通過流水口排水種植架外,同樣,流水口的水平高度比最下層的水平管的空腔最底端稍高,因此,最下層的水平管也可保留一定的水分,以保證植物生長。
作為本實施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排水管4上端伸入最上層的水平管3內。排水管與最上層的水平管連通方式可以采用與中部的水平管連通方式,也可讓排水管伸入最上層的水平管內一段距離,因此,可以保證最長層的水平管也保留一定的水量。
作為本實施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水平管3的兩端連通有彎管31。彎管的設置可以提供灌水作用,灌水時,從彎管中灌水,也可在彎管上設置供水裝置,通過供水裝置自動供水,彎管也可提供種植用途,比普通的管頭封閉更加實用。
作為本實施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水平管3長度由下而上依次遞減。水平管的層次分布,可以讓種植架受力均勻,不會產生頭重腳輕的現象。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只是介紹其具體實施方式,不在于限制其保護范圍。本行業的技術人員在本實施例的啟發下可以作出某些修改,故凡依照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權利要求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