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農用機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簡易地膜覆蓋裝置。
背景技術:
當前,覆蓋地膜種植是我國農業生產的一大特色,可增強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養分利用率,保持土壤疏松,防止澆水過多發生的地面板結,防止害蟲侵襲作物和某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等,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環境條件。并且可促進農作物生長發育,增加產量,提早上市,提高效益,增加作物產值。因此,覆蓋薄膜是農作物高產栽培中的關鍵措施。
在現有技術中操作者在覆蓋地膜時,大多還是使用比較傳統的人工方式作業方法。在覆膜的同時,一般都是操作者手拿地膜卷,在移動過程中展開地膜,為了盡可能小的破壞土壤平整度,同時提高薄膜覆蓋的密封性,勞動者只能站在壟溝上,使用刀具將薄膜兩邊壓切到泥里,就需要操作者不斷的彎腰用刀具將地膜壓切到泥里,給操作者增加了勞動強度。現有市場上一些代人工作業的覆膜機械,結構較為復雜,成本較高,不適應濕地操作。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簡易地膜覆蓋裝置,該裝置在覆蓋地膜時只需拉動把手移動即可,1至2人即可操作,且無需彎腰,省時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簡易地膜覆蓋裝置,該裝置包括:把手、架體、壓膜軸、膜筒安裝架、水桶、壓料桶、小壓膜輪和大壓膜輪,所述架體為目型結構,從上至下依次為:水桶安裝軸、小壓膜輪安裝軸、大壓膜輪安裝軸和壓料桶安裝軸,所述四個安裝軸平行,且長度可伸縮調整;兩個水桶分別安裝在水桶安裝軸兩端,一個小壓膜輪安裝在小壓膜輪安裝軸的中間,兩個大壓膜輪分別安裝安裝在大壓膜輪安裝軸的兩端,兩個壓料桶分別安裝在壓料桶安裝軸的兩端;所述把手為一根橫桿,設置在架體的上部;所述壓膜軸平行安裝在水桶安裝軸和小壓膜輪安裝軸間的架體上,長度可伸縮調整,膜筒安裝架安裝在壓膜軸的兩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具有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性能優良、實用等特點,減小了工作人員的數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操作過程極為簡便,省時省力,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便于工作的順利進行。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簡易地膜覆蓋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簡易地膜覆蓋裝置密封裝置圖。
圖中:1、把手,2、架體,3、水桶安裝軸,4、小壓膜輪安裝軸,5、大壓膜輪,6、壓料桶安裝軸,7、壓料桶,8、大壓膜輪安裝軸,9、壓膜軸,10、水桶,11、膜筒安裝架,12、小壓膜輪,13、壓料桶底,14、密封板,15、滑道,16、彈簧固定塊,17、彈簧,18、繩子和19、漏料洞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簡易地膜覆蓋裝置,該裝置包括:把手1、架體2、壓膜軸9、膜筒安裝架11、水桶10、壓料桶7、小壓膜輪12和大壓膜輪5,架體2為目型結構,從上至下依次為:水桶安裝軸3、小壓膜輪安裝軸4、大壓膜輪安裝軸8和壓料桶安裝軸6,四個安裝軸平行,且長度可伸縮調整;兩個水桶10分別安裝在水桶安裝軸3兩端,水桶10為倒橢圓臺結構,水桶10桶底的長軸一端設有多個漏水孔。一個小壓膜輪12安裝在小壓膜輪安裝軸4的中間,兩個大壓膜輪5分別安裝在大壓膜輪安裝軸8的兩端,兩個壓料桶7分別安裝在壓料桶安裝軸6的兩端,壓料桶7為倒橢圓臺結構,壓料桶7桶底的長軸一端設有一個漏料洞。把手1為一根橫桿,設置在架體1的上部;壓膜軸9平行安裝在水桶安裝軸3和小壓膜輪安裝軸4間的架體2上,長度可伸縮調整,當壟臺數量較多時,調整所有安裝軸的長度,使地膜可以覆蓋更多的壟臺,膜筒安裝架11安裝在壓膜軸的兩端。
在水桶底的漏水孔和壓料桶底13的漏料洞19外設置一個密封裝置,密封裝置包括:密封板14、彈簧17、彈簧固定塊16和滑道15,彈簧固定塊16安裝在壓料桶底13長軸的另一端,彈簧17一端固定在彈簧固定塊16上,一端固定在密封板14上;密封板14上設置一凹槽,所述凹槽與安裝在桶底的滑道15相互配合;通過繩子18拉動密封板14時,密封板14在滑道15上運動,密封板14移動,漏料洞19打開。
當使用簡易地膜覆蓋裝置時,把大壓膜輪5放在壟臺的外兩側的壟溝里面,小壓膜輪12放置在壟臺中間的壟溝里面,拉動把手1,使簡易地膜覆蓋裝置向前走,拉動固定在密封板14上的繩子18,使密封板14沿著滑道15運動,露出漏水孔,使水桶10中的水從漏水孔中滴落,灌溉土地,使泥土濕潤,然后安裝在膜筒安裝架上9的地膜覆蓋在潮濕的泥土上,由小壓膜輪12和兩個大壓膜輪5把地膜壓緊,最后通過拉動密封板14,使密封板14沿著滑道15運動,露出漏料洞19,由兩個壓料桶7內的泥土沙子類的東西壓覆在地膜上,使地膜覆蓋的更加牢固.覆蓋結束后,松開繩子18,在彈簧17的作用下,密封板14沿滑道15回到最初位置,關閉漏水孔和漏料洞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