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瓶體,特別是關于一種便攜式昆蟲毒瓶。
背景技術:
毒瓶是昆蟲標本采集必不可少的器具之一,毒瓶性能的優劣,主要看毒瓶的結構合理性、可操作性和毒劑的放置方法及其安全性。瓶口太小時,不易取放較大的昆蟲。瓶口太大時,毒劑易于散失,像蛾類這樣形體較小的昆蟲,投放時還容易飛逃。傳統的毒瓶,屬于單一的廣口式玻璃瓶,開啟瓶蓋時,毒劑很容易散失;投遞昆蟲時,需要兩手配合開啟整個瓶蓋投遞,操作十分不便。另外,傳統的毒瓶瓶蓋雖然是磨口式,可以封閉嚴實,但是十分容易脫落,在采集昆蟲時,導致遺失瓶蓋泄露毒劑的情況時有發生。
毒瓶法廣泛適用于鞘翅目、半翅目、膜翅目、雙翅目等昆蟲的野外采集。其中,毒殺試劑的選擇尤為重要,不但要求麻醉迅速,蟲體保持柔軟,而且需要對采集人無強烈的毒副作用。由于早期野外昆蟲標本的采集,一般使用氰化鉀制作毒瓶,用于處死鞘翅目、鱗翅目等大型昆蟲,但是氰化鉀有劇毒,屬于公安部門控制物品,既危險也不容易獲得,因此,能夠獲得一種安全高效且使用方便的便攜式昆蟲毒瓶就顯得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安全性好且使用方便的便攜式昆蟲毒瓶。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一種便攜式昆蟲毒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瓶體和設置在所述第一瓶體底部的第二瓶體,所述第一瓶體與所述第二瓶體之間通過隔網連接;在所述第一瓶體的頂部設置有頂蓋,在所述第二瓶體的底部設置有底蓋;在所述第二瓶體的內部設置有用于殺滅昆蟲的藥劑附著材料。
所述頂蓋和所述第一瓶體的外壁之間通過繩體連接。
在所述頂蓋上設置有通孔,在所述通孔的頂部設置有蓋體,所述蓋體的直徑小于所述頂蓋的直徑。
所述頂蓋與所述第一瓶體的接觸處設置有膠墊,所述蓋體與所述頂蓋的接觸處設置有膠墊。
在所述頂蓋的一側邊緣設置有向外伸出且用于開啟所述頂蓋的第一凸起部,在所述蓋體的一側邊緣設置有一向外伸出且用于開啟所述蓋體的第二凸起部。
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伸向所述第一瓶體的同一側。
在所述隔網的頂部鋪設有海綿層,在所述海綿層的頂部鋪設至少一層吸水紙。
所述第一瓶體和所述第二瓶體均采用聚苯乙烯制成。
所述藥劑附著材料采用脫脂棉制成。
所述脫脂棉上涂設有乙酸乙酯。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術方案,其具有以下優點:1、本實用新型設置了第一瓶體和第二瓶體,第一瓶體用于放置昆蟲,第二瓶體的內部放置有用于殺滅昆蟲的藥劑附著材料,能夠使昆蟲與藥劑附著材料隔離,從而防止了昆蟲被藥劑藥劑附著材料中的藥劑污染,進一步能夠防止操作人員在后取出昆蟲時受到藥劑附著材料中藥劑傷害,本實用新型安全性好。2、本實用新型在第一瓶體的頂部設置有頂蓋,在頂蓋上設置有通孔,在通孔的頂部設置有蓋體,蓋體的直徑小于頂蓋的直徑,通過打開頂蓋,能夠將大型昆蟲放入第一瓶體內,通過打開位于頂蓋上的蓋體,能夠將小型昆蟲放入第一瓶體內,能夠減少因只開啟頂蓋而產生的毒氣揮發,從而降低了藥劑附著材料的用量,相對提高了第一瓶體和第二瓶體內毒氣的濃度,本實用新型殺滅昆蟲的效果好。3、本實用新型在頂蓋的一側邊緣設置有向外伸出且用于開啟頂蓋的第一凸起部,通過手指接觸第一凸起部,能夠實現單手打開頂蓋,在蓋體的一側邊緣設置有一向外伸出且用于開啟蓋體的第二凸起部,通過手指接觸第二凸起部,能夠實現單手打開蓋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4、本實用新型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伸向瓶體的同一側,可以從同一個方向打開頂蓋和蓋體,節省了昆蟲投放時間,從而提高了昆蟲的采集效率。5、本實用新型設置了隔網,在隔網的頂部鋪設有一海綿層,在海綿層的頂部鋪設至少一層吸水紙,海綿層能夠阻止第二瓶體內的藥劑附著材料外泄,在吸水紙受到昆蟲嘔吐物、唾液、糞便等污染時,能夠進行及時更換吸水紙,以免昆蟲受到污染。6、本實用新型頂蓋與瓶體的接觸處設置有一膠墊,蓋體與頂蓋的接觸處設置有一膠墊,本實用新型的密封效果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頂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描述。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便攜式昆蟲毒瓶,它包括一瓶體1和一設置在瓶體1底部的瓶體2。其中,瓶體1與瓶體2之間通過一隔網3連接。在瓶體1的頂部設置有一頂蓋4,在瓶體2的底部設置有一底蓋5。在瓶體2的內部設置有用于殺滅昆蟲的 藥劑附著材料6,在隔網3的作用下,能夠防止放置在瓶體1內部的昆蟲污染藥劑附著材料6。
上述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頂蓋4和瓶體1的外壁之間通過一繩體7連接,能夠防止頂蓋4遺失。
上述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在頂蓋4上設置有一通孔,在通孔的頂部設置有一蓋體8,蓋體8的直徑小于頂蓋4的直徑,通過打開蓋體8,能夠將小型昆蟲放入瓶體1中。
上述實施例中,蓋體8設置在頂蓋4的中部。
上述實施例中,頂蓋4與瓶體1的接觸處設置有一膠墊(圖中未示出),能夠提高頂蓋4與瓶體1之間的密封效果。蓋體8與頂蓋4的接觸處設置有一膠墊(圖中未示出),能夠提高蓋體8與頂蓋4之間的密封效果。
上述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在頂蓋1的一側邊緣設置有一向外伸出且用于開啟頂蓋1的凸起部9,通過手指接觸凸起部9,能夠實現單手打開頂蓋1。在蓋體7的一側邊緣設置有一向外伸出且用于開啟蓋體8的凸起部10,通過手指接觸凸起部10,能夠實現單手打開蓋體7。
上述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凸起部9和凸起部10可以伸向瓶體1的同一側,可以從同一個方向打開頂蓋和蓋體,以便于節省昆蟲投放時間,從而提高了昆蟲的采集效率。
上述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在隔網3的頂部鋪設有一海綿層11,在海綿層11的頂部鋪設至少一層吸水紙12,海綿層11能夠阻止藥劑外泄,當吸水紙12受到昆蟲嘔吐物、唾液、糞便等污染時,能夠進行及時更換吸水紙12,以免昆蟲受到污染。
上述實施例中,瓶體1和瓶體2均采用聚苯乙烯制成。
上述實施例中,藥劑附著材料6采用涂設有藥劑的脫脂棉制成。
上述實施例中,藥劑為乙酸乙酯。
上述實施例中,隔網3為100目的不銹鋼網。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將收集到的大型昆蟲通過頂蓋4投入瓶體1內,小型昆蟲通過蓋體8投入瓶體1內,這樣能夠減少因只開啟頂蓋4而產生的毒氣揮發,從而降低了藥劑附著材料的用量,相對提高了瓶體1和瓶體2內毒氣的濃度。接著蓋緊蓋體8或頂蓋4,完成昆蟲的收集,在藥劑附著材料的作用下,能夠迅速地殺死昆蟲,可以極大地縮短昆蟲的致死時間。
上述各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其中各部件的結構、連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變化的,凡是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進行的等同變換和改進,均不應排 除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