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奶牛養殖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自動報警的防火通風牛舍。
背景技術:
奶牛養殖產業中,牛舍是奶牛生活的場所,由于飼養密度大、濕度高以及糞便排出物等產生的有害氣體濃度高等因素而引發傳染病和其他病癥,對奶牛養殖產業造成極大的損失,因此牛舍需要及時通風換氣,保證牛舍內空氣清新、濕度適宜,且使有害氣體及時排放。
現有技術中,由于奶牛是食草動物,牛舍中會及時為奶牛補充草料,加上牛欄等木質品,在空氣干燥的火患高發期,防火工作是牛舍的重中之重,而現有的牛舍,防火及通風性能不能兼顧,且火災發生時,不能及時發現并解決,會對奶牛養殖產業造成損失。
目前,信息技術在奶牛養殖中的應用越來越廣發,而牛舍的防火報警功能尚未實現信息化與自動化結合。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彌補以上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透氣性好及排煙效果好的自動報警的防火通風牛舍,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自動報警的防火通風牛舍,包括由底面、墻體和屋頂圍成的牛舍本體,所述牛舍本體內部設置有若干個牛欄,所述墻體底部設有若干個通氣口,所述底面上設有與所述通氣口連通的氣道,所述氣道上方安裝有帶有出風口的擋板;所述屋頂上方設有煙道,相對的兩側所述墻體上以及所述屋頂內側安裝有噴淋頭,所述屋頂內側還安裝有煙霧報警器,所述煙霧報警器電連接有無線通訊裝置和警報器。
作為一種優化的技術方案,所述通氣口以及所述煙道內部均安裝有風扇。
作為一種優化的技術方案,所述氣道設置在所述牛欄外側。
作為一種優化的技術方案,所述無線通訊裝置是GSM模塊或GPRS模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設置通氣口、氣道和煙道,本實用新型通風性好,換氣速度快,防火排煙性能好,由于設置了無線通訊裝置,可以及時撥打火警電話,取得火警支援,滅火及時迅捷,避免財產損失。
本實用新型通風時具有兩條途徑,第一條,由于牛舍底面上草料及牛糞等物產生異味而造成空氣污濁,由通氣口進氣煙道出氣,會造成有害氣體向上擴散,換氣效果差,因此新鮮空氣通過煙道進入,牛舍內的污濁空氣經氣道和通氣口出去,由于通氣口和煙道內均安裝有風扇,換氣速度快;第二條途徑,正常養殖過程中,牛舍內的空氣通過氣道和通氣口進行自然的空氣交換,保證牛舍內部氧氣與其他氣體含量平衡,并保證牛舍內部的濕度適宜。
本實用新型具有優越的防火排煙性能,發生火災時,牛舍內部產生大量的濃煙,由于設置了內部安裝有風扇的煙道,煙霧經煙道排出,減輕了牛舍內的煙霧濃度,避免了牛舍內部人和牲畜呼吸道被灼傷;由于設置了煙霧報警器和噴淋管,煙霧濃度觸動煙霧報警器及其相關電路,并開啟噴淋頭滅火,應急響應及時迅捷,有效避免了火災危害進一步擴大,避免了較大的經濟損失。
由于煙霧報警器與無線通訊裝置電連接,煙霧報警器檢測到煙霧濃度較高,啟動噴淋管和警報器,應急滅火并發出警報,警告就近人員,同時自動撥打GSM或GPRS無線通訊模塊中設定的火警電話,及時報警,以便取得火警支援,避免火勢擴大,及時快速滅火。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K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報警電路結構框圖;
圖中:1-墻體;2-屋頂;3-通氣口;4-煙道;5-牛欄;6-氣道;7-擋板;8-風扇;9-煙霧報警器;10-噴淋頭。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和圖2共同所示,自動報警的防火通風牛舍,包括由底面、墻體1和屋頂2圍成的牛舍本體,牛舍本體內部設置有若干個牛欄5,墻體1底部設有若干個通氣口3,底面上設有與通氣口3連通的氣道6,
氣道6上方安裝有帶有出風口的擋板7,為避免出風口堵塞,氣道6設置在牛欄5外側。
屋頂2上方設有煙道4,通氣口3以及煙道4內部均安裝有風扇8。
屋頂2內側還安裝有煙霧報警器9,相對的兩側墻體1上以及屋頂2內側安裝有噴淋頭10。
如圖3所示,煙霧報警器電連接有無線通訊裝置和警報器。
本實施例中,無線通訊裝置優選的是GSM模塊,無線通訊裝置還可以采用GPRS模塊或其他無線通訊模塊,利用內部程序設置自動撥打報警電話或發送報警短信,及時與火警取得聯系,使火災及時撲滅,避免火勢擴大而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本實施例,日常空氣交換通過通氣口和氣道與牛舍內進行空氣交換,以保證牛舍內的空氣含氧量和溫濕度適宜。
牛舍內空氣污濁需進行快速空氣交換時,開啟通氣口和煙道內的風扇,新鮮空氣由煙道進入,污濁空氣由通氣口排出。
牛舍內發生火災,煙霧報警器啟動,開啟警報器,使無線通訊裝置運行及時撥打火警電話,同時噴淋頭及時滅火。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