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花草養植用具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具有蓄水腔室的花盆及應用其的自動澆水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漸漸厭倦了城市鋼筋水泥構建的生活場所,越來越多的人們喜歡室內養植花草。一來可以親近自然、陶冶情操,二來可以改善居家環境。但是現代社會人們的工作生活是極為忙碌的,時常會忘記給心愛的花草澆水,或是澆水方式不科學,導致花草不能健康成長,甚至會導致其死亡。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人們研制了多種新型花盆以及具有自動澆水功能的裝置,但是上述花盆一般都是采用淋澆的方式,導致花盆內各部分土壤澆水量不均,上述裝置普遍存在著機械結構及電控裝置復雜、成本較高、體積較大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如何克服現有技術中花盆澆水量不均,以及現有技術中自動澆水系統機械結構及電控裝置復雜、成本較高、體積較大的缺陷。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具有蓄水腔室的花盆,包括內壁、外壁以及進水口,其中:外壁套設在所述內壁外側,且所述外壁與所述內壁之間形成密閉的蓄水腔室;進水口開設在所述外壁上部,與蓄水腔室連通;內壁內側形成種植腔室;內壁上開設有均勻分布的透水孔,透水孔連通種植腔室及蓄水腔室。
進一步的,透水孔的孔徑在1-5mm之間。
進一步的,透水孔孔徑自內壁上部至內壁下部依次減小。
進一步的,花盆底部設置有至少一個貫穿內壁和外壁的透氣孔,透氣孔與種植腔室連通。
進一步的,內壁和外壁之間對稱設置有至少一組連接筋。
本實用新型的具有蓄水腔室的花盆,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通過內壁外壁組成腔室并在內壁上開設均勻分布的透水孔的設計,改變了現有技術中花盆澆水淋澆的方式,水先貯存在蓄水腔室內,之后通過透水孔均勻的滲進花盆內各個位置,實現了花盆內各位置的澆水量均勻的效果。
2、透水孔的孔徑設置在1-5mm,實現緩釋澆水的效果。
3、透水孔孔徑自內壁上部至內壁下部依次減小的設計,克服重力對透水孔過水量的影響,進一步保證花盆內各位置澆水量的均勻。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應用具有蓄水腔室的花盆的自動澆水系統,包括供水裝置、連接管路、控制閥門以及前述具有蓄水腔室的花盆,其中:連接管路的一端與具有蓄水腔室的花盆的進水口連接,另一端與供水裝置連接;控制閥門設置在連接管路上,用于控制連接管路的開關以及單位時間過水量。
進一步的,還包括定時水龍頭,定時水龍頭設置在進水口與控制閥門之間的連接管路上。
進一步的,供水裝置為蓄水箱,蓄水箱的位置高于所述花盆的進水口位置。
進一步的,供水裝置為市政自來水系統,連接管路的一端與市政自來水系統出水口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應用具有蓄水腔室的花盆的自動澆水系統,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使用具有蓄水腔室的花盆配以普通的控制閥門、連接管路以及供水裝置,即實現了自動澆水功能,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且體積可以根據需要靈活變動。
2、增加現有技術中普遍使用的定時水龍頭,可以實現整個澆花系統的分時澆花控制,比如控制每次澆水的起止時間點、設置每天澆水次數等。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的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有蓄水腔室的花盆的正視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具有蓄水腔室的花盆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具有蓄水腔室的花盆的連接筋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自動澆水系統第一種結構的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自動澆水系統第二種結構的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自動澆水系統第三種結構的示意圖;
圖中:1-具有蓄水腔室的花盆,2-連接管路,3-控制閥門,4-供水裝置,5-定時水龍頭,11-外壁,12-內壁,13-蓄水腔室,14-種植腔室,15-透氣孔,16-進水口,17-透水孔,18-連接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的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具有蓄水腔室的花盆包括:內壁12、外壁11以及進水口16,其中外壁11套設在內壁12外側,且外壁11與內壁12之間形成密閉的蓄水腔室13;進水口16開設在外壁11上部,與蓄水腔室13連通;內壁12內側形成種植腔室14;內壁12上開設有均勻分布的透水孔17,透水孔17連通種植腔室14及蓄水腔室13。
具體的,本實用新型具有蓄水腔室的花盆的外形形狀與現有技術中花盆的外形形狀基本相同,區別在于本實用新型花盆的盆壁是由內壁12和外壁11構成的雙層結構,并且兩者之間為密閉的蓄水腔室13;進水口16開設在外壁11靠上的位置,優選設置在最頂端位置,通過進水口16可以將水注入進蓄水腔室13內;為了能夠使蓄水腔室13內的水均勻的注入種植腔室14內,在內壁12上開設若干均勻分布的透水孔17,透水孔17自然的連通了蓄水腔室13和種植腔室14。
本實施例的具有蓄水腔室的花盆改變了現有技術中花盆澆水淋澆的方式,水先通過進水口注入進蓄水腔室內,之后通過透水孔均勻的滲進花盆內各個位置,實現了花盆內各位置的澆水量均勻的效果。
進一步,透水孔17的形狀為圓形,孔徑范圍優選1-5mm之間。通過實驗發現:透水孔過小,蓄水腔室13內的水不能順暢的注入種植腔室14內;透水孔過大,則蓄水腔室13內的水會很快的注入種植腔室14內,并且在蓄水腔室13內的水還沒有滿時,水就通過位置靠下的透水孔流走,導致靠上的位置不能有效澆水。通過該種孔徑設置進一步實現了均勻澆水的目的,同時也實現了緩釋澆水的效果。
進一步,內壁12可以劃分為兩個區域,其一為筒壁區域,其二為筒底區域,透水孔17在筒壁區域自內壁12上部至內壁12下部逐層設置,且每一層的透水孔均沿內壁12的周向均勻分布;在筒底區域任意方式均勻分布即可。透水孔17的孔徑自內壁上部至內壁下部依次減小,比如筒壁區域內自上而下設置有1-8八層透水孔,那么第1-2層透水孔的孔徑設置為5mm,第3-4層透水孔的孔徑設置為4mm,第5-6層透水孔的孔徑設置為3mm,第7-8層透水孔的孔徑設置為2mm,筒底區域內的透水孔的孔徑設置為1mm。
蓄水腔室越靠下位置水壓越大,相應位置的透水孔在同孔徑的情況下相比靠上位置的透水孔單位時間內輸出水量會大,導致種植腔室內部各位置澆水量不均勻。通過上述設置可以克服這一問題。
進一步,花盆底部設置有一個貫穿內壁12和外壁11的透氣孔15,透氣孔15與種植腔室14連通,但是不與蓄水腔室13連通。通過該透氣孔15可為植物根部的呼吸作用提供充足的氧氣,并及時排出種植腔室14內多余的水分。
進一步,如圖3所示,內壁12和外壁11之間對稱設置有三組連接筋18,每組連接筋沿花盆周向均分分布,每組連接筋的數量根據花盆大小選擇,本實用新型不做限定。連接筋18作為內壁12和外壁11之間的支撐與連接件,保證了花盆的整體強度。
此外,本實用新型對具有蓄水腔室的花盆的材料及制備工藝不做限定。
如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應用具有蓄水腔室的花盆的自動澆水系統第一種結構的示意圖,該系統包括供水裝置4、連接管路2、控制閥門3以及前述具有蓄水腔室的花盆1,其中:連接管路2的一端與具有蓄水腔室的花盆1的進水口16連接,另一端與供水裝置4連接;控制閥門3設置在連接管路2上,用于控制連接管路2的開關以及單位時間過水量。
具體的,本實施例的自動澆水系統中,連接管路2可以選擇市售合適口徑的橡膠管、塑料管以及金屬管等;控制閥門3可以選擇如球閥、截止閥、閘閥等任何一種具有截斷功能的閥門即可。
該自動澆水系統的工作過程如下:
1、保證供水裝置水源充足。
2、根據植物所需澆水量,打開控制閥門并調節閥門開合大小,控制單位時間內進水量。
3、人員不需要每天管理并動手澆水,僅需每隔幾天觀察花盆內濕度即可,根據濕度調節控制閥門開合大小。
進一步,供水裝置4為蓄水箱,蓄水箱的位置高于所述花盆的進水口位置,通過蓄水箱箱內水的重力使水通過連接管路注入花盆的蓄水腔室內。
進一步,供水裝置4為市政自來水系統,連接管路的一端與市政自來水系統出水口連接,通過市政自來水系統內的壓力將水通過連接管路注入花盆的蓄水腔室內。
本實用新型的具有蓄水腔室的花盆的自動澆水系統實現了自動澆水功能,并且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且體積可以根據需要靈活變動。
如圖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應用具有蓄水腔室的花盆的自動澆水系統第二種結構的示意圖,在圖4所示第一種結構的基礎上,增加了定時水龍頭5,定時水孔頭5設置在花盆進水口與控制閥門3之間的連接管路上,其它部分與第一種結構相同。
通過定時水龍頭5可以設置每次澆水的起止時間點、設置每天澆水次數,使自動澆水系統更加智能化、自動化。定時水龍頭又叫做自動澆花器,本實用新型中的自動澆花系統可以選擇市售的任意型號定時水龍頭,此處不做限定。
如圖6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應用具有蓄水腔室的花盆的自動澆水系統第三種結構的示意圖,在圖5所示第二種結構的基礎上,選用兩個具有蓄水腔室的花盆1,連接管路分別與兩個花盆的進水口連接,其它部分與第二種結構相同。
第三種結構描述的是兩個花盆的情況,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不限定花盆的數量,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選擇花盆的數量。
以上借助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了進一步描述,但是應該理解的是,這里具體的描述,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實質和范圍的限定,本領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在閱讀本說明書后對上述實施例做出的各種修改,都屬于本發明所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