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收獲機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玉米收獲機械,更具體地說,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拋送輥反向傳動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玉米機的拋送輥的轉動方向與主動輪的轉動方向相反,所以在傳遞動力的過程中就得換向,使得原先順時針旋轉的皮帶輪能夠使從動輪進行逆向旋轉。現有技術為利用皮帶傳動,如圖1中所示,由于需要反向傳遞動力,故將皮帶8繞成8字型進行反向傳動。該傳動需要兩個皮帶輪(第一皮帶輪5、第二皮帶輪7)和一個張緊輪6,結構較為復雜,且皮帶繞成8字后磨損嚴重,大大降低了皮帶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連接實現穩定的傳動換向,提高機器使用壽命的拋送輥反向傳動連接結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所提供的這種拋送輥反向傳動連接結構,包括機架、主動軸及拋送輥,所述主動軸的輸出端連接第一曲柄機構,所述拋送輥端連接第二曲柄機構,所述第一曲柄機構及第二曲柄機構之間連接有與相鄰一側機架相對呈一定角度交叉布置的連桿機構,所述第一曲柄機構、第二曲柄機構、機架及連桿機構構成反平行四邊形機構。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以下優點:該拋送輥反向傳動連接結構,利用雙曲柄機構帶動從動件做勻速回轉運動,以主動軸為主動件,利用反平行四邊形結構實現主從動件動力傳遞,同時達到換向的目的,其整體結構簡單,連接穩定有效的實現動力換向,可大大提高機器使用壽命,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下面對本說明書的附圖所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簡要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拋送輥反向傳動連接結構;
圖2為本實用新型拋送輥反向傳動連接結構;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第一曲柄機構與連桿機構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第一曲柄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連桿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1、主動軸,2、第一曲柄機構,21、軸套,22、連接曲柄,23、加強筋,24、連接軸,25、銷孔,3、連桿機構,31、螺桿,32、螺母,33、螺桿套,34、連桿,35、連軸孔,4、第二曲柄機構,5、第一皮帶輪,6、張緊輪,7、第二皮帶輪,8、皮帶,9、開口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現有技術如圖1所示為皮帶輪反向傳動,該傳動機構是將皮帶8繞成8字型結構,利用兩端的第一皮帶輪5、第二皮帶輪7與皮帶8之間的摩擦達到傳動的效果,之間還設有張緊輪6,但這種傳動方式需要反繞皮帶8加大了皮帶8的磨損,由于轉速較低采用帶傳動效率比較低浪費能源,結構中的三個皮帶輪和一根皮帶也加大了成本。
本發明拋送輥反向傳動連接結構,如圖2、3所示,收獲機械的機架、主動軸1及拋送輥,主動軸1的輸出端連接有第一曲柄機構2,拋送輥端連接第二曲柄機構4,第一曲柄機構2及第二曲柄機構4之間通過連桿機構3連接,該連桿機構3與相鄰一側機架相對呈一定角度交叉布置,如圖2中所示,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第一曲柄機構2、第二曲柄機構4、機架及連桿機構3構成反平行四邊形機構。以機架為基準,相對機架連桿機構3的一端位置高于機架位置,另一端低于機架位置,且連桿機構3的一端通過第一曲柄機構2連接設在機架上的主動軸1,另一端通過第二曲柄機構4連接設在機架上的拋送輥,即第一曲柄機構2、第二曲柄機構4、機架及連桿機構3構成空間上的反平行四邊形機構。
在主動軸1轉動過程中,第一曲柄機構2隨主動軸1作勻速回轉運動,通過作用在連桿機構3上將動力傳遞到第二曲柄機構4上,使得第二曲柄機構4同樣作勻速回轉運動,第二曲柄機構4帶動拋送輥運動,達到預期的運動目標。由于這種反平行四邊形結構布置,可使得連桿機構3作用在第二曲柄機構4上推動拋送輥轉動方向與主動軸1轉動方向相反,實現反向傳動的目的。在整個回轉運動過程中,有兩個位置第二曲柄機構4與連桿機構3會處于同一條直線上,這時整個機構傳動的壓力角為90,傳動角為0,機構處于死點位置,無法傳遞動力,需要通過拋送輥的慣性力幫助機構順利渡過死點位置,不影響整個機構反向傳動效果。
本實施例中以第一曲柄機構2為例做結構說明。本實用新型中,第二曲柄機構4與第一曲柄機構2結構相同。如圖4所示,第一曲柄機構2包括軸套21,主動軸1的輸出端套接在軸套21內,在軸套21內設有鍵槽,及主動軸1與第一曲柄機構2的軸套21為鍵連接固定,保證第一曲柄機構2可隨主動軸1轉動。連接軸24與軸套21平行布置,連桿機構3連接在連接軸24上,軸套21及連接軸24之間通過連接曲柄22連接,整個第一曲柄機構2在結構上呈Z字形布置。
本實用新型中,在連接曲柄22側壁設有加強筋23,以起到增強曲柄機構結構強度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中,如圖5中所示,連桿機構3包括連桿34,在連桿34的兩端設有分別套接第一曲柄機構2及第二曲柄機構4連接軸上的連軸孔35。優選的,連桿34為槽鋼結構長直桿,減輕其重量,且節約成本。連軸孔35設在螺桿31一端,螺桿31另一端螺紋連接在設于連桿34端部的螺桿套33內,并采用連接在螺桿31上的螺母32鎖緊。這種采用螺桿31及螺桿套33的連接方式便于安裝連接,且螺桿31與螺桿套33螺紋連接,通過轉動調節實現調節連桿機構3的長度,從而實現對控制第二曲柄機構4速度的微調。連桿機構3的長度直接影響著第二曲柄機構4的速度特性,當連桿機構3的長度等于機架的長度時,第二曲柄機構4作勻速回轉運動,這是最佳的狀態;當連桿總成的總成不等于機架的長度,則拋送輥做周期性的變速運動。
如圖3中所示,連接軸24伸出端設有銷孔25,曲柄機構與連桿機構3連接時,將連軸孔35對應套裝在連接軸上,裝上墊圈,并用開口銷9穿過銷孔25以實現連接限位連桿機構3。
本實用新型拋送輥反向傳動連接結構,利用雙曲柄機構帶動從動件做勻速回轉運動,以主動軸1為主動件,反平行四邊形結構實現主從動件的反向傳動,其整體結構簡單,連接穩定有效的實現動力換向,可大大提高機器使用壽命,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描述,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受限于上述方式,只要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