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養殖容器系統,屬于水產養殖領域,具體是指一種漂浮在水體表面的上部網箱下部隔離式沉降糞便的養殖容器系統,在養殖容器系統中高密度養殖水生動物,糞便及時沉降與養殖動物分離,收集水產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糞便和殘餌,避免水產養殖對水體的污染。
背景技術:
傳統的池塘養殖是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未重視養殖生產對養殖系統內外造成的污染,隨著池塘養殖密度不斷增大,對水體的投入同步增加,養殖產量和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大量糞便和殘餌污染池塘水體,未經處理的養殖污水排放進入江河湖泊,污染十分稀缺、十分有限的水資源,是重要的農業面源污染。如何減少水產養殖業自身帶來的污染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呈現在廣大水產科技工作者的面前。我國目前也開始重視對該領域的研究,通過對循環水養殖系統的構建并設施化,引入水處理工藝,構建人工濕地系統,以此來控制、改良和降低養殖尾水的污染,經過多年的發展,在設備的開發生產過程的控制與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
水產養殖容器有網箱、水泥池、玻璃鋼池等;網箱設置在水表面,以水為基礎,是養殖容器的一種,在養殖水產品過程中水體能夠自由進出,一般不需特別增氧和促進網箱內外的水體流動;水泥池、玻璃鋼池等養殖容器建立在陸地上,以地面為支撐,是陸基養殖容器,造價高昂,要求堅固、不變形、不漏水、能夠承受容器內的水壓等;而一種浮島流水聚藻控藻系統及其使用方法(CN201610117617.0);一種后吸式流水養殖系統及其使用方法(CN201610117533.7);一種水基流水養殖系統及其使用方法(CN201510489015.3);一種水基流水養殖容器(CN201520600752.1)等技術方案構建的流水養殖系統,以漂浮于水面的浮力支撐結構,將主養對象集中到一個養殖區域,使常規池塘養殖設備化、具有易于管理、節省人工、飼料、藥品、能耗,高產高效等優勢,收集養殖對象的排泄物,降低和避免養殖水體被污染。該技術方案能部分解決集中流水高密度養殖和糞便部分收集問題,能減少水產養殖對外界水環境的依賴, 降低養殖水域污染,減少水產養殖對環境的破壞,降低養殖尾水污染養殖水域,保障水產品的質量安全的同時,提高養殖產量和效益。但這些技術方案由于糞便沉降裝置設置在養殖系統尾端,糞便與養殖生物長期接觸,糞便易被攪散而增加沉降難度,影響后續收集和轉移出水體。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池塘養殖過程中缺乏養殖設備,全池散養無法收集處理糞便,污染養殖水體和受納水體的實際情況,提供一種流水養殖容器在養殖池塘中安裝和使用,讓養殖容器分成上部的養殖區和下部的糞便沉降區,讓養殖生物與糞便及時分離,糞便得到集中和收集,減少水體污染,達到養殖水體的零排放。該容器上部使用網片材料,下部使用柔性隔水材料,幾乎不承受壓力,制作成本低于陸基養殖系統的養殖容器,使用時操作簡單;容器內外的溶氧交換不需要使用動力,減少能源消耗,能夠高密度養殖水產品,有利于推動水產養殖的設施化和設備化改造。
一種養殖容器系統其特征在于養殖容器由框架結構(1)、網片材料(2)及圍隔材料(3)構成;框架結構、網片材料及圍隔材料相互依存,相互連接以確定養殖容器形狀,制約養殖生物進出;養殖容器的中下部用網片隔開,使養殖容器分割為上部養殖區(4)和下部糞便沉降區(5);上部養殖區側面為網片材料,下部糞便沉降區為圍隔材料;圍隔材料的材質為塑料或其他非金屬材料,材料為膜狀和/或板狀和/或在水中浸泡后小孔能密閉或封閉的小孔網格狀材料,能將下部糞便沉降區內外分隔開來。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養殖容器系統其特征在于養殖容器由框架結構(1)、網片材料(2)及圍隔材料(3)構成;框架結構、網片材料及圍隔材料相互依存,相互連接以確定養殖容器形狀,制約養殖生物進出;養殖容器的中下部用網片隔開,使養殖容器分割為上部養殖區(4)和下部糞便沉降區(5);上部養殖區側面為網片材料,下部糞便沉降區為圍隔材料;圍隔材料的材質為塑料或其他非金屬材料,材料為膜狀和/或板狀和/或在水中浸泡后小孔能密閉或封閉的小孔網格狀材料,能將下部糞便沉降區內外分隔開來。
所述的一種養殖容器系統,其特征在于養殖容器上部部分側面為網片材料;下部糞便沉降區為平底形和/或弧形和/或錐底形和/或倒梯形,方便糞便沉降匯聚到底部。
所述的一種養殖容器系統,其特征在于在養殖容器后端連接糞便匯集裝置(9),糞便匯集裝置為膜狀和/或板狀和/或小孔網格狀材料圍隔,上側面用網片材料分隔,制約水生動物進出同時方便水體進出,密度較大的糞便自然沉降匯聚于底部,方便收集轉移出養殖水體。
所述的一種養殖容器系統,其特征在于糞便沉降區和/或糞便匯集裝置底部布置板狀走道(10),吸污裝置在板狀走道上移動,轉移板狀走道上沉降匯聚的糞便和殘餌。
所述的一種養殖容器,其特征在于板狀走道(10)的材質為金屬材料或硬質塑料材料。
所述的一種養殖容器系統,其特征在于,糞便匯集裝置(9)側面設置促流動力裝置(11),促進水體由糞便匯集裝置內向外流出,促進糞便匯聚。
所述的一種養殖容器系統,其特征在于養殖容器上表面四周用固定框架結構(7),浮力材料構件使養殖容器上表面高于水面,上部養殖區側面的上部分為網片材料制成,養殖區的下表面四周用重物框架結構(8)支撐下壓,以保持較規則的六面體形狀。
所述的一種養殖容器系統,其特征在于養殖容器內和/或四周設置氣泡增氧裝置,促進容器內外水體混合和補充溶氧。
所述的一種養殖容器系統,其特征在于養殖容器長4.0-1000.0m,寬2.0-500.0m,高1.0-10.0m。
本發明的優點和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所述養殖容器系統為上下層結構,上層為養殖區用網片隔離,下層為糞便沉降區用圍隔材料隔離,中間用網片材料隔開避免糞便與魚群長期接觸,避免魚群運動攪散糞便,影響沉降的問題。
2.本發明所述養殖系統下層設置糞便沉降區,擴大了沉降區域,讓糞便能夠及時充分沉降,方便后續收集和轉移糞便,能夠充分解決養殖糞便污染養殖水域的問題,能夠解決常規換水養殖模式污染受納水體的問題。
3.本發明所述養殖系統底層設置有吸污走道,為吸污裝置的移動和充分吸污提供了方便。
4.本發明上層的網片隔離結構,能夠在不使用動力動力情況下保證容器內外溶氧的充分交換,減少供氧環節的能源消耗。
5.本發明是新型高密度流水養殖設備,屬節能減排技術,變常規的換水耗水養殖為循環水養殖,自身產生的糞便、殘餌等污染物能及時得到清除,養殖用水能夠循環利用,高效利用水資源,有望促進養殖技術的顛覆性變革,促進水產養殖模式的升級換代。
附圖說明
圖1一種養殖容器系統立體示意圖
圖2一種養殖容器系統豎直剖面示意圖
1框架結構;2網片材料;3圍隔材料;4養殖區;5糞便沉降區;6水平面;7固定框架結構;8重物框架結構;9糞便匯集裝置;10板狀走道;11促流動力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通過以下實施實例進一步詳述,但本實施實例所敘述的技術內容是說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不應以此來局限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水產養殖領域或環保水處理領域的從業者進行的適應性改變或變通依然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實施例
一種養殖容器系統其特征在于養殖容器由框架結構(1)、網片材料(2)及圍隔材料(3)構成;框架結構、網片材料及圍隔材料相互依存,相互連接以確定養殖容器形狀,制約養殖生物進出;養殖容器的中下部用網片隔開,使養殖容器分割為上部養殖區(4)和下部糞便沉降區(5);上部養殖區側面為網片材料,下部糞便沉降區為圍隔材料;圍隔材料的材質為塑料或其他非金屬材料,材料為膜狀和/或板狀和/或在水中浸泡后小孔能密閉或封閉的小孔網格狀材料,能將下部糞便沉降區內外分隔開來。
所述的一種養殖容器系統,其特征在于養殖容器上部部分側面為網片材料;下部糞便沉降區為平底形和/或弧形和/或錐底形和/或倒梯形,方便糞便沉降匯聚到底部。
所述的一種養殖容器系統,其特征在于在養殖容器后端連接糞便匯集裝置(9),糞便匯集裝置為膜狀和/或板狀和/或小孔網格狀材料圍隔,上側面用網片材料分隔,制約水生動物進出同時方便水體進出,密度較大的糞便自然沉降匯聚于底部,方便收集轉移出養殖水體。
所述的一種養殖容器系統,其特征在于糞便沉降區和/或糞便匯集裝置底部布置板狀走道(10),吸污裝置在板狀走道上移動,轉移板狀走道上沉降匯聚的糞便和殘餌。
所述的一種養殖容器系統,其特征在于板狀走道(10)的材質為金屬材料或硬質塑料材料。
所述的一種養殖容器系統,其特征在于,糞便匯集裝置(9)側面設置促流動力裝置(11),促進水體由糞便匯集裝置內向外流出,促進糞便匯聚。
所述的一種養殖容器系統,其特征在于養殖容器上表面四周用固定框架結構(7),浮力材料構件使養殖容器上表面高于水面,上部養殖區側面的上部分為網片材料制成,養殖區的下表面四周用重物框架結構(8)支撐下壓,以保持較規則的六面體形狀。
所述的一種養殖容器系統,其特征在于養殖容器內和/或四周設置氣泡增氧裝置,促進容器內外水體混合和補充溶氧。
所述的一種養殖容器系統,其特征在于養殖容器長4.0-1000.0m,寬2.0-500.0m,高1.0-10.0m。
本發明屬于水產養殖領域,能大幅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提升水產品品質,方便收集糞便和殘餌,減少水產養殖對水體的污染,推廣應用有望解決水產養殖面源污染的行業難題,能提高水產養殖的設備化和裝備化水平,促進行業技術進步。本發明適合使用范圍包括內陸湖泊、河道、水庫、池塘、人工濕地等淡水環境及不同面積大小的海水環境和咸淡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