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水蛭養殖領域,具體是一種水蛭繁育缸。
背景技術:
水蛭又稱寬體金線蛭,是一種優質的藥用動物,在水域中生長,以螺螄等為主要飼料,在自然界中水蛭依靠在岸邊土層中產卵繭繁殖,水蛭雌雄同體,異體交配,體內受精,同時兼具雌雄生殖器官,交配時互相反方向進行,交配后一個月左右,雌體生殖器分泌出稀薄的黏液,中包被卵帶,稱為卵繭,排出體外,在濕泥中孵化,溫度適宜,約經16-25天從繭中孵出幼蛭,便開始了獨立的生活,一個卵繭能孵化20-40條水蛭;水蛭繁殖期間喜靜怕動、喜陰涼怕干旱,在水蛭繁殖期間,要保持環境安靜,避免在岸邊走動震動,否則,正在產卵繭的螞蟥會受驚而逃走,造成空繭;在水蛭人工繁殖期間,水蛭選擇一個適合的繁育場所極為重要。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給水蛭創造優越的繁育環境,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水蛭繁育缸。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水蛭繁育缸,其特征是,繁育缸由缸體、防逃網、土壤盤、環形邊坡、立柱組成,所述缸體為圓柱形,高1.0-1.2米,直徑2-3米,在缸體上沿設置防逃網,防逃網寬20-30厘米,在缸體的底部設置三支立柱,所述立柱為PVP管材制作,所述立柱高0.6-0.7米,立柱直徑6-10厘米,立柱呈等邊三角形分布,所述立柱間距60-80厘米,在立柱的上端設置塑料盤,所述塑料盤上口直徑1.5-1.8米,底口直徑1.3-1.6米,塑料盤深度10-15厘米,在塑料盤內裝滿土壤,在塑料盤上沿設置周邊向下的環形邊坡,所述環形邊坡寬度為30-40厘米。
有益效果:使用本實用新型繁育缸,把缸體內的水體加注到距塑料盤上沿5-8厘米處,在繁育缸中放置用于繁殖水蛭親蛭100-150條,添加螺螄飼喂,當水蛭交配產卵繭時,水蛭交配后通過環形邊坡爬到塑料盤內的土壤中,在土壤內打洞進行產卵繭,卵繭的其中自然孵化,孵化的幼蛭通過環形邊坡進入水體攝食生長,本實用新型中的塑料盤內的土壤位于繁育缸中心,避免有害生物進入其中損害卵繭;本實用新型設計科學、使用方便、效果良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圖。
圖中:1缸體,2防逃網,3土壤,4土壤盤,5環形邊坡,6立柱。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水蛭繁育缸。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水蛭繁育缸,其特征是,繁育缸由缸體1、防逃網2、土壤盤4、環形邊坡5、立柱6組成,所述缸體1為圓柱形,高1.0-1.2米,直徑2-3米,在缸體1上沿設置防逃網2,防逃網2寬20-30厘米,在缸體1的底部設置三支立柱6,所述立柱6為PVP管材制作,所述立柱6高0.6-0.7米,立柱6直徑6-10厘米,立柱6呈等邊三角形分布,所述立柱6間距60-80厘米,在立柱6的上端設置塑料盤4,所述塑料盤4上口直徑1.5-1.8米,底口直徑1.3-1.6米,塑料盤4深度10-15厘米,在塑料盤4內裝滿土壤3,在塑料盤(上沿設置周邊向下的環形邊坡5,所述環形邊坡5寬度為30-40厘米。
有益效果:使用本實用新型繁育缸,把缸體1內的水體加注到距塑料盤4上沿5-8厘米處,在繁育缸中放置用于繁殖水蛭親蛭100-150條,添加螺螄飼喂,當水蛭交配產卵繭時,水蛭交配后通過環形邊坡5爬到塑料盤內4的土壤3中,在土壤3內打洞進行產卵繭,卵繭的其中自然孵化,孵化的幼蛭通過環形邊坡5進入水體攝食生長,本實用新型中的塑料盤4內的土壤3位于繁育缸中心,避免有害生物進入其中損害卵繭;本實用新型設計科學、使用方便、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