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大棚,具體是一種新型環保生態農業大棚。
背景技術:
日本及歐美國家于50年代初期應用溫室薄膜覆蓋溫床獲得成功,隨后又覆蓋小棚及溫室也獲得良好效果。我國于1955年秋引進聚氯乙烯農用薄膜,首先在北京用于小棚覆蓋蔬菜,獲得了早熟增產的效果。大棚原是蔬菜生產的專用設備,隨著生產的發展大棚的應用越加廣泛。當前大棚已用于盆花、果樹生產、林木育苗及養殖業等領域。現有的大棚保溫措施單一,經常需要市電加熱來支持,成本較高,或在大棚表面鋪設一層保溫墊,傳統的保溫墊是通過人工進行鋪設,不僅效率底下,且需要大量的人力,且經常被風吹落,保溫效果差,適用性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環保生態農業大棚,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新型環保生態農業大棚,包括大棚殼體,所述大棚殼體內側左右兩側內壁按一定間距設有多個安裝臺,所述安裝臺上設有內棚頂,所述大棚殼體一側內設有管路,所述管路頂端設有多個噴頭,所述管路底端設有進口,所述大棚殼體頂端設有多個風力發電裝置,所述大棚殼體頂端外側設有太陽能薄膜,所述太陽能薄膜和風力發電裝置均通過逆變器與控制器電連接,所述控制器與蓄電池電連接,所述大棚殼體頂端設有固定平臺,所述固定平臺上設有旋轉電機,所述旋轉電機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第一卷軸和第二卷軸,所述旋轉電機上設有主動輪,所述主動輪與第一卷軸和第二卷軸均通過傳動帶轉動連接,所述大棚殼體底端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固定塊,所述固定塊上設有掛鉤,掛鉤與固定塊轉動連接,所述第一卷軸和第二卷軸上均設有保溫布,保溫布尾端設有固定軸,所述保溫布一端分別纏繞在第一卷軸和第二卷軸上,另一端通過掛鉤與固定軸卡扣連接,所述旋轉電機與蓄電池電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內棚頂采用硬質材料。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進口穿過大棚殼體設置在大棚殼體外。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溫布采用腈綸棉、棉氈或針刺氈材質。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蓄電池采用充電鋰電池。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可多途徑進行保溫,可實現灌溉和促進植物光合作用,節能環保,大大提高大棚的保溫鋪設效率,降低勞動者強度,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附圖說明
圖1為新型環保生態農業大棚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新型環保生態農業大棚的系統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新型環保生態農業大棚,包括大棚殼體1,所述大棚殼體1內側左右兩側內壁按一定間距設有多個安裝臺13,所述安裝臺13上設有內棚頂11,所述內棚頂11采用硬質材料,所述大棚殼體1一側內設有管路3,所述管路3頂端設有多個噴頭4,所述管路3底端設有進口17,所述進口17穿過大棚殼體1設置在大棚殼體1外,所述大棚殼體1頂端設有多個風力發電裝置8,所述大棚殼體1頂端外側設有太陽能薄膜12,所述太陽能薄膜12和風力發電裝置8均通過逆變器18與控制器19電連接,所述控制器19與蓄電池20電連接,所述大棚殼體1頂端設有固定平臺5,所述固定平臺5上設有旋轉電機7,所述旋轉電機7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第一卷軸6和第二卷軸10,所述旋轉電機7上設有主動輪9,所述主動輪9與第一卷軸6和第二卷軸10均通過傳動帶轉動連接,所述大棚殼體1底端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固定塊16,所述固定塊16上設有掛鉤15,所述掛鉤15與固定塊16轉動連接,所述第一卷軸6和第二卷軸10上均設有保溫布2,所述保溫布2尾端設有固定軸14,所述保溫布2一端分別纏繞在第一卷軸6和第二卷軸10上,另一端通過掛鉤15與固定軸14卡扣連接,實現保溫布2的固定,所述保溫布2采用腈綸棉、棉氈或針刺氈材質,所述旋轉電機7與蓄電池20電連接,所述蓄電池20采用充電鋰電池。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通過調節內棚頂11的高度,實現將大棚分為上下兩個空間,當外部溫度過低時,可通過縮減棚內空間進行保溫,通過管路3上的多個噴頭4,可噴入高溫氣體,預防寒流,可噴水實現灌溉,可噴二氧化碳促進植物光合作用,通過風力發電裝置8和太陽能薄膜12,實現給蓄電池20充電,節能環保,通過旋轉電機7,方便保溫布2的鋪設和卷起,降低勞動者強度,大大提高大棚的保溫鋪設效率,通過掛鉤15,可防止保溫布2,被風刮走或刮亂。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