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釣具,具體涉及筏釣、船釣、磯釣的一種全程自動搜索浮漂。
背景技術:
傳統的浮漂,都是手動拉拽漁線上的太空豆來調節浮漂深淺。在水底高低不平的地方釣魚,往往不能調節到位,給使用者帶來麻煩,影響釣魚的效果,同時,頻繁移動太空豆對漁線會造成極大的損傷。
目前市場上銷售使用的釣魚浮漂,只能滿足定層垂釣,即只有當魚餌達到指定水層時,才能體現魚就餌信號,在未到達指定水層時,由于下沉過快,魚無法就餌,同時也無法顯示魚就餌信號。
在自然較深水域作釣攻擊性魚類時,餌料需要保持動態,同時在動態前提下,要能靈敏顯示魚就餌信號,全程自動搜索浮漂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攻擊性魚類處于深水時,水層往往不固定,從一米到幾十米活動,傳統浮漂無法實現自動改變垂釣深度,全程自動搜索浮漂在餌料下沉過程中,隨時處于靈敏狀態,任何水層有魚,馬上就能顯現,從而大大提高了中魚機會,為垂釣帶來更多快樂。
在筏釣中,為了保證竿稍的靈敏度,在末端處需要打磨得很細,因此在施釣過程中竿稍極易折斷,而初學者也很難掌握筏釣技巧,同時,筏釣竿稍制作工藝復雜、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筏釣竿稍靈敏度低、浮漂深淺難以隨意調整、浮漂和太空豆易損傷漁線、筏釣竿稍易折斷且價格較高等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全程自動搜索浮漂。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全程自動搜索浮漂,從漁線入水末端依次連接有魚鉤、連接環、鉛墜、以及表面涂有反光材料或夜光材料的浮漂,上述浮漂為回轉體結構,浮漂中部的徑向寬度大于浮漂兩端的徑向寬度,浮漂內部設有貫穿浮漂兩端的穿線通孔,上述穿線通孔內裝有與穿線通孔適配且內壁光滑的穿線環,上述穿線環的直徑大于漁線的直徑。
浮漂表面涂有反光油漆或夜光油漆,便于垂釣者在晴天、陰天、夜晚等各種不同光照條件下都能方便地觀察浮漂的運動情況,順利地進行垂釣活動。
浮漂采用塑料、木質等輕型有浮力的材料,浮漂為回轉體結構,浮漂中部的徑向寬度大于浮漂兩端的徑向寬度,這樣的材質和結構設計使浮漂能夠不受風浪影響,始終保持在水面上漂浮。浮漂具有多種大小和浮力規格,可根據水域或水流情況選擇不同大小和浮力規格的浮漂。
穿線環套入與其適配的穿線通孔中加以固定,穿線環為磁環、陶瓷環或順滑的塑料環。漁線從穿線環一端穿入,貫穿穿線環后,從穿線環另一端穿出。穿線環內壁光滑且直徑大于漁線直徑,因而漁線與穿線環的摩擦力極小且能夠在穿線環內任意地來回滑動。
在魚鉤和漁線下沉的過程中,有魚就餌時,即便是極輕微的動作,浮漂也將會聚集在一起發出明顯的信號,從而實現全程搜索魚口的功能。
本實用新型優選的,上述浮漂和上述穿線環分別由以中軸線對稱的兩個半塊組成,穿線環每個半塊分別與相應浮漂半塊上的上述穿線通孔適配,浮漂的兩個半塊通過設置在各自邊緣且相互適配的卡扣和卡槽緊密連接,每個浮漂半塊上均設有拉手。
穿線環的半塊緊密地鑲嵌并固定在相應浮漂半塊的穿線通孔中,浮漂的兩個半塊可以通過相互適配的卡扣和卡槽扣合,也可以通過提拉浮漂半塊上的拉手對浮漂的兩個半塊進行拆分。需要在漁線上安裝浮漂時,只需將浮漂的兩個半塊從漁線兩側往中間扣合,使漁線處于由兩個穿線環半塊扣合形成的中空通道中,漁線即可在穿線環中任意地來回滑動;需要從漁線上拆除浮漂時,只需拉住浮漂兩個半塊上的拉手往相反的方向拉動,即可將浮漂一分為二,將浮漂從漁線上拆除。
這樣的結構設計免除了傳統的在漁線上安裝釣具的繁瑣步驟,可隨時根據個人需要在漁線上快速安裝和拆除浮漂。
本實用新型優選的,上述浮漂為橄欖形或圓球形。
橄欖形和圓球形結構更有利于浮漂平穩地漂浮在水面上,同時減小浮漂入水時的阻力。
本實用新型優選的,上述浮漂上設有LED燈。
浮漂上安裝LED燈后,更適于在光線較暗的陰天或夜晚進行垂釣活動,便于垂釣者對浮漂的運動情況進行遠距離觀察。
本實用新型優選的,上述漁線上還設有表面涂有反光材料或夜光材料的水位夾,上述水位夾呈橄欖形或圓球形,由以中軸線對稱的兩個半塊組成,每個半塊通過設置在各自邊緣且相互適配的卡扣和卡槽緊密連接,每個半塊上均設有拉手,水位夾內部設有與漁線直徑適配的通孔,水位夾上設有LED燈。
可根據個人需要,在漁線的不同位置安裝水位夾。由于水位夾安裝在漁線上后與漁線緊密連接,水位夾與漁線之間沒有相對位移,因此,水位夾可用于判斷魚鉤在水下的下沉深度。
本實用新型至少能達到以下一項有益效果:信號反應靈敏度高、水位深淺可隨意調整并能準確判斷、安裝方法快捷簡便、適于在各種光照條件下垂釣,克服了現有技術中浮漂和太空豆易損傷漁線、筏釣竿稍易折斷且價格較高等缺點,在魚鉤和漁線下沉的過程中,有魚就餌時,浮漂將發出明顯的信號,從而實現全程搜索魚口的功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組裝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設有拉手和水位夾的組裝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具有分塊結構并設有拉手、LED燈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解釋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從漁線7入水末端依次連接有魚鉤1、連接環2、鉛墜3、以及浮漂4。
實施例1
魚鉤1通過連接環2與鉛墜3連接,浮漂4連接在鉛墜3之后的漁線7上。
浮漂4表面涂有反光油漆,材質為塑料,橄欖形,浮漂4中部的徑向寬度大于浮漂4兩端的徑向寬度,浮漂4內部設有貫穿浮漂4兩端的穿線通孔5。
穿線通孔5內裝有與穿線通孔5適配且內壁光滑的穿線環6,穿線環6為磁環,穿線環6的直徑大于漁線7直徑。
實施例2
魚鉤1通過連接環2與鉛墜3連接,浮漂4連接在鉛墜3之后的漁線7上。
浮漂4表面涂有反光油漆,材質為塑料,橄欖形,浮漂4中部的徑向寬度大于浮漂4兩端的徑向寬度,浮漂4內部設有貫穿浮漂4兩端的穿線通孔5,浮漂上設有LED燈10。
穿線通孔5內裝有與穿線通孔5適配且內壁光滑的穿線環6,穿線環6為陶瓷環,穿線環6的直徑大于漁線7直徑。
漁線7上還設有表面涂有反光材料或夜光材料的水位夾9,水位夾9呈橄欖形,由以中軸線對稱的兩個半塊組成,每個半塊通過設置在各自邊緣且相互適配的卡扣和卡槽緊密連接,每個半塊上均設有拉手8,水位夾9內部設有與漁線7直徑適配的通孔。
實施例3
魚鉤1通過連接環2與鉛墜3連接,浮漂4連接在鉛墜3之后的漁線7上。
浮漂4表面涂有反光油漆,材質為塑料,橄欖形,浮漂4中部的徑向寬度大于浮漂4兩端的徑向寬度,浮漂4內部設有貫穿浮漂4兩端的穿線通孔5。
穿線通孔5內裝有與穿線通孔5適配且內壁光滑的穿線環6,穿線環6為塑料環,穿線環6的直徑大于漁線7直徑。
浮漂4和穿線環6分別由以中軸線對稱的兩個半塊組成,穿線環6每個半塊分別與相應浮漂4半塊上的穿線通孔5適配,浮漂4的兩個半塊通過設置在各自邊緣且相互適配的卡扣和卡槽緊密連接,每個浮漂4半塊上均設有拉手8。
漁線7上還設有表面涂有反光材料或夜光材料的水位夾9,水位夾9呈橄欖形,由以中軸線對稱的兩個半塊組成,每個半塊通過設置在各自邊緣且相互適配的卡扣和卡槽緊密連接,每個半塊上均設有拉手8,水位夾9內部設有與漁線7直徑適配的通孔。
實施例4
魚鉤1通過連接環2與鉛墜3連接,浮漂4連接在鉛墜3之后的漁線7上。
浮漂4表面涂有反光油漆,材質為塑料,圓球形,浮漂4中部的徑向寬度大于浮漂4兩端的徑向寬度,浮漂4內部設有貫穿浮漂4兩端的穿線通孔5,浮漂上設有LED燈10。
穿線通孔5內裝有與穿線通孔5適配且內壁光滑的穿線環6,穿線環6為磁環,穿線環6的直徑大于漁線7直徑。
實施例5
魚鉤1通過連接環2與鉛墜3連接,浮漂4連接在鉛墜3之后的漁線7上。
浮漂4表面涂有反光油漆,材質為木質,橄欖形,浮漂4中部的徑向寬度大于浮漂4兩端的徑向寬度,浮漂4內部設有貫穿浮漂4兩端的穿線通孔5,浮漂上設有LED燈10。
穿線通孔5內裝有與穿線通孔5適配且內壁光滑的穿線環6,穿線環6為磁環,穿線環6的直徑大于漁線7直徑。
浮漂4和穿線環6分別由以中軸線對稱的兩個半塊組成,穿線環6每個半塊分別與相應浮漂4半塊上的穿線通孔5適配,浮漂4的兩個半塊通過設置在各自邊緣且相互適配的卡扣和卡槽緊密連接,每個浮漂4半塊上均設有拉手8。
實施例6
魚鉤1通過連接環2與鉛墜3連接,浮漂4連接在鉛墜3之后的漁線7上。
浮漂4表面涂有夜光油漆,材質為塑料,橄欖形,浮漂4中部的徑向寬度大于浮漂4兩端的徑向寬度,浮漂4內部設有貫穿浮漂4兩端的穿線通孔5。
穿線通孔5內裝有與穿線通孔5適配且內壁光滑的穿線環6,穿線環6為磁環,穿線環6的直徑大于漁線7直徑。
浮漂4和穿線環6分別由以中軸線對稱的兩個半塊組成,穿線環6每個半塊分別與相應浮漂4半塊上的穿線通孔5適配,浮漂4的兩個半塊通過設置在各自邊緣且相互適配的卡扣和卡槽緊密連接,每個浮漂4半塊上均設有拉手8。
漁線7上還設有表面涂有反光材料或夜光材料的水位夾9,水位夾9呈圓球形,由以中軸線對稱的兩個半塊組成,每個半塊通過設置在各自邊緣且相互適配的卡扣和卡槽緊密連接,每個半塊上均設有拉手8,水位夾9內部設有與漁線7直徑適配的通孔。
實施例7
魚鉤1通過連接環2與鉛墜3連接,浮漂4連接在鉛墜3之后的漁線7上。
浮漂4表面涂有夜光油漆,材質為木質,橄欖形,浮漂4中部的徑向寬度大于浮漂4兩端的徑向寬度,浮漂4內部設有貫穿浮漂4兩端的穿線通孔5,浮漂上設有LED燈10。
穿線通孔5內裝有與穿線通孔5適配且內壁光滑的穿線環6,穿線環6為磁環,穿線環6的直徑大于漁線7直徑。
漁線7上還設有表面涂有反光材料或夜光材料的水位夾9,水位夾9呈圓球形,由以中軸線對稱的兩個半塊組成,每個半塊通過設置在各自邊緣且相互適配的卡扣和卡槽緊密連接,每個半塊上均設有拉手8,水位夾9內部設有與漁線7直徑適配的通孔。
實施例8
魚鉤1通過連接環2與鉛墜3連接,浮漂4連接在鉛墜3之后的漁線7上。
浮漂4表面涂有夜光油漆,材質為塑料,圓球形,浮漂4中部的徑向寬度大于浮漂4兩端的徑向寬度,浮漂4內部設有貫穿浮漂4兩端的穿線通孔5,浮漂上設有LED燈10。
穿線通孔5內裝有與穿線通孔5適配且內壁光滑的穿線環6,穿線環6為陶瓷環,穿線環6的直徑大于漁線7直徑。
浮漂4和穿線環6分別由以中軸線對稱的兩個半塊組成,穿線環6每個半塊分別與相應浮漂4半塊上的穿線通孔5適配,浮漂4的兩個半塊通過設置在各自邊緣且相互適配的卡扣和卡槽緊密連接,每個浮漂4半塊上均設有拉手8。
漁線7上還設有表面涂有反光材料或夜光材料的水位夾9,水位夾9呈圓球形,由以中軸線對稱的兩個半塊組成,每個半塊通過設置在各自邊緣且相互適配的卡扣和卡槽緊密連接,每個半塊上均設有拉手8,水位夾9內部設有與漁線7直徑適配的通孔。
實施例9
魚鉤1通過連接環2與鉛墜3連接,浮漂4連接在鉛墜3之后的漁線7上。
浮漂4表面涂有夜光油漆,材質為木質,圓球形,浮漂4中部的徑向寬度大于浮漂4兩端的徑向寬度,浮漂4內部設有貫穿浮漂4兩端的穿線通孔5。
穿線通孔5內裝有與穿線通孔5適配且內壁光滑的穿線環6,穿線環6為塑料環,穿線環6的直徑大于漁線7直徑。
浮漂4和穿線環6分別由以中軸線對稱的兩個半塊組成,穿線環6每個半塊分別與相應浮漂4半塊上的穿線通孔5適配,浮漂4的兩個半塊通過設置在各自邊緣且相互適配的卡扣和卡槽緊密連接,每個浮漂4半塊上均設有拉手8。
漁線7上還設有表面涂有反光材料或夜光材料的水位夾9,水位夾9呈橄欖形,由以中軸線對稱的兩個半塊組成,每個半塊通過設置在各自邊緣且相互適配的卡扣和卡槽緊密連接,每個半塊上均設有拉手8,水位夾9內部設有與漁線7直徑適配的通孔。
本實用新型具體的工作原理是:
將魚鉤1、連接環2、鉛墜3和多個浮漂4依次連接在漁線7末端后,將掛有魚餌的魚鉤1拋入水中,魚鉤1、連接環2和鉛墜3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沉入水中,多個浮漂4漂浮在水面上,待魚鉤1下沉到需要的水深位置時,垂釣者將漁線7在魚竿上收緊、固定。
當有魚咬食魚餌時,由于穿線環6內壁光滑且穿線環6的直徑大于漁線7直徑,因而即便魚咬食魚餌的動作極其細微,漁線7也將在魚鉤1的帶動下被拉入水下。此時,由于漁線7長度被垂釣者固定,所以,位于水面上的漁線7縮短,多個浮漂4被聚攏,相互之間間距縮小。當多個浮漂4相互之間緊密接觸并伴有抖動時,表示魚已上鉤,垂釣者此時可收回漁線7,將魚從水中釣起。
在魚鉤和漁線下沉的過程中,有魚就餌時,即便是極輕微的動作,浮漂也將會聚集在一起發出明顯的信號,從而實現全程搜索魚口的功能。
由于浮漂4具有靈敏的信號反應功能,因而能取代筏釣竿稍的信號指示作用。使用本實用新型時,無需再安裝筏釣竿稍。
因為漁線7可通過穿線環6任意地來回滑動,所以當需要調整魚鉤1在水中的深淺位置時,不需要將魚鉤1從水中拉起調整浮漂4位置,而只需在岸邊放線或收線,魚鉤1即能在漁線7的帶動下下沉或上升。
水位夾9安裝在漁線7上,當魚鉤1下沉一定距離后,通過觀察水位夾9的位置變化,垂釣者能夠快速準確地判斷魚鉤1下沉的距離,從而根據個人需要通過放線或收線控制魚鉤1在水下的深淺位置。
上述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限制,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均應視為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