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觀賞魚缸。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公知的技術是目前的魚缸雖然有大多只用一種照明燈,并且都是手動控制照明燈的開關,這樣不便于人們控制,而且燈光單一,缺乏觀賞性,這是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觀賞魚缸的技術方案,該方案的魚缸有彩燈和白色照明燈,可以根據光照的強度自動開關,增強了觀賞性,而且不需要人工操作。
本方案是通過如下技術措施來實現的:一種觀賞魚缸,包括魚缸體,其特征是:所述的魚缸體頂部設置有魚缸蓋,魚缸蓋上設置有透氣孔,且所述的透氣孔內設置有過濾網,在魚缸體內設置有白色照明燈和彩燈,在所述的魚缸蓋的外部設置有光敏電路,所述的光敏電路分別與白色照明燈和彩燈連接。
所述的光敏電路包括光敏電阻RG,第一個三極管V1的基極通過光敏電阻RG與電源負極連接,第一個三極管V1的基極通過滑動變阻器RB與電源的正極連接,第一個三極管V1的基極通過第一電阻R1與電源的負極連接,第一個三極管V1的集電極與電源的正極連接,第一個三極管V1的發射極通過第二電阻R2與電源的負極連接,第一個三極管V1的發射極通過第三電阻R3與第二個三極管V2的基極連接,第二個三極管V2的發射極與電源的負極連接,第二個三極管V2的基極通過繼電器K與電源正極連接,有二極管D與所述的繼電器K并聯,所述繼電器K的常開觸點K-1與白色照明燈串聯后與電源連接,所述的繼電器K的常閉觸點K-2與彩燈串聯后與電源串聯。
所述的電源為鋰電池,電壓為12V。
所述的魚缸體為長方形。
白色照明燈為兩個,兩個白色照明燈設置在魚缸體的一側,彩燈為兩個,兩個彩燈設置在魚缸體的另一側。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據對上述方案的敘述得知,由于在該方案的魚缸體上設置有魚缸蓋,可以避免灰塵落入魚缸中,在魚缸蓋上有透氣孔,便于透氣,透氣孔內有過濾網,避免灰塵落入魚缸中;有白色照明燈和彩燈,這樣白天光照強度高時,光敏電阻阻值降低,繼電器失電,此時彩燈亮,白色照明燈滅,這樣白天人們就可以看到彩色的魚缸;當晚上光照強度降低時,光敏電阻阻值升高,兩個三極管導通,繼電器得電,此時彩燈失電,白色照明燈亮,可以對魚缸進行照明;兩種燈均為兩個,既可以降低電能能耗,而且可以使魚缸有亮度。由此可見,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其實施的有益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光敏電路的電路圖。
圖中,1為魚缸體,2為魚缸蓋,3為透氣孔,4為過濾網,5為白色照明燈,6為彩燈。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一個具體實施方式,并結合其附圖,對本方案進行闡述。
通過附圖可以看出,本方案的一種觀賞魚缸,包括魚缸體1,所述的魚缸體1頂部設置有魚缸蓋2,魚缸蓋2上設置有透氣孔3,且所述的透氣孔3內設置有過濾網4,在魚缸體1內設置有白色照明燈5和彩燈6,在所述的魚缸蓋2的外部設置有光敏電路,所述的光敏電路分別與白色照明燈5和彩燈6連接。所述的魚缸體1為長方形。白色照明燈5為兩個,兩個白色照明燈5設置在魚缸體1的一側,彩燈6為兩個,兩個彩燈6設置在魚缸體1的另一側。
所述的光敏電路包括光敏電阻RG,第一個三極管V1的基極通過光敏電阻RG與電源負極連接,第一個三極管V1的基極通過滑動變阻器RB與電源的正極連接,第一個三極管V1的基極通過第一電阻R1與電源的負極連接,第一個三極管V1的集電極與電源的正極連接,第一個三極管V1的發射極通過第二電阻R2與電源的負極連接,第一個三極管V1的發射極通過第三電阻R3與第二個三極管V2的基極連接,第二個三極管V2的發射極與電源的負極連接,第二個三極管V2的基極通過繼電器K與電源正極連接,有二極管D與所述的繼電器K并聯,所述繼電器K的常開觸點K-1與白色照明燈串聯后與電源連接,所述的繼電器K的常閉觸點K-2與彩燈串聯后與電源串聯,所述的電源為鋰電池,電壓為12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