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yè)機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果樹施肥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的施肥開溝裝置,將肥料出口設在攪拌器之后,料與土的混合不均勻,造成肥料集中,不利于根系吸收,利用率低且易對根系造成傷害影響發(fā)育,進而影響果品質量,并且對于生物肥料來說,由于生物肥是面狀物,肥料出口過大造成浪費,過小容易堵塞出口,造成施肥不均勻。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傳統的施肥裝置肥土混合不均勻,面狀肥出料不合理而提出一種結構簡單、肥土混合均勻,利于出料的果樹施肥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提出一種果樹施肥、開溝攪拌系統,包括機架,設置在機架上的傳動裝置、由傳動裝置帶動的攪拌器,以及肥料箱,所述攪拌器設置在機架的一側,所述肥料箱設置攪拌器上方的機架上,所述攪拌器包括刀盤以及旋耕刀,所述旋耕刀為L形,開口向相設置在刀盤的兩面,在攪拌器兩側的旋耕刀相錯設置,在攪拌器前方設有肥料箱出料口,所述機架后方設有定深輪。
現有技術中將肥料出料口設置在攪拌器后方,本實用新型改變了此種方式,將肥料出料口設置在攪拌器前方,在旋耕刀開溝的時,具有將肥料與肥料下方的土進行原地攪拌,施肥均勻,避免了施肥不均,避免燒根現象,使樹體健壯,保證果樹產量和品質,通過定深輪調節(jié)開溝肥料攪拌深度,無需撫平器,精簡了施肥裝置,降低設備成本。
優(yōu)選的,所述刀盤一面的旋耕刀數量為6-12把,刀盤兩側設置的旋耕刀數量相同。根據施肥量以及果樹之間的距離而進行調節(jié)旋耕刀的距離。
優(yōu)選的,所述肥料箱為斗形,在料箱下方設有出料口。肥料箱四壁均為傾斜設置,保證肥料沿著斜邊傾斜下流,順利的沿著肥料出口流出。
優(yōu)選的,所述肥料箱內上部設有攪拌器,所述攪拌器包括轉動軸以及攪拌鉸刀,轉動軸的一端旋轉固定在肥料箱側壁上;另一端設有鏈輪,通過鏈條與傳動裝置連接。
避免肥料箱內的肥料結塊,顆粒狀面狀肥料都不受限制,時刻保持松散狀態(tài),而便于肥料向下流動。
優(yōu)選的,所述肥料箱出料口上方設有施肥鉸龍,施肥鉸龍包括轉動軸以及施肥鉸刀,轉動軸的一端旋轉固定在肥料箱側壁上;另一端設有鏈輪,通過鏈條與傳動裝置連接。防止肥料將出料口堵塞,在出料口處設置施肥鉸龍,便于肥料流出。
優(yōu)選的,所述肥料箱出口的施肥鉸龍上方設有抽拉調節(jié)板。抽拉板控制了肥料箱出口處肥料與施肥鉸龍的接觸面積,進而控制了肥料向下流動的流速,對顆粒狀面狀肥料均可實現施肥量的精確調節(jié),根據不同品種果樹、生長期的不同進行肥量調節(jié),避免施肥量不夠影響生長,或是施肥過多而造成燒根。
優(yōu)選的,所述定深輪包括支架以及設置在支架下方的行走輪;支架上開有調節(jié)槽,通過調節(jié)螺栓活動連接在機架上。
通過調節(jié)槽上下調節(jié)行支架與地面桿高度,對開溝攪拌深度進行精確控制。
優(yōu)選的,所述定深輪設置在與攪拌器相對的機架另一面。
定深輪、攪拌器以及拖拉機形成穩(wěn)定的三角形,保證施肥過程中的平穩(wěn)。
優(yōu)選的,所述攪拌器的上方、以及側面的機架上設置有擋泥板。
優(yōu)選的,所述機架前方設有懸掛架。
用來連接動力系統,例如拖拉機等農用機械。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在于:
本系統結構簡單、自動化高,省時省力、施肥深度可達40cm,可頂人工40個以上,能夠做到適量施肥且可深施,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實現精確施肥,避免肥料浪費,同時施肥均勻,避免燒根現象,是樹體健壯,保證產量和品質,減少肥料無效流失對大氣土地污染,節(jié)省人工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參考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參考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右視參考圖;
以上各圖中:拖拉機 1、傳動軸 2、施肥鉸龍 3、施肥出口 4、攪拌器 5、鉸刀 6、料倉攪拌器傳動軸 7、吊架軸承 8,變速箱 9、變速箱第一輸出鏈輪 10、第一鏈條 11、變速箱第二輸出鏈輪 12、定深輪 13、機架 14、料倉 15、肥料攪拌器鏈輪 16、第二鏈條 17、肥料攪拌器 18、攪拌器鉸刀 19、動力輸入軸 20、懸掛架 21、肥料流量調節(jié)閥 22、擋泥板 23。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做具體說明。
實施例1
一種果樹施肥、開溝攪拌系統,包括機架,設置在機架上的傳動裝置、由傳動裝置帶動的攪拌器,以及肥料箱,所述攪拌器設置在機架的一側,所述肥料箱設置攪拌器上方的機架上,所述攪拌器包括刀盤以及旋耕刀,所述旋耕刀為L形,開口向相設置在刀盤的兩面,在攪拌器兩側的旋耕刀相錯設置,在攪拌器前方設有肥料箱出料口,所述機架后方設有定深輪。
本實用新型的運行過程如下:
在機架連接在拖拉機等農用機械后方,由拖拉機提供動力輸出到傳動裝置,攪拌器由傳動裝置帶動向前旋轉,肥料由出料口撒于攪拌器的前方地面上,旋耕刀將覆有肥料的土旋起,與肥料進行原地攪拌,旋耕刀的數量根據果樹的間距進行適當的調整;肥料和土得以充分攪拌,開溝的深度決定了施肥深度,在開溝的縱向深度上肥料均勻的設置,完成開溝施肥。
刀盤一面的旋耕刀數量為6把,刀盤兩側設置的旋耕刀數量相同。旋耕刀相錯設置,相當于12把旋耕刀同時進行施肥開溝攪拌,施肥適合定量的施肥。對于土地的開溝攪拌效果好,使肥料的攪拌更加均勻,利于植物吸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旋耕刀的間距更適合蘋果樹、桃樹等間距較大的果樹定量施肥,施肥深度可調,施肥均勻。
實施例2
區(qū)別于上述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刀盤一面的旋耕刀數量為12把,對于果樹行間距較勁選擇此種旋耕刀安裝方式。例如:葡萄樹。
實施例3
肥料箱內上部設有攪拌器,所述攪拌器包括轉動軸以及攪拌鉸刀,轉動軸的一端旋轉固定在肥料箱側壁上;另一端設有鏈輪,通過鏈條與傳動裝置連接。
肥料箱出料口上方設有施肥鉸龍,施肥鉸龍包括轉動軸以及施肥鉸刀,轉動軸的一端旋轉固定在肥料箱側壁上;另一端設有鏈輪,通過鏈條與傳動裝置連接。
肥料箱出口的施肥鉸龍上方設有抽拉調節(jié)板。
肥料在肥料箱內的下落和出料均隨著施肥的過程而不停歇,自動化程度高,提高施肥效率。
同時施肥鉸龍上方設置在抽拉板,根據不同品種果樹、生長期的不同進行肥量流量的調節(jié),避免施肥量不夠影響生長,或是施肥過多而造成燒根。
抽拉板與攪拌器配合,施肥效果更好,提高施肥效率。
實施例4
定深輪包括支架以及設置在支架下方的行走輪;支架上開有調節(jié)槽,通過調節(jié)螺栓活動連接在機架上。定深輪設置在與攪拌器相對的機架另一面。
在施肥行走的過程中始終能保證定深輪、攪拌器以及前方牽引農機位于同一平面施工作業(yè),保證了施肥有效率,同時攪拌器在行走過程中開溝攪拌深度由定深輪支架進行調節(jié),可以實現攪拌深度的精確控制。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加以變更或改型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應用于其它領域,但是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