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灌溉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貼片式滴灌帶。
背景技術:
隨著農業灌溉設施的科技技術發展,節水、節肥、省時、省工、節能等滴灌技術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滴灌是一種精密的灌溉方法,利用低壓管道系統,通過放置在作物根部處的滴灌帶將水直接輸送到田間;滴灌帶上有很多很小的孔口或滴頭做出水口,從出水口溢出的水緩慢濕潤作物根際土壤。由于濕潤范圍可控,因此,滴灌是目前最有效的節水灌溉方式,而且除節水外,還可減少肥料損失,促進作物生長。滴灌帶有各自各樣的結構,主要分為迷宮式滴灌帶和內鑲貼片式滴灌帶。迷宮式滴灌帶是在制造薄壁管的同時,在管的一側或中間部位熱合出各種形狀減壓流道,灌溉水從滴灌管內,經水減壓器滴出,濕潤作物根際土壤。內鑲貼片式滴灌帶是在毛管制造過程中,將預先制造好的滴頭鑲嵌在滴灌帶上,灌溉水從滴灌管內,經水減壓器滴出濕潤作物根際土壤,內鑲貼片式滴灌帶生產過程中滴頭的傳送是利用選盤旋轉產生的離心力將滴頭甩至選盤邊緣的卡軌中,再不斷運送到輸送軌道進行滴灌帶的生產。在生產線選盤上設計有多個選片氣嘴,利用氣流分別將堆疊的、未卡在卡軌中的反片、倒片滴頭吹離卡軌,確保滴頭在進入輸送軌道是滴頭流道成型面朝上,保證滴灌帶的正常生產。但由于氣嘴氣流可靠性相對較差,不能完全吹走卡在卡軌內的反片及倒片,易導致設備故障,造成合格滴灌帶產出率下降。內鑲式貼片滴灌帶生產中12%左右故障是由反片、倒片引起的,而此類故障直接導致的產品廢品率占總廢品率的12%以上。因此,設計一種生產加工時降低反片、倒片的現象的內鑲片式滴頭,對于保證生產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降低機械故障率、提高滴灌帶產出合格率是十分必要的,針對上述問題,特提出一種貼片式滴灌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貼片式滴灌帶,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貼片式滴灌帶,包括本體,所述本體的內部安裝有第一貼片滴頭和第二貼片滴頭,所述第一貼片滴頭包括第一進水口、第一減壓流道、第一蓄水槽、第一三角形繞流流道和第一出水口,且第一進水口通過管路與第一減壓流道的前端連通,所述第一減壓流道的末端連接到第一蓄水槽,所述第一蓄水槽通過管路與第一三角形繞流流道連通,所述第一三角形繞流流道與第一出水口連通,所述第二貼片滴頭包括第二進水口、第二減壓流道、第二蓄水槽、第二三角形繞流流道和第二出水口,且第二進水口通過管路與第二減壓流道的前端連通,所述第二減壓流道的末端連接到第二蓄水槽,所述第二蓄水槽通過管路與第二三角形繞流流道連通,所述第二三角形繞流流道與第二出水口連通,所述第一進水口與第二進水口的前端均設有過濾網。
優選的,所述第一減壓流道和第二減壓流道分為曲折部分和徑直部分,且曲折部分的折角為六十度。
優選的,所述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分別位于第一貼片滴頭和第二貼片滴頭的中心部位。
優選的,所述第一蓄水槽和第二蓄水槽中均勻設有圓柱形的緩流凸起。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種貼片式滴灌帶,結構簡單,設計巧妙,使用方便,適用范圍廣,無論正反面哪面貼在滴灌帶內壁上,都可保證滴灌帶連續正常生產,提高了產品合格率,降低了因滴頭反片、倒片造成機械故障,提高了內鑲滴灌帶產出合格率,并且通過安裝有兩個對稱的滴頭使灌水更加均勻,通過減壓流道和三角形繞流流道保證了更好的滴灌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本體,2、第一貼片滴頭,21、第一進水口,22、第一減壓流道,23、第一蓄水槽,24、第一三角形繞流流道,25、第一出水口,3、第二貼片滴頭,31、第二進水口,32、第二減壓流道,33、第二蓄水槽,34、第二三角形繞流流道,35、第二出水口,4、過濾網,5、緩流凸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貼片式滴灌帶,包括本體1,所述本體1的內部安裝有第一貼片滴頭2和第二貼片滴頭3,所述第一貼片滴頭2包括第一進水口21、第一減壓流道22、第一蓄水槽23、第一三角形繞流流道24和第一出水口25,且第一進水口21通過管路與第一減壓流道22的前端連通,所述第一減壓流道22的末端連接到第一蓄水槽23,所述第一蓄水槽23通過管路與第一三角形繞流流道24連通,所述第一三角形繞流流道24與第一出水口25連通,所述第二貼片滴頭3包括第二進水口31、第二減壓流道32、第二蓄水槽33、第二三角形繞流流道34和第二出水口35,且第二進水口31通過管路與第二減壓流道32的前端連通,所述第二減壓流道32的末端連接到第二蓄水槽33,所述第二蓄水槽33通過管路與第二三角形繞流流道34連通,所述第二三角形繞流流道34與第二出水口35連通,所述第一進水口21與第二進水口31的前端均設有過濾網4,結構簡單,設計巧妙,使用方便,滴頭間距靈活調節,適用范圍廣,無論正反面哪面貼在滴灌帶內壁上,都可保證滴灌帶連續正常生產,提高了產品合格率,降低了因滴頭反片、倒片造成機械故障,提高了內鑲滴灌帶產出合格率,通過減壓流道和三角形繞流流道保證了更好的滴灌效果。
具體而言,所述第一減壓流道22和第二減壓流道32分為曲折部分和徑直部分,且曲折部分的折角為六十度,可以更好的減小水壓。
具體而言,所述第一出水口25和第二出水口35分別位于第一貼片滴頭2和第二貼片滴頭3的中心部位,最大化的增大水流的距離,可以更好的減小水壓。
具體而言,所述第一蓄水槽23和第二蓄水槽33中均勻設有圓柱形的緩流凸起5,可以進行更好的蓄水和緩流。
工作原理:在使用時,將該貼片式滴灌帶通過管道連接到供水管,水流通過進水口進入減壓流道,并且對水中雜質進行過濾,經減壓流道減壓后的水流流至蓄水槽中,并且通過圓柱形的緩流凸起5進行緩流,再通過三角形繞流流道中形成的漩渦實現進一步緩流,最終進行更好的滴灌。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