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花卉栽培容器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花盆。
背景技術:
花盆是用于栽種花卉、盆景等植物的容器,通常放置于室內,便于栽種的植物的照料和搬移,由于花盆內的土壤的水分和礦質元素容易揮發和被植物吸收,故這種種植方式需要定期地進行澆水和施肥,而人們偶爾會疏忽,或由于較長時間的出門無法進行照料,可能導致花盆內種植的植物干死或營養不良。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以上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自動地進行澆水和自動補充營養液的花盆。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花盆,包括具有栽培室的花盆主體,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盆主體的下部設置有儲水室和儲營養液室,所述儲水室和儲營養液室分別通過第一導流腔和第二導流腔接通至栽培室的上端面,并分別由第一增壓裝置和第二增壓裝置控制其內部的壓力,所述第一增壓裝置和第二增壓裝置均由與第一定時裝置和第二定時裝置電性連接的微電腦處理器控制,所述第一導流腔和第二導流腔內分別設置有與其間隙配合的中空結構的第一導流管和第二導流管,所述第一導流管和第二導流管的上端與一內側面上開有若干出水孔的環型導流管連通,其下部均設置有環型密封圈。
其中,所述第一導流腔和第二導流腔內均設置有單向閥。
其中,所述環型導流管的內徑不大于栽培室的內徑。
較佳地,所述儲水室和儲營養液室均采用透明材質或半透明材質制成。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具有的第一定時裝置和第二定時裝置能夠分別設定加水的間隔時間和添加營養液的間隔時間,當到達設定的時間時,微電腦處理器會控制第一增壓裝置或第二增壓裝置工作,從而從環型導流管的出水孔中流出水或營養液供植物吸收,實現自動地定時澆水和施肥,環型導流管的高度還進行調節,便于根據種植的植物的高度和品類進行根部灌溉或枝葉部位的噴灑潤濕。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花盆主體;11、栽培室;12、儲水室;121、第一導流腔;122、第一增壓裝置;123、第一定時裝置;124、第一導流管;13、儲營養液室;131、第二導流腔;132、第二增壓裝置;133、第二定時裝置;134、第二導流管;2、微電腦處理器; 3、環型導流管;31、出水孔;4、環型密封圈;5、單向閥。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一種花盆,其花盆主體1的上部為栽培室11,花盆主體1的下部設置有儲水室12和儲營養液室13,本實施例中,儲水室12和儲營養液室13左、右對稱設置。儲水室12和儲營養液室13分別通過第一導流腔121和第二導流腔131接通至栽培室11的上端面,并分別由第一增壓裝置122和第二增壓裝置132控制其內部的壓力,當第一增壓裝置122和第二增壓裝置132將儲水室12和儲營養液室13內的壓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時,儲水室12內儲存的水和儲營養液室13內儲存的營養液會分別流經第一導流腔121和第二導流腔131并從上端口流出。第一增壓裝置122和第二增壓裝置132均由與第一定時裝置123和第二定時裝置133電性連接的微電腦處理器2所控制,通過分別對第一定時裝置123和第二定時裝置133進行時間設定,當設定的時間到來時,微電腦處理器2會接收到刺激信號并控制第一增壓裝置122或第二增壓裝置132進行工作。第一導流腔121和第二導流腔131內分別設置有與其間隙配合的中空結構的第一導流管124和第二導流管134,該第一導流管124和第二導流管134的上端與一內側面上開有若干出水孔31的環型導流管3相連通,此外,第一導流管124和第二導流管134的下部還均設置有環型密封圈4,確保第一導流管124與第一導流腔121、第二導流管134與第二導流腔131之間具有良好的氣密性,便于儲水室12內儲存的水和儲營養液室13內儲存的營養液順利流進第一導流管124或第二導流管134,并流進環型導流管3之中。
為避免儲水室12內儲存的水和儲營養液室13內儲存的營養液在流出后發生回流或對流,第一導流腔121和第二導流腔131內均設置有單向閥5,也避免儲水室12和儲營養液室13內部的溶劑發生勾兌。
為避免環型導流管3噴灑水或營養液時噴灑到栽培室11之外,環型導流管3的內徑不大于栽培室11的內徑。
儲水室12和儲營養液室13均采用透明材質或半透明材質制成,以便于觀察內部儲存的溶液的量的多少,本實施例中,兩者均采用抗震性好的透明塑料材質。
在通過環型導流管3向栽培室11內噴灑水或營養液之前,可手動調節環型導流管3的高度,以根據種植的植物的高度和品類進行根部灌溉或頂部灌溉,有益于植物的健康成長。
以上內容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了說明,但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由附屬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范圍所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