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養蜂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便于清潔的多功能蜂箱。
背景技術:
蜂箱是養蜂過程中供蜜蜂繁衍生息的處所,是最基本的養蜂工具。蜂箱的好壞也是決定養蜂人經濟效益好壞的重要設備,活框蜂箱,巢礎機和分蜜機一起被稱為蜂具的三大發明,而正是這些養蜂工具的使用,結束了數千年傳統養蜂采用土窩、毀巢取蜜的生產方式,奠定了新式養蜂的基礎,使養蜂生產出現巨大的飛躍。上世紀初活框蜂箱和意大利蜜蜂一起傳入我國,現在我國使用的蜂箱很多,比如十框蜂箱、達旦蜂箱、十二框方形蜂箱等,其規格大小不盡相同,但結構原理基本一致。初學養蜂者可以向養蜂戶購買別人使用過的蜂箱,也可以根據規格自己制作蜂箱。但是,現有技術中的蜂箱清潔起來很不方便,尤其許多雜物、穢物經常淤積到蜂箱的底部,長時間使用后的蜂箱環境較差,影響蜜蜂的產蜜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于清潔的多功能蜂箱,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便于清潔的多功能蜂箱,包括蜂箱底座、下蜂箱、上蜂箱,所述蜂箱底座的下表面四周均勻分布有四個滾輪,所述蜂箱底座的上表面兩側安裝有滑槽,所述下蜂箱的下表面兩側設置有與滑槽相匹配的滑軌,所述下蜂箱的上側外緣套接有活動扣,所述下蜂箱和上蜂箱之間通過活動扣連接,所述上蜂箱的頂端安裝有與上蜂箱相匹配的蜂箱蓋。
優選的,所述蜂箱底座的中部設置為空腔結構,所述蜂箱底座的一側設置有活動門,所述蜂箱底座的上表面嵌有水平格柵,所述蜂箱底座的下表面設置有過濾紗布。
優選的,所述上蜂箱的前側中部嵌有透明觀察窗,所述上蜂箱的一側設置有水管接頭,所述上蜂箱的另一側設置有通風槽。
優選的,所述下蜂箱的一側中部連接有U形把手。
優選的,所述下蜂箱的橫截面尺寸和上蜂箱的橫截面尺寸相等。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滑槽和滑軌配合,將兩個相同的蜂箱底座放置在一起,通過U形把手推動下蜂箱,將下蜂箱推動到另一個蜂箱底座上,有利于快捷方便的對蜂箱底座進行清潔沖洗,可以通過透明觀察窗觀察到上蜂箱的內部情況,增加對蜂箱的監控,水管接頭接上水管以后,可直接對上蜂箱和下蜂箱沖洗,方便進行整體清潔。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蜂箱底座;2、下蜂箱;3、上蜂箱;4、滾輪;5、滑槽;6、滑軌;7、活動扣;8、蜂箱蓋;9、活動門;10、水平格柵;11、過濾紗布;12、透明觀察窗;13、水管接頭;14、通風槽;15、U形把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包括蜂箱底座1、下蜂箱2、上蜂箱3,蜂箱底座1的下表面四周均勻分布有四個滾輪4,蜂箱底座1的上表面兩側安裝有滑槽5,下蜂箱2的下表面兩側設置有與滑槽5相匹配的滑軌6,下蜂箱2的上側外緣套接有活動扣7,下蜂箱2和上蜂箱3之間通過活動扣7連接,上蜂箱3的頂端安裝有與上蜂箱3相匹配的蜂箱蓋8,蜂箱底座1的中部設置為空腔結構,蜂箱底座1的一側設置有活動門9,蜂箱底座1的上表面嵌有水平格柵10,蜂箱底座1的下表面設置有過濾紗布11,上蜂箱3的前側中部嵌有透明觀察窗12,上蜂箱3的一側設置有水管接頭13,上蜂箱3的另一側設置有通風槽14,下蜂箱2的一側中部連接有U形把手15,下蜂箱2的橫截面尺寸和上蜂箱3的橫截面尺寸相等。
本實用新型在具體實施時,通過滾輪4移動蜂箱底座1的位置,便于移動和運輸,上蜂箱3和下蜂箱2之間通過活動扣7套接,可以任意組合上蜂箱3和下蜂箱2,節省了運輸和維修成本,上蜂箱3和下蜂箱2中蜜蜂產生的廢物落下,經過水平格柵10進入蜂箱底座1內,滑槽5和滑軌6配合,將兩個相同的蜂箱底座1放置在一起,通過U形把手15推動下蜂箱2,將下蜂箱2推動到另一個蜂箱底座1上,打開活動門9,有利于快捷方便的對蜂箱底座1進行清潔沖洗,水管接頭13接上水管以后,可直接對上蜂箱3和下蜂箱2沖洗,方便進行整體清潔,可以通過透明觀察窗12觀察到上蜂箱3的內部情況,增加對蜂箱的監控,通風槽14起到上蜂箱3通風的作用,保持上蜂箱3和下蜂箱2中的空氣新鮮。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