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機械,特別是自走式花生聯合收獲機。
背景技術:
長期以來,由于花生種植、收獲和加工大都靠人工完成,勞動強度大、效率低、出凈率低。在整個花生生產過程中,收獲環節用工占全過程的1/2以上,作業成本占整個花生生產成本的50%以上。花生收獲機是指在花生收獲過程中完成挖掘、碎土、分離泥土、分離秧果、精選果實、回收果實和秧葉等項作業的作物收獲機械。現有的花生收獲機由于其結構的問題,收獲效率低、出凈率低(落果無法收回)、果葉分離不凈、秧葉回收不了(秧葉可以做為飼料)、對使用的種植方式和土壤限制較多。因此,其改進和創新勢在必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情況,為克服現有技術之缺陷,本實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種自走式花生聯合收獲機,可有效解決花生收獲機收獲效率低、出凈率低、果葉分離不凈、秧葉無法回收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自走式花生聯合收獲機,包括底盤和設置在底盤上的駕駛室和機架,底盤上裝有行走輪,機架上分別設置有由發動機驅動的第一輸送裝置、第二輸送裝置、第三輸送裝置、絞龍輸送分離裝置、振動篩和果實風力篩選分離裝置,第一輸送裝置的進料端上設置有定位碎土進料裝置,第一輸送裝置的出料端與第二輸送裝置進料端相連,第二輸送裝置的出料端與第三輸送裝置的進料端相連,第三輸送裝置的出料端與絞龍輸送分離裝置的進料端相連,絞龍輸送分離裝置的出料端與秧葉收集箱的進料端相連,
所述的定位碎土進料裝置包括支架和裝在支架上的碎土刀軸、限深臂和松土刀,松土刀設置在第一輸送裝置進料端的前部,碎土刀軸設置在松土刀上方,碎土刀軸上裝有旋轉的切秧刀和碎土進料撥板,限深臂的一端與支架鉸接,另一端向前伸出碎土刀的前端,伸出的端部上設置有旋轉的限深輪,支架上設置有高度調節板,高度調節板上有多個高度調節孔,限深臂的中部經穿裝在高度調節孔內的銷釘與高度調節板相連,構成限深臂的高度調節結構;
所述的第一輸送裝置包括第一前輸送輪、第一后輸送輪和繞裝在第一前輸送輪、第一后輸送輪上的第一輸送帶,所述的第二輸送裝置包括第二前輸送輪、第二后輸送輪和繞裝在第二前輸送輪、第二后輸送輪上的第二輸送帶,所述的第三輸送裝置包括第三前輸送輪、第三后輸送輪和繞裝在第三前輸送輪、第三后輸送輪上的第三輸送帶;
所述的絞龍輸送分離裝置包括殼體和裝在殼體內的輸送絞龍,輸送絞龍輸送方向的前端的殼體上設置有與第三前輸送輪的出料端相連的進料口,輸送絞龍輸送方向的后端的殼體上設置有與秧葉收集箱進料口相連的出料口,篩分孔的下方設置有由果葉分離滑板構成的與振動篩進料端相連的秧果葉分離通道,秧果葉分離通道的側壁上設置有與秧葉收集箱進料端相連的導風通道,設置在機架的風機伸入秧果葉分離通道,出風口與導風通道的進風口正對,構成花生葉的風力分離裝置;
所述的振動篩包括上層篩板、下層篩板、偏心輪、振動臂和吊掛臂,上層篩板和下層篩板呈上、下相間設置連接在一起,偏心輪上設置有偏心塊,偏心塊經振動臂與上層篩板或下層篩板相連,上層篩板經吊掛臂與裝在機架上吊掛軸相連,構成上層篩板、下層篩板的振動式篩分結構,下層篩板的下方設置有果實輸送通道,果實輸送通道出料端與果實風力篩選分離裝置的進料端相連;
所述的果實風力篩選分離裝置包括進料腔、提升管道、出果管道和出葉管道,提升管道呈向上傾斜設置,出果管道呈水平設置,出葉管道呈向下傾斜設置,進料腔的進口上設置有高壓風機,出口與提升管道較低一端相連,提升管道較高一端與出果管道的一端相連,出果管道的另一端與出葉管道較高的一端相連,出葉管道較低的一端與秧葉收集箱的進料口相連,構成一個相對密閉的果葉風力輸送分離通道,高壓風機的進風口上設置有抽拉式的風口大小調節板,進料腔的上部設置有進料口,果實輸送通道的出料端與進料腔上部的進料口相連,提升管道的下部設置有口部朝下設置的石塊、土塊排出口,出果管道的上部開有風力調節孔,風力調節孔上設置有用于調節風力調節孔大小的滑動蓋板,沿風力輸送方向在風力調節孔后方的出果管道下部設置有果實排出口,果實排出口與設置在機架上的果實收獲箱的進口相連。
本實用新型結構新穎獨特,易操作,篩分效果好,工作效率高,出凈率高、果葉完全分離、秧葉可回收做為飼料,適用范圍廣,使用方便、效果好,是花生收獲機上的創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果實收獲箱、第三輸送裝置、絞龍輸送分離裝置和秧葉收集箱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果實風力篩選分離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由圖1-3給出,本實用新型包括底盤16和設置在底盤上的駕駛室15和機架36,底盤上裝有行走輪73、19,機架上分別設置有由發動機25驅動的第一輸送裝置、第二輸送裝置、第三輸送裝置、絞龍輸送分離裝置、振動篩和果實風力篩選分離裝置,第一輸送裝置的進料端上設置有定位碎土進料裝置,第一輸送裝置的出料端與第二輸送裝置進料端相連,第二輸送裝置的出料端與第三輸送裝置的進料端相連,第三輸送裝置的出料端與絞龍輸送分離裝置的進料端相連,絞龍輸送分離裝置的出料端與秧葉收集箱55的進料端相連,
所述的定位碎土進料裝置包括支架1和裝在支架上的碎土刀軸6、限深臂4和松土刀5,松土刀5設置在第一輸送裝置進料端的前部,碎土刀軸設置在松土刀上方,碎土刀軸6上裝有旋轉的切秧刀8和碎土進料撥板7,限深臂4的一端與支架鉸接,另一端向前伸出碎土刀的前端,伸出的端部上設置有旋轉的限深輪2,支架上設置有高度調節板3,高度調節板3上有多個高度調節孔,限深臂4的中部經穿裝在高度調節孔內的銷釘與高度調節板3相連,構成限深臂4的高度調節結構;
所述的第一輸送裝置包括第一前輸送輪11、第一后輸送輪10和繞裝在第一前輸送輪、第一后輸送輪上的第一輸送帶12,所述的第二輸送裝置包括第二前輸送輪33、第二后輸送輪32和繞裝在第二前輸送輪、第二后輸送輪上的第二輸送帶34,所述的第三輸送裝置包括第三前輸送輪20、第三后輸送輪37和繞裝在第三前輸送輪、第三后輸送輪上的第三輸送帶38;
所述的絞龍輸送分離裝置包括殼體41和裝在殼體內的輸送絞龍42,輸送絞龍42上設置有均布的打秧齒43,輸送絞龍輸送方向的前端的殼體上設置有與第三前輸送輪20的出料端相連的進料口40,輸送絞龍輸送方向的后端的殼體上設置有與秧葉收集箱55進料口相連的出料口44,篩分孔45的下方設置有由果葉分離滑板46構成的與振動篩進料端相連的秧果葉分離通道47,秧果葉分離通道的側壁上設置有與秧葉收集箱進料端相連的導風通道48,設置在機架的風機54伸入秧果葉分離通道,出風口與導風通道的進風口正對,構成花生葉的風力分離裝置;
所述的振動篩包括上層篩板49a、下層篩板49b、偏心輪52、振動臂53和吊掛臂50,上層篩板和下層篩板呈上、下相間設置連接在一起,偏心輪52上設置有偏心塊,偏心塊經振動臂與上層篩板或下層篩板相連,上層篩板經吊掛臂與裝在機架上吊掛軸相連,構成上層篩板、下層篩板的振動式篩分結構,下層篩板的下方設置有果實輸送通道60,果實輸送通道60出料端與果實風力篩選分離裝置的進料端相連;
所述的果實風力篩選分離裝置包括進料腔75、提升管道63、出果管道23和出葉管道24,提升管道63呈向上傾斜設置,出果管道23呈水平設置,出葉管道24呈向下傾斜設置,進料腔75的進口上設置有高壓風機58,出口與提升管道較低一端相連,提升管道較高一端與出果管道23的一端相連,出果管道的另一端與出葉管道較高的一端相連,出葉管道較低的一端與秧葉收集箱55的進料口相連,構成一個相對密閉的果葉風力輸送分離通道,高壓風機58的進風口上設置有抽拉式的風口大小調節板59,進料腔75的上部設置有進料口,果實輸送通道60的出料端與進料腔上部的進料口相連,提升管道63的下部設置有口部朝下設置的石塊、土塊排出口62,出果管道23的上部開有風力調節孔66,風力調節孔66上設置有用于調節風力調節孔大小的滑動蓋板21,沿風力輸送方向在風力調節孔后方的出果管道下部設置有果實排出口64,果實排出口64與設置在機架36上的果實收獲箱69的進口相連,果實排出口64上設置有出料斗65;
所述的出葉管道較低的一端與秧葉收集箱的進料口之間設置有過渡管道68
所述的進料腔上部的進料口處,在進料腔內設置有用于防止風從果實輸送通道排出的導風板61。
為保證使用效果,所述的發動機25的輸出軸上裝有第一中間輪26,第一中間輪經第二中間輪27與離合器18相連,離合器18與驅動行走輪73轉動的變速箱17相連,構成機架的行走結構;
所述的發動機24的輸出軸上裝有第一中間輪26,第一中間輪26經張緊皮帶71與裝在機架上的第三中間輪28相連,發動機或機架上設置有杠桿74,杠桿的一端與置于張緊皮帶上方的張緊輪30相連,另一端與裝在機架上的第一液壓缸31相連,構成發動機升降張緊式的動力輸出結構;第三中間輪28分別與第四中間輪29和倒向輪57相連,第四中間輪29分別與第二后輸送輪32和第五中間輪22,第五中間輪22經皮帶與第一后輸送輪10相連,倒向輪57分別與第六中間輪76和第三前輸送輪20嚙合,第六中間輪76與裝在輸送絞龍42的轉動軸上的第七中間輪相連,分別構成第一輸送裝置、第二輸送裝置、第三輸送裝置、絞龍輸送分離裝置的動力輸出結構;
所述的第一后輸送輪10經皮帶與設置在環形的第一輸送帶12之間的第一振動輪13相連,第四中間輪29經皮帶與設置在環形第二輸送帶34之間的第二振動輪35相連,分別構成第一輸送帶和第二輸送帶的振動結構,所述的振動輪12上設置有與其嚙合的導向輪9,導向輪經鏈條分別與裝在碎土刀軸6上的鏈輪、置于第一輸送帶上方的碎土輥14相連;
所述的所述上層篩板49a包括上層篩架和裝在上層篩架上的上篩網,上篩網的網格為25×50mm,所述下層篩板49b包括下層篩架和裝在下層篩架上的下篩網,下篩網的網格為15×15mm;
所述的定位碎土進料裝置的支架1與機架鉸接,支架與機架之間設置有調節支架角度的第二液壓缸72;
所述的果實收獲箱69上設置有用于翻轉其箱體的第三液壓缸70,秧葉收集箱55上設置有用翻轉其箱體的第四液壓缸56;
所述的輸送絞龍下方殼體上的篩分孔45為30×40mm的方孔;
所述的第一輸送帶和第二輸送帶上設置有網孔,網孔尺寸均為15×50mm;所述的第一輸送帶和第二輸送帶為申請人在線申請的申請號為“201620037713.X”的“一種用于根莖挖掘機的輸送帶”;
所述的第三輸送帶帶上設置有用于將物料導向絞龍輸送分離裝置進料口40的進料擋板39;
所述的偏心輪52裝在有電機驅動的減速機51的輸出軸上。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情況是:發動機啟動后,裝在發動機的輸出軸上的第一中間輪通過第二中間輪帶動離合器,掛擋后就可以行走,通過調節第一液壓缸的伸縮,使定位碎土進料裝置的支架下降,利用第一輸送裝置進料端上方的松土刀進到土里,調節限深輪的高度,限定一個與需要收獲的花生相適應的深度,控制第一液壓缸伸縮,使張緊輪向下壓緊張緊皮帶,從而通過第三中間輪帶動各個部件運轉,松土刀插入土壤中,將花生果實從土壤中鏟出,碎土刀轉動,將較大的土塊和花生秧切碎,并通過進料撥板7將花生果實、花生葉、花生秧和土塊石塊撥入到第一輸送帶上,碎土進秧撥板可以把大的土塊撥開,第一振動輪可以幫助碎土從第一輸送帶上網孔落到地面,起到秧土分離效果,分離率達到30%,碎土輥可以把土塊碎到20cm之內,然后將剩余的花生果實、花生葉、花生秧和土塊石塊撥輸送到第二輸送帶(第一輸送帶寬,第二輸送帶窄),在第二振動輪的作用下,使第二輸送帶上碎土塊的從網孔繼續漏掉一部分,第二輸送帶角度為45度,長度為2米,可以更好的達到秧土分離,秧土分離率達到60%,剩余的花生果實、花生葉、花生秧和土塊石塊通過第三輸送帶的導向送入絞龍輸送分離裝置,輸送絞龍在旋轉過程中,通過打秧齒可以把花生果實從花生秧上分離出來,并將花生秧向前輸送,從出料口44送入秧葉收集箱55,剩余的土塊被打碎,同花生果實、花生葉一起從秧果葉分離通道落下,在落下的過程中,絕大部分的花生葉在風機的風力作用下,從導風通道被吹入秧葉收集箱,花生果實、剩余的土塊石塊和剩下小部分的花生葉、花生秧落入振動篩,上層篩板孔徑較大,可以把大于25mm的土塊、石塊、花生秧和花生葉篩出,而把小于25mm花生果實、土塊、石塊、花生秧和花生葉篩進果實風力篩選分離裝置的進料腔內,在高壓風機的風力作用下,重量較輕的花生果實、花生葉和花生秧從提升管道向上吹送,送入出果管道23,重量較重的石塊、土塊從提升管道63的下部的石塊、土塊排出口62排出,花生果實、花生葉和花生秧在出果管道內向前輸送,當到達風力調節孔66時,風力得到釋放,三者中重量較大的花生果實從果實排出口64排出,落入果實收獲箱,最后重量最輕的花生秧和花生葉繼續向前輸送,通過出葉管道送入秧葉收集箱,完成花生秧、花生葉的回收,高壓風機58的進風口上設置有抽拉式的風口大小調節板59,風力調節孔66上設置有用于調節風力調節孔大小的滑動蓋板21,可通過調整二者的大小來保證花生果實、花生葉、花生秧、石塊、土塊分離的風力大小,進料腔上部的進料口處設置導風板61,有效防止風從果實輸送通道排出的;這樣就完成了花生果實、花生秧和花生葉的一次性收獲,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1、為自走式收獲機,因此避免了收獲時由于花生過重產生的前輕后重導致無法工作的情況,現在有的牽引式收獲機每一畝地需要放料3-4次,本實用新型每1-1.5畝地只需放料1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采用了前排雙輸送帶,大大增加了初始分離的長度,從第二輸送帶出來后,可分離60%的土,為最終的篩分效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保證了最終的出凈率;
3、在前端增加了定位碎土進料裝置,從而可根據不同種植方式和土質的花生調整限定一個與需要收獲的花生果實相適應的深度,使用范圍廣;
4、在收獲花生果實的同時,實現了花生秧、花生葉的收獲,可用飼料,經濟效益顯著;
總之,本實用新型結構獨特,集挖掘碎土、分離、篩選、花生果、秧、葉收獲多種功能為一體,能適用于各種種植方式和土質的花生收獲,并且移動方便,篩分效果好,效率大大提高,推廣前景大,有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