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是一種松土機,屬于農用機械。
背景技術:
松土機主要用于水田的松土,在農業生產中,對土壤進行耕耘是一個必備的步驟,可利用大型機械對土壤進行深翻并將大塊的土塊進行粉碎。這種作業方式適用于種植作物之前對土地進行松土。
松土機由于在水田中作業,車輪一般都比價大,防止陷入土中。但是車輪大了相對而言就比較窄,陷入土中的痕跡比較深,抓地效果不好。而且車輪陷入過深不利于松土板將痕跡抹平,會造成松土不均勻。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出一種設計合理,抓地效果好的松土機。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松土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車身、車輪、松土架、機架、連桿,車輪和機架安裝在車身上,機架上設置有轉輪,松土架上設置有支撐架,連桿的一端與轉輪連接,另一端與支撐架的頂端固定;所述的車身尾端設置有轉動軸,轉動軸與松土架固定;松土架的下端設置有松土刀;所述的車輪包括鋼圈以及固定在鋼圈內的支架,所述的支架包括至少三條支撐桿,每條支撐桿的一端互相重合固定在鋼圈的圓心部位,另一端固定在鋼圈的內壁,鋼圈的圓心部位設置有車軸安裝孔;所述的鋼圈外壁設置有若干形狀相同的凸起部;所述的鋼圈上設置有若干擴展片,擴展片的寬度大于鋼圈的寬度,擴展片的底面與鋼圈的外壁平齊,擴展片的頂面延伸至鋼圈內。
松土時,凸起部增加抓地效果,防止車輪打滑;擴展片增加車輪的受力面積,防止車輪陷入土地過深。擴展片底面與鋼圈外壁平齊,保證車輪滾動時平穩,不會震動。轉輪和轉動軸可有效控制松土架升降,進行松土。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支撐桿均勻分布在鋼圈內,相鄰兩根支撐桿的夾角大小相同。保證鋼圈的強度。
本實用新型所述凸起部的形狀為圓臺形,所有凸起部均勻分布在鋼圈的外表面。凸起部不易損壞,抓地效果好。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擴展片均勻分布在鋼圈上,擴展片與鋼圈有一夾角α,30°≦α≦60°。夾角的朝向為車輪前進方向,車輪前進的同時擴展片同步壓到土地上,增加了車輪的受力面積,防止車輪陷入土地過深。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擴展片為半圓形,擴展片的底面為半圓形的直徑,擴展片的頂面為半圓形的頂點。擴展片邊緣圓滑,不易損壞,同時抓地效果更好。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支架中心部位設置有防護罩,用戶防護車軸與車輪的連接部位。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明顯效果:設計合理,操作方便,可以有效地控制松土架升降;同時松土機移動更平穩,抓地效果更好,不易打滑,車輪不會陷入土地過深。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車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車輪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
參見圖1~圖3,本實施例包括車身8、車輪10、松土架11、機架12、連桿13,車輪10和機架12安裝在車身8上,機架12上設置有轉輪14,松土架11上設置有支撐架15,連桿13的一端與轉輪14連接,另一端與支撐架15的頂端固定;所述的車身8尾端設置有轉動軸16,轉動軸16與松土架11固定;松土架11的下端設置有松土刀17。
所述的車輪10包括鋼圈1以及固定在鋼圈1內的支架2,所述的支架2包括三條支撐桿3,每條支撐桿3的一端互相重合固定在鋼圈1的圓心部位,另一端固定在鋼圈1的內壁,鋼圈1的圓心部位設置有車軸安裝孔4;所述的鋼圈1外壁設置有若干形狀相同的凸起部5;所述的鋼圈1上設置有若干擴展片6,擴展片6的寬度大于鋼圈1的寬度,擴展片6的底面61與鋼圈1的外壁平齊,擴展片6的頂面62延伸至鋼圈1內。松土時,凸起部5增加抓地效果,防止車輪10打滑;擴展片6增加車輪10的受力面積,防止車輪10陷入土地過深。擴展片6底面61與鋼圈1外壁平齊,保證車輪10滾動時平穩,不會震動。
本實施例中,支撐桿3均勻分布在鋼圈1內,相鄰兩根支撐桿3的夾角大小相同。保證鋼圈1的強度。
本實施例中,凸起部5的形狀為圓臺形,所有凸起部5均勻分布在鋼圈1的外表面。凸起部5不易損壞,抓地效果好。
本實施例中,擴展片6均勻分布在鋼圈1上,擴展片6與鋼圈1有一夾角α,30°≦α≦60°。夾角的朝向為車輪10前進方向,車輪10前進的同時擴展片6同步壓到土地上,增加了車輪10的受力面積,防止車輪10陷入土地過深。
本實施例中,擴展片6為半圓形,擴展片6的底面61為半圓形的直徑,擴展片6的頂面62為半圓形的頂點。擴展片6邊緣圓滑,不易損壞,同時抓地效果更好。
本實施例中,支架2中心部位設置有防護罩7,用戶防護車軸與車輪10的連接部位。
使用時,機架12內的電機控制轉輪14的旋轉,連桿13以轉輪14為軸轉動,連桿13向上旋轉時帶動支撐架15上升,從而使松土板離開地面;連桿13向下旋轉時帶動支撐桿向下,從而使松土板接觸地面,配合松土機進行松土。車身8通過轉動軸16與松土架11連接,可以保證松土架11升降的穩定。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只要其零件未說明具體形狀和尺寸的,則該零件可以為與其結構相適應的任何形狀和尺寸;同時,零件所取的名稱也可以不同。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構思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簡單變化,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