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漁具,具體涉及一種新型釣魚竿。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垂釣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一項必不可少的休閑娛樂活動,釣魚時,特別是釣大魚,對魚竿的性能有很高的要求,而現在人們通常使用的是可折疊伸縮式魚竿,通常魚線輪是直接套在魚竿上,不夠牢固,同時魚線裸露在魚竿外部,每次使用麻煩,還容易磨損斷裂,也不好固定。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新型釣魚竿,
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新型釣魚竿,包括把手,其關鍵在于:所述把手包括裝桿筒(1)和設置在裝桿筒(1)筒身上的魚線輪(2),所述裝桿筒(1)筒身上開設有導線筒(4),所述導線筒(4)底端與所述裝桿筒(1)相通,所述導線筒(4)內設有第一滑輪(3),所述裝桿筒(1)內裝有魚竿(7),所述魚線輪(2)上纏有魚線(9),所述魚線(9)穿過導線筒(4)進入裝桿筒(1)內,并由魚竿(7)底部穿入魚竿(7)內部,再由魚竿(7)頂部穿出。
魚線輪固定在裝桿筒上和裝桿筒形成一個整體,結構穩定不易脫落,魚線可以從導線筒內穿入魚竿內部,由第一滑輪進行導向,減小斷線情況,防止魚線在外部受到長期磨損及其他干擾。
為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可進一步為:
所述導線筒(4)垂直裝桿筒(1)設置,所述導線筒(4)頂部開口方向正對所述魚線輪(2)。
所述導線筒(4)內還設有第二滑輪(6)。
魚線通過第一滑輪第二滑輪進行導向,減小了魚線磨損。
所述導線筒(4)內設有滑塊(5),所述滑塊(5)可在導線筒(4)與裝桿筒(1)間滑動,所述滑塊(5)上設有第二滑輪(6),所述滑塊(5)上設有與第二滑輪(6)配合的凸起(8)。
所述滑塊可在導線筒與裝桿筒間滑動,當魚竿使用時滑塊下移,當魚竿不使用時滑塊被魚竿頂起滑會導線筒內,通過第一滑輪可使魚線在轉角時所受到的磨損減小,凸起與第二滑輪配合可固定魚線,防止魚線亂跑磨損。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魚線從魚竿中部穿出,減小了魚線磨損,使魚線不易斷裂,收放快捷,魚線走向清晰不易打結,使本實用新型實用性更強,更耐用,市場效果更好。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一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二使用結構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二收攏結構示意圖;
圖4為實施例三使用結構示意圖;
圖5為實施例三收攏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一種新型釣魚竿,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包括裝桿筒1和設置在裝桿筒1筒身上的魚線輪2,所述裝桿筒1筒身上開設有導線筒4,所述導線筒4底端與所述裝桿筒1相通,所述導線筒4內設有第一滑輪3,所述裝桿筒1內裝有魚竿7,所述魚線輪2上纏有魚線9,所述魚線9穿入導線筒4,經第一滑輪3導向,從導線筒4底部進入裝桿筒1內,并由魚竿7底部穿入魚竿7內部,再由魚竿7頂部穿出。
實施例二:
如圖2至圖3所示:一種新型釣魚竿,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包括裝桿筒1和設置在裝桿筒1筒身上的魚線輪2,所述裝桿筒1筒身上開設有導線筒4,所述導線筒4底端與所述裝桿筒1相通,所述導線筒4垂直裝桿筒1設置,所述導線筒4頂部開口方向正對所述魚線輪2,所述導線筒4內設有第一滑輪3,所述導線筒4內還設有第二滑輪6,所述裝桿筒1內裝有魚竿7,所述魚線輪2上纏有魚線9,所述魚線9穿入導線筒4,經第一滑輪3導向,再經第二滑輪6導向,從導線筒4底部進入裝桿筒1內,并由魚竿7底部穿入魚竿7內部,再由魚竿7頂部穿出。
實施例三:
如圖4至圖5所示:一種新型釣魚竿,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包括裝桿筒1和設置在裝桿筒1筒身上的魚線輪2,所述裝桿筒1筒身上開設有導線筒4,所述導線筒4底端與所述裝桿筒1相通,所述導線筒4垂直裝桿筒1設置,所述導線筒4頂部開口方向正對所述魚線輪2,所述導線筒4內設有第一滑輪3,所述導線筒4內設有滑塊5,所述滑塊5可在導線筒4與裝桿筒1間滑動,所述滑塊5上設有第二滑輪6,所述滑塊5上設有與第二滑輪6配合的凸起8,所述裝桿筒1內裝有魚竿7,所述魚線輪2上纏有魚線9,所述魚線9穿入導線筒4,經第一滑輪3導向,穿入所述滑塊5,再經所述第二滑輪6與所述凸起8配合導向,從導線筒4底部進入裝桿筒1內,并由魚竿7底部穿入魚竿7內部,再由魚竿7頂部穿出;所述滑塊5上還設置有一個伸出導線筒4的凸臺10,可用手捏住所述凸臺10使所述滑塊5在導線筒4與裝桿筒1之間滑動。
所述魚線輪2可以是任意結構、形態的繞線輪,所述魚竿7可以收到所述裝桿筒1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