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農用機械裝置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秧田蕩田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的農業秧苗育苗的田地,用拖拉機進行整田以后,為了讓種子撒下去就能與泥土附著,使重量較輕的種子能夠與泥土有充分的接觸,保證育苗的可靠性,需要使育苗田表面泥漿化,目前的使育苗田表面泥漿化,主要是是靠人力用竹竿組成的蕩桿進行,在育苗田表面來回推蕩,人力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不利于大規模的育苗操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秧田蕩田機構,目的是提高育苗田的蕩田效率,保證育苗穩定可靠。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秧田蕩田機構,包括皮帶輪、傳動軸、齒輪一、齒輪二、連桿一、連桿二、滑塊、滑軌和蕩桿,其中皮帶輪一傳動軸同軸連接,傳動軸與齒輪一連接,齒輪二與齒輪一外嚙合,連桿一通過螺栓與齒輪二端面固定連接,連桿二與連桿一鉸接,所述滑塊套設于滑軌上,且滑塊側面與連桿二鉸接,所述蕩桿與滑塊鉸接。
優選的,所述齒輪二上設有兩個螺紋孔。
優選的,所述滑塊中間設有方孔,下底面設有鉸接耳,所述鉸接耳與蕩桿鉸鏈連接,且在滑塊內部上端設有滑輪。
優選的,所述滑軌上設有滑槽。
優選的,所述蕩桿由推桿、橫蕩桿和撐桿組成,其中推桿分別于橫蕩桿和撐桿焊接連接。
本實用新型是用來提高育苗田的蕩田效率,保證育苗穩定可靠,對蕩田裝置做了全新的設計,采用以上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利用皮帶輪驅動蕩桿工作,減輕了農民的勞作強度,適合大規模育苗工作;另外在滑塊內部上端設有滑輪以及在滑軌上設有滑槽,使得滑塊帶著蕩桿運動的阻力減小,機械效率得到提高的同時,也避免了育苗田里的泥漿落在滑軌上增大滑塊運動阻力情況的發生。
附圖說明
圖1是蕩田機構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2是齒輪二軸測圖。
圖3是滑塊內部剖視圖。
其中:1、皮帶輪;2、傳動軸;3、齒輪一;4、齒輪二;5、連桿一;6、連桿二;7、滑塊;8、滑軌;9、蕩桿;40、螺紋孔;70、滑輪;71、鉸接耳;80、滑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目的是幫助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技術方案有更完整、準確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實施。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秧田蕩田機構,是用來提高育苗田的蕩田效率,保證育苗穩定可靠。
具體的說,如圖1至圖3所示,包括皮帶輪1、傳動軸2、齒輪一3、齒輪二4、連桿一5、連桿二6、滑塊7、滑軌8和蕩桿9,如圖1所示,其中皮帶輪1與傳動軸2同軸連接,傳動軸2與齒輪一3連接,齒輪二4與齒輪一3外嚙合,連桿一5通過螺栓與齒輪二4端面固定連接,連桿二6與連桿一5鉸接,所述滑塊7套設于滑軌8上,且滑塊7側面與連桿二6鉸接,所述蕩桿9與滑塊7鉸接。如圖2所示,所述齒輪二4上設有兩個螺紋孔40。如圖3所示,所述滑塊7中間設有方孔,下底面設有鉸接耳71,所述鉸接耳71與蕩桿9鉸鏈連接,且在滑塊7內部上端設有滑輪70。
如圖1所示,所述滑軌8上設有滑槽80。所述蕩桿9由推桿、橫蕩桿和撐桿組成,其中推桿分別于橫蕩桿和撐桿焊接連接。
以下用具體實施例對具體工作方式進行闡述:先將滑軌7兩端分別固定在田埂上,然后通過外部驅動利用三角帶帶動皮帶輪1轉動,皮帶輪1帶動傳動軸2轉動,傳動軸2將扭矩傳遞給齒輪一3,齒輪一3與齒輪二4外嚙合,齒輪二4隨著齒輪一3轉動而轉動,由于連桿一5通過螺栓與齒輪二4端面連接,所以連桿一5會隨著齒輪二4一起轉動,然后連桿一5驅動連桿二6運動,連桿二6帶著滑塊7沿著滑軌8往復運動,滑塊7通過下端面設有的鉸接耳71帶著蕩桿9在育苗田的表面來回往復運動,提高育苗田的蕩田效率,保證育苗穩定可靠,其中在滑塊7內部上端設有滑輪70以及在滑軌8上設有滑槽80,使得滑塊7帶著蕩桿9運動的阻力減小。
以上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