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養豬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多功能養豬裝置,屬于養殖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傳統的養殖中,給豬喂食時,一般是人工將飼料或其他食物(統稱為食料)直接轉運到豬圈里添加在單一的食槽內,其存在以下缺點:第一、需要人工到豬圈里向每一個食槽內分別添加、分配食料,不但費時費力,而且容易弄臟飼養人甚至在豬搶食時有可能傷害到飼養人;第二、單一的食槽為沒有分隔的一體結構,多頭豬容易搶食而打架;第三、單一的食槽,在添加食料時采取一次性添加,剛添加時食料多,在豬吃食時容易往外灑落,最后一旦吃不完,全部被弄臟,造成很大的浪費,而且需要人工清掃;第四、單一的食槽沒有間隔開每頭豬吃食的位置,豬在吃食時占據位置空間大,相應的要求有更多的盆體或食槽才能滿足喂養需求,增加了投資成本。在現代養殖中,也有人采用隔板或網格將豬槽隔離成多個空間,其比較浪費材料,增加投資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經濟適用的多功能養豬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多功能養豬裝置包括食料存放器、位于該食料存放器底部的食槽、固定在該食槽與食料存放器之間的隔離器、所述食料存放器的底部與食槽底部之間有縫隙,所述食料存放器依墻設置,其高度不高于墻體高度。
所述食料存放器由外圍體和位于該外圍體內部的食物過渡體構成。
所述外圍體為圓柱體、半圓柱體、長方體、正方體、椎體中的一種或幾種的組合,食物過渡體為椎體或斜坡體,食槽為與外圍體形狀相匹配的底小口大的槽狀結構。
所述隔離器由管狀體焊接成梳齒結構。
所述隔離器的中間梳齒上設置有“v”形阻擋條。
所述縫隙的高度為5~10c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第一、在添加食料時,站在食料存放器依靠著的墻體上,將食料從食料存放器上端沿著食物過渡體往下倒,食料會均勻的滑落到存放器底部的縫隙處,進而流入到食槽內,不再需要進入豬圈一個挨一個的往食槽內添加食料,不但省時省力,而且避免了人工進豬圈喂食弄臟衣物或受到傷害,此外,當豬把食槽內的食料吃少了,食料會自動從縫隙里滑落進食槽進行補充,避免了人工加少了不夠吃,加多了吃不完弄臟造成浪費;第二、在食槽與食料存放器之間設置隔離器,將食槽隔離成多個一定大小的吃食空間,有效的避免了豬在吃食時進入食槽弄臟食料,以及避免一頭豬占用多個位子,從而提高了食槽的利用率進而降低投資成本,更重要的是避免豬在爭搶食料時打架;第三、可根據實際飼養空間和方位,將食料存放器的外圍體和食槽設計成柱體、方體或其它形狀以及將過渡體設計成椎體或斜坡體,可起到節約空間,提高場地的利用率,降低投資成本;第四、在隔離器的中間梳齒上設置有阻擋條,可以進一步的阻止豬吃食時向左或向右去吃旁邊的食料,“V”形的阻擋條不但能有效的起到阻擋作用,而且很節約材料;第五、縫隙的高度為5~10cm,便于食料很好的滑落到食槽內;第六、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經濟適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食料存放器1、過渡體2、隔離器3、梳齒4、食槽5、縫隙6、阻擋條7、外圍體8。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所示:多功能養豬裝置包括食料存放器1、位于該食料存放器底部的食槽5、固定在該食槽與食料存放器之間的隔離器3、所述食料存放器1的底部與食槽5底部之間有縫隙6,為了便于添食,所述食料存放器1依墻設置,其高度不高于墻體高度。
所述食料存放器1由外圍體8和位于該外圍體內部的食物過渡體2構成。
為了更好地提高場地的利用率,所述外圍體8為可根據具體空間和方位設置成圓柱體、半圓柱體、長方體、正方體、椎體中的一種或幾種機構的組合,食物過渡體2為椎體或斜坡體,食槽5為與外圍體8形狀相匹配的底小口大的槽狀結構。
所述隔離器3由管狀體焊接成梳齒4結構。
為了進一步的阻止豬吃食時向左或向右去吃旁邊的食料,在所述隔離器3的中間梳齒上設置有“v”形阻擋條7。
為了使食料很好的滑落到食槽內,所述縫隙6的高度為5~1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