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奶牛養殖牛舍,特別是涉及一種雙列空氣循環式分區奶牛養殖舍,屬于奶牛養殖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奶牛是乳用品種的黃牛,經過高度選育繁殖的優良品種,我國的奶牛主要以黑白花奶牛為主,從1980年山東省畜牧局牛羊養殖基地開始引進此品種,此品種適應性強、分布范圍廣、產奶量高、耐粗飼,黑白花奶牛也叫中國荷斯坦奶牛,中國荷斯坦奶牛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其育種過程非常復雜,由于奶牛可以進進行產奶,很多地區都會對奶牛進行養殖,隨著國家全面推行標準化規模養殖和實施草原補獎政策,舍飼圈養和禁牧舍飼已逐步成為西北農牧區主要的養殖方式,因此,設計建造冬暖夏涼,具有良好保溫、通風性能,有效降低奶牛冷熱應激,創造一個適宜奶牛生長、生產的圈舍環境,對奶牛規模化養殖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目前奶牛養殖過程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雙列空氣循環式分區奶牛養殖舍。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達到:
一種雙列空氣循環式分區奶牛養殖舍,包括外墻和混凝土底板,所述外墻設置在所述混凝土底板上,所述外墻內設有多個空氣循環系統,每個所述空氣循環系統均由兩條循環管道及設置在每條所述循環管道上的排氣泵、溫度調節裝置、進氣泵組成,兩所述循環管道連接在出氣口上;所述外墻內設有雙列的牛舍,所述雙列的牛舍分別由內隔離欄和外隔離欄組成,所述內隔離欄與所述外隔離欄之間設有內分區隔離欄,所述內分區隔離欄將所述內隔離欄與所述外隔離欄之間分為休息區和進食區,所述休息區內設有水槽,所述進食區內設有料斗,所述內隔離欄、所述外隔離欄和所述內分區隔離欄的上端設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上設有水箱和配料箱,所述水箱通過水管與所述水槽連接,所述配料箱與所述料斗之間通過下料控制裝置連接。
作為上述方案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混凝土底板上設有保護層,所述混凝土底板位于所述外隔離欄的內側設有弧形小便槽,所述弧形小便槽位于所述休息區內。
作為上述方案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料斗設置在所述內隔離欄的一側,兩所述內隔離欄與所述出氣口連接,連接后形成過道。
作為上述方案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外墻的頂端設有多個無動力進風口,每個所述無動力進風口均與一高效消毒過濾器連接,所述高效消毒過濾器設置在所述出氣口上端。
作為上述方案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外墻的頂板的兩側設有雨搭。
作為上述方案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排氣泵設置在所述外墻的下部,所述出氣口設置在所述外墻的上部。
作為上述方案的一種優選方案,在每個所述空氣循環系統內的一條所述循環管道上,由所述排氣泵至所述出氣口之間,依次設置所述進氣泵和溫度調節裝置,在另一條所述循環管道上,由所述排氣泵至所述出氣口之間,依次設置所述溫度調節裝置和所述進氣泵。
作為上述方案的一種優選方案,每個所述進氣泵均與一進氣管連接,所述進氣管穿過所述外墻與外界空氣連通,所述循環管道內的空氣輸送是由所述排氣泵抽取舍內空氣向所述出氣口輸送的,所述進氣泵抽取外界空氣向出氣口輸送的。
作為上述方案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內隔離欄、所述外隔離欄和所述內分區隔離欄均為可調式的金屬隔離欄。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的雙列空氣循環式分區奶牛養殖舍,通過設置空氣循環系統,不僅能夠很好的對舍內空氣進行循環過濾凈化,能夠很好的對舍內空氣進行溫度調控,還能從外界抽取空氣,能夠有效補充舍內空氣,在底板下設置排便槽,及時將牛排泄出的小便排出,能夠減少舍內銨的含量,保證空氣質量,通過對奶牛養殖舍進行分區,能夠有效保證舍內清潔衛生,合理利用空間,牛在進食時,可以對休息區進行清理及消毒,當牛在休息時,能對進食區進行清理和消毒,且通過在支撐板上設置水箱和配料箱,實現奶牛飼養的自動化,減少勞動量,節約管理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按照本實用新型雙列空氣循環式分區奶牛養殖舍的一優選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中:1-混凝土底板,2-弧形小便槽,3-下料控制裝置,4-過道,5-保護層,6-料斗,7-內隔離欄,8-外隔離欄,9-水槽,10-內分區隔離欄,11-外墻,12-水箱,13-配料箱,14-支撐板,17-雨搭,19-無動力進風口,20-循環管道,21-排氣泵,22-進氣泵,23-溫度調節裝置,24-進氣管,26-高效消毒過濾器,27-出氣口,28-休息區,29-進食區。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加清楚和明確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雙列空氣循環式分區奶牛養殖舍,包括外墻11和混凝土底板1,所述外墻11設置在所述混凝土底板1上,所述外墻11內設有多個空氣循環系統,每個所述空氣循環系統均由兩條循環管道20及設置在每條所述循環管道20上的排氣泵21、溫度調節裝置23、進氣泵22組成,兩所述循環管道20連接在出氣口27上;所述外墻11內設有雙列的牛舍,所述雙列的牛舍分別由內隔離欄7和外隔離欄8組成,所述內隔離欄7與所述外隔離欄8之間設有內分區隔離欄10,所述內分區隔離欄10將所述內隔離欄7與所述外隔離欄8之間分為休息區28和進食區29,所述休息區28內設有水槽9,所述進食區29內設有料斗6,所述內隔離欄7、所述外隔離欄8和所述內分區隔離欄10的上端設有支撐板14,所述支撐板14上設有水箱12和配料箱13,所述水箱12通過水管與所述水槽9連接,所述配料箱13與所述料斗6之間通過下料控制裝置3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所述混凝土底板1上設有保護層5,所述混凝土底板1位于所述外隔離欄8的內側設有弧形小便槽2,所述弧形小便槽2位于所述休息區28內,所述料斗6設置在所述內隔離欄7的一側,兩所述內隔離欄7與所述出氣口27連接,連接后形成過道4。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所述外墻11的頂端設有多個無動力進風口19,每個所述無動力進風口19均與一高效消毒過濾器26連接,所述高效消毒過濾器26設置在所述出氣口27上端,所述外墻11的頂板的兩側設有雨搭17,所述排氣泵21設置在所述外墻11的下部,所述出氣口27設置在所述外墻11的上部。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在每個所述空氣循環系統內的一條所述循環管道20上,由所述排氣泵21至所述出氣口27之間,依次設置所述進氣泵22和溫度調節裝置23,在另一條所述循環管道20上,由所述排氣泵21至所述出氣口27之間,依次設置所述溫度調節裝置23和所述進氣泵22。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每個所述進氣泵22均與一進氣管24連接,所述進氣管24穿過所述外墻11與外界空氣連通,所述循環管道20內的空氣輸送是由所述排氣泵21抽取舍內空氣向所述出氣口27輸送的,所述進氣泵22抽取外界空氣向出氣口27輸送的,所述內隔離欄7、所述外隔離欄8和所述內分區隔離欄10均為可調式的金屬隔離欄。
綜上所述,本實施例提供的雙列空氣循環式分區奶牛養殖舍,通過設置空氣循環系統,不僅能夠很好的對舍內空氣進行循環過濾凈化,能夠很好的對舍內空氣進行溫度調控,還能從外界抽取空氣,能夠有效補充舍內空氣,在底板下設置排便槽,及時將牛排泄出的小便排出,能夠減少舍內銨的含量,保證空氣質量,通過對奶牛養殖舍進行分區,能夠有效保證舍內清潔衛生,合理利用空間,牛在進食時,可以對休息區進行清理及消毒,當牛在休息時,能對進食區進行清理和消毒,且通過在支撐板上設置水箱和配料箱,實現奶牛飼養的自動化,減少勞動量,節約管理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例,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