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種植綠化苗木的裝置,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提高綠化苗木成活率的裝置。
背景技術:
綠化苗木在移植種植的過程中需要先起苗,起苗后即將根部蘸上泥土,但是在運輸過程中綠化苗木根部的土壤容易脫落,苗木容易死亡,且在運輸過程中苗木容易失水而導致死亡,使得苗木的成活率不高。
公開號為CN 202396240 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提高綠化苗木成活率的裝置,用于種植綠化苗木。該裝置包括育苗箱、育苗框、防水凸臺,育苗箱上設置有育苗槽,育苗框安裝在育苗槽里,育苗箱的上部設有育苗平臺,防水凸臺安裝在育苗平臺上,采用育苗框使得苗木在移植種植的時候苗木的根系和種植土被育苗框包裹在一起,使得苗木上的種植土不會脫落,保證了苗木根系所需的水分和營養,提高了苗木在移植種植過程中的成活率。
但是,育苗框放在育苗槽內,兩者之間沒有定位,導致種植土在育苗框中容易松散,移植時苗木就不能較好的與種植土包裹在一起,導致成活率降低。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高綠化苗木成活率的裝置,將育苗框固定在育苗槽內,使育苗框保持穩定確保苗木與種植土包裹在一起,進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提高綠化苗木成活率的裝置,包括育苗箱、育苗框,育苗箱上開設有育苗槽,育苗框插入育苗槽內,育苗框與育苗槽之間抵觸有沿育苗槽邊緣圓周方向均勻分布的具有彈性形變能力的擠壓板,育苗框的底部設置有均勻分布的凸塊,育苗槽的底部開設有供凸塊卡入的凹槽,育苗箱的一側下端滑插有開設第一定位卡槽的第一定位桿,育苗箱上滑插有卡入第一定位卡槽的第二定位桿,凸塊開設有供第一定位桿插入的第二定位卡槽。
采用上述方案,在育苗框與育苗槽之間放置擠壓板,可以防止育苗框的側身在育苗槽內晃動,在育苗框的底部開設有均勻分布的凸塊,在育苗槽的底部開設有供育苗框底部凸塊卡入的凹槽,凸塊與凹槽的配合可以將育苗框的底部穩定在育苗槽內,通過將第一定位桿上的楔形塊卡入凸塊內,再把第二定位桿插入第一定位卡槽內,就能讓育苗框在育苗槽中保持穩定,減小育苗框中種植土的松動。
進一步,所述第一定位桿的一端設置有用于卡入第二定位卡槽的楔形塊,楔形塊上表面呈傾斜狀。
采用上述方案,在將楔形塊卡入第二定位卡槽內時,利用楔形塊上表面的傾斜面,便于插入第二定位卡槽內,使得可以較為牢固的穩定育苗框。
進一步,第二定位桿的下端與第一定位卡槽間隙配合。
采用上述方案,當第二定位桿插入第二定位卡槽后,由于第二定位桿的下端與第一定位卡槽間隙配合,可以減小第一定位桿的晃動。
進一步,所述育苗槽為上部截面面積大于下部截面面積的倒置的圓臺狀結構。
采用上述方案,育苗槽的上端開口大于底部閉合處,使得在栽植苗木的過程中能夠很方便的將帶有育苗框的綠化苗木放入育苗槽里。
進一步,擠壓板面向育苗框邊緣的一面與育苗框邊緣貼合,擠壓板面向育苗槽邊緣的一面與育苗槽邊緣貼合。
采用上述方案,擠壓板可以完全與育苗框和育苗槽貼合在一起,能夠防止育苗框晃動,提高育苗框的穩定性。
進一步,所述育苗槽的四周設置有防水凸臺,防水凸臺靠近育苗槽的一邊緣與育苗槽槽口邊緣相重合。
采用上述方案,該防水凸臺可以使在澆水的時候能夠提高水份的利用率,減少水源的流失。
進一步,所述育苗箱的側身上開設有與儲水槽相連通的條形槽。
采用上述方案,育苗箱的側身上開設有與儲水槽相連通的條形槽,一方面方便觀察儲水的狀況,另一方面條形槽的開設可以提高透氣性。
進一步,擠壓板的長度與育苗槽的斜邊長度相同。
采用上述方案,一方面便于將擠壓板從育苗槽與育苗框之間的間隙中取出,另一方面可以較好的在橫向上保持育苗框在育苗槽中的穩定性。
進一步,育苗框的底部設置有第一透氣排水孔,育苗槽的底部開設有與第一透氣排水孔相連通的第二透氣排水孔,且第一透氣排水孔與第二透氣排水孔同心。
采用上述方案,第一透氣排水孔與第二透氣排水孔同心連通,有助于提高綠化苗木和種植土的透氣性和排水性。
進一步,育苗箱的底部開設有儲水槽,儲水槽與第一透氣排水孔和第二透氣排水孔相連通。
采用上述方案,一方面可以增強綠化苗木和種植土的透氣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綠化苗木和種植土的排水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在育苗框和育苗槽的間隙之間設置具有彈性形變能力的擠壓板,可增強育苗框框體的穩定性;利用育苗槽底部分布的凸塊與凹槽的配合,可以對育苗框底部進行定位;利用第一定位桿一端的楔形塊卡入第二定位卡槽,并用第二定位桿卡入第一定位卡槽加以固定,可達到育苗框中的綠化苗木和種植土在運輸或搬運過程中相互包裹,而不會松散的目的。通過在育苗框底部開設第一透氣排水孔,在育苗槽底部開設與第一透氣排水孔同心的第二透氣排水孔,可提高育苗框中綠化苗木和種植土的透氣性和排水性。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中一種提高綠化苗木成活率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一種提高綠化苗木成活率的裝置的俯視圖;
圖3為一種提高綠化苗木成活率的裝置的主視圖;
圖4為圖3中的A-A處的剖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1、育苗箱;2、育苗框;3、育苗槽;4、防水凸臺;5、育苗平臺;6、擠壓板;71、凸塊;72、凹槽;81、第一透氣排水孔;82、第二透氣排水孔;9、儲水槽;10、條形槽;11、第一定位桿;111、第一定位卡槽;112、楔形塊;12、第二定位桿;121、第二定位卡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提高綠化苗木成活率的裝置,參照圖1,包括育苗箱1,育苗箱1呈方體且上面開設有開口為圓狀的育苗槽3,育苗槽3內放置有開口為圓狀的育苗框2,育苗框2與育苗槽3之間的間隙里設置有均勻分布的擠壓板6,擠壓板6具有彈性形變能力,擠壓板6的一面與育苗框2的外邊緣重合,擠壓板6的另一面與育苗槽3的內壁重合,擠壓板6的上表面與育苗框2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內,育苗箱1上表面設有方形育苗平臺5和防水凸臺4,防水凸臺4呈圓周狀且豎向截面呈等腰梯形,防水凸臺4靠近育苗槽3一側的邊緣線與育苗槽3的上部開口邊緣線相互重合,育苗箱1的側身開設有長方形狀的條形槽10,育苗箱1的底部開設有用于提高排水性和保持水份環境的儲水槽9,育苗箱1的一個側面上設置有第一定位桿11,育苗平臺5上靠近第一定位桿11的一側設置有第二定位桿12。
參照圖2,育苗框2呈倒置的圓臺狀結構,其上端開口的截面積大于底部的截面積,所述沿育苗框2與育苗槽3之間的圓周方向均勻分布的擠壓板6有四個,擠壓板6由橡膠制成。
參照圖4,育苗框2的底部中心處開設有第一透氣排水孔81,育苗槽3底部開設有與第一透氣排水孔81同心且孔徑相同的第二透氣排水孔82,育苗框2底部的邊緣上設置有均勻分布的凸塊71,育苗槽3底部開設有與凸塊71相互配合的凹槽72,凸塊71插入凹槽72實現對育苗框2的徑向限位,面向第一定位桿11的凸塊71的側面開設有第二定位卡槽121,第一定位桿11一端設置有上表面傾斜的楔形塊112, 楔形塊112卡入截面為矩形的第二定位卡槽121內,第二定位桿12呈長條狀,其下端卡入第一定位桿11另一端上開設的截面為U形的第一定位卡槽111內,將第一定位桿11在橫向上固定,育苗框2的材質是柳條或者竹條。
工作原理:把種植土放入育苗框2內,將育苗框2底部的凸塊71卡入育苗槽3底部的凹槽72內進行定位,此時第一透氣排水孔81與第二透氣排水孔82同心貫通,然后將擠壓板6均勻的插入育苗框2與育苗槽3之間的間隙內,在豎直方向上提高育苗框2的穩定性,再將綠化苗木種植在育苗框2中進行培養,然后將育苗框2放入到育苗箱1上的育苗槽3內,接著用手將第二定位桿12往上移動,然后再把第一定位桿11往內推,使其卡入凸塊71側面開設的第二定位卡槽121內,然后將第二定位桿12往下卡入第一定位桿11上開設的第一定位卡槽111內,將第一定位桿11在橫向上固定,進而將育苗框2固定在育苗槽3內,然后可以對育苗箱1進行搬運和運輸到需要種植的地方。
起苗的時候,先將第二定位桿12往上移動,使其從第一定位卡槽111內脫離出來,然后往外將第一定位桿11一端的楔形塊112從第二定位卡槽121內脫離出來,再將育苗框2和綠化苗木一起起苗,使得綠化苗木的根系帶有不會松散的種植土,種植土提供綠化苗木水分和營養,進而提高綠化苗木的成活率。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提高綠化苗木成活率的裝置,該裝置可以增強育苗框2中綠化苗木和種植土在育苗槽3中的穩定性以及排水透氣性,種植土將綠化苗木包裹,不會脫落,進而提高綠化苗木的成活率。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