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茶油樹種植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油茶高截換冠組合嫁接方法。
背景技術:
油茶是一種常綠、長壽樹種,一次種植,收獲期長達百年以上,一般栽后8-10年郁閉成林,既能增加油源,又可提高森林覆蓋率,它有美化環境、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調節氣 候的生態功能,同時,它又是一個抗污染能力強的樹種,對二氧化硫抗性強,抗氫和吸氯能力也很強。黨中央、國務院站在保障我國糧油安全、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戰略高度作出重大決策,發展油茶產業,各地廣泛開展油茶良種選育工作。但是,目前良種選育未從根本上得到突破和質的飛躍,并缺乏豐產營林和現有低產林改造的分子策略,缺乏良種、豐產林營造和低產林改造技術油茶品種的科學混合;現有技術中的油茶豐產栽培實用技術未能解決油茶單株授粉坐果率低的問題,且嫁接成率不高,嫁接部位砧木斷面易干枯形成半邊瘋,成活后逐漸死亡的現象;幾種油茶新品種高截換冠嫁接組合,解決油茶單株授粉率低的難題,目前該領域尚屬空白。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的油茶新品種高截換冠嫁接組合技術尚屬空白,解油茶單株授粉率低的難題,提供一種油茶高截換冠組合嫁接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油茶高截換冠組合嫁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生長旺盛,無病蟲害的4個或4個以上的油茶優良品種,分別在母樹樹冠上部外圍,剪取發育健全,芽眼飽滿,無病蟲害,徑粗0.3cm以上已木質化的壯枝作接穗;穗條采集后分品種放入清水中洗凈,甩干水后噴灑消毒液,掛上標簽放入竹籃中并用濕毛巾覆蓋;
2)、選擇地徑5cm以上,4主分枝以上,樹齡不超過30年的砧木,將主分枝在適宜高度鋸斷,保留輔養側枝,疏去其它側枝,清除斷口接位污物,削平斷口,對斷口用殺菌劑消毒殺菌;
3)、將4個或4個以上的不同的優良品種在不同的主分枝上輪配嫁接,所述的輪配嫁接為不同的枝上配嫁接不同的優良品種;嫁接好后用膠布帶把接口包扎好,最后用塑料袋將整個嫁接部位套住,用于保濕,綁扎好,接穗葉片勿接觸塑料袋壁,以防灼傷;
4)、待愈合抽梢至3~5cm時,在傍晚或陰雨天氣除去保濕罩,并噴甲氰菊酯800倍液進行防蟲,每10天噴1次,新梢長至10cm以上時解罩,并砍去營養枝,適時抹去砧木上的萌生枝。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3)中根據砧枝大小按接穗間距2~3cm,在砧木斷面以形成層為切線縱劈,深度視接穗銜接面長短而定,對準形成層將接穗長削面嵌入砧枝切口內下插至露白即可。
進一步的,所述的步驟3)中的優良品種為MY003、MY002、MY067和黔玉1號。
進一步的,所述的步驟2)中春季用上一年的新梢,夏季用當年生春梢作接穗。
進一步的,在直徑3~5cm,密度70~80株/畝,土層深厚,光照充足,雨水充沛的油茶純林地選擇接穗。
進一步的,在每年的1~2月和5-7進行嫁接。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2)中將砧木的主分枝,在離地面100-150cm高度鋸斷。
油茶單品種自交授粉會導致不結果或落果,本發明在一株老油茶上將4個或4個以上的不同的優良品種在不同的主分枝上輪配嫁接,解決了油茶單株授粉坐果率低的問題,提高油茶豐產穩產;通過斷面劈開嫁接愈合面大,嫁接成率高,抽出春梢后很快愈合斷面。接穗間距2-3cm,嫁接部位砧木斷面很快愈合不易干枯形成半邊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
油茶高截換冠組合嫁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直徑3~5cm,密度70~80株/畝,土層深厚,光照充足,雨水充沛的油茶純林地選擇生長旺盛,無病蟲害的優良品種MY003、MY002、MY067和黔玉1號,分別在母樹樹冠上部外圍,剪取發育健全,芽眼飽滿,無病蟲害,徑粗0.3cm以上已木質化的壯枝作接穗;穗條采集后分品種放入清水中洗凈,甩干水后噴灑消毒液,掛上標簽放入竹籃中并用濕毛巾覆蓋;
2)、選擇地徑5cm以上,4主分枝以上,樹齡不超過30年的砧木,將主分枝在適宜高度鋸斷,保留輔養側枝,疏去其它側枝,清除斷口接位污物,削平斷口,對斷口用殺菌劑消毒殺菌;
3)、將4個不同的優良品種在不同的主分枝上輪配嫁接,輪配嫁接為不同的枝上配嫁接不同的優良品種;根據砧枝大小按接穗間距2~3cm,在砧木斷面以形成層為切線縱劈,深度視接穗銜接面長短而定,對準形成層將接穗長削面嵌入砧枝切口內下插至露白即可;嫁接好后用膠布帶把接口包扎好,最后用塑料袋將整個嫁接部位套住,用于保濕,綁扎好,接穗葉片勿接觸塑料袋壁,以防灼傷;
4)、待愈合抽梢至3~5cm時,在傍晚或陰雨天氣除去保濕罩,并噴甲氰菊酯800倍液進行防蟲,每10天噴1次,新梢長至10cm以上時解罩,并砍去營養枝,適時抹去砧木上的萌生枝。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