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林木種苗繁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刀割處理促進紅豆樹種子發芽的方法。
背景技術:
紅豆樹(Ormosia hosiei)為豆科蝶形花亞科紅豆樹屬植物,又名何氏紅豆、鄂西紅豆、江陰紅豆,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紅豆樹是紅豆樹屬中分布緯度最北的種,較為耐寒,種植區域可達蘇南地區。該樹種木材堅硬細致,紋理美麗,有光澤,心材耐腐,為優良的木雕及高級家具用材;根、莖、葉、種子均可入藥,主治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炎等;樹姿優雅,樹冠濃陰覆地,可作為很好的園林綠化樹種;種子鮮紅亮麗,自古以來就作為情愛相思的象征之物。優良的樹種資源破壞嚴重,且自然更新繁殖不易,因此,開展繁殖技術研究成為紅豆樹資源保護、開發和利用的當務之急!
紅豆樹以種子繁殖為主,但種子由于存在物理休眠原因,直接播種,種子發芽率極低且發芽整齊度較差;采用常規層積催芽處理,需要3~4個月時間且催芽效果不佳,漫長的催芽過程中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極為苛刻,操作不當往往損失大量種子而導致催芽失敗。目前,國內外尚無對紅豆樹種子快速催芽且效果極佳的方法報道。種子催芽問題成為抑制紅豆樹種苗擴繁的瓶頸性問題,嚴重影響苗木繁殖。
近年來,南京林業大學對紅豆樹種子休眠機理、催芽方法、容器育苗等內容進行系統性研究,重點開展種子催芽技術開發,先后進行了多批次種子催芽實驗。持續的科研攻關證實紅豆樹種子催芽極為困難,獲得優質苗木并實現種苗產業化較為困難。
經過多次嘗試,并逐漸改進實驗方法,紅豆樹種子催芽技術取得突破,并獲得成功。刀割處理促進紅豆樹種子發芽的方法,對刀割處理用刀、刀割處理部位、浸種溫度和時間、種子發芽等條件進行了嚴格的控制,通過刀割處理、溫水浸種、溫箱發芽、芽苗移栽等步驟來實現,由于加強了對紅豆樹種子解除休眠和萌發過程中關鍵環節的控制,刀割處理破除了種皮導致的物理休眠,促使種子可以迅速解除休眠而萌發,縮短了種子催芽處理時間,簡化了種子催芽處理步驟,優化了種子發芽環境,保證種子可以快速、整齊萌發,為實現紅豆樹苗木培育產業化發展奠定了較好的技術基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刀割處理促進紅豆樹種子發芽的方法,對種子刀割處理用刀、刀割處理部位、浸種溫度和時間、種子發芽等條件進行了嚴格的控制,取得了極佳的效果。
本發明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刀割處理促進紅豆樹種子發芽的方法,具體步驟包括:
(1)刀割處理:選取飽滿紅豆樹種子,使用鋒利的醫用手術刀割傷種皮,手術刀使用70%酒精消毒;刀割部位為種子背臍側,刀割長度0.3~0.5mm,深度應略微超過種皮厚度,但應盡可能降低對種子子葉的傷害。
(2)溫水浸種:將刀割處理后的種子置于口徑30~40cm、高15~20cm不銹鋼盆中,放入種子量不要超過盆子體積的1/3;使用始溫45~50℃溫水浸泡種子,溫水使用去離子水燒制;不銹鋼盆中倒入足量溫水,可將種子全部浸沒,倒入溫水后不時使用玻璃棒攪拌,浸種環境溫度20~25℃;浸種24h后,挑選出吸脹的種子,不吸脹的種子再次使用始溫45~50℃溫水浸泡,本操作重復2次;已吸脹的種子使用室溫去離子水繼續浸種24h。
(3)溫箱發芽:以粗河沙為發芽基質,河沙使用前以130℃高溫消毒4h;使用小型帶蓋、頂部或側壁可透氣、塑料或玻璃容器為發芽盒,容器深度15~20cm;粗河沙加入去離子水,以手握成團、松手即散為宜,發芽盒底部加入5cm厚濕沙,吸脹種子擺放于濕沙之上,種子間距離為種子長度的1/2;擺放完畢,種子上部加蓋濕沙,厚約1cm;發芽盒蓋上盒蓋,置于30~35℃恒溫溫箱中;發芽過程中,每隔24h將發芽盒拿出,將盒蓋打開透氣2~3min。
(4)芽苗移栽:當溫箱中種子萌發,子葉全部展開,發出第一片幼嫩真葉時進行移栽;移栽容器規格不低于孔深11cm、上口徑6cm×6cm、下口徑2cm×2cm;移栽基質以黃心土∶草炭∶珍珠巖按體積比2∶2∶1充分混合,混合過程中使用50%多菌靈可溶性粉劑800倍液噴灑消毒,晾曬7天后使用;移栽時將芽苗輕輕取出,使用70%醫用酒精消毒后的醫用手術刀切斷芽苗胚根,保留長度為胚根的1/2至2/3;將切根后的芽苗輕輕移栽入基質中,移栽完畢使用灑水壺充分淋濕基質;容器置于15~20℃溫室中,使用噴霧系統或灑水壺適時噴淋,保持基質濕潤;每隔7天,使用50%多菌靈可溶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灑基質和芽苗進行消毒。
以此處理方法,種子催芽及萌發時間為7~10天,有生活力種子發芽率可達85%,移栽成苗率超過80%。
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優點在于:
(1)采用鋒利的醫用手術刀可以較好的割傷紅豆樹種子種皮,打破種皮透性和機械障礙而引起的種子休眠,刀割處理過程中多次對手術刀進行消毒減少污染。
(2)刀割處理部位為種子背臍處,避免刀割劃傷種胚而損失種子,割傷長度和深度的控制既可以有效達到破除種皮物理休眠因素又可以有效降低對種子內部的傷害。
(3)種子采用溫箱發芽,發芽溫度提高至30~35℃,可以促使種子快速萌發,大大縮短發芽時間,提高種子發芽整齊度。
(4)溫箱發芽的種子進行芽苗移栽且移栽過程中進行切根處理,提高了種子催芽效率,保證了移栽成苗,有利于培育優質壯苗。
具體實施方式
現采用如下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說明,但發明所涉及的范圍并不僅僅限于以下實施例。
實施例1
一種刀割處理促進紅豆樹種子發芽的方法,具體步驟包括:
1、刀割處理種子
選取飽滿種子,使用鋒利的醫用手術刀割傷種皮,手術刀使用70%酒精消毒。刀割部位為種子背臍側,刀割長度0.4±0.1mm,深度應略微超過種皮厚度。
2、溫水浸種
將刀割后的種子置于口徑30cm、高15cm不銹鋼盆中,放入盆子1/3體積的種子;使用始溫45℃溫水浸種,溫水由去離子水燒制;不銹鋼盆中倒入溫水,將種子全部浸沒,不時攪拌,浸種環境溫度25℃;浸種24h后,挑選出吸脹的種子,不吸脹的種子再次使用始溫45℃溫水浸種,此操作重復2次;已吸脹的種子使用室溫去離子水繼續浸種24h。
3、溫箱發芽
發芽基質:以粗河沙為發芽基質,河沙使用前以130℃高溫消毒4h。
發芽盒:使用帶蓋且頂蓋留有透氣孔的塑料容器為發芽盒,容器深度15cm。
基質含水量:粗河沙加入去離子水,以手握成團、松手即散為宜。
種子制床發芽:發芽盒底部加入5cm厚濕沙,吸脹種子擺放于濕沙之上,種子間距離為種子長度的1/2,擺完種子后加厚約1cm的濕沙,蓋上發芽盒蓋。
發芽環境條件:在35℃恒溫溫箱中發芽,每隔24h將發芽盒取出,將盒蓋打開透氣3min。
4、芽苗移栽
移栽時間:溫箱中催芽的種子萌發后,子葉全部展開,發出第一片幼嫩真葉時進行移栽。
移栽容器:32孔林木育種穴盤,孔深11cm、上口徑6cm×6cm、下口徑2cm×2cm。
移栽基質:黃心土∶草炭∶珍珠巖按體積比2∶2∶1充分混合,混合過程中使用50%多菌靈可溶性粉劑800倍液噴灑消毒,晾曬7天后使用。
移栽切根:將芽苗輕輕取出,使用70%醫用酒精消毒后的醫用手術刀切掉芽苗一半胚根,將切根后的芽苗移栽入穴盤基質中,移栽完畢使用灑水壺充分淋濕基質。
育苗環境:穴盤擺放于20℃溫室中,使用灑水壺適時噴淋,保持基質濕潤。
病害預防:芽苗移栽后,使用50%多菌靈可溶性粉劑800倍液噴灑基質和芽苗,以后每隔7天噴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