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夜蛾性誘劑,具體涉及一種苜蓿夜蛾性誘劑。
背景技術:
苜蓿夜蛾heliothisviriplaca(hüfnagel),別名大豆葉夜蛾,為鱗翅目夜蛾科。分布于江蘇、湖北、云南、黑龍江、四川、西藏、新疆、內蒙古等以及日本、印度、歐洲等地。
我國主要為害區域是偏北方的栽培苜蓿、大豆和棉花地區,同時為害豌豆、向日葵、麻類、甜菜、棉、煙草、馬鈴薯及綠肥作物,食性很雜。
1-2齡幼蟲多在葉面取食葉肉,2齡以后常從葉片邊緣向內蠶食,形成不規則的缺初齡幼蟲將葉片卷起,潛伏其中食害。長大后沿主脈暴食葉肉,形成缺刻和孔洞,造成農作物減產減收。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氣溫增加,苜蓿夜蛾的種群密度上升,對作物的危害會加劇,從而可能由次要害蟲上升為主要害蟲。因此,對苜蓿夜蛾的田間發生和種群密度必須有監測,對其未來的種群大發生要有合適的防治手段,而性誘劑是完成這項任務的最合適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苜蓿夜蛾性誘劑。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苜蓿夜蛾性誘劑,所含成分為順7-十六碳烯醛、和/或順9-十六碳烯醛、和/或順11-十六碳烯醛。
優選的,所述的苜蓿夜蛾性誘劑,所含成分組成及重量份為:順7-十六碳烯醛:順9-十六碳烯醛:順11-十六碳烯醛為2-5:1-4:1-4。
所述的苜蓿夜蛾性誘劑,加入溶劑石油醚,制成可使用的劑型,載體為天然橡膠。
所述的苜蓿夜蛾性誘劑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誘捕苜蓿夜蛾雄蛾,在苜蓿田、或大豆田,或棉花田,或煙草田使用。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性信息素防治是對環境無污染的生物防治技術之一,其在田間的使用量很小,一般使用量為毫克級,不會對田間作物生態系統構成影響。
2、性信息素具有高度的專一性,其所制成的性誘劑對害蟲的監測非常敏感而高效,其防治的靶標害蟲是專一的,不會影響到其它昆蟲種群,特別是天敵類群。
3、本發明的苜蓿夜蛾性誘劑防治效果顯著,由于性信息素的高度敏感,所以在苜蓿夜蛾種群剛發生時,性誘劑就能誘捕到。在發生初期大量誘捕苜蓿夜蛾能非常有效地降低種群密度,有利于后來的種群控制。
附圖說明:
圖1:粗提液的tic圖;
圖2:暗室風洞試驗測試結果;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發明范圍。實施例1:苜蓿夜蛾性信息素鑒定
苜蓿夜蛾幼蟲采自東北農業大學試驗基地的,在實驗室人工飼養至化蛹,飼料為大豆和苜蓿葉片,飼養條件位:光周期為16l:8d,溫度為26±1℃,相對濕度為70%±10%。
羽化后雌性成蛾以10%葡萄糖水作為補充營養,3天后未交配的正常型雌成蛾用于實驗,經過解剖觀察,此時苜蓿夜蛾雌蛾卵巢出現成熟的卵,雌蟲性腺已成熟。
用手指輕輕擠壓雌蛾腹部使產卵器外伸,用眼科剪刀剪下性信息素腺體,置于濾紙上除去體液,然后將性信息素腺體放入2毫升容量瓶,加入200微升的色譜級正己烷,室溫下浸提1小時后剔除腺體,經過微氮氣流的濃縮至50微升粗提液。
氣質聯用儀采用安捷倫gc6890-ms5975并配有db-5毛細管柱(0.25mm×30m×50um)。程序升溫50℃停留2分鐘,然后每分鐘升溫5℃至200℃,之后每分鐘升溫10℃至230℃,然后維持5分鐘。離子源溫度為230℃,載氣為氦氣。
粗提液的tic圖見圖1。
經過與標準樣品比對,苜蓿夜蛾性信息素主要成分為順7-十六碳烯醛、順9-十六碳烯醛和順11-十六碳烯醛。
實施例2:暗室風洞試驗
上述三個化合物作為引誘源,用石蠟油配成0.01%的溶液。在暗室內的風洞中進行,風洞長2米,寬1米,高1米。室內空氣經預濾器初濾后由小型離心風機壓入靜壓箱,再經高效過濾器過濾后進入風洞,進入風洞的氣流速度為0.3米/秒,風洞下端裝有排風扇將帶有化合物的氣流排到室外,風洞內調為弱白光,溫度為26±11℃,相對濕度為80-90%。待試雄蛾置于直徑5厘米,高5厘米的圓柱形不銹鋼紗籠內,進入暗期2小時后移入暗室適應30分鐘以上。每只雄蛾只使用一次。含化合物的誘芯懸掛在上風口,下風口放置一個高40厘米的置物架,上面放置紗籠,打開紗籠后可觀察雄蛾的飛行行為,觀察時間為5分鐘,然后去除雄蛾測試下一只。每個化合物測試30只雄蛾。判斷雄蛾對化合物的標準是:a.雄蛾觸角豎起、擺動,振翅,前足不斷地梳理觸角,爬行;b.起飛,雄蛾逆風飛向上風方向;
c.雄蛾落在誘芯上;d.雄蛾展翅、抬起腹部,撒開味刷,試圖交尾。
測試結果見圖2。
順7-十六碳烯醛、順9-十六碳烯醛和順11-十六碳烯醛單個成分都能引起苜蓿夜蛾雄蛾的行為反應,包括興奮、起飛甚至定向飛行等,但只有個別的能到達引誘源附近,沒有雄蛾產生預交尾行為。雄蛾對雙成分的響應明顯強烈,全部測試雄蛾都興奮并起飛,幾乎近半數的雄蛾都能到達引誘源附近,且有個別的雄蛾有預交尾行為。三組分的效果更明顯,與活體雌蛾的引誘效果類似,但發生預交尾的比例低一些。
實施例3:田間誘蛾試驗結果
苜蓿夜蛾性誘劑成分組成分別為:1)順7-十六碳烯醛;2)順7-十六碳烯醛+順9-十六碳烯醛(配比為4:3);3)順7-十六碳烯醛+順11-十六碳烯醛(配比為4:3);4)順7-十六碳烯醛+順9-十六碳烯醛+順11-十六碳烯醛(配比為4:3:3)。所有使用溶劑為石油醚,載體為天然橡膠片,誘捕器為水盆誘捕器。2014年7月底至8月初在東北地區的苜蓿地中進行,結果如表1。
表12014年7-8月苜蓿夜蛾性誘劑田間誘捕雄蛾(東北地區,苜蓿地)
實施例4:劑量和有效期試驗
苜蓿夜蛾性誘劑成分組成為順7-十六碳烯醛+順9-十六碳烯醛+順11-十六碳烯醛(配比為4:3:3),所有使用溶劑為石油醚,載體為天然橡膠片,誘捕器為水盆誘捕器。劑量分別為0.5、1、2、5毫克,2015年7-8月在田間連續使用5周,結果如表2。
表22015年7-8月苜蓿夜蛾性誘劑田間誘捕雄蛾(東北地區,苜蓿地)
實施例5:一種苜蓿夜蛾性誘劑:
所含成分組成及重量份為:順7-十六碳烯醛:順9-十六碳烯醛:順11-十六碳烯醛為2-5:1-4:1-4。加入溶劑石油醚,制成可使用的劑型,載體為天然橡膠。用于誘捕苜蓿夜蛾雄蛾,在苜蓿田、或大豆田,或棉花田,或煙草田使用。
實施例6:一種苜蓿夜蛾性誘劑:
所含成分為:順7-十六碳烯醛,加入溶劑石油醚,制成可使用的劑型,載體為天然橡膠,用于誘捕苜蓿夜蛾雄蛾,在苜蓿田、或大豆田,或棉花田,或煙草田使用。
實施例7:一種苜蓿夜蛾性誘劑:
所含成分為:順9-十六碳烯醛,加入溶劑石油醚,制成可使用的劑型,載體為天然橡膠,用于誘捕苜蓿夜蛾雄蛾,在苜蓿田、或大豆田,或棉花田,或煙草田使用。
實施例8:一種苜蓿夜蛾性誘劑:
所含成分為:順11-十六碳烯醛,加入溶劑石油醚,制成可使用的劑型,載體為天然橡膠,用于誘捕苜蓿夜蛾雄蛾,在苜蓿田、或大豆田,或棉花田,或煙草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