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網箱浮管框架建造方法,屬于網箱養殖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近年來,我國網箱養殖產業發展迅速,取得斐然成績的同時暴露了諸多新問題,以網箱建造環節為例,傳統的建造方式方法已經與高速發展的產業需求極端不匹配,主要表現在:
1.建造場地方面:以臨選沙灘、租用場地為主,或臨時開辟場地,選擇的隨意性大,基本不具備施工所需的水平度或平整度,致使網箱焊接過程中部分對接管不同軸(不直)而帶來質量隱患;同時也由此產生網箱建造過程中大量的人力搬、扛、抬、拉、墊等工作,勞動強度大,效率低。部分場地無水無電,遠離生活區,需要協調水電問題,自帶或租用發電設備,油水自備,因此而開展的施工及施工人員的生活保障力度遠遠不夠;離海邊附近的場地往往是蚊蟲滋生、毒蟻鼠蛇橫行之所,給作業者帶來極大困擾與安全威脅。
2.建造工具工藝現狀:一方面,由于需要匹配建造場地的隨意性,所以熱熔焊機都是設計成分體式的機架、卡瓦、銑刀、熱板、液壓控制主機,以便于運輸。從一個網箱施工工藝整體觀察,建造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將設備從一個焊縫處搬運至下一焊縫處;對每一個焊縫焊接工藝剖析,需將機架抬到較為平整憑感覺加目測的位置,將對接焊的兩根管抬到機架上,上好4片卡瓦,然后用8顆螺栓進行緊固,為了使得兩管充分對接,需要不斷調整8顆螺栓的松緊程度來調整卡瓦前后的位置與松緊程度,同時還需要對兩管的遠端進行前后高低的調整主要是人力的抬、墊、塞等動作完成;然后人力抬上銑刀約20公斤且不便于抓握,銑完后需要拆除銑刀再次合攏并調整8顆緊固螺栓確保對接合格,人力抬上加熱板幾百度高溫,待翻邊吸熱后,再次人力撤離加熱板,利用機架合攏、液壓泵保壓至焊縫冷卻平均15分鐘左右。然后松開8顆螺栓拆除卡瓦,拆除液壓管,人力抬高焊縫處的管材,拔出機架后連同主機、銑刀、熱板與卡瓦抬至下一焊縫處進行下一個焊縫的施焊環節,下一焊縫處所需的管材亦需要人力搬運。另一方面,當管材全部焊接完成后,需要進行彎管首尾對接焊,彎管是體現人多力量大的時候,都是利用滑輪組喊口號人力拉繩子,使得管的遠端逐漸彎曲至所需的位置,然后用繩子捆好,再用同樣的方法將管的另外一端拉至焊接位置。整個過程技術性并不高,但是由于建造工具的零散、簡陋與銜接性不高,亦無其他輔助機械的參與,八成工作都靠人力完成,因此仍舊是較為低端粗放式的施工,質量不高且效率低下。
3.網箱下水方面:由于場地的限制,所選擇的場地即便最大程度靠近海邊,但建成的網箱下水亦很困難,不論是外聘輔助機械設備叉車、裝載機、挖機、吊車等非專用機器設備還是純人力,基本都是生拉硬拽下水方式,過程中曾屢次出現浮管過載斷裂的事故;同時場地的隨意選擇,夾雜大、鋒利的石塊或其他尖銳雜物難以避免,網箱被拉、拽下水過程中,其表面劃傷的事故頻繁發生;下水往往需要等待漲潮高水位,時間成本高,給組織下次施工帶來障礙。同時由于場地的地緣因素,若要外聘輔助機械設備,往往都需要支付高昂的費用,因此資金成本、時間成本和質量成本都是十分高昂,代價很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網箱浮管框架建造方法。
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網箱浮管框架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網箱浮管框架建造方法基于網箱浮管框架建造裝置實施;
所述的網箱浮管框架建造裝置設有位置相對固定的熱熔焊機、卷揚機、四個導向滾輪、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所述卷揚機和其中三個所述導向滾輪位于一個四邊形區域的四個角部上,該三個導向滾輪按逆時針方向依次記為第一導向滾輪、第二導向滾輪和第三導向滾輪,其余一個所述導向滾輪記為第四導向滾輪;所述熱熔焊機和兩根限位柱均位于所述四邊形區域內,且該三者的位置使得:中部固定在所述熱熔焊機的卡瓦中的直線型浮管的一端能夠在緊貼所述第一限位柱的同時從所述卷揚機與第三導向滾輪之間的空隙穿出至所述四邊形區域外、另一端能夠在緊貼所述第二限位柱的同時從所述第一導向滾輪與第二導向滾輪之間的空隙穿出至所述四邊形區域外,并且,所述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第二導向滾輪和第三導向滾輪均位于所述直線型浮管的同一側;所述第四導向滾輪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柱所在位置;
所述的網箱浮管框架建造方法包括:
步驟一、將適配待建造網箱浮管框架周長的建造用直線型浮管的內側端部固定在所述熱熔焊機的卡瓦中、外側端部從所述卷揚機與第三導向滾輪之間的空隙穿出至所述四邊形區域外;
步驟二、將第一鋼絲繩的一端連接所述卷揚機、另一端從所述四邊形區域的外側依次繞過所述第一導向滾輪、第二導向滾輪和第三導向滾輪后連接到所述建造用直線型浮管的外側端部;
步驟三、用所述卷揚機將所述第一鋼絲繩收卷起來,所述建造用直線型浮管受所述第一鋼絲繩的拉力作用,使得:在所述第一鋼絲繩的收卷過程中,所述建造用直線型浮管以所述第一限位柱為支點逐漸彎曲,所述第一鋼絲繩依次脫離所述第三導向滾輪和第二導向滾輪;
步驟四、在所述建造用直線型浮管彎曲至所述建造用直線型浮管與所述第四導向滾輪的連線穿過所述第一導向滾輪與第二限位柱之間的空隙的狀態時,首先,停止所述卷揚機對所述第一鋼絲繩的收卷,其次,將第二鋼絲繩的一端連接所述卷揚機、另一端繞過所述第四導向滾輪后連接到所述建造用直線型浮管的外側端部,然后,斷開所述第一鋼絲繩與所述建造用直線型浮管的外側端部的連接,最后,用所述卷揚機將所述第二鋼絲繩收卷起來,所述建造用直線型浮管受所述第二鋼絲繩的拉力作用,使得:在所述第二鋼絲繩的收卷過程中,所述建造用直線型浮管繼續以所述第一限位柱為支點逐漸彎曲,直至所述建造用直線型浮管接觸到所述第二限位柱時,所述建造用直線型浮管的外側端部沿從所述第二限位柱至所述第一限位柱的方向伸入所述熱熔焊機的卡瓦中;
步驟五、在所述建造用直線型浮管的外側端部伸入所述熱熔焊機的卡瓦至其外側端部的端口與其內側端部的端口對接時,停止所述卷揚機對所述第二鋼絲繩的收卷,并在用所述熱熔焊機的卡瓦固定所述建造用直線型浮管的外側端部后,斷開所述第二鋼絲繩與所述建造用直線型浮管的外側端部的連接,再用所述熱熔焊機對所述建造用直線型浮管的外側端部端口與內側端部端口進行對焊;
步驟六、在所述建造用直線型浮管的外側端部端口與內側端部端口完成對焊后,松開所述熱熔焊機的卡瓦對所述建造用直線型浮管的外側端部和內側端部的固定,使得所述完成對焊后的建造用直線型浮管在自身彈力的作用下成為相應的網箱浮管框架。
為了最大限度縮小網箱浮管框架建造裝置所需占用的場地面積以及建造用直線型浮管彎曲時所需占用的場地面積,作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所述四邊形區域為矩形區域,中部固定在所述熱熔焊機的卡瓦中的直線型浮管垂直于所述卷揚機與第三導向滾輪的連線。
為了確保步驟四中建造用直線型浮管的外側端部能夠沿從所述第二限位柱至所述第一限位柱的方向伸入所述熱熔焊機的卡瓦中,減小建造用直線型浮管自身彈力對該過程的影響,以實現建造用直線型浮管的兩個端口的對接,作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的網箱浮管框架建造裝置還設有第三限位柱和第四限位柱;所述第三限位柱和第四限位柱均與所述第一限位柱的位置相對固定且均位于所述四邊形區域之內,且所述第三限位柱靠近所述第三導向滾輪設置、第四限位柱靠近所述第二導向滾輪設置;
所述步驟四中,用所述卷揚機將所述第二鋼絲繩收卷起來之前,先用繩索將所述第三限位柱和第四限位柱與所述建造用直線型浮管最靠近它們的部位綁系在一起。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的網箱浮管框架建造方法還基于漂浮于水面上的平臺實施,所述網箱浮管框架建造裝置安裝在所述平臺上;
所述的網箱浮管框架建造方法還包括:
步驟七、將所述網箱浮管框架從所述平臺上移到所述平臺所漂浮的水面上,以實現所述網箱浮管框架的下水。
為了便于工作人員在平臺上完成第一鋼絲繩和第二鋼絲繩與建造用直線型浮管的外側端部的拆裝,避免須要到平臺之外去進行該拆裝的情況,作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所述步驟四的啟動條件,既包括所述建造用直線型浮管彎曲至所述建造用直線型浮管與所述第四導向滾輪的連線穿過所述第一導向滾輪與第二限位柱之間的空隙的狀態,還包括所述建造用直線型浮管彎曲至所述建造用直線型浮管的外側端部最靠近所述第一導向滾輪的狀態。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所述步驟一中,所述建造用直線型浮管由多節長度相等的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依次焊接而成,任意相鄰兩節所述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的焊接方式為:首先,將前一節所述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的內側端部和后一節所述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的外側端部均固定在所述熱熔焊機的卡瓦中,且前一節所述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的內側端部管口與后一節所述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的外側端部管口對接,然后,用所述熱熔焊機對前一節所述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的內側端部管口與后一節所述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的外側端部管口進行對焊,最后,移動完成對焊的多節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使得所述后一節的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的內側端部固定在所述熱熔焊機的卡瓦中;也即:第一節所述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的外側端部即為所述建造用直線型浮管的外側端部,最后一節所述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的內側端部即為所述建造用直線型浮管的內側端部。
為了便于建造用直線型浮管的焊接施工,作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的網箱浮管框架建造裝置還設有多根滾軸,每一根所述滾軸的軸線均垂直于所述步驟一中所述完成對焊的多節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的移動方向,各根所述滾軸沿所述完成對焊的多節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的移動方向均勻間隔布置;所述步驟一中,被移動至所述熱熔焊機之外的完成對焊的多節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坐落在各根所述滾軸上。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的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為hdpe管材。
為了便于在海上進行網箱浮管框架的建造,并確保第二鋼絲繩不受料場的干涉,作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所述平臺位于所述卷揚機和第一導向滾輪之間的連線與所述熱熔焊機之間的區域為用于堆放待用的所述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的料場;所述的網箱浮管框架建造裝置還設有與所述卷揚機位置相對固定的第五導向滾輪,所述第五導向滾輪與所述卷揚機位于所述中部固定在所述熱熔焊機的卡瓦中的直線型浮管的同一側,且所述第五導向滾輪位于所述卷揚機與所述第三導向滾輪的連線上;
所述步驟四中,所述第二鋼絲繩的一端連接所述卷揚機、另一端先繞過所述第五導向滾輪、再繞過所述第四導向滾輪后連接到所述建造用直線型浮管的外側端部。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的網箱浮管框架建造裝置還設有與所述卷揚機位置相對固定的吊機;所述吊機靠近所述第五導向滾輪設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參見圖1至圖8,本發明基于網箱浮管框架建造裝置,通過卷揚機按次序收卷第一鋼絲繩和第二鋼絲繩并用熱熔焊機完成對焊,即可實現網箱浮管框架的建造,因此,本發明大大提升了建造網箱浮管框架的自動化程度、降低了建造網箱浮管框架所需的人力資源(僅在熱熔焊機的卡瓦固定和松開建造用直線型浮管以及第一鋼絲繩和第二鋼絲繩的連接與斷開需要采用人工操作),并確保了網箱浮管框架的建造質量;
并且,由于第一限位柱41和第二限位柱42的布置方位,使得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能夠以第一限位柱41為支點進行彎曲,減小了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在彎曲時對熱熔焊機1產生的作用力,避免熱熔焊機1受力損壞,并且,使得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的外側端部能夠在第二限位柱42的限制下沿從第二限位柱42至第一限位柱41的方向伸入熱熔焊機1的卡瓦中,確保了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的外側端部端口與內側端部端口能夠順利對接;
而且,由于步驟四在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彎曲至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與第四導向滾輪34的連線l穿過第一導向滾輪31與第二限位柱42之間的空隙的狀態下實施,即在第一鋼絲繩61脫離第一導向滾輪31之前實施,所以,能夠確保本發明的網箱浮管框架建造方法在實施過程中的安全性,避免以下情況的發生:“第一鋼絲繩61避免脫離第一導向滾輪31后,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的外側端部獲得了在第一鋼絲繩61的限制下而繞卷揚機2轉動的自由度,而在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自身彈力的作用下,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的外側端部必然得要繞卷揚機2逆時針轉動較大的幅度才能使得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達到新的平衡狀態,第一鋼絲繩61在此過程中也將被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帶動而作出較大幅度的擺動,從而,使得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的彎曲過程存在安全隱患且容易在答復擺動下損壞”。
第二,本發明基于漂浮于水面上的平臺實施,使得建造網箱浮管框架的所有工序均能夠在該平臺上完成,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尋找適合建造網箱浮管框架的場地困難的問題,并且,建造完成的網箱浮管框架能夠方便從平臺上直接移到所述平臺所漂浮的水面上,實現所述網箱浮管框架的下水。
第三,本發明將熱熔焊機設置為固定式,通過移動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即可完成建造用直線型浮管的焊接,能夠進一步縮小網箱浮管框架建造裝置所需占用的場地面積,并進一步降低了建造網箱浮管框架所需的人力資源;并且,熱熔焊機的固定式設置,能夠方便的為其設置遮風擋雨的設施,使得熱熔焊機在熔接過程中免受風雨的影響。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網箱浮管框架建造方法的示意圖之一;
圖2為本發明的網箱浮管框架建造方法的示意圖之二;
圖3為本發明的網箱浮管框架建造方法的示意圖之三;
圖4為本發明的網箱浮管框架建造方法的示意圖之四;
圖5為本發明的網箱浮管框架建造方法的示意圖之五;
圖6為本發明的網箱浮管框架建造方法的示意圖之六;
圖7為本發明的網箱浮管框架建造方法的示意圖之七;
圖8為本發明的網箱浮管框架建造方法的示意圖之八;
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網箱浮管框架建造方法的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實施例二的網箱浮管框架建造方法的示意圖之一;
圖11為本發明實施例二的網箱浮管框架建造方法的示意圖之二;
圖12為本發明實施例二的網箱浮管框架建造方法的示意圖之三;
圖13為本發明實施例三的網箱浮管框架建造方法的示意圖,圖中,51、52、53、54依次表示第一節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第二節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第三節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和第四節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
圖14為本發明實施例四的網箱浮管框架建造方法的示意圖之一;
圖15為本發明實施例四的網箱浮管框架建造方法的示意圖之二;
圖16為本發明實施例五的網箱浮管框架建造方法的示意圖之一;
圖17為本發明實施例六的網箱浮管框架建造方法的示意圖之二。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8所示,本發明公開的是一種網箱浮管框架建造方法,其發明構思為:該網箱浮管框架建造方法基于網箱浮管框架建造裝置實施。
上述網箱浮管框架建造裝置設有位置相對固定的熱熔焊機1、卷揚機2、四個導向滾輪、第一限位柱41和第二限位柱42;卷揚機2和其中三個導向滾輪位于一個四邊形區域的四個角部上,該三個導向滾輪按逆時針方向依次記為第一導向滾輪31、第二導向滾輪32和第三導向滾輪33,其余一個導向滾輪記為第四導向滾輪34;熱熔焊機1和兩根限位柱均位于四邊形區域內,且該三者的位置使得:中部固定在熱熔焊機1的卡瓦中的直線型浮管的一端能夠在緊貼第一限位柱41的同時從卷揚機2與第三導向滾輪33之間的空隙穿出至四邊形區域外、另一端能夠在緊貼第二限位柱42的同時從第一導向滾輪31與第二導向滾輪32之間的空隙穿出至四邊形區域外,并且,第一限位柱41、第二限位柱42、第二導向滾輪32和第三導向滾輪33均位于直線型浮管的同一側;第四導向滾輪34位于第一限位柱41所在位置。
本發明的網箱浮管框架建造方法包括:
步驟一、將適配待建造網箱浮管框架周長的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的內側端部固定在熱熔焊機1的卡瓦中、外側端部從卷揚機2與第三導向滾輪33之間的空隙穿出至四邊形區域外;
步驟二、將第一鋼絲繩61的一端連接卷揚機2、另一端從四邊形區域的外側依次繞過第一導向滾輪31、第二導向滾輪32和第三導向滾輪33后連接到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的外側端部(參見圖1);
步驟三、用卷揚機2將第一鋼絲繩61收卷起來,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受第一鋼絲繩61的拉力作用,使得:在第一鋼絲繩61的收卷過程中,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以第一限位柱41為支點逐漸彎曲,第一鋼絲繩61依次脫離第三導向滾輪33(參見圖2和圖3)和第二導向滾輪32(參見圖4);
步驟四、在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彎曲至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與第四導向滾輪34的連線l穿過第一導向滾輪31與第二限位柱42之間的空隙的狀態時(參見圖5),首先,停止卷揚機2對第一鋼絲繩61的收卷,其次,將第二鋼絲繩62的一端連接卷揚機2、另一端繞過第四導向滾輪34后連接到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的外側端部(參見圖6),然后,斷開第一鋼絲繩61與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的外側端部的連接,最后,用卷揚機2將第二鋼絲繩62收卷起來,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受第二鋼絲繩62的拉力作用,使得:在第二鋼絲繩62的收卷過程中,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繼續以第一限位柱41為支點逐漸彎曲,直至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接觸到第二限位柱42時,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的外側端部沿從第二限位柱42至第一限位柱41的方向伸入熱熔焊機1的卡瓦中(參見圖7);
步驟五、參見圖7,在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的外側端部伸入熱熔焊機1的卡瓦至其外側端部的端口與其內側端部的端口對接時,停止卷揚機2對第二鋼絲繩62的收卷,并在用熱熔焊機1的卡瓦固定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的外側端部后,斷開第二鋼絲繩62與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的外側端部的連接,再用熱熔焊機1對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的外側端部端口與內側端部端口進行對焊;
步驟六、參見圖8,在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的外側端部端口與內側端部端口完成對焊后,松開熱熔焊機1的卡瓦對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的外側端部和內側端部的固定,使得完成對焊后的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在自身彈力的作用下成為相應的網箱浮管框架5’。
參見圖1,為了最大限度縮小網箱浮管框架建造裝置所需占用的場地面積以及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彎曲時所需占用的場地面積,上述四邊形區域優選為矩形區域,中部固定在熱熔焊機1的卡瓦中的直線型浮管垂直于卷揚機2與第三導向滾輪33的連線。
在上述發明構思的基礎上,本發明還可采用以下優選的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如圖9所示,本發明實施例一基于上述發明構思,采用了以下優選方案:
為了確保步驟四中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的外側端部能夠沿從第二限位柱42至第一限位柱41的方向伸入熱熔焊機1的卡瓦中,減小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自身彈力對該過程的影響,以實現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的兩個端口的對接,上述網箱浮管框架建造裝置還設有第三限位柱43和第四限位柱44;第三限位柱43和第四限位柱44均與第一限位柱41的位置相對固定且均位于四邊形區域之內,且第三限位柱43靠近第三導向滾輪33設置、第四限位柱44靠近第二導向滾輪32設置;
步驟四中,用卷揚機2將第二鋼絲繩62收卷起來之前,先用繩索將第三限位柱43和第四限位柱44與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最靠近它們的部位綁系在一起;從而,用卷揚機2將第二鋼絲繩62收卷起來時,僅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與第四限位柱44綁系在一起的部位至其外側端部之間的管段會受第二鋼絲繩62的作用力而完全,提高了實現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的兩個端口對接的可靠性。
實施例二
如圖10至12所示,本發明實施例二與上述實施例一基本相同,它們的區別在于:
本發明實施例二的網箱浮管框架建造方法還基于漂浮于水面上的平臺7實施,網箱浮管框架建造裝置安裝在平臺7上;該平臺7可以是工程船等具有平臺空間的水上設施,平臺7的尺寸將依據施工網箱大小、網箱數量(考慮備料多少需要位置)、作業人員的休息生活區域大小等因素最終確定,其布置依據新型工藝的要求設置為堆料區、焊接區與彎曲成型區,平臺自身具備供電設備或者接駁岸電裝置、可供作業人員休息就餐等功能。
本發明實施例二的網箱浮管框架建造方法還包括:
步驟七、將網箱浮管框架5’從平臺7上移到平臺7所漂浮的水面上,以實現網箱浮管框架5’的下水。
另外,為了便于工作人員在平臺7上完成第一鋼絲繩61和第二鋼絲繩62與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的外側端部的拆裝,避免須要到平臺7之外去進行該拆裝的情況,本發明實施例二中,步驟四的啟動條件,既包括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彎曲至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與第四導向滾輪34的連線l穿過第一導向滾輪31與第二限位柱42之間的空隙的狀態,還包括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彎曲至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的外側端部最靠近第一導向滾輪31的狀態。
實施例三
如圖13所示,本發明實施例三可基于上述實施例一或實施例二實施,它們的區別在于:
本發明的實施例三的步驟一中,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由多節長度相等的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依次焊接而成,任意相鄰兩節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的焊接方式為:首先,將前一節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的內側端部和后一節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的外側端部均固定在熱熔焊機1的卡瓦中,且前一節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的內側端部管口與后一節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的外側端部管口對接,然后,用熱熔焊機1對前一節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的內側端部管口與后一節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的外側端部管口進行對焊,最后,移動完成對焊的多節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使得后一節的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的內側端部固定在熱熔焊機1的卡瓦中;也即:第一節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的外側端部即為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的外側端部,最后一節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的內側端部即為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的內側端部。其中,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優選為hdpe管材。
另外,為了便于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的焊接施工,本發明實施例三的網箱浮管框架建造裝置還設有多根滾軸8,每一根滾軸8的軸線均垂直于步驟一中完成對焊的多節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的移動方向,各根滾軸8沿完成對焊的多節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的移動方向均勻間隔布置;步驟一中,被移動至熱熔焊機1之外的完成對焊的多節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坐落在各根滾軸8上,從而能夠方便省力在移動完成對焊的多節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
實施例四
如圖14和圖15所示,本發明實施例四可基于上述實施例一至實施例三中的任一者實施,它們的區別在于:
為了便于在海上進行網箱浮管框架的建造,并確保第二鋼絲繩62不受料場的干涉,本發明的實施例四中,平臺7位于卷揚機2和第一導向滾輪31之間的連線與熱熔焊機1之間的區域為用于堆放待用的標準直線型浮管管材的料場7a;網箱浮管框架建造裝置還設有與卷揚機2位置相對固定的第五導向滾輪35,第五導向滾輪35與卷揚機2位于中部固定在熱熔焊機1的卡瓦中的直線型浮管的同一側,且第五導向滾輪35位于卷揚機2與第三導向滾輪33的連線上;
步驟四中,第二鋼絲繩62的一端連接卷揚機2、另一端先繞過第五導向滾輪35、再繞過第四導向滾輪34后連接到建造用直線型浮管5的外側端部。
實施例四
如圖16和圖17所示,本發明實施例五可基于上述實施例四實施,它們的區別在于:
本發明的實施例五中,網箱浮管框架建造裝置還設有與卷揚機2位置相對固定的吊機9;吊機9靠近第五導向滾輪35設置;該吊機9能夠用于搬運管材等物品,輔助彎管中需要的人力所不能之事宜,輔助網箱下水;步驟七的下水過程中,用吊機9吊起并稍微轉動吊機9便可實現網箱浮管框架5’一端到水中,有了水的浮力幫助,全部下水人力就可輕松實現。
本發明不局限于上述具體實施方式,根據上述內容,按照本領域的普通技術知識和慣用手段,在不脫離本發明上述基本技術思想前提下,本發明還可以做出其它多種形式的等效修改、替換或變更,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