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紫露草的一種快速繁殖方法,具體涉及紫露草的扦插繁殖方法,屬于植物繁殖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紫露草(tradescantiaohiensisraf.)是鴨跖草科紫露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莖長30-50cm,莖上有3個以上的節,節略膨大;單葉互生,廣線型,葉柄鞘狀抱莖;花瓣藍紫色,廣卵形;西安地區5-11月開花,但以6-7月為盛。蒴果橢圓形。
原產于美洲熱帶地區,目前我國引種栽培的園藝品種有十數個。
紫露草花期長、徑直立、節明顯,株形奇特秀美,野趣十足。常用來布置花壇、道路兩側叢植、樹叢下片植,也可盆栽供室內觀賞,或作垂吊式栽培。
但在繁殖方面存在以下缺陷:
(1)種子成熟度極低,在自然狀態下很難獲得具備發芽能力的種子;開花持續時間長,一般在5-11月間,種子隨熟隨落,難以集中采收;即使有個別種子能夠發芽,后代變異很大,難以保留原來的優良性狀。
(2)采用分株方式進行繁殖,則會受到母株數量的限制。
(3)采用常規方法進行扦插繁殖時,插條利用率低。一般情況下,1支完整的插條(枝條)只能產生1個有效的插穗。
由于以上因素的限制,導致了紫露草繁殖率低,難以進行規模化生產,嚴重阻礙了其在花境中的應用和產業化推廣。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紫露草扦插繁殖方法,通過繁殖方法創新,解決紫露草規模化生產和大面積應用問題,方法簡單易行、節約成本,且不會破壞已有景觀。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紫露草扦插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選擇母株:
在8月下旬,紫露草的盛花期已過,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紫露草健康植株。
第二步,準備繁殖材料:
從選取的紫露草健康植株中挑選開過花的枝條,從莖稈基部剪下作為繁殖材料;去除頂端花序及果序,將剩余部分作為插條,通常1個插條上會保留3個節段。
第三步,制作插穗:
將第二步中的插條拿來,從莖節下0.5cm處向下45°方向剪成2-3段,每段存留1個莖節,每節作為1個插穗。這樣,從1個完整的插條上就可以獲得3個插穗。因為紫露草單葉互生,且葉腋處往往會發出側芽,故此法可稱為“單節或單芽扦插法”。
在實際操作中,根據插穗上腋芽的長短,又可分為三種情況:
(1)帶莖、葉扦插:當腋芽長度為5cm以下時,在制作插穗時節點上端保留5-8cm莖稈,葉子保留,上、下傷口用草木灰涂抹。
(2)帶葉、去莖扦插:當腋芽長度為5-10cm時,在制作插穗時節點上端僅保留1cm長度的莖稈,葉子保留,上、下傷口用草木灰涂抹。
(3)去莖、葉扦插:當腋芽長度為10cm以上時,在制作插穗時,直接將腋芽緊貼莖稈從其基部割下或用手輕輕掰下(切記一定要帶上生長點),直接用腋芽作為插穗,原來的莖和葉均被去掉,傷口用草木灰涂抹。
第四步,扦插:
插床為全光噴霧,介質為珍珠巖。
為了便于養護,需將以上三種插穗分開扦插。
為了避免對剪口的損傷,本操作中采用下列方式進行扦插:
(1)開溝法:在濕潤的插床上用小鏟開溝,深度為3-5cm,行距為10cm;將插穗在溝槽中擺放整齊,株距為5cm;填埋溝槽,保持插穗直立向上。
(2)插孔法:在濕潤的插床上用直徑為1cm的樹枝,預先在插床上垂直向下插成小孔,深度為3-5cm,再將插穗放入小孔中,填埋周圍空隙并用手指按實;株、行距同上。
第五步,養護:
本發明采用全光噴霧設施,扦插后5-7天內為養護關鍵期,避免設施出現故障而導致插穗失水萎蔫;后面采用常規方法養護,保證基質足夠的含水量。
第六步,記錄數據:通過多批次試驗并進行數據分析發現:“帶莖、葉扦插”和“帶葉、去莖扦插”的插穗3-5天產生愈傷組織,5-7天長出新根,10-15天新根長至3-5cm,新根數量在5個以上;“去莖、葉扦插”的插穗5-7天產生愈傷組織,7-10天生出新根,15-20天新根長至3-5cm,新根數量3-5個。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繁殖率高:用現有方法進行扦插繁殖,所需插穗都必須至少保留2個節位,下部節位插入介質用來生根,上部節位露在外面用來發芽,而剪下的紫露草枝條的莖稈節位數只有3個左右,因而按照現有的扦插方法進行繁殖時,其繁殖系數只有1:1;而本辦法使用“單芽或單節”莖段作為插穗,使插穗獲得率提高了三倍,繁殖系數也比現有方法提高了三倍。
2、簡單易行:不需要激素處理,技術要求低,一般園藝工均可操作。
3、節約成本:扦插介質是珍珠巖,成本低廉且容易獲得。
4、成活率高:成活率達到98%以上。
5、就地取材:不需要另外購買繁殖材料,在花園、路邊等紫露草的生長區域可隨手拈來。
6、對已有景觀無影響:現有扦插一般會在春季進行,此時正是紫露草的盛花期,且在選擇繁殖材料時,往往會將紫露草成叢成片剪下,因而會出現景觀空白;本方法在8月下旬進行,已過了紫露草的盛花期,且不是成片成叢地將紫露草剪下,而是從紫露草花叢中挑選開過花的枝條作為繁殖材料。這樣就保證了紫露草花期的連續性和景觀的完整性。
綜上,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繁殖率高、操作簡單、節約成本、取材容易、成活率高、對已有景觀無影響等優勢,特別適合規模化栽植和產業化生產,對發揮紫露草在景觀建設方面的潛在優勢具有重要意義。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例對本發明內容加以詳細說明:
在西安植物園新區苗木繁育平臺設置了紫露草“單節/單芽扦插”試驗,并與“兩節扦插(現有方法)”進行對比。現就本扦插方法,即“單節/單芽扦插法”進行說明。
一、操作步驟:
第一步,母株選擇:在8月下旬,紫露草的盛花期已過,在一些非重要景觀地段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紫露草健康植株。
第二步,準備繁殖材料:從選取的紫露草健康植株中挑選開過花的枝條,從莖稈基部剪下作為繁殖材料;去除頂端花序及果序,將剩余部分作為插條,通常1個插條上會保留3個節段。
第三步,制作插穗:將第二步中的插條拿來,從莖節下0.5cm處向下45°方向剪成3段,每段存留1個莖節,每節作為1個插穗。這樣,從1個完整的插條上就可以獲得3個插穗。因為紫露草單葉互生,且葉腋處往往會長出側芽,故此法可稱為“單節或單芽扦插法”。
在實際操作中,根據插穗上腋芽的長度,又可分為三種情況:
(1)帶莖、葉扦插:當腋芽長度在5cm以下時,在制作插穗時節點上端保留5-8cm莖稈,葉子保留,上、下傷口用草木灰涂抹。
(2)帶葉、去莖扦插:當腋芽長度在5-10cm時,在制作插穗時節點上端僅保留1cm長度的莖稈,葉子保留,上、下傷口用草木灰涂抹。
(3)去莖、葉扦插:腋芽長至10cm以上時,在制作插穗時,直接將腋芽緊貼莖稈從其基部割下或用手輕輕掰下(切記一定要帶上生長點),直接用腋芽作為插穗,原來的莖和葉均被去掉,傷口用草木灰涂抹。
第四步,扦插:插床為全光噴霧,介質為珍珠巖;為了便于養護,需將以上三種插穗分開扦插。
為了避免對剪口的損傷,本操作中采用下列方式進行扦插:
(1)開溝法:在濕潤的插床上用小鏟開溝,深度為3-5cm,行距為10cm;將插穗在溝槽中擺放整齊,株距為5cm;填埋溝槽,保持插穗直立向上。
(2)插孔法:在濕潤的插床上用直徑為1cm的樹枝,預先在插床上垂直向下插成小孔,深度為3-5cm,再將插穗放入小孔中,填埋周圍空隙并用手指按實;株行距同上。
第五步,養護:本發明采用全光噴霧設施,扦插后5-7天內為養護關鍵期,避免設施出現故障而導致插穗失水萎蔫;后面采用常規方法養護,保證基質足夠的含水量。
第六步,記錄數據:通過多批次試驗并進行數據分析發現:“帶莖、葉扦插”和“帶葉、去莖扦插”的插穗3-5天產生愈傷組織,5-7天長出新根,10-15天新根長至3-5cm,新根數量在5個以上;“去莖、葉扦插”的插穗5-7天產生愈傷組織,7-10天生出新根,15-20天新根長至3-5cm,新根數量3-5個。
紫露草兩節扦插法與單節/單芽扦插法結果比較
二、結果
本發明在紫露草開花盛期之后,選取開過花的紫露草健康莖稈作為插穗,在全光噴霧珍珠巖插床上進行,實現了紫露草的快速繁殖。
本發明在西安植物園新區苗木繁育平臺進行了多次重復試驗,效果一致,穩定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