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水產品養殖系統方法,尤指蝦的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養蝦(或其他高經濟附加值魚)雖然利潤較高,但對養殖條件要求非常高,傳統養殖蝦苗成活率只有50%,蝦最后出成率只有60%,其余是不值錢的蝦尾,只能作飼料或肥料。由于傳統的養殖方法采用的是大塘深水露天養殖,一般養殖面積10-100畝,一個池塘2畝,水深0.8-1.2米,水體積約為1334立方米,這樣大的水體從時間和成本上出發是沒法換水的,因為抽干一池塘的水需要2天時間,這樣就會有下面問題存在:
1、露天養殖,雨水中如有害物質則會沉積在池塘中對蝦產生危害;
2、水體較大,水體常時間后就會渾濁,沒法及時觀察蝦進食及衛生狀況,喂食過小,不利成長,喂食過多造成浪費也進一步污染了水質;蝦有生病等異常情況不能及時發現,由于蝦死后不是立即浮在水面上而是需要一段時間,而當發現有蝦死后泛塘,幾乎12小時內所有蝦都將死亡;
3、由于存在個體差異,部分蝦因競爭不過會營養不良,成為蝦尾,另外在大水體中,蝦與蝦之間相互攻擊也是造成減產的重要因素;
4、因為氣候變化,蝦在20℃以下就不再進食,15℃以下3-4天就會陸續死亡,增加了養殖戶的管理成本及風險;
5、池塘較大,捕撈時需將水放干再抓蝦,造成部分蝦死亡而減產;
6、由于大池不便于移池,所以只能以最大蝦體來計算養殖密度,加下還要考慮水體供氧及衛生條件,所以養殖密度不能較大。
上述原因的存在養殖戶無法使蝦長到合適大小,只能在較底價位盡早販賣使得利益無法最大化;同時由于上述問題的存在,業內常有蝦農養一年賠三年(即三年因蝦死亡等原因無收入)的說法,為了提高蝦的存活率,降底養蝦風險,現在很多養殖戶就會在往蝦池中違規加入抗生素等各種藥物,而這些藥物已被證明是對人體有害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全、成活率高、方便管理的蝦的養殖系統方法。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單元化水產養殖方法:
先于設于室內設置的幼體養殖單元、中期養殖單元、成品養殖單元組成,幼體養殖單元、中期養殖單元、成品養殖單元的數量根據養殖密度的需要按1:3:9遞增;每組養殖單元由若干縱向設置養殖槽和最下部的一個過濾池進行水循環,過濾池內設有生物菌過濾材料和溫度調節裝置,養殖槽體積約0.5立方米,高度約0.4m、放水高度約0.2m,在養殖槽內設置多個管狀蝦穴;
做好過濾設備后先行放水養菌過濾7~10天后,通過檢測儀器,得水中的12種指標都低于標準值,保證水中菌種為有益的細菌,并保持水溫≥25℃時,放養1~2公分的蝦苗進入養殖槽;
每天使養殖槽中的水循環四次;
當水體出現大量污物或發現有病害時及時打開設在養殖槽的排污口排水,排除污物或病害后重新注入新水進行養殖。
當蝦長至需換池大小時時將蝦撈出關放入下一級養殖單元進行飼養,同時挑出發育不良的蝦放入相應的養殖單元。
養殖槽上方設有led照明裝置,白天四小時關燈并對室內進行遮光、八小時進行照明;晚上四小時關燈后進行八小時光照。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發明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小單元化狀殖,水可循環,這樣可用較少的水養殖更多的水產;
2、每個養殖槽水較少,水體清澈,可及時肉眼觀察有通過水體監測裝置觀察水產的進食及是否有生病情況,加上水經過濾池,保證水產的健康成長;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單元化水產養殖方法:
先于設于室內設置的幼體養殖單元、中期養殖單元、成品養殖單元組成,幼體養殖單元、中期養殖單元、成品養殖單元的數量根據養殖密度的需要按1:3:9遞增;每組養殖單元由若干縱向設置養殖槽和最下部的一個過濾池進行水循環,過濾池內設有生物菌過濾材料和溫度調節裝置,養殖槽中的有害菌到微生物菌種過濾槽22中后會被過濾球221中的有益生物菌殺滅起到凈化作用,同時有益生物菌進入水體后也會對養殖的水產品健康起到進一步促進作用。養殖槽體積約0.5立方米,高度約0.4m、放水高度約0.2m以便于及時觀察蝦的進食或是否有病變情況發生,在養殖槽內設置多個管狀蝦穴,蝦穴孔徑按蝦的大小設置使一支蝦剛好可容身在一個蝦穴內,這樣就避免了蝦的相互攻擊,減小了損耗,蝦少受到干擾也可以增長的更快;
做好過濾設備后先行放水養菌過濾7~10天后,通過檢測儀器,得水中的12種指標都低于標準值,保證水中菌種為有益的細菌,并保持水溫≥25℃時,放養1~2公分的蝦苗進入養殖槽;
每天使養殖槽中的水循環四次;
當水體出現大量污物或發現有病害時及時打開設在養殖槽的排污口排水,排除污物或病害后重新注入新水進行養殖。
當蝦長至需換池大小時時將蝦撈出關放入下一級養殖單元進行飼養,同時
挑出發育不良的蝦放入相應的養殖單元。
養殖槽上方設有led照明裝置,白天四小時關燈并對室內進行遮光、八小時進行照明;晚上四小時關燈后進行八小時光照。由于蝦有光照是不活動,光線暗時活動的特點,這樣給蝦較少時間進食,較多時間休息,以利于生長,同時也降低了相互攻擊的可能性減少死亡。
下表是以9000條蝦苗計傳統養殖與本發明的區別:
其中養殖單元實際占地100m2,操作空間50m2。
如均按2畝占地計算,傳統養殖最好的收成為(不考慮中間生病泛塘及相互攻擊死亡):9000條×50%×60%×0.2斤×100元/斤=54000元;采用本發明后,因無天氣影響,每組單元可重復使用,一年可出三季,2畝地可出產:2畝×666m2/畝÷150m2×9000條×80%×0.2斤×100元/斤×3=3836160元,利潤為傳統養殖71倍。由于采用本發明方案,可以將蝦養至近一斤,這時市場價將為300元以上,而飼料成本增加不多,利潤將大為增加。
使用本發明單元化養殖成本只增加幾萬元而已,而且出產的產品由于不會添加任何非法藥物及抗生素等,更安全。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