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藥用甘南蕨麻種植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666916閱讀:1395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屬于中藥材種植技術領域的蕨麻種植,特別涉及一種藥用甘南蕨麻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蕨麻是鵝絨委陵菜(potentillaanserinel.)的變種,屬薔薇科委陵菜屬,是甘南高原一種特有的經濟作物,又名人參果、延壽草、蓬萊果、蓮花菜等。過去是西藏貴族的美食,把它作為“貢品”進貢皇上和寺廟中的喇嘛享用。如今在婚宴、喜慶佳節時和大米混合蒸煮,再加酥油,成為待客的喜食,因具有生津止渴、健脾益胃、益氣補血、收斂止血、止咳、利痰的功效,又可以作為藥物強身、滋補身體和饋贈親友之佳品。由于蕨麻塊根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礦質元素、灰分機多糖類等物質,并含有人體所需的鈣、鐵、鉀、鎂等微量元素。目前已成功開發出色、香、味聚全的特色產品,如人參果茶、人參果醬、人參果粥罐頭等名優綠色產品,享譽國內外。

這幾年隨著市場的進一步開發,小規模種植與野生采挖已經無法滿足國內外客戶日益增長的需求量。但目前對蕨麻栽培技術方面的研究很少,使蕨麻的人工栽培無法推廣和形成規模化,供應市場只能以野生采挖為主要資源,但由于過度采挖,野生資源已經逐步衰竭,生態環境日益遭到破壞,為了保護野生資源,維持生態平衡,同時滿足市場需求,進行蕨麻高效種植技術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由于蕨麻具有特殊的地理生長習性,其生長在山坡草地、草甸、陰濕處,海拔2600~3700米的地區才能夠膨大,故而國外只限于對鵝絨委陵菜克隆習性的研究,國內對蕨麻栽培技術的研究僅局限于克隆繁殖、種植密度,土壤水分、肥料方面進行了粗淺的研究,不但缺乏系統性,且主研究材料以青海蕨為居多。縱觀蕨麻的國內外研究動態,關于甘南蕨麻種植方面的研究目前未見報道,而且對蕨麻的研究還處于初步、表面和簡單的探索階段,下面就國內外研究較多、較深的方面介紹如下:

蕨麻植物生態學特性研究

鵝絨委陵菜分布于世界各地,但只有在青藏高原,其塊根才會膨大發育,在溫暖地區,根系發育不良,常常纖維化,地上部分發達,多用作飼料。正是由于蕨麻具有這種特殊的生長習性,因而,國外僅限于對其種類的鑒別和克隆繁殖生長特性的研究,如stuefer和hube發表的“光的質量和數量對兩種委物——鵝絨委陵菜生物要素的流動性和空間捕獲”;erikssono發表的“匍匐莖植物——鵝絨委陵菜生物要素的流動性和空間捕獲”;eriksson年發表的“鵝絨委陵菜的再生和克隆生長:生長類型和干物質分配的關系”;kroon和schieving于發表的“一種資源分配模型克隆系形態的功能一種常規方法應用于飼料克隆植物”;dong和kroon在生態學相關雜志上發表的“一種能夠形成匍匐莖和塊根的草本植物的形態可塑性和生物量分配”;eriksson的論文“克隆草本植物——鵝絨委陵菜無性分株的行為和種群的生長”;cook和buss的論文“克隆有機體的群體生物學和進化”及其他相關研究論文等都從鵝絨委陵菜的植物生態學特性進行了研究。

蕨麻克隆繁殖方面的研究

除青海省、西藏自治區、甘肅省及四川省外,在我國其他地區,如陜西省、北京市等,蕨麻塊根發育不良,常纖維化,地上部分發達,多用作飼料及草坪。對蕨麻的研究報道不多,常見報道的主要側重于蕨麻(塊根)和全草成分的分析以及其生長特性和食品加工的研究。liao等發表的“光照強度和基質養分對匍匐莖草本金戴戴克隆生長和克隆形態的影響”,周華坤發表的“鵝絨委陵菜生長特性”和“兩種生境下鵝絨委陵菜無性系形態的比較”,以及周華坤等發表的“不同放牧強度對鵝絨委陵菜克隆生長特性的影響”和“高寒草甸退化對鵝絨委陵菜克隆生長特征的影響”,都從其匍匐莖的克隆繁殖方面進行探討。

蕨麻化學成分及藥用價值研究

賈守寧和楊卉發表的“蕨麻抗缺氧作用的實驗研究”,林娜等發表的“蕨麻對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楊樺和賈旭在中草藥上發表的“藏藥蕨麻中多糖的含量測定研究”,王晉和張堅的文章“青海產蕨麻營養成分的研究”,胡本祥和王西芳“蕨麻的生藥鑒定”,汪寶琪和江敏研究“用三元絡合熒光法測定蕨麻中鍺的含量”等。洪霞等從青海蕨麻中分離得到3種五環三萜類化合物。褚良等運用多種色譜方法分離純化,從西藏蕨麻中分離得到7個化合物,分別為胡蘿卜苷、烏索酸、19α~羥基烏索酸、野椿酸、委陵菜酸、野薔薇苷、刺梨苷。劉春蘭等采用熱水提取、乙醇沉淀、a~淀粉酶法脫淀粉等聯合得到甘肅甘南蕨麻多糖,經紙層析和高效液相色譜分析,該多糖主要由阿拉伯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組成。尚德靜等研究發現西藏蕨麻中氨基酸種類齊全(17種),其中精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的比例最高。李棟元等測定蕨麻塊根營養成分分析,表明蕨麻中蛋白質含量較高。王峰等分別測定蕨麻中7種微量元素,發現蕨麻中鉀、鈣、鐵含量相對較高。汪境成等在馬春花和孫潔等研究的基礎上采用試管反應和紙片法研究了青藏高原蕨麻化學成分,初步確定了藥用植物蕨麻內可能含有的化學成分組成。以上都從不同側面研究了蕨麻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

諸多研究表明,蕨麻具有抗缺氧、抗寒冷,化學性肝損傷保護、增強免疫力、蕨麻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功效及抑制乙肝病毒等功效。例如,回晶等研究西藏蕨麻粉喂食小鼠,發現蕨麻具有明顯的抗缺氧能力。趙赤等研究發現蕨麻水溶部位和石油醚部位能顯著延長常壓缺氧條件下小鼠的存活時間,還能降低小鼠整體耗氧量。李建宇等發現蕨麻有效抑制缺氧誘導的心肌細胞凋亡損傷。賈守寧等研究發現蕨麻降低小鼠凍死率。張新全等報道發現蕨麻素具有促進肝臟糖原合成和提高血清蛋白含量的作用。閔光寧等研究蕨麻多糖對小鼠ccl4肝損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陳炅然等研究說明蕨麻多糖可通過調節機體內自由基水平及氧化還原信號的傳遞,影響機體免疫系統的功能。胡庭俊等發現青海玉樹蕨麻多糖能拮抗環磷酰胺的免疫抑制,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張霞等通過觀察甘肅蕨麻多糖影響免疫細胞呼吸爆發功能。謝學淵等研究表明蕨麻可有效延緩模型衰老小鼠衰老體征的出現,具明顯抗衰老作用。蔡光明等采用大孔吸附樹脂純化得到蕨麻的有效部位。發現蕨麻有效部位對乙型肝炎病毒具有明顯抑制作用。陳芳等報道蕨麻素藥效實驗研究,發現蕨麻素具有抑制乙肝病毒復制、保肝降酶、提高免疫力、增強肝臟解毒和代謝等作用。

蕨麻種質資源及栽培方面的研究

喬正強等的“甘南蕨麻資源研究初報”初步探討了蕨麻在甘肅省的分布狀況及蕨麻的種類;石定燧等在草業科學上發表的“野生地被植物——鵝絨委陵菜研究初報”則對鵝絨委陵菜的栽培技術進行了初步研究。余青蘭等研究了蕨麻生物量變化與氣候因子關系。卓嘎等人對野外采集蕨麻進行播期、密度和品質等栽培技術試驗。王超等對西藏蕨麻人工栽培技術進行了敘述。

馬國良,沈寧東等2008年8月發表在青海大學學報期刊上的研究論文不同種植密度對蕨麻地上部分生長的影響中指出高密度處理下蕨麻匍匐莖發生時間較早,其基株的復葉數、復業長度、匍匐莖數量、長度等均顯著大于低密度處理。該結果并沒有指出密度對產量和品質的影響,所涉及的種植技術缺乏系統性。接著他們在2010年5月在北方園藝期刊上發表不同種植密度對蕨麻塊根的影響的研究論文,得出高密度處理下蕨麻塊根數量、重量、直徑均顯著大于低密度處理。

卓嘎,邊巴等人2006年在西藏科技上發表了西藏特色植物“人參果”人工栽培技術初研的論文,論文簡單的從種植方式(整株移栽、人參果苗(不塊莖)移栽、新鮮果實移栽,全部采用條播。)和種植(栽培)管理措施和方法方面做了說明,該技術的產量非常低僅為155斤/畝。

李軍橋2005年8月對鵝絨委陵菜的生態適應性及栽培技術進行了研究,研究中所涉及的栽培技術有:播前準備,采集野生的自然植株,播種,田間管理及采收5個方面,但沒有打破常規性的技術。

沈寧東,韋梅婷等2007年9月做了有機肥對蕨麻生長及塊根產量的影響,,研究結果指出腐熟的羊板糞有機肥能明顯提高蕨麻塊根的產量。但所用的有機肥料單一,技術簡單。

然而,上述方法均存在如下缺點:所涉及技術簡單、原始,無創新,缺乏系統性。更無甘南高原蕨麻的高效種植技術的研究,因此,有關甘南蕨麻的系統研究在世界上尚屬空白,因此對其進行高效種植技術研究有廣泛的市場。本發明建立了完善的蕨麻栽培體系,填補了我國蕨麻人工栽培的空白,成為甘南高原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種植植物種類。本發明對于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變資源優勢為發展優勢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近年來蕨麻主要集中在植物生態學特性、克隆繁殖、食藥用價值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尚未見提到關于蕨麻高效種植技術方面的研究,更未見到以甘南蕨麻為研究對象的報道。因此,該研究的提出是時代的要求,為甘南地區蕨麻的產業化、規模化生產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依托。

基于此,提供一種高效,系統,操作性強的蕨麻人工種植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為提供一種藥用甘南蕨麻種植方法,該方法為一種高寒、高海拔等自然條件惡劣地區蕨麻的高效種植技術,可實現在甘南高原地區規模化、規范化的種植蕨麻并發展其產業,為促進自然環境條件惡劣的高寒地區發展經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及農牧民增收提供服務保障。

一種藥用甘南蕨麻種植方法:由如下步驟構成:

步驟一、選地:

選擇潮濕環境,砂壤土,黏壤土,壤土均可;

步驟二、整地施肥:

1、土壤滅菌:將土壤先用石灰進行全面的消毒,石灰用量為200kg/畝~300kg/畝,澆一次透水后,晾曬2-5天,再撒一層1厘米厚的草木灰和一層5厘米厚的中砂,噴灑0.5%氯氰菊酯及50%辛硫磷混合水溶液殺蟲;

2、施基肥和熟化處理:施有機肥、腐熟的牛羊糞和坡縷石作為基肥,坡縷石可降低農藥和重金屬殘留,具有節水、改良土壤和緩釋肥料的作用,可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蕨麻產量;生物有機肥營養元素齊全,能夠改良土壤,增強土壤保水、保肥、供肥的能力,不燒根,不爛苗,生物有機肥中的有益菌進入土壤后能直接或間接為蕨麻提供多種營養和刺激性物質,促進和調控其生長,提高蕨麻品質,且能增強蕨麻的抗逆抗病能力,減少環境污染,對人、畜、環境安全、無毒;生物有機肥的使用量為1000~1500kg/畝,腐熟的牛羊糞用來熟化土壤,其施用量為1500~2000kg/畝;整細耙平,翻耕整地,等待種植;

步驟三、種植方法:

1、種植期及選種

于春季3月底~4月初,地溫穩定在3~5℃時進行種植;藥用型蕨麻全部選擇棒狀塊根,塊根直徑為0.3~0.5cm,百塊根重為60~70g;

2、種植方式

選用生物全降解液體地膜全膜覆蓋起壟穴播方式,壟寬1.2m~1.5m,壟高15~30cm,壟間距30cm,播種深度4~8cm;生物全降解液體地膜不但可根除“白色污染”問題,同時可實現甘南高原種植蕨麻增產增收、資源綜合利用的目的,比塑料地膜能更好地起到吸熱增溫、保墑、保苗的作用,而且能改良土壤的通透性,作物出苗時,膜會自動降解,變成腐植酸肥料,可自然出苗,不用人工放苗,省工省時,提高了勞動效率,節省勞動力。這是本發明的核心技術之一。

3、種植密度及播種量

種植密度株行距為15cm×30cm,20cm×30cm、25cm×30cm,30cm×30cm,35cm×30cm,40cm×30cm,單穴播種量為2~4個塊根;

4、灌溉方式及灌溉量

塊根栽培后在不同的生長物候期根據當地的降雨量進行適時適量灌溉:4月~5月上旬,塊根萌發期,進行2~3次溝灌+噴灌,灌溉量為2750~4500m3/hm2,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為35%~55%,5月上旬~5月下旬,蕨麻基株生長期,進行2~4次溝灌+微噴,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為40%~60%,灌溉量為3500~5250m3/hm2,6月上旬~7月中旬,蕨麻匍匐莖生長期,進行1~2次噴灌,灌溉量為2000~3250m3/hm2,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為30%~50%,7月下旬~9月中旬,花果期,進行2~3次噴灌,灌溉量為2000~3250m3/hm2,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為30%~50%,9月下旬~10月下旬,塊根膨大期,進行1~3次溝灌+微噴,灌溉量為4250~6000m3/hm2,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為55%~75%;根據蕨麻不同生長發育時期的需水量選擇不同的灌溉方式和灌溉量,既實現了節水灌溉的目的,又實現了。甘南高原蕨麻在各物候期對水分的有效利用和增產的目的,這是本發明的核心技術之二。

5、葉面噴肥

在蕨麻的不同生長發育期進行液面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塊根塊莖膨大劑,其噴施方法為:在蕨麻生長發育的基株生長期初期和匍匐期初期分別進行液面噴肥1次,在塊根膨大期每個7d進行液面噴肥1次,共2~4次,噴肥濃度每次均為0.2~0.5ml/kg,噴施最佳時間為晴天的下午4:00~5:30,塊根塊莖膨大劑符合蕨麻生理,生物學特性和生長發育營養需求與物化積累的莖塊關系,含有根莖類植物高產所必需的螯合態鋅、硼、錳、鐵等多種微量元素與多種植物生長活性物質,促進細胞原生質流動,加快根系發達,增強吸收輸導功能,協調有機生長物質的平衡利用,減少有機養分的消耗,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旱、抗寒、抗澇、抗病能力,延緩衰老,促進肥大,且可有效調控蕨麻內源激素平衡,減緩呼吸和蒸騰,更有效地吸收光能和二氧化碳,增加養分和光能積累,促進營養物質向蕨麻塊根輸送積累,加速塊根的細胞分裂,膨大,達到改善蕨麻品質,高效增產的作用,這是本發明的核心技術之三;

步驟四、病蟲害防治:用弓箭法和弓形夾法做好及時消除鼢鼠,采用物理誘殺和藥劑防治及綜合防治進行蕨麻小云斑金龜甲幼蟲、細胸金針蟲和鉤金針蟲地下害蟲的防除;

步驟五、適時采挖:藥用蕨麻,10月下旬~11上旬根莖基部葉片發黃枯死時,可進行采挖,此期蕨麻塊根中總黃酮等成分含量較高;采收方式以普挖為主選擇生長狀況好、符合商品標準的塊根進行采挖,留下較小的蕨麻塊根,平整地面覆蓋遺留的塊根,第二年春季自然萌發,由于蕨麻特殊的繁殖方式,因此可實現一年種植連續3~4年采挖,但產量和品質不會受到較大影響,種質也不會退化,經濟效益非常可觀;

進一步的,所述選地,選擇潮濕環境塊根膨脹率高,產量高,易采收,不易折斷的砂壤土。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二中,施肥不施用化學肥料。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三中,塊根塊莖膨大劑為藥材專用膨大劑,其噴施方法為:在蕨麻生長發育的基株生長期初期和匍匐期初期分別進行液面噴肥1次,在塊根膨大期每個7d進行液面噴肥1次,共2~4次,噴肥濃度每次均為0.2~0.5ml/kg,噴施最佳時間為晴天的下午4:00~5:30。

進一步的,第一年采挖后,之后每年3月底需覆液體地膜,其他的田間管理如灌水、噴肥方病蟲害防治和采收同第一年,同時注意除草。

進一步的,所述甘南蕨麻指蕨麻原變種,無毛蕨麻變種,灰葉蕨麻變種,尕蕨麻。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甘南高原由于環境條件的制約,作物種類單一,農牧業生產水平較低,農業勞動效率低,一直缺乏高效益農業發展的項目,蕨麻產業化的開發一旦取得成果無疑對于這種狀況的改變起到促進作用。蕨麻鮮品市價40~80元/kg,干品120~180元/kg,畝產200~300kg/畝時,收入8000~24000元/畝,經濟效益在甘南高原單一作物地區是非常可觀的;本發明對甘南蕨麻的化及農業結構調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產業化的種植還能夠解決社會閑置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因而具有一定的社會效益。

本發明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加快高原農業尤其是藏藥材特色產業農業的發展。有效帶動農牧民脫貧致富,促進高原地區經濟快速平穩發展,還能帶動相關行業的整體發展。

本發明將建立甘南蕨麻栽培體系,并填補甘南蕨麻人工栽培的空白,為培育高產的蕨麻人工栽培機制提供技術支撐。通過人工栽培保護野生資源,蕨麻產業化體系的建立,將會遏制對其野生分布地區蕨麻的野蠻采挖,同時對高原地區生態平衡起到保護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技術方案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

實施地點:甘肅省合作市甘肅民族師范學院藏藥材引種馴化栽培基地和臨潭縣甘南央金蕨麻有限公司蕨麻馴化栽培示范基地馴化種植基地,土壤分別為亞高山草甸土和黃壤土進行種植技術研究。

研究基地概況:甘肅民族師范學院藏藥材引種馴化栽培基地,試驗地位于東徑102°54′,北緯39°59′,海拔3000m以上,年均氣溫1.7℃,無絕對無霜期。氣候屬于高原氣候,晝夜溫差大,降水量547mm。處于甘肅南部高寒陰濕區,與蕨麻野生生長環境條件相一致。該試驗地前茬作物為蓼科藥材唐古特大黃,土壤為亞高山草甸土,由于高原區高寒低溫多雨的原因,有機質分解緩慢,含量較高為13.68%,是蕨麻生長的實生地。

研究于2014年4月15日~2016年11月20日進行。

具體實施過程如下:步驟1:野生(或栽培)種的子實體的分離克隆

步驟一、選地:

分別選擇甘肅民族師范學院藏藥材映眾馴化基地的黑壤土和臨潭縣進行試驗

步驟二、整地施肥:

1、土壤滅菌:將土壤先用石灰進行全面的消毒,石灰用量為200kg/畝,澆一次透水,晾曬3天后,再撒一層1厘米厚的草木灰和一層5厘米厚的中砂,噴灑0.5%氯氰菊酯及50%辛硫磷混合水溶液殺蟲。

2、施基肥和熟化處理:共設2各處理,處理1:試驗施有機肥、腐熟的牛羊糞和坡縷石作為基肥,生物有機肥的使用量為1500kg/畝,腐熟的牛羊糞用來熟化土壤,其施用量為1500kg/畝,坡縷石用量為2250kg/畝。處理2::施2000kg/畝腐熟的牛羊,進行肥料配施對比試驗,試驗結果表明,處理1極顯著地提高了蕨麻的產量和品質。處理1的產量達到了236.88kg/畝,處理2的產量為124.31kg/畝,且處理的氨基酸、蛋白質、多糖等含量也極顯著高于處理1。

步驟三、種植方法:

1、種植期及選種

于春季3月底~4月初,地溫穩定在3~5℃時進行種植;蕨麻塊根來源于甘南央金蕨麻產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蕨麻馴化栽培示范基地馴化種植的無病蟲害、大小一致、的優質塊根。本發明將食用保健型和藥用區分種植,食藥用保健型蕨麻全部選擇球狀塊根,塊根直徑為0.4~1.0cm,百塊根重為30~50g;藥用型蕨麻全部選擇棒狀塊根,塊根直徑為0.3~0.5cm,百塊根重為60~70g。

2、種植方式

選用生物全降解液體地膜全膜覆蓋起壟穴播方式,小區面積,3×4m2,壟寬1.2m,壟高15~30cm,壟間距30cm,播種行距30cm,穴距210cm,播種深度4cm。研究共設4個處理,處理1:不覆膜;處理2覆普通黑地膜;處理3:覆普通白地膜;處理4:覆液體地膜。每個處理重復3次,每壟種植10行,每行種植16穴。試驗結果如表1、表2所示。研究結果表明,覆液體地膜的產量最高為314.45kg/畝,顯著高于普通膜,指示蕨麻塊根品質的氨基酸總量、總黃酮等營養成分含量也最高,但灰分含量卻最低,因此覆液體地膜能顯著提高其產量和品質。

表1不同膜對甘南高原種植蕨麻形態及產量的影響

表2不同膜對甘南高原種植蕨麻塊根成分的影響

3、種植密度及播種量

試驗小區面積3×4m2,壟寬1.2m,壟高15~30cm,壟間距30cm,播種行距30cm,穴距210cm,播種深度4cm,播種量為每穴2個塊根。

4、灌溉方式及灌溉量

研究共設5個處理,處理1:漫灌;處理2:溝灌;處理3:噴灌;處理4:溝灌+微噴,處理5:不灌水,每個處理重復3次,小區面積,3×4m2,壟寬1.2m,壟高15~30cm,壟間距30cm,播種行距30cm,穴距210cm,播種深度4cm。關鍵技術:4月8,4月23日,塊根萌發期,灌水2次,灌溉量為4500m3/hm2,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為55%;5月10日,5月15日,5月25日,蕨麻基株生長期,進行3次灌水,灌溉量為3500m3/hm2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為40%;6月20日,7月15日,蕨麻匍匐莖生長期,進行2次灌水,灌溉量為2000m3/hm2,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為40%;7月25日,9月15日,花果期,進行2次灌水,灌溉量依次為2500m3/hm2和3250m3/hm2,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為50%;9月25日,10月20日,塊根膨大期,進行2次灌水,灌溉量均為為4250m3/hm2,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為55%。試驗結果表2和表4表明,5個處理的蕨麻的產量溝灌+微噴最高,品質也最優,順序依次為:不灌水<漫灌<溝灌<噴灌<溝灌+微噴。在此研究結果基礎上,本發明對灌溉方式和灌溉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根據蕨麻在不同的生長發育期的不同需水量進行不同的灌溉方式。關鍵技術如下,4月8,4月23日,塊根萌發期,采用溝灌+微噴灌水2次,灌溉量為4500m3/hm2,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為55%;5月10日,5月15日,5月25日,蕨麻基株生長期,采用溝灌+微噴進行3次灌水,灌溉量為3500m3/hm2,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為40%;6月20日,7月15日,蕨麻匍匐莖生長期,采用噴灌進行2次灌水,灌溉量為2000m3/hm2,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為40%;7月25日,9月15日,花果期,采用噴灌進行2次灌水,灌溉量依次為2500m3/hm2和3250m3/hm2,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為50%;9月25日,10月20日,塊根膨大期,采用溝灌+微噴進行2次灌水,灌溉量均為為4250m3/hm2,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為55%。研究結果表明在蕨麻不同的生長發育期采用不同的灌溉方式比采用單一灌溉方式能極顯著地提高蕨麻的產量和品質。

表3不同灌溉方式對甘南高原種植蕨麻形態及產量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采用溝灌加微噴灌溉方法相對于其他灌溉方法,蕨麻的形態和產量數據均明顯優異很多。

表4不同灌溉方式甘南高原種植蕨麻品質指標的影響

5、葉面噴肥

在蕨麻的不同生長發育期進行液面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塊根塊莖膨大劑(藥材專用),試驗小區面積3×4m2,壟寬1.2m,壟高15~30cm,壟間距30cm,播種行距30cm,穴距210cm,播種深度4cm,播種量為每穴2個塊根。不同葉面噴肥研研共設5個處理,處理1:不噴肥;處理2:0.5ml/kg赤霉素:處理3:噴0.5ml/kg細胞分裂素;處理4:噴0.5ml/kg塊根塊莖膨大劑。每個處理重復3次,小區面積,3×4m2,壟寬1.2m,壟高15~30cm,壟間距30cm,播種行距30cm,穴距210cm,播種深度4cm。因此,在蕨麻生長發育的基株生長期初期5月25日和匍匐期初期7月15日分別進行噴肥1次,在塊根膨大期在9月15日進行第一次噴肥,以后每隔7d進行液面噴肥1次,共噴肥3次,每次噴施最好選擇晴天的下午4:00~5:30。研究結果顯示噴施植物激素均比不噴肥的產量高,品質優(表5、表6)。且噴施0.5ml/kg塊根塊莖膨大劑時蕨麻的產量最大,為303.42kg/畝,球狀塊根百粒重、球狀塊根直徑等各項形態指標最佳,氨基酸總量,多糖等營養成分含量也最高。

表5不同葉面肥對甘南高原種植蕨麻形態及產量的影響

表6不同葉面肥對甘南高原種植蕨麻品質指標的影響

步驟四、病蟲害防治:用弓箭法和弓形夾法做好及時消除鼢鼠,采用物理誘殺、生物防治防治、藥劑防治及綜合防治進行蕨麻小云斑金龜甲幼蟲、細胸金針蟲和鉤金針蟲地下害蟲的防除,避免使用高殘留的劇毒化學藥品。

步驟五、適時采挖:藥用蕨麻,10月下旬~11上旬根莖基部葉片發黃枯死時,可進行采挖,此期蕨麻塊根中鞣質、總黃酮等成分含量較高;食用保健型蕨麻臨潭、卓尼、夏河等海拔低于2900m的在第二年春季3月下旬采挖,二合作、碌曲、瑪曲等海拔高于2900m的在4月下旬土壤解凍后進行采挖,采收方式以普挖為主選擇生長狀況好、符合商品標準的塊根進行采挖,留下較小的蕨麻塊根,平整地面覆蓋遺留的塊根,第二年春季自然萌發,由于蕨麻特殊的繁殖方式,因此可實現一年種植連續3~4年采挖,但產量和品質不會受到較大影響,種質也不會退化,經濟效益非常可觀。

所述甘南蕨麻指蕨麻原變種,無毛蕨麻變種,蕨麻變種,尕蕨麻。

表7,不同采挖時間及不同根型的品質差異

從表7可以看出,棒狀根及選擇10月-11月采挖蕨麻中鞣質、總黃酮等成分含量較高;而球狀根及選擇第二年3-4月采挖則總糖和蛋白質含量較高。

特別強調此后每年3月底還需覆液體地膜,其他的田間管理如灌水、噴肥方病蟲害防治和采收都是第一年的工作,還要做好除草工作。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沈阳市| 乌兰县| 张家川| 韶关市| 彭泽县| 梓潼县| 长宁县| 克什克腾旗| 盘锦市| 中阳县| 灵山县| 浮山县| 茂名市| 太和县| 芦溪县| 元阳县| 屯留县| 屏南县| 色达县| 民丰县| 漠河县| 神农架林区| 天祝| 衡水市| 南丰县| 岑巩县| 乌拉特前旗| 梅河口市| 德保县| 灵武市| 城固县| 叶城县| 桃园县| 黔南| 黎城县| 肃南| 丽江市| 仁布县| 丘北县| 汨罗市| 驻马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