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溫室大棚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溫室大棚的天窗開合結構。
背景技術:
在溫室大棚中,大棚中間會設置一條以上的天窗,這些天窗主要用于透氣以及連接兩側大棚使用,在天氣較熱時拉開天窗即可實現散熱,現有技術中的天窗在散熱時,打開非常的不便,采用薄膜技術實現天窗的密封,薄膜雖然一次使用成本低,但是如果經常損壞而更換,實際上并沒有節約多少成本,反而一直花在人工上,增加了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采用玻璃代替塑料薄膜的方式,又能實現緩沖以及抗擠壓的能力,打開、關閉都非常方便,不存在經常損壞的問題。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溫室大棚的天窗開合結構,包括安裝于溫室大棚中的天窗結構,所述天窗結構包括一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的中間設置有一個浮動支架,所述浮動支架的兩端分別裝入于固定支架內側端面開設的安裝腔內,所述安裝腔內安裝有一根以上的彈簧,其彈簧一端與安裝腔內壁連接,另一端與浮動支架外壁連接,所述浮動支架的中間安裝有一個通風腔,所述通風腔內安裝有一塊以上的密封板,各密封板密封整個通風腔,密封板與密封板之間設置有吸合結構。
作為優選,所述吸合結構包括安裝于密封板兩端的軟膠層,所述軟膠層的外側端均安裝一片磁吸片,相鄰兩密封板之間通過磁吸片互相吸合密封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密封板的前后兩端分別設置一轉軸,所述密封板通過轉軸分別轉動裝入于浮動支架中間的通風腔內壁的轉軸孔內。
作為優選,所述密封板包括外部的密封支架以及安裝于密封支架中間的透明玻璃板。
作為優選,所述固定支架的外側端固定安裝于整個大棚的骨架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能夠有效實現天窗的開合,改變傳統的薄膜天窗形式,又能實現很好的抗風能力以及防撞能力,打開非常方便,而且不會出現積水的問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3為本發明的固定支架與浮動支架之間的組裝示意圖。
圖中的編碼分別為:1為透明玻璃板,2為密封支架,3為固定支架,4為轉軸,5為浮動支架,6為吸合結構,7為彈簧,8為磁吸片,9為軟膠層。
具體實施方式
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所有特征,或公開的所有方法或過程中的步驟,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驟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組合。
本說明書(包括任何附加權利要求、摘要和附圖)中公開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別敘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類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換。即,除非特別敘述,每個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類似特征中的一個例子而已。
如圖1和圖3所示,本溫室大棚的天窗開合結構,包括安裝于溫室大棚中的天窗結構,天窗結構包括一固定支架3,固定支架3的中間設置有一個浮動支架5,浮動支架5的兩端分別裝入于固定支架內側端面開設的安裝腔內,安裝腔內安裝有一根以上的彈簧7,其彈簧7一端與安裝腔內壁連接,另一端與浮動支架5外壁連接,當受風力影響而使得晃動時,由浮動支架5與固定支架3的彈簧7實現緩沖,有效解決因為晃動而造成的損壞情況,增加緩沖能力。
如圖2所示,浮動支架5的中間安裝有一個通風腔,所述通風腔內安裝有一塊以上的密封板,各密封板密封整個通風腔,密封板與密封板之間設置有吸合結構6,吸合結構6包括安裝于密封板兩端的軟膠層9,軟膠層9的外側端均安裝一片磁吸片8,相鄰兩密封板之間通過磁吸片8互相吸合密封連接,由于采用磁鐵吸合,因此打開都是非常方便的,克服磁力即可打開,但是又具有一定的強度,需要用力才能打開,不會自然打開,由于連接端設置了軟膠層9,因此不管是擠壓還是晃動,都不會出現相鄰兩密封板的擠壓受損情況,有效應對外部環境,這也是采用玻璃天窗需要克服的問題。
如圖1所述,本實施例中,密封板的前后兩端分別設置一轉軸4,密封板通過轉軸4分別轉動裝入于浮動支架中間的通風腔內壁的轉軸孔內,密封板包括外部的密封支架2以及安裝于密封支架中間的透明玻璃板1,固定支架3的外側端固定安裝于整個大棚的骨架上,如需要打開天窗,只要翻轉天窗即可,通過轉軸實現翻轉,簡單方便,密封時將兩密封板兩端平齊,即可實現密封,由于整體采用玻璃材料,因此不易像密封膜一樣容易損壞,增加使用壽命,可以長期使用,從長期成本考慮上講,該技術更優于薄膜的天窗結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能夠有效實現天窗的開合,改變傳統的薄膜天窗形式,又能實現很好的抗風能力以及防撞能力,打開非常方便,而且不會出現積水的問題。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