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的是一種含有苯醚甲環唑的殺菌農藥及其應用,所述殺菌農藥含有活性成分苯醚甲環唑和萜烯醇,可用于防治多種農作物病害。
背景技術:
番茄早疫病,又稱為“輪紋病”,是危害番茄的重要病害之一,各地普遍有發生。近年來,一些地區由于推廣抗病毒病而不抗早疫病的番茄品種,導致早疫病嚴重發生。此病原微生物的寄主范圍廣泛,除危害番茄外,還可危害茄子、辣椒和馬鈴薯等茄科蔬菜作物。
苯醚甲環唑是一種三唑類殺菌劑殺菌劑,具有保護、治療和鏟除三重功效,并具良好的作物安全性和非常突出的環境相容性,其作用機理主要是通過干擾病原細胞c14-脫甲基化作用,抑制麥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損壞膜的省力作用而導致真菌死亡。殺菌譜廣,經室內測定,田間藥效數據表明:對子囊菌綱、擔子菌綱和包括鏈格孢屬、殼二孢屬、尾孢霉屬、刺盤孢屬、球座菌屬、莖點霉屬、柱隔孢屬、殼針孢屬、黑星菌屬在內的半知病,白粉菌科、銹菌目及某些種傳病原菌有持久的保護和治療作用,對梨黑星病、炭疽病等有特效,殺菌譜廣,葉面處理或種子處理可對子囊菌綱、擔子菌綱等多種作物病原菌有持久的保護和較好治療效果。目前,在我國登記的防治對象有大白菜黑斑病、梨樹黑星病、西瓜炭疽病、小麥散黑穗病、水稻紋枯病和柑橘瘡痂病等。目前主要的劑型為水分散粒劑、微乳劑、水乳劑等,雖然在農業病害防治上具有良好的防效,但是防治成本較高,對作物安全系數低,易產生藥害。
萜烯醇是以色列生物農藥公司開發的生物殺菌劑,目前,已有40.2%的萜烯醇母藥和9%的萜烯醇乳油成功產業化,用于防治草莓白粉病和番茄早疫病等病害。
苯醚甲環唑和萜烯醇均為新型殺菌劑,兩種藥劑具有不同的作用機理和作用位點,兩者混用有利于延緩或克服病原菌抗藥性的產生,同時由于降低了苯醚甲環唑的用量,對于防治成本而言也比較經濟,本申請的發明人在大量試驗的基礎上,發現將兩者復配后在一定的范圍內具有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經過進一步研究完成了本發明,目前尚無有關苯醚甲環唑和萜烯醇復配的相關報道。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顯著協同增效作用的殺菌組合物,進一步提供一種以所述殺菌組合物為有效成分的殺菌農藥。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殺菌組合物及殺菌農藥的應用,以有效提高對農作物病害的防治效果,所述殺菌組合物及殺菌農藥廣泛應用于防治蔬菜、果樹、大田作用的早疫病、霜霉病、白粉病等。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殺菌組合物,它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苯醚甲環唑和萜烯醇,其中,苯醚甲環唑和萜烯醇的重量比為1:30-30:1,進一步的,所述重量比優選為1:10-10:1。
進一步的,本發明的殺菌組合物中活性成分所占的重量比為5-70%,優選為10-50%,其余為農藥中可以接受的輔助成分,例如包括常用的農藥助劑,例如分散劑、乳化劑、消泡劑、潤濕劑、崩解劑等。
進一步的,本發明的殺菌組合物通過輔以上述輔助成分制備成適合農業上使用的任意一種劑型,所述劑型包括但不限于乳油、可濕性粉劑、懸浮劑、水分散粒劑、水乳劑、微乳劑、顆粒劑等。
本發明的組合物可以以成品制劑形式提供即組合物中各物質已經混合,也可以以單劑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按比例混合,然后稀釋至所需要的濃度。
進一步的,本發明的組合物還可以加入其它農用活性成分,例如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肥料、生物刺激素等農用活性成分。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殺菌組合物及殺菌劑的有益效果為:
1、本發明所使用的農藥活性成分苯醚甲環唑和萜烯醇是作用機理不同的殺菌劑,兩者作用位點不同,可以克服和/或延緩病原菌抗藥性的產生,有利于增加農藥活性成分的使用壽命,降低用藥成本;
2、本發明所使用的農藥活性成分苯醚甲環唑和萜烯醇復配后,在一定的范圍內對多種農作物病害的防治表現出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可以減少農藥使用量,提高防治效果,進而減少農藥對環境的污染;
3、與單劑相比,本發明的殺菌組合物持效期更長,因而具有明顯的推廣價值。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的方式再對本發明的上述內容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不應將此理解為本發明上述主題的范圍僅限于以下具體的實例,在不脫離本發明上述技術思想的情況下,根據本領域普通技術知識和常規技術手段做出的各種替換和變更,均應包括在本發明的范圍內。
一、制劑實施例
1、實施例1:32%苯醚甲環唑·萜烯醇可濕性粉劑(1:1)
苯醚甲環唑16%
萜烯醇16%
十二烷基苯磺酸鈣4%
聚羧酸鹽3%
白炭黑10%
高嶺土余量
所述可濕性粉劑的制備方法為:按上述配方將苯醚甲環唑、萜烯醇以及分散劑、潤濕劑和填料混合,在攪拌釜中攪拌均勻,經氣流粉碎機粉碎后再混合均勻,即可制得本發明所述的可濕性粉劑。
2、實施例2:33%苯醚甲環唑·萜烯醇水分散粒劑(10:1)
苯醚甲環唑30%
萜烯醇3%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4%
聚羧酸鹽3%
十二烷基苯磺酸鈉3%
可溶性淀粉4%
硫酸銨2%
硅藻土余量
所述水分散粒劑的制備方法為:按上述配方將有效成分苯醚甲環唑、萜烯醇和分散劑、潤濕劑、崩解劑以及填料混合均勻,用超微氣流粉碎機粉碎,經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機中進行干燥、篩分經取樣分析,即可制得本發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劑。
3、實施例3:26%苯醚甲環唑·萜烯醇乳油(17:9)
苯醚甲環唑17%
萜烯醇9%
蓖麻油聚氧乙烯醚5%
農乳1601#2%
n-甲基吡咯烷酮9%
二甲苯余量
所述乳油的制備方法為:按上述配方將苯醚甲環唑、萜烯醇、乳化劑和助劑按配方的比例依次加入混合釜中,攪拌均勻,即可制得本發明所述的乳油。
二、室內生物測定
試驗靶標:番茄早疫病病菌。
試驗方法:采用菌絲生長速率法測定苯醚甲環唑和萜烯醇以及兩者復配組合物對番茄早疫病病菌菌絲生長的影響,設定不同濃度梯度的含有藥劑的pda平板,設置無藥劑為對照,每濃度重復三次,在無菌條件下將打好的菌餅倒置于各個處理pda平板中央后,將平板置于25℃,90%濕度條件下進行培養,待對照菌絲生長直徑達到培養皿直徑50%左右時調查結果,按照孫云沛法并借助dps數據統計軟件計算各個藥劑處理的ec50值以及復配共毒系數。
增效評價標準:共毒系數(ctc)≤80為拮抗作用,80<ctc<120時為相加作用,ctc≥120為增效作用。試驗結果如表1所示:
室內毒力測定結果表明,苯醚甲環唑和萜烯醇復配對番茄早疫病的防治在1:30-30:1的范圍內表現出協同增效作用。其中,當兩者復配比例為1:10-10:1時,共毒系數均在150以上,協同增效作用相對更明顯;而當兩者復配比例為17:9時,協同增效作用最好,共毒系數高度199。
三、田間藥效試驗結果
1、防治番茄早疫病田間藥效試驗
試驗處理:試驗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進行,試驗每個小區面積為50平方米,重復4次,施藥前及施藥后的藥效檢查方法為:每小區對角線取樣,每點選10株,以每點的病斑面積占調查點的百分率來分級,各試驗處理如下:
(1)32%苯醚甲環唑·萜烯醇可濕性粉劑(1:1);
(2)33%苯醚甲環唑·萜烯醇水分散粒劑(10:1);
(3)26%苯醚甲環唑·萜烯醇乳油(17:9);
(4)對比例1: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
(5)對比例2:9%萜烯醇乳油。
分別于施藥后7、14天調查病情指數并計算防效,試驗結果如表2所示。
田間藥效試驗結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苯醚甲環唑和萜烯醇復配后的防治效果相對單劑相比明顯提高,制劑實施例1-3的農藥復配組合物在有效成分用量減少的情況下,防治想過相對單劑的高用量反而有所提高,表明兩者復配后具有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可以減少農藥有效成分用量,提高防治效果;尤其是實施例3的復配組合物,藥后14天防效達到94%,持效性和速效性均最好。另外,在用藥范圍內,未發現本發明的復配制劑對番茄有藥害產生,表明本發明的殺菌組合物對作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