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食用菌種植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基于高營養的金針菇生態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食用菌是一類有大型可食子實體的高等真菌,具有獨特的保健價值,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氨基酸,其含量是一般蔬菜和水果的幾倍到幾十倍。食用菌包括香菇、雙孢菇、金針菇、雞腿菇、平菇、巴西菇、猴頭菇。在食用菌種植過程中,要按照食用菌是異養生物,主要靠分解有機物生活的特點來確定的食用菌正常生長所需的栽培配方。現有的栽培配方中,大多添加無機化肥,如碳銨、硫銨、磷肥等,致使食用菌快速生長,但食用菌的營養成分含量少,菌香味淡,從而導致了食用菌不能有效推廣。
食用菌的代料栽培包括生料栽培、熟料栽培和發酵料栽培。生料栽培是指按照配方將培養料加水拌勻后直接用于食用菌栽培的方法;熟料栽培是指按照配方將培養料加水拌勻、裝袋、滅菌后再接種栽培食用菌的方法;發酵料栽培是指將培養料加水拌勻后經發酵以殺滅有害雜菌和蟲卵,并使培養料腐熟,然后用于食用菌栽培的方法。用于生料栽培的棉籽殼等材料必須新鮮,不結塊、不霉變,氣溫在15℃以下。用于熟料和發酵料栽培的材料不必新鮮,高溫、低溫季節均可。栽培基質是食用菌賴以生存的各種營養物質之所在。在使用品種和生長環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使用基質不同、配方不同、基質的處理方式不同,食用菌的產量、質地、風味等都有所差別。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高營養的金針菇生態種植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基于高營養的金針菇生態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配制培養基:培養基的配方及其重量份數為:油菜籽餅肥8-10份、經預處理的玉米青苗32-37份、麩皮22-25份、蔗糖5-7份、石膏3-4份、沸石粉8-11份、柴胡8-12份、甘草2-4份、陳皮3.5-4.5份、哈茨木霉劑0.5-0.8份、聚谷氨酸1.2-1.8份;其中,玉米青苗的預處理為:收集玉米花期前青苗秸稈,干燥至含水量12-16wt%后,粉碎至粒徑為0.5-0.8cm;
按重量份稱取各原料,將各原料混合攪拌均勻,然后加水,使培養基含水率保持在48-56%,再將混合物料送入發酵室,在35-40℃下進行發酵36-48小時;
(2)裝袋:將培養基用裝袋機分裝到無紡布袋中,將裝完料的無紡布袋套上套環,成為栽培袋;
(3)滅菌冷卻:將栽培袋塞上棉花,蓋上防濕薄膜,移到滅菌位疊放,升溫至120℃,保溫17小時滅菌,滅菌結束后使滅菌室內的溫度在48小時內將至20℃;
(4)接種培養:按培養基的重量百分比取0.5%的金針菇芽孢菌絲接入培養基中。
進一步地,步驟(4)中,金針菇芽孢菌絲接入培養基后,先避光培養,培養溫度保持在25℃,培養濕度為30%,培養時間60天。
進一步地,培養時間60后,將套環和棉花拿下,清除老化菌塊,進行光照培養,培養溫度為10℃,培養濕度為50%,用日光燈進行光照,照度要求:800lux,照射12小時,刺激子實體形成,待長出菇蕾后,進行疏蕾,疏蕾控制2朵,選擇向袋口伸長、菇蓋圓形的菇蕾。
進一步地,培養過程中進行通風管理: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鐘;溫度管理:出菇過程中培養室的溫度控制在15℃,后期成熟時培養室的溫度控制在10℃。
進一步地,本發明還包括步驟(4)后的采收管理步驟:當金針菇子實體長至4厘米,應該及時采收,采收后,放入2℃冷藏庫內預冷6小時,然后在18℃條件下整理菇體形狀,最后用聚丙烯折角塑料袋分裝,抽真空扎緊袋口并將其移動到0℃冷藏庫內保存。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本發明的金針菇的種植方法,在配制培養基時,采用玉米青苗和沸石粉為主要原料,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纖維素、蛋白質、淀粉和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使種植的金針菇營養豐富,原料易得,成本低;
(2)本發明培養基中添加柴胡、甘草與聚谷氨酸,既補充了微量元素,又提高了金針菇的營養成分,使種植出的金針菇具有高營養的效果;
(3)本發明種植過程中,先避光培養,再光照培養,培養過程中,適時控制溫度和濕度以及光照強度,生產的金針菇產量高,而且金針菇不受自然環境條件的限制,品質穩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除、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
一種基于高營養的金針菇生態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配制培養基:培養基的配方及其重量份數為:油菜籽餅肥10份、經預處理的玉米青苗32份、麩皮25份、蔗糖5份、石膏4份、沸石粉8份、柴胡12份、甘草2份、陳皮4.5份、哈茨木霉劑0.5份、聚谷氨酸1.8份;其中,玉米青苗的預處理為:收集玉米花期前青苗秸稈,干燥至含水量12wt%后,粉碎至粒徑為0.8cm;
按重量份稱取各原料,將各原料混合攪拌均勻,然后加水,使培養基含水率保持在48%,再將混合物料送入發酵室,在40℃下進行發酵36小時;
(2)裝袋:將培養基用裝袋機分裝到無紡布袋中,將裝完料的無紡布袋套上套環,成為栽培袋;
(3)滅菌冷卻:將栽培袋塞上棉花,蓋上防濕薄膜,移到滅菌位疊放,升溫至120℃,保溫17小時滅菌,滅菌結束后使滅菌室內的溫度在48小時內將至20℃;
(4)接種培養:按培養基的重量百分比取0.5%的金針菇芽孢菌絲接入培養基中,先避光培養,培養溫度保持在25℃,培養濕度為30%,培養時間60天;然后將套環和棉花拿下,清除老化菌塊,進行光照培養,培養溫度為10℃,培養濕度為50%,用日光燈進行光照,照度要求:800lux,照射12小時,刺激子實體形成,待長出菇蕾后,進行疏蕾,疏蕾控制2朵,選擇向袋口伸長、菇蓋圓形的菇蕾;培養過程中通風管理: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鐘;溫度管理:出菇過程中培養室的溫度控制在15℃,后期成熟時培養室的溫度控制在10℃;
(5)采收管理:當金針菇子實體長至4厘米,應該及時采收,采收后,放入2℃冷藏庫內預冷6小時,然后在18℃條件下整理菇體形狀,最后用聚丙烯折角塑料袋分裝,抽真空扎緊袋口并將其移動到0℃冷藏庫內保存。
實施例2
配制培養基:培養基的配方及其重量份數為:油菜籽餅肥8份、經預處理的玉米青苗37份、麩皮22份、蔗糖7份、石膏3份、沸石粉11份、柴胡8份、甘草4份、陳皮3.5份、哈茨木霉劑0.8份、聚谷氨酸1.2份;其中,玉米青苗的預處理為:收集玉米花期前青苗秸稈,干燥至含水量16wt%后,粉碎至粒徑為0.5cm;
按重量份稱取各原料,將各原料混合攪拌均勻,然后加水,使培養基含水率保持在56%,再將混合物料送入發酵室,在35℃下進行發酵48小時;
其它步驟同實施例1。
以上公開的本發明優選實施例只是用于幫助闡述本發明。優選實施例并沒有詳盡敘述所有的細節,也不限制該發明僅為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顯然,根據本說明書的內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變化。本說明書選取并具體描述這些實施例,是為了更好地解釋本發明的原理和實際應用,從而使所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發明。本發明僅受權利要求書及其全部范圍和等效物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