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防治病蟲害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防治番紅花褐斑病的天然殺菌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番紅花(學名:crocussativusl.)又稱藏紅花、西紅花,是一種鳶尾科番紅花屬的多年生花卉,也是一種常見的香料。多年生草本。球莖扁圓球形,直徑約3厘米,外有黃褐色的膜質包被。葉基生,9-15枚,條形,灰綠色,邊緣反卷;葉叢基部包有4-5片膜質的鞘狀葉。花莖甚短,不伸出地面;花1-2朵,淡藍色、紅紫色或白色,有香味,花柱橙紅色,柱頭略扁,頂端楔形,有淺齒,子房狹紡錘形。蒴果橢圓形,長約3厘米。
番紅花是亞洲西南部原生種,最早由希臘人人工栽培。主要分布在歐洲、地中海及中亞等地,明朝時傳入中國,《本草綱目》將它列入藥物之類,中國浙江等地有種植。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具有強大的生理活性,其柱頭在亞洲和歐洲作為藥用,有鎮靜、祛痰、解痙作用,用于胃病、調經、麻疹、發熱、黃膽、肝脾腫大等的治療。
番紅花褐斑病是危害紅花根部的主要病害之一。此病一般在6月中旬自番紅花下部葉片開始發生。病初在葉部出現退綠小點,以后病斑逐漸擴大,多為圓形或近圓形,黃褐色,病部變薄。病斑外圍有一黃色暈圈,中心部分顏色較深。濕度大時病斑正反二面均產生白色霉層。病斑直徑一般在0.4-1.3cm之間,平均則0.94cm。紅花收獲前,在病斑外圈產生大量黑色小點,為病菌的菌核,菌核球形,或不規形,黑色。番紅花褐斑病由ramulariacarthamizapr引起的。該菌分生孢子梗無色、粗短、多不分枝,常呈簇由氣孔伸出,分生孢子梗上有明顯的孢痕,其長度在18.3-32.6微米之間,分生孢子無色,圓柱形或卵形,兩端純園、單孢、雙孢或多孢、0-4個隔膜,形態變化較大。無論在自然情況下還是人工培養情況下,均以雙孢最多,單生或串生。一般人工培養條件下的分生孢子比自然情況下的大,雙孢所占比例更多。
番紅花褐斑病其病源為ramulariacarthami,其典型癥狀是在葉片上產生較大的黃褐色園形病斑。病菌主要以菌核在病殘體上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紅花品種間抗病性有明顯差異。
目前,為防治番紅花病害通常使用的是化學農藥殺菌劑,由于大量使用化學農藥而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同時,采用化學農藥殺菌劑,使植株病原菌菌種產生耐藥性、抗藥性,增加了防治的難度,甚至造成防治失敗。此外,化學農藥因其不具有選擇性,對有益的生物也會造成威脅。而且,很多化學農藥是不可降解或難于降解的,容易在動植物體內積累而造成污染物的富集。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目的: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綠色環保、殺菌效果好的防治番紅花褐斑病的天然殺菌劑。
技術方案: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防治番紅花褐斑病的天然殺菌劑,由以下組份制成:板藍根、鳳尾草、白扁豆、白花藤、拉拉藤、七葉膽、木蝴蝶、錦燈籠、天仙子、旱蓮子。
作為改進,由以下重量份的組份制成:板藍根25-30份、鳳尾草15-20份、白扁豆15-20份、白花藤8-12份、拉拉藤6-8份、七葉膽4-6份、木蝴蝶2-4份、錦燈籠2-4份、天仙子1-3份、旱蓮子1-3份。
作為進一步改進,由以下重量份的組份制成:板藍根27-28份、鳳尾草16-17份、白扁豆18-19份、白花藤9-10份、拉拉藤7-8份、七葉膽4-5份、木蝴蝶2-3份、錦燈籠3-4份、天仙子2-3份、旱蓮子1-2份。
作為更進一步改進,由以下重量份的組份制成:板藍根27.8份、鳳尾草16.7份、白扁豆18.1份、白花藤9.1份、拉拉藤7.5份、七葉膽4.8份、木蝴蝶2.4份、錦燈籠3.2份、天仙子2.7份、旱蓮子1.6份。
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防治番紅花褐斑病的天然殺菌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原料分別經粉碎、過篩后混勻,得混合料;所述原料為板藍根、鳳尾草、白扁豆、白花藤、拉拉藤、七葉膽、木蝴蝶、錦燈籠、天仙子和旱蓮子;
(2)將混合料加入5-10倍量95%的乙醇水溶液,加熱至50-70℃煎煮2-4h;
(3)過濾,濾液收集,濾渣加入5-10倍量95%的乙醇水溶液,加熱至50-70℃煎煮2-4h;
(4)過濾,合并濾液,濃縮至乙醇加入總量的1/20-1/10,加入1-3倍體積水,靜置24-48h;
(5)過濾,濾液濃縮至無醇味,加入同重量水溶解,即得防治番紅花褐斑病的天然殺菌劑。
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防治番紅花褐斑病的天然殺菌劑的應用,具體為:將防治番紅花褐斑病的天然殺菌劑與500-1000倍量水混合即為殺菌菌劑。
有益效果:本發明提供的防治番紅花褐斑病的天然殺菌劑原料來源豐富,成本低廉,采用純天然的組份制成,不僅無毒無公害,而且能夠有效防治番紅花褐斑病。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下述實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然而,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容易理解,實施例所描述的具體的物料配比、工藝條件及其結果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應當也不會限制權利要求書中所詳細描述的本發明。
實施例1
防治番紅花褐斑病的天然殺菌劑,由以下重量份的組份制成:板藍根25-30份、鳳尾草15-20份、白扁豆15-20份、白花藤8-12份、拉拉藤6-8份、七葉膽4-6份、木蝴蝶2-4份、錦燈籠2-4份、天仙子1-3份、旱蓮子1-3份。
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原料分別經粉碎、過篩后混勻,得混合料;所述原料為板藍根、鳳尾草、白扁豆、白花藤、拉拉藤、七葉膽、木蝴蝶、錦燈籠、天仙子和旱蓮子;
(2)將混合料加入8倍量95%的乙醇水溶液,加熱至60℃煎煮3h;
(3)過濾,濾液收集,濾渣加入8倍量95%的乙醇水溶液,加熱至60℃煎煮2-4h;
(4)過濾,合并濾液,濃縮至乙醇加入總量的1/15,加入濃縮液2倍體積的水,靜置36h;
(5)過濾,濾液濃縮至無醇味,加入同重量水溶解,即得防治番紅花褐斑病的天然殺菌劑。
實施例2
防治番紅花褐斑病的天然殺菌劑,由以下重量份的組份制成:板藍根25-30份、鳳尾草15-20份、白扁豆15-20份、白花藤8-12份、拉拉藤6-8份、七葉膽4-6份、木蝴蝶2-4份、錦燈籠2-4份、天仙子1-3份、旱蓮子1-3份。
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原料分別經粉碎、過篩后混勻,得混合料;所述原料為板藍根、鳳尾草、白扁豆、白花藤、拉拉藤、七葉膽、木蝴蝶、錦燈籠、天仙子和旱蓮子;
(2)將混合料加入5倍量95%的乙醇水溶液,加熱至70℃煎煮4h;
(3)過濾,濾液收集,濾渣加入5倍量95%的乙醇水溶液,加熱至70℃煎煮4h;
(4)過濾,合并濾液,濃縮至乙醇加入總量的1/20,加入濃縮液1倍體積的水,靜置48h;
(5)過濾,濾液濃縮至無醇味,加入同重量水溶解,即得防治番紅花褐斑病的天然殺菌劑。
實施例3
防治番紅花褐斑病的天然殺菌劑,由以下重量份的組份制成:板藍根27份、鳳尾草16份、白扁豆18份、白花藤9份、拉拉藤7份、七葉膽5份、木蝴蝶3份、錦燈籠4份、天仙子3份、旱蓮子1份。
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原料分別經粉碎、過篩后混勻,得混合料;所述原料為板藍根、鳳尾草、白扁豆、白花藤、拉拉藤、七葉膽、木蝴蝶、錦燈籠、天仙子和旱蓮子;
(2)將混合料加入10倍量95%的乙醇水溶液,加熱至50℃煎煮2h;
(3)過濾,濾液收集,濾渣加入10倍量95%的乙醇水溶液,加熱至50℃煎煮2h;
(4)過濾,合并濾液,濃縮至乙醇加入總量的1/10,加入濃縮液3倍體積的水,靜置24h;
(5)過濾,濾液濃縮至無醇味,加入同重量水溶解,即得防治番紅花褐斑病的天然殺菌劑。
實施例4
防治番紅花褐斑病的天然殺菌劑,由以下重量份的組份制成:板藍根28份、鳳尾草17份、白扁豆19份、白花藤10份、拉拉藤8份、七葉膽4份、木蝴蝶2份、錦燈籠3份、天仙子2份、旱蓮子2份。
其制備方法與實施例3相同。
實施例5
防治番紅花褐斑病的天然殺菌劑,由以下重量份的組份制成:板藍根27.8份、鳳尾草16.7份、白扁豆18.1份、白花藤9.1份、拉拉藤7.5份、七葉膽4.8份、木蝴蝶2.4份、錦燈籠3.2份、天仙子2.7份、旱蓮子1.6份
其制備方法與實施例3相同。
測定實施例1至5的防治番紅花褐斑病的天然殺菌劑對番紅花病原菌的抑制活性
對比例為采用實施例5的方法制備的菌劑,且用量與實施例5中組份重量相同。
本實驗在離體條件下,測定測定實施例1至3的防治番紅花褐斑病的天然殺菌劑對番紅花病原菌的抑制活性,方法和結果如下:
1.供試菌種
半知菌亞門ramulariacarthamizapr市售。
2.室內毒力測定
利用菌絲生長速率法和孢子萌發法測定本發明實施例1天然殺菌劑對半知菌亞門ramulariacarthamizapr的毒力,按下列公式計算抑制率:
3.實驗結果
用生長速率法測定實施例1-5天然殺菌劑對供試病原菌的毒力,結果見表1。
表1實施例1-5天然殺菌劑對供試病原菌的毒力
采用《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中規定的方法,對本發明實施例1至5的天然殺菌劑的田間藥效進行了試驗,稀釋濃度為500-1000倍,結果見表2。
對供試病原菌:半知菌亞門ramulariacarthamizapr。
表2實施例1至5的天然殺菌劑的田間藥效試驗
采用實施例1至5的天然殺菌劑治療番紅花褐斑病,各種疾病各治療100株,稀釋倍數為500倍,結果見表3。
對供試病原菌:半知菌亞門ramulariacarthamizapr。
表3實施例1至3的天然殺菌劑治療番紅花褐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