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石漠化山地生態修復方法,屬于生態治理領域。
背景技術:
石漠化是我國西南部喀斯特地區土地退化的極端形式,由于不合理的人為活動,造成植被退化、水土資源流失,導致巖石大面積裸露,呈現類似荒漠景觀土地退化的生態現象。石漠化山區既是典型的生態危機區又是我國主要的貧困地區,為解決生態修復、人地矛盾和農村經濟結構單一等系列問題,急需尋求一種石漠化山地生態修復方法進行生態治理,同時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根本上彌補了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還林等主要生態治理方法中治理進展緩慢且后勁不足的缺失。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石漠化山地生態修復方法,以解決現有石漠化治理方法進展緩慢且后勁不足等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擬采用這樣一種石漠化山地生態修復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在亞熱帶石漠化山區,選擇基巖裸露度≥30%,植被綜合蓋度<50%的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無立木林地的山地,于石灰巖石縫的土壤中種植藥用藤本植物金銀花和芒果樹苗。芒果樹苗高50cm-100cm,在苗木生長初期,干旱天氣適當澆水。
2)利用金銀花的攀爬特性,牽引金銀花爬上裸露的石灰巖表面,待金銀花完全覆蓋巖石后,可適當修剪金銀花的枝條。
3)將鐵皮石斛種苗種植于有金銀花遮蔭的巖石縫隙中,鐵皮石斛種苗為人工組培馴化12個月的小苗,用松樹皮或枯枝落葉將鐵皮石斛種苗根部固定。
4)待芒果樹樹徑達10cm以上,樹高150cm以上時,將鐵皮石斛人工組培馴化苗用剪成條狀的遮陽網捆綁于芒果樹桿上。捆綁時不能綁住石斛的芽眼,只綁住根部固定即可。
5)鐵皮石斛種植初期,遇干旱天氣應適當澆水,保持空氣濕度為80-90%,種植時間為每年的3-5月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優點如下:
1.在我國亞熱帶地區石漠化山地上構建金銀花-鐵皮石斛-芒果樹生態農業體系,利用金銀花、芒果形成的自然遮陰條件,為鐵皮石斛提供自然良好的生長環境,石灰巖間的土壤中種植金銀花和芒果樹,金銀花枝條覆蓋裸露巖石,巖石的縫隙中和芒果樹桿上種植鐵皮石斛,不但提高了石灰巖的利用率,還增加了石旮旯土壤的經濟效益。
2.該方法一方面提高了鐵皮石斛的存活率,高達90%以上,且品質比大棚種植優良;另一方面提高石漠化山地的植被覆蓋率,使生態環境得到修復;金銀花、鐵皮石斛、芒果等帶來的經濟效益能促進石漠化地區農民增收,不僅生態治理效果顯著,見效快,同時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根本上彌補了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還林等現有主要生態治理方法中治理進展緩慢且后勁不足的缺失,能夠有效解決人地矛盾和農村經濟結構單一等問題。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石漠化山地生態修復方法,步驟如下:
1)在亞熱帶石漠化山區,選擇基巖裸露度≥30%,植被綜合蓋度<50%的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無立木林地的山地,于石灰巖石縫的土壤中種植藥用藤本植物金銀花和芒果樹苗。芒果樹苗高50cm-100cm,在苗木生長初期,干旱天氣適當澆水。
2)利用金銀花的攀爬特性,牽引金銀花爬上裸露的石灰巖表面,待金銀花完全覆蓋巖石后,可適當修剪金銀花的枝條。
3)將鐵皮石斛種苗種植于有金銀花遮蔭的巖石縫隙中,鐵皮石斛種苗為人工組培馴化12個月的小苗,用松樹皮或枯枝落葉將鐵皮石斛種苗根部固定。
4)待芒果樹樹徑達10cm以上,樹高150cm以上時,將鐵皮石斛人工組培馴化苗用剪成條狀的遮陽網捆綁于芒果樹桿上。捆綁時不能綁住石斛的芽眼,只綁住根部固定即可。
5)鐵皮石斛種植初期,遇干旱天氣應適當澆水,保持空氣濕度為80-90%,種植時間為每年的3-5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