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林下種植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林下種植桔梗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種桃樹林下種植桔梗的方法。
背景技術:
桃(學名:amygdaluspersical.)屬于薔薇科、桃屬植物。落葉小喬木;葉為窄橢圓形至披針形,長15厘米,寬4厘米,先端成長而細的尖端,邊緣有細齒,暗綠色有光澤,葉基具有蜜腺;樹皮暗灰色,隨年齡增長出現裂縫;花單生,從淡至深粉紅或紅色,有時為白色,有短柄,直徑4厘米,早春開花;近球形核果,表面有毛茸,肉質可食,為橙黃色泛紅色,直徑7.5厘米,有帶深麻點和溝紋的核,內含白色種子。
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s(jacq.)a.dc.],為桔梗科桔梗屬多年生草本,喜涼爽氣候,忌積水,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莖高0.2~1.2m,葉全部輪生,部分輪生至全部互生,無柄或有極短的柄,葉片卵形,卵狀橢圓形至披針形,長2~7厘米,寬0.5~3.5厘米,基部寬楔形至圓鈍,急尖,上面無毛而綠色,下面常無毛而有白粉,有時脈上有短毛或瘤突狀毛,邊頂端緣具細鋸齒。花期7~9月,花單朵頂生,或數朵集成假總狀花序,或有花序分枝而集成圓錐花序;花萼鐘狀五裂片,被白粉,裂片三角形,或狹三角形,有時齒狀;花冠大,長1.5~4.0厘米,藍色、紫色或白色。
桃樹種植時,由于對采光要求較高,且桃樹枝葉較茂盛,相鄰桃樹需要間隔較遠。一般為每畝種植30棵左右。此種方式導致部分土地浪費。而且長時間種植桃樹,會導致土壤微量元素急劇變化而影響桃樹的生長。因此,如何提高桃樹種植中的土地利用率及防止長時間種植桃樹導致土壤不適宜桃樹生長就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尚沒有在桃樹林下種植桔梗的文獻報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充分利用人工林林下土地和空間光熱資源需求互補,提供一種桃樹林下種植桔梗的方法,通過該方法能實現林藥立體多層次種植,有利于節水抗旱并減少水土流失,特別適合在黃河沿岸推廣種植,促進黃河沿岸的生態恢復。
為了實現本發明的目的,發明人通過大量試驗研究并不懈努力,最終獲得了如下復合種植的技術方案:一種桃樹林下種植桔梗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選地整地:在桃樹林地中選排水良好的坡地,施肥,深翻,深度為30~35cm;
(2)桔梗種子預處理:將桔梗種子清洗后放入浸泡液中浸泡7~12h,所述的浸泡液含12~18mm氯化鈣和1.5~3.0mm硅酸鉀,浸泡結束后,收集種子置于鋪有一層塑料紙的平板上,單層平鋪,取醫用紗布,將紗布用所述浸泡液浸濕,覆蓋在平鋪的種子上,黑暗培養11~15d,培養溫度為14~17℃,培養期間通過補充所述浸泡液保持紗布濕潤;
(3)播種:播種時間選擇4月初雨后,每兩行桃樹中間套種4~5行桔梗,桔梗行距22~24cm,開溝深度1.5~2.0cm,將步驟(2)預處理后的桔梗種子播后覆細土1.0~1.6cm,覆蓋塑料薄膜,在薄膜邊緣用土壓嚴;
(4)林間管理:桔梗出苗后,將有苗處的薄膜破開,使苗木向外生長,避免苗木燙死,苗高到3~4cm時,間苗定植,苗距10~14cm,同時將弱苗和過密的幼苗拔除掉;中耕除草每年進行2~3次,隨時剔除多余苗頭,保持一株一苗;生長過程中依照當季雨量澆水。
進一步的優選地,如上所述桃樹林下種植桔梗的方法,其中步驟(1)中所述的坡地為沙壤土坡地。
進一步的優選地,如上所述桃樹林下種植桔梗的方法,其中步驟(1)中所述的施肥步驟為一次性施足底肥,包括腐熟有機肥2500~3000kg/畝和復合肥30-50kg/畝。
進一步的優選地,如上所述桃樹林下種植桔梗的方法,其中步驟(2)中所述的浸泡液由氯化鈣溶液和硅酸鉀溶液組成,氯化鈣溶液的濃度為14~15mm,硅酸鉀的濃度為1.5~2.0mm。
進一步的優選地,如上所述桃樹林下種植桔梗的方法,其中步驟(2)中所述的桔梗種子浸泡時間為8~9h。
進一步的優選地,如上所述桃樹林下種植桔梗的方法,其中步驟(2)中所述的培養溫度為16℃,培養時間為12~13d。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涉及的方法具有如下優點和進步性:
(1)林藥立體多層次種植,增加植被覆蓋率,減少林下裸露土地,有利于節水抗旱和減少水土流失,防治生態環境惡化,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2)能增強桔梗人工種植適宜性,降低種植成本,提高了土地復種指數,增加土地效益。
(3)特別適合在黃河沿岸推廣種植,促進黃河沿岸的生態恢復,打造循環式生態農業、觀光農業和休閑農業等現代高附加值生產模式,促進資源循環利用。
(4)通過將桃樹與桔梗進行套作,進而降低了每年對桃樹林進行松土和除草的工作量,進而降低了勞動強度,并且,桃樹與桔梗能夠相互彌補并且吸收殘留在土壤中的營養元素。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發明涉及的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說明,但是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該實施例。凡是不背離本發明構思的改變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實施例1
(1)選地整地:選擇寧夏中寧縣黃河沿岸的桃樹林,初春解凍后,在桃樹林地中選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坡地,一次性施足底肥:腐熟有機肥2800kg/畝和復合肥40kg/畝,深翻,深度為30~35cm。
(2)桔梗種子預處理:將桔梗種子清洗后放入由氯化鈣溶液和硅酸鉀溶液組成的混合溶液中浸泡8h,其中氯化鈣溶液的濃度為14.3mm,硅酸鉀的濃度為1.8mm,浸泡結束后,收集種子置于鋪有一層塑料紙的平板上,單層平鋪,取8層醫用紗布,將紗布用上述濃度的混合溶液浸濕,覆蓋在平鋪的種子上,黑暗培養12d,培養溫度為16℃,培養期間通過補充該混合溶液保持紗布濕潤;培養12d后發芽率達95.1%。
(3)播種:播種時間選擇4月初雨后,每兩行桃樹中間套種4~5行桔梗,桔梗行距22~24cm,開溝深度1.5~2.0cm,將預處理后的桔梗種子播后覆細土1.5cm左右,覆蓋塑料薄膜,在薄膜邊緣用土壓嚴。
(4)林間管理:桔梗出苗后,將有苗處的薄膜破開,使苗木向外生長,避免苗木燙死,苗高到3~4cm時,間苗定植,苗距10~14cm,同時將弱苗和過密的幼苗拔除掉;中耕除草每年進行2~3次,隨時剔除多余苗頭,保持一株一苗;生長過程中依照當季雨量澆水。
實施例2
(1)選地整地:選擇寧夏中寧縣黃河沿岸的桃樹林,初春解凍后,在桃樹林地中選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坡地,一次性施足底肥:腐熟有機肥2800kg/畝和復合肥40kg/畝,深翻,深度為30~35cm。
(2)桔梗種子預處理:將桔梗種子清洗后放入由氯化鈣溶液和硅酸鉀溶液組成的混合溶液中浸泡8h,其中氯化鈣溶液的濃度為14.3mm,硅酸鉀的濃度為1.8mm,浸泡結束后,收集種子置于鋪有一層塑料紙的平板上,單層平鋪,取8層醫用紗布,將紗布用上述濃度的混合溶液浸濕,覆蓋在平鋪的種子上,黑暗培養12d,培養溫度為16℃,培養期間通過補充該混合溶液保持紗布濕潤;培養12d后發芽率達93.8%。
(3)播種:播種時間選擇4月初雨后,每兩行桃樹中間套種4~5行桔梗,桔梗行距22~24cm,開溝深度1.5~2.0cm,將預處理后的桔梗種子播后覆細土1.5cm左右,覆蓋塑料薄膜,在薄膜邊緣用土壓嚴。
(4)林間管理:桔梗出苗后,將有苗處的薄膜破開,使苗木向外生長,避免苗木燙死,苗高到3~4cm時,間苗定植,苗距10~14cm,同時將弱苗和過密的幼苗拔除掉;中耕除草每年進行2~3次,隨時剔除多余苗頭,保持一株一苗;生長過程中依照當季雨量澆水。
實施例3
(1)選地整地:選擇寧夏中寧縣黃河沿岸的桃樹林,初春解凍后,在桃樹林地中選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坡地,一次性施足底肥:腐熟有機肥2800kg/畝和復合肥40kg/畝,深翻,深度為30~35cm。
(2)桔梗種子預處理:將桔梗種子清洗后放入氯化鈣溶液中浸泡8h,其中氯化鈣溶液的濃度為14.3mm,浸泡結束后,收集種子置于鋪有一層塑料紙的平板上,單層平鋪,取8層醫用紗布,將紗布用上述濃度的氯化鈣溶液浸濕,覆蓋在平鋪的種子上,黑暗培養12d,培養溫度為16℃,培養期間通過補充該氯化鈣溶液保持紗布濕潤;培養12d后發芽率達62.8%。
(3)播種:播種時間選擇4月初雨后,每兩行桃樹中間套種4~5行桔梗,桔梗行距22~24cm,開溝深度1.5~2.0cm,將預處理后的桔梗種子播后覆細土1.5cm左右,覆蓋塑料薄膜,在薄膜邊緣用土壓嚴。
(4)林間管理:桔梗出苗后,將有苗處的薄膜破開,使苗木向外生長,避免苗木燙死,苗高到3~4cm時,間苗定植,苗距10~14cm,同時將弱苗和過密的幼苗拔除掉;中耕除草每年進行2~3次,隨時剔除多余苗頭,保持一株一苗;生長過程中依照當季雨量澆水。
實施例4
(1)選地整地:選擇寧夏中寧縣黃河沿岸的桃樹林,初春解凍后,在桃樹林地中選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坡地,一次性施足底肥:腐熟有機肥2800kg/畝和復合肥40kg/畝,深翻,深度為30~35cm。
(2)桔梗種子預處理:將桔梗種子清洗后放入硅酸鉀溶液中浸泡8h,其中硅酸鉀的濃度為1.8mm,浸泡結束后,收集種子置于鋪有一層塑料紙的平板上,單層平鋪,取8層醫用紗布,將紗布用上述濃度的硅酸鉀溶液浸濕,覆蓋在平鋪的種子上,黑暗培養12d,培養溫度為16℃,培養期間通過補充該硅酸鉀溶液保持紗布濕潤;培養12d后發芽率達42.9%。
(3)播種:播種時間選擇4月初雨后,每兩行桃樹中間套種4~5行桔梗,桔梗行距22~24cm,開溝深度1.5~2.0cm,將預處理后的桔梗種子播后覆細土1.5cm左右,覆蓋塑料薄膜,在薄膜邊緣用土壓嚴。
(4)林間管理:桔梗出苗后,將有苗處的薄膜破開,使苗木向外生長,避免苗木燙死,苗高到3~4cm時,間苗定植,苗距10~14cm,同時將弱苗和過密的幼苗拔除掉;中耕除草每年進行2~3次,隨時剔除多余苗頭,保持一株一苗;生長過程中依照當季雨量澆水。
實施例5
(1)選地整地:選擇寧夏中寧縣黃河沿岸的桃樹林,初春解凍后,在桃樹林地中選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坡地,一次性施足底肥:腐熟有機肥2800kg/畝和復合肥40kg/畝,深翻,深度為30~35cm。
(2)桔梗種子預處理:將桔梗種子清洗后放入由氯化鈣溶液和硅酸鉀溶液組成的混合溶液中浸泡8h,其中氯化鈣溶液的濃度為14.3mm,硅酸鉀的濃度為1.8mm,浸泡結束后,收集種子置于鋪有一層塑料紙的平板上,單層平鋪,取8層醫用紗布,將紗布用上述濃度的混合溶液浸濕,覆蓋在平鋪的種子上,黑暗培養12d,培養溫度為20℃,培養期間通過補充該混合溶液保持紗布濕潤;培養12d后發芽率達62.0%。
(3)播種:播種時間選擇4月初雨后,每兩行桃樹中間套種4~5行桔梗,桔梗行距22~24cm,開溝深度1.5~2.0cm,將預處理后的桔梗種子播后覆細土1.5cm左右,覆蓋塑料薄膜,在薄膜邊緣用土壓嚴。
(4)林間管理:桔梗出苗后,將有苗處的薄膜破開,使苗木向外生長,避免苗木燙死,苗高到3~4cm時,間苗定植,苗距10~14cm,同時將弱苗和過密的幼苗拔除掉;中耕除草每年進行2~3次,隨時剔除多余苗頭,保持一株一苗;生長過程中依照當季雨量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