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果樹種植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高原地區蘋果高產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云南位于中國的西南部,是云貴高原的組成部分,位處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上,云南大部分地區的海拔在2000米左右,一些山地可高于3000米,該地區干濕季節分明,日溫差較大,種植的蘋果具有甜心、風味濃郁的特點。
目前云南地區種植的蘋果口感很好,但是產量卻不高,隨著人們的需求量增大,就需要不斷的擴大種植規模,但是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就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種植戶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收回投資成本,不利于水果種植產業的發展。
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高原地區蘋果高產種植方法,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高原地區蘋果高產種植方法,提高了蘋果的產量,提高了種植戶的資金收入。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技術方案的基本思路是:一種高原地區蘋果高產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地:選擇海拔在1600-2200米,背風向陽、土層深厚的壤土塊或沙壤土地;
2)、整地:對選好的土地進行深耕60cm,同時按照每畝4000-5000kg施腐熟的農家肥,然后將土壤整平,挖魚鱗溝,魚鱗坑長80-130cm,寬70-90cm,深50-60cm,外側土埂高25-30cm,寬25-30cm,相鄰魚鱗坑之間的距離為1.2-1.5m;
3)、選苗:選擇高度在60-80cm、莖粗3-5cm,根系發達,須根多且不病蟲害的健壯蘋果樹苗;
4)、定植:定植前3-4天,魚鱗穴內灌水,而選好的蘋果樹苗使用500倍多菌靈溶液浸泡20-24h,定值時用含生根粉的泥漿包裹蘋果樹苗的根部,然后將蘋果樹苗埋在魚鱗穴內,然后澆透水;
5)、果園管理:
a、查活補苗:新定植的蘋果樹苗,在發芽展葉過程中,檢查蘋果樹苗的成活情況,將不能發芽蘋果樹苗去除后補栽蘋果樹苗;
b、水肥管理:新栽幼樹在新梢抽生10cm以上時,每株施純氮100-200g,并結合澆水,以后按每年200g的量遞增;結果樹在萌芽前、落花后、幼果膨大期各追肥一次,每畝地施50kg尿素、20kg雙微肥、磷肥5kg和鉀肥3kg;在萌芽期、花前期、幼果生長期和越冬期分別澆水一次,注意雨水量,澆水量為土壤最大持水量在70-80%;
c、修剪:分為整體修剪和花期復剪,
整體修剪:將果樹整體修剪為紡錐形,剪去病枝、弱枝,樹高2.5-3m,冠徑2.5-3m,四周保留15-18個側生枝;
花期復剪:減去弱枝、過密花枝和生長不良的花枝,縮剪過長的串花枝;
d、疏花疏果:
疏花:摘除密集花朵,保留的花朵分布均勻;
蔬果:種植第一年摘除全部幼果,培養樹冠,第二年疏去60-70%的幼果,使果樹整體生長平衡,第三年開始疏果時去除病、蟲、小、畸形果,并去除密集果,使果間隔15-25cm;
e、病蟲害防治:
落葉病:使用50%多菌靈和50%樸海因1500-2000倍液交替噴施防治;
紅蜘蛛:花前和謝花各噴波美0.5度石硫合劑或20%三氯殺螨醇1000倍液一次,萌芽前噴施5%重柴油乳劑殺卵;
小卷葉蛾:使用50%敵百蟲200-250倍液封閉剪鋸口,噴施50%敵敵畏1000倍液,休眠期刮除老樹皮燒毀。
進一步的,蔬果后,對保留的果實進行套袋處理,套袋選用雙層袋,內層為膜袋,外層為紙袋,套袋后將袋口扎緊。
進一步的,套袋前3-5天對果樹噴施一次殺蟲劑、殺菌劑和葉面肥,遇雨則補噴一次,藥液干后3天內完成套袋。
進一步的,果實成熟后卸掉套袋外層,保留套袋內層。
進一步的,在果樹間套種大姜、蘿卜、菠菜、苜蓿、花生、辣椒中的一種或多種。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的一種高原地區蘋果高產種植方法,合理的分布蘋果樹種植密度,科學的對蘋果樹的生長環境進行管理,保證蘋果樹的健康生長,提高蘋果樹的結果率,進而提高了蘋果的產量,提高種植戶的經濟收入。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對于這些實施方式的說明用于幫助理解本發明,但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發明各個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組合。
一種高原地區蘋果高產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地:選擇海拔在1600-2200米,背風向陽、土層深厚的壤土塊或沙壤土地;
2)、整地:對選好的土地進行深耕60cm,同時按照每畝4000-5000kg施腐熟的農家肥,然后將土壤整平,挖魚鱗溝,魚鱗坑長80-130cm,寬70-90cm,深50-60cm,外側土埂高25-30cm,寬25-30cm,相鄰魚鱗坑之間的距離為1.2-1.5m;
3)、選苗:選擇高度在60-80cm、莖粗3-5cm,根系發達,須根多且不病蟲害的健壯蘋果樹苗;
4)、定植:定植前3-4天,魚鱗穴內灌水,而選好的蘋果樹苗使用500倍多菌靈溶液浸泡20-24h,定值時用含生根粉的泥漿包裹蘋果樹苗的根部,然后將蘋果樹苗埋在魚鱗穴內,然后澆透水;
5)、果園管理:
a、查活補苗:新定植的蘋果樹苗,在發芽展葉過程中,檢查蘋果樹苗的成活情況,將不能發芽蘋果樹苗去除后補栽蘋果樹苗;
b、水肥管理:新栽幼樹在新梢抽生10cm以上時,每株施純氮100-200g,并結合澆水,以后按每年200g的量遞增;結果樹在萌芽前、落花后、幼果膨大期各追肥一次,每畝地施50kg尿素、20kg雙微肥、磷肥5kg和鉀肥3kg;在萌芽期、花前期、幼果生長期和越冬期分別澆水一次,注意雨水量,澆水量為土壤最大持水量在70-80%;
c、修剪:分為整體修剪和花期復剪,
整體修剪:將果樹整體修剪為紡錐形,剪去病枝、弱枝,樹高2.5-3m,冠徑2.5-3m,四周保留15-18個側生枝;
花期復剪:減去弱枝、過密花枝和生長不良的花枝,縮剪過長的串花枝;
d、疏花疏果:
疏花:摘除密集花朵,保留的花朵分布均勻;
蔬果:種植第一年摘除全部幼果,培養樹冠,第二年疏去60-70%的幼果,使果樹整體生長平衡,第三年開始疏果時去除病、蟲、小、畸形果,并去除密集果,使果間隔15-25cm;
e、病蟲害防治:
落葉病:使用50%多菌靈和50%樸海因1500-2000倍液交替噴施防治;
紅蜘蛛:花前和謝花各噴波美0.5度石硫合劑或20%三氯殺螨醇1000倍液一次,萌芽前噴施5%重柴油乳劑殺卵;
小卷葉蛾:使用50%敵百蟲200-250倍液封閉剪鋸口,噴施50%敵敵畏1000倍液,休眠期刮除老樹皮燒毀。
蔬果后,對保留的果實進行套袋處理,套袋選用雙層袋,內層為膜袋,外層為紙袋,套袋后將袋口扎緊。
套袋前3-5天對果樹噴施一次殺蟲劑、殺菌劑和葉面肥,遇雨則補噴一次,藥液干后3天內完成套袋。
果實成熟后卸掉套袋外層,保留套袋內層。
在果樹間套種大姜、蘿卜、菠菜、苜蓿、花生、辣椒中的一種或多種。
前期施基肥增強土壤肥力,采用魚鱗坑更能夠保存水分,避免水分的流失,合理的規劃魚鱗坑的大小和蘋果樹間的距離,既能保證蘋果樹間不會造成相互的影響,又能最大化的種植密度,進而提高蘋果的畝產量。
然后通過科學的水肥管理、修剪和疏花疏果,保證果實都能充分的吸收養分,同時及時的防治病蟲害,保證果實的健康生長。
果林間套種大姜、蘿卜、菠菜、苜蓿、花生、辣椒中的一種或多種,一方面能夠增加種植戶的經濟收入,另一方面能夠補充土壤中蘋果樹所需要的營養元素,提高果實的品質。
以上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本發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對這些實施方式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仍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