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種植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天麻種植箱。
背景技術:
天麻是一種以蜜環菌為食料的高等草本寄生藥用植物,屬蘭料,無根無綠色葉片,不能依賴光合作用制造營養,它與蜜環菌營共生生活,是靠消化蜜環菌為營養而生長繁殖的,在適當的溫濕度條件下生長期為240-300天,所謂適當的溫濕度是:溫度20-25℃,最佳25℃;相對濕度60%-80%,最佳80%;天麻在繁殖方法有兩種,即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
無性繁殖是以天麻自身的球莖為母體,在同化蜜環菌的前提下進行多次分枝,直接產生數以百計的大、小天麻球莖,它是在沒有特殊分化的兩性細胞或性器官參與下完成的,故稱無性繁殖,此法在天麻整個生命活動中有重要地位,即它是產生商品麻的主要方式,通常以繁殖力強的白麻做母體(又稱種栽)進行無性繁殖,其生長成熟后即為天麻球莖,也稱箭麻。
有性繁殖是通過栽植種麻(即箭麻)使其抽苔、開花采用人工同花或異花授粉,產生繁殖系數高的種子,栽植后培育出新的種栽、以提高天麻的產量,這是因為實踐證明無性繁殖的天麻經過數代栽種即產生退化現象,必須及時更換用種子繁殖的天麻做種栽才能不斷的穩定和提高天麻的產量。
目前,人工栽培天麻的方法主要包括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坡地進行窯栽或在室內進行箱栽。室外窯栽受天氣的因素影響大,除風調雨順年份外,多數年份產量很低。而室內的箱栽是采用木箱栽培,木箱一層一層疊起來,木箱栽培的缺點是種植和管理比較費事,澆水時需要一層一層或一箱一箱澆水,搬運非常吃力,加上澆水后還需一箱一箱疊起來,因此不利于管理。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便于管理基質濕度的天麻種植箱。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基礎方案如下:
天麻種植箱包括箱體,箱體從內至外依次包括種植腔、取水腔和儲水腔,所述種植腔內設有可沿豎直方向滑動的第一活塞,第一活塞底部連接有壓簧,所述第一活塞的下方為第一氣壓腔;所述取水腔內設有可沿豎直方向滑動的第二活塞,第二活塞的下方為第二氣壓腔,第一氣壓腔和第二氣壓腔連通;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上方設有固定于箱體上并可對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上端面進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塊,第二活塞的下方設有固定在箱體上并可對第二活塞的下端面進行限位的第二限位塊,所述第二活塞內部設有定量水槽,第二活塞朝向儲水腔一側設有連通定量水槽的進水口,第二活塞朝向種植腔一側設有連通定量水槽的出水口;所述儲水腔與第二活塞接觸的側壁上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種植腔與第二活塞接觸的側壁上設有第二通孔,當第二活塞滑動到最上端時,第一通孔與進水口連通,當第二活塞滑動到最下端時,第二通孔與出水口連通;所述第一活塞上設有種植槽,第一活塞側壁下部設有連通種植槽的漏水孔。
本方案天麻種植箱的原理在于:
種植時,將基質加入種植槽內,并在基質內培育蜜環菌,同時在基質內種入天麻球莖。再向儲水腔內加入水。在整個培育過程中,隨著基質內的水分逐漸蒸發,基質的濕度逐漸降低,即第一活塞及基質的總重量降低。在第一活塞底部的壓簧的作用下,第一活塞將相對于箱體向上滑動。而當第二活塞內的定量水槽裝滿水后,第二活塞重量增加,第二活塞將克服第一氣壓腔內的壓力向下滑動,并與第二限位塊接觸。通過對壓簧的彈性系數進行調節,當基質的濕度降低到60%左右時,第一活塞的上端將與第一限位塊接觸,此時出水口、第二通孔和漏水孔連通;則定量水槽內的水將進入基質內并被基質吸收,從而使基質的濕度提高。當基質的濕度升高后,第一活塞及基質的總重量增加,第一活塞向下移動,從而使第一氣壓腔內的壓力增加。由于第一氣壓腔和第二氣壓腔連通,因此第二活塞底部受到的壓力增加。由于此時第二活塞內定量水槽內的水已排出,第二活塞的重量降低,則第二活塞向上滑動并與第一限位塊接觸。此時出水口、第二通孔和漏水孔斷開;進水口和第一通孔連通,再次將定量水槽裝滿水;從而定量水槽可以反復向基質中補充水分,以將基質的濕度維持在60%以上。
本方案產生的有益效果是:
(一)定量水槽的大小一定,因此定量水槽每次向基質中加入水的量一定,從而可以避免基質的濕度過高,通過對定量水槽的容積和基質的體積進行限定;保證可將基質的濕度控制在60%~80%之間。
(二)本方案通過基質中水分的變化將引起第一活塞和基質的總重量產生改變,從而將使第二活塞相對于箱體滑動使第一氣壓腔和第二氣壓腔內的壓力改變,進而使第二活塞相對于箱體滑動,因此可以自動對基質中加入水分;從而可以降低管理成本;
(三)由于種植槽的外周環繞有儲水腔,水的比熱容較大,吸收熱量的能力強,因此儲水腔可使種植槽周圍溫度波動小,有利于將種植槽周圍的溫度控制在20-25℃,以促進天麻生長。
優選方案一:作為對基礎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種植槽底部設有海綿層,海綿具有較強的吸水作用,可以使定量水槽中的水快速進入到種植槽內。
優選方案二:作為對優選方案一的進一步優化,所述箱體頂部設有兩個弓字形的托架;由于箱體需要層疊在一起,以節約空間;在箱體層疊堆放時,上層的箱體置于下層箱體的托架上,從而可使箱體與箱體之間具有間隙,有利于下層箱體中的基質通風;另外在在搬運箱體時,可通過托架將箱體提起,從而可以提高搬運箱體時的便捷性。
優選方案三:作為對優選方案二的進一步優化,所述箱體底部設有與托架垂直的定位凸棱,且托架上設有可與定位凸棱配合的定位凹槽;在堆放箱體時,上層箱體底部的定位凸棱卡合在下層箱體托架上的定位凹槽內,從而定位上層箱體和下層箱體,防止上層箱體與下層箱體之間產生相對位移,使得箱體堆疊成的結構更穩定。
優選方案四:作為對優選方案三的進一步優化,所述第一限位塊為鐵制件,所述第二活塞上端嵌有永磁體。當第一活塞上端與第一限位塊接觸后,第一限位塊與永磁體之間會產生吸附力;在第一活塞和基質的總重量不斷增加的過程中,只有當第一活塞和基質的總重量大于一定值后,才能克服第一限位塊與永磁體之間的吸附力,此時第一活塞才能向下滑動;本優選方案可以避免第一活塞和基質的總重量不斷增加的過程中,第一活塞逐漸向下滑動,從而有利于定量水槽中的水全部滲入基質后,第一活塞在向下滑動。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天麻種植箱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箱體01、種植腔10、第一活塞11、種植槽12、第一壓力腔13、壓簧14、漏水孔15、取水腔20、第二活塞21、定量水槽22、進水口23、出水口24、第二通孔25、第二壓力腔26、儲水腔30、第一通孔31、定位凸棱40、托架50、定位凹槽51、第一限位塊60、第二限位塊70。
實施例基本如圖1所示:
本實施例的天麻種植箱包括箱體01,箱體01從內至外依次包括種植腔10、取水腔20和儲水腔30。種植腔10內設有與箱體01滑動連接有第一活塞11,且第一活塞11可在種植腔10內上下滑動。第一活塞11下方設有壓簧14,壓簧14的兩端分別將種植腔10底部和第一活塞11底部連接,第一活塞11的重量改變時,壓簧14將壓縮或伸長,從而第一活塞11沿豎直方向在種植腔10內滑動。取水腔20內設有與箱體01滑動連接的第二活塞21,且第二活塞21可在取水腔20內上下滑動。第一活塞11下方的種植腔10空間為第一氣壓腔,第二活塞21下方的取水腔20空間為第二氣壓腔,第一氣壓腔和第二氣壓腔連通。
第一活塞11和第二活塞21上方設有固定于箱體01上的第一限位塊60,在第一活塞11或第二活塞21向上滑動時,第一限位塊60對第一活塞11或第二活塞21具有限位作用。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限位塊60由鑄鐵制成,第二活塞21上端嵌有永磁體,從而使得第一限位塊60與對第一活塞11具有相互吸引到作用。第二活塞21的下方設有固定在箱體01上的第二限位塊70,當第二活塞21向下滑動時,第二限位塊70對第二活塞21具有限位作用。第二活塞21內部設有定量水槽22,第二活塞21朝向儲水腔30一側設有連通定量水槽22的進水口23,第二活塞21朝向種植腔10一側設有連通定量水槽22的出水口24。儲水腔30與第二活塞21接觸的側壁上設有第一通孔31,當第二活塞21在箱體01內滑動到最上端,即第二活塞21與第一限位塊60接觸后,進水口23將與第一通孔31對齊,使得儲水腔30與定量水槽22連通。種植腔10與第二活塞21接觸的側壁上設有第二通孔25,當第二活塞21滑動到最下端,即第二活塞21與第二限位塊70接觸時,第二通孔25與出水口24對齊。第一活塞11上設有種植槽12,種植槽12內加入培育天麻的基質,即可對天麻進行種植。第一活塞11側壁下部上設有連通種植槽12的漏水孔15,當第二通孔25、出水口24和漏水孔15三者對齊時,定量水槽22與種植槽12連通,從而定量水槽22可想基質供水。
箱體01頂部設有兩個弓字形的托架50,箱體01底部設有與托架50垂直的定位凸棱40,且托架50上設有可與定位凸棱40配合的定位凹槽51。在箱體01層疊堆放時,上層的箱體01置于下層箱體01的托架50上,從而可使箱體01與箱體01之間具有間隙,有利于下層箱體01中的基質通風。在堆放箱體01時,上層箱體01底部的定位凸棱40卡合在下層箱體01托架50上的定位凹槽51內,從而定位上層箱體01和下層箱體01,防止上層箱體01與下層箱體01之間產生相對位移。
在本實施例中,當基質的濕度降低到60%時,出水口24和漏水孔15對齊;另外,定量水槽22的容量與基質按一定比例設置,當基質的濕度降低到60%時,將定量水槽22中的水全部加入基質中,基質的濕度將升高到80%。
將基質加入種植槽12內,并在基質內培育蜜環菌,同時在基質內種入天麻球莖,再向儲水腔30內加入水;則可對天麻進行培育。在整個培育過程中,基質內的水分逐漸蒸發,基質的濕度逐漸降低,壓簧14受到的壓力減小,第一活塞11將相對于箱體01向上滑動。第二活塞21內的定量水槽22裝滿水后,第二活塞21重量增加,第二活塞21將克服第一氣壓腔內的壓力向下滑動,并與第二限位塊70接觸。當基質的濕度降低到60%左右時,壓簧14受到的壓力減小,壓簧14伸長,第一活塞11的上端將與第一限位塊60接觸,此時出水口24、第二通孔25和漏水孔15連通;則定量水槽22內的水將進入基質內并被基質吸收,從而使基質的濕度提高。當基質的濕度升高后,壓簧14受到的壓力增大,第一活塞11向下移動,從而第一氣壓腔內的壓力增加,同時第二活塞21底部受到的壓力增加。由于此時第二活塞21內定量水槽22內的水已排出,使第二活塞21的重量降低,則第二活塞21向上滑動并與第一限位塊60接觸。此時出水口24、第二通孔25和漏水孔15斷開;進水口23和第一通孔31連通,再次將定量水槽22裝滿水;從而定量水槽22可以反復向基質中補充水分,已將基質的濕度維持在60%-80%之間。
本方案中,種植槽12底部設有海綿層,海綿具有較強的吸水作用,可以使定量水槽22中的水快速進入到種植槽12內。另外由于海綿層的吸水能力強于基質,因此設置海綿層還可以避免基質積水。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